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豆分离蛋白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大豆分离蛋白是以低变性脱脂大豆粉或浓缩大豆蛋白为原料,经碱、酸等一系列处理后得到的组分较均一、机能特性较强的蛋白质。大豆分离蛋白的等电点在pH4.2~5.6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大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粘度、起泡性及泡沫稳定性、乳化性及持水性最弱;在该范围的两侧,随酸度或碱度增加,这些特性逐渐增强。大豆分离蛋白的粘度随浓度增加而增大,数学模型为y=1.103e~(0.6028x)+1.06,表现为非牛顿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比市售商业大豆分离蛋白的流变学特性差异,收集了5个厂家的不同批次的18种大豆分离蛋白,研究剪切频率、温度和剪切速率对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并进行分析比较.通过幂律函数的稠度系数K值和n值反映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流动性能.结果 表明:各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G'和G"随频率的增大而增大,且均为剪切变稀的假塑性流体.温度对大豆分...  相似文献   

3.
对大豆蛋白与卡拉胶共混体系的粘度、流变特性、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共混液态体系粘度随卡拉胶所占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流变学研究表明 ,不同配比凝胶体的 G’随卡拉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胶体的熔点也增加。胶体的强度也随卡拉胶所占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低浓度Na Cl的添加增加了凝胶体系的 G’和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凝胶体其微观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对大豆蛋白与卡拉胶共混体系的粘度、流变特性、质构特性及微观结构进行了研究。共混液态体系粘度随卡拉胶所占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加。流变学研究表明 ,不同配比凝胶体的 G'随卡拉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而且胶体的熔点也增加。胶体的强度也随卡拉胶所占百分数的增加而增加。低浓度Na Cl的添加增加了凝胶体系的 G'和凝胶强度。微观结构的研究表明不同的凝胶体其微观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SDS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流变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SDS改性大豆蛋白溶液流变特性测定,得出不同改性条件下非牛顿指数n、结构粘度指数Δη等流变学参数及其变化趋势;结果表明,SDS法改性的蛋白溶液虽具有较好稳定性,但流动性变差。  相似文献   

6.
超声处理对大豆分离蛋白流变学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朱建华  杨晓泉 《食品科学》2005,26(12):52-57
研究超声对大豆分离蛋白(SPI)溶液超声流变学性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超声对SPI溶液的表观粘度有显著下降作用,10.0%和12.5%SPI溶液表观粘度经25kHz、400W超声处理20min后,两溶液的粘度分别降至对照样的3.2%和6.5%。流态指数n值分别由0.66、0.44增加到0.81和0.78。超声处理大豆分离蛋白样与对照相比,粘弹性都下降约一个数量级,相对粘弹性tan δ变化较小,超声处理对储能模量G’的弱化作用低于损耗模量G''的弱化作用。超声处理使大豆蛋白溶液Braband粘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7.
对尿素改性大豆分离蛋白溶液的流变性进行了测定,得出了不同条件下的非牛顿指数、结构黏度指数等流变学参数及其变化趋势。尿素法改性的大豆分离蛋白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稳定性,初步判定尿素法改性大豆分离蛋白适用于大豆蛋白复合纤维的生产。  相似文献   

8.
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凝胶的流变学性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本文比较研究了三种不同大豆分离蛋白(分别为SG、ADM和ON)的凝胶性能。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7S/11S比率和变性热焓类似,但表面疏水性和混浊度却明显不同。通过小变形振荡流变分析研究了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热凝胶性能。在去离子水中,SG和ADM的凝胶浓度均是90mg/ml,且两者的凝胶强度接近;ON的凝胶浓度是110mg/ml。在1.0mol/L NaCl溶液中,ADM的凝胶强度高于SG。在NaSCN存在的情况下。ON的凝胶强度明显增加。尽管N-乙基马来酰亚胺(NEM)能够封闭巯基,但该试剂可增强三种大豆分离蛋白的凝胶强度。结果显示SG和ADM之间的凝胶性能的差别主要是由于表面疏水性不同,而造成ON凝胶性能较差的主要原因是大豆蛋白分子的聚集。  相似文献   

9.
大豆分离蛋白热压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岩 《粮油加工》2009,(8):72-75
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热压,探讨了经热压后大豆分离蛋白亚基、维持大豆分离蛋白分子构象的分子作用力及蛋白质功能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热压后大豆分离蛋白分子亚基无显著改变,分子作用力增强,蛋白质功能特性改变。  相似文献   

10.
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水解后不同分子量范围的大豆分离蛋白功能性方面,分子量在1000~2000D时候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最大,分别为176.9mL/g和120min;持水性方面分子量小于1000D时候最大,为66.2%;黏度方面,分子量大于4000D时候最大,为1.8cp;持油率方面分子量范围在大于4000D范围内最大,为378.42%。  相似文献   

