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油品质差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水酶法、超临界CO2法和索氏抽提法分别提取玉米油,对得到的玉米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磷脂含量、不皂化物进行测定比较。