11.
利用二元酶系(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通过一步法或两步法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交联处理.以修饰产物中相对二酪氨酸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一步法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反应的适宜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8%、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4.0U/g蛋白质、辣根过氧化物酶添加量200U/g蛋白质、反应时间3h.在一步法处理的反应条件下,一步法和二步法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相对二酪氨酸含量分别为414和381.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交联蛋白分散液的表现黏度和黏弹性均有显著改变,同时其酸凝胶的胶凝时间缩短、胶凝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2.
《食品工业科技》2013,(05):230-233
利用二元酶系(辣根过氧化物酶、葡萄糖氧化酶)和葡萄糖,通过一步法或两步法对大豆分离蛋白进行交联处理。以修饰产物中相对二酪氨酸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确定一步法处理大豆分离蛋白的反应的适宜条件为:葡萄糖添加量1.8%、葡萄糖氧化酶添加量4.0U/g蛋白质、辣根过氧化物酶添加量200U/g蛋白质、反应时间3h。在一步法处理的反应条件下,一步法和二步法处理的大豆分离蛋白相对二酪氨酸含量分别为414和381。与大豆分离蛋白相比,交联蛋白分散液的表观黏度和黏弹性均有显著改变,同时其酸凝胶的胶凝时间缩短、胶凝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13.
首次通过粒子示踪微流变学结合宏观流变学方法研究了大豆分离蛋白(SPI)溶液及其稳定的乳液酸化过程中微观/宏观流变学性质的变化。宏观流变学研究表明:酸化过程中,SPI溶液和乳液体系的黏弹模量均先增大后减小,SPI溶液经历了溶液(G″G′)-凝胶(G′G″)-解凝(G″G′)的过程,而SPI乳液则一直存在一定的黏弹性结构,表现为G′G″;微观流变学结果显示,示踪粒子在SPI溶液和乳液体系酸化过程中的均方位移(MSD)均先减小后增大,MSD的幂指数最终均小于1;酸化时间较长时,示踪粒子的连续位移均呈负相关性,且乳液强于溶液。上述结果说明SPI溶液酸化过程中,蛋白质先聚集后解聚,而酸化过程后期,体系仍存在一定的蛋白质聚集体;SPI乳液酸化过程中,体系在最初状态存在一定的乳滴聚集体,之后形成蛋白质和乳滴双重聚集体,体系的黏弹性更强,在酸化过程后期,体系仍存在较强的未完全解聚的乳滴和蛋白质的聚集体。本研究结果说明了微观流变学与宏观流变学的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较为系统地研究了涂料用大豆分离蛋白(SPI)溶液的碱改性工艺条件,着重考察了SPI质量分数、氢氧化钠用量、改性温度、改性时间对SPI溶液改性的影响,并用紫外、红外光谱对改性SPI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理的改性工艺条件为:SPI质量分数8.16%,0.05 g/mL氢氧化钠用量9mL(水和氢氧化钠溶液总体积180 mL),改性温度60℃,改性时间30 min。  相似文献   

15.
大豆分离蛋白包埋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实验通过大豆分离蛋白作为包埋壁材制备不同均质压力(40、80 MPa)、入口温度(160~200℃)、芯壁比(1/2~3/1,m/m)和固形物含量(10~20%)的原始乳液进行喷雾干燥得到粉末样品,将部分储藏于25℃相对湿度75%的干燥器中待吸湿平衡后得到对应湿粉。测定原始乳液及干、湿粉末复溶乳液的粒径大小分布,干、湿粉末的水分含量、包埋效率和溶解速率,并用扫描电镜观察样品的微观形态。结果表明,芯壁比对喷雾干燥所得粉末的溶解性质、包埋性质、潮湿环境储藏稳定性及表面形态均有显著影响,此外均质压力、入口温度及固形物含量也不同程度地影响干、湿粉末的包埋特性。  相似文献   

16.
大豆分离蛋白的功能特性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叙述了分离蛋白功能特性的定义 ,并分别介绍了大豆分离蛋白主要的功能特性及影响其功能特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油莎豆分离蛋白流变学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油莎豆分离蛋白是以油莎豆为原料,经浸泡、磨浆、分离等一系列操作而者到组分均一的蛋白质。本文详细研究了油莎豆分离蛋白的流变学特性,通过试验,找出了油莎豆分离蛋白的溶解性、粘度、起泡性与温度、浓度、溶液pH值、无机盐等因素的关系。油莎豆分离蛋白的等电点在pH=4.4-5.5范围内,在该范围内,其溶解性、粘度、起泡性最弱。油莎豆分离蛋白的粘度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表现为非牛顿型假塑性流体。  相似文献   

18.
酶解大豆分离蛋白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木瓜蛋白酶水解大豆分离蛋白得到不同特性的水解物,当DH=33.1%,溶解度为93%;当DH=8.2%时,乳化性则是最好,当DH=10.3%时,起泡性最好;水解物的粘度可达2.4CP。酶解后,大豆分离蛋白的促进酵母发酵特性和营养特性大大提高,在含DH=33.1%酶解物的培养基中生长的酵母是含未酶解大豆分离蛋白培养基中酵母数目的3.7倍,而DH=15%时,其消化性指数和酪蛋白相当。  相似文献   

19.
提取大豆分离蛋白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采用碱法工艺提取大豆分离蛋白的影响因素。通过试验,确定了提取大豆分离蛋白的最佳工艺条件,即pH值9.0、浸提温度50℃、固液比1:10的条件下浸提50min,提取率可达79.35%。  相似文献   

20.
大豆分离蛋白的乙酰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对乙酰化改性大豆分离蛋白(SPI)影响因素的研究,确定了乙酰化大豆分离蛋白(A-SPI)的最佳工艺条件.在这个条件下生产的 SPI 有较好的功能性质,提高了在 pH 值4.5~7范围的溶解性,降低了凝胶强度.同时,乙酰化不会改变大豆蛋白的营养价值和产品质量.研究结果表明,本实验的数据是可靠的,效果是较好的,达到了预定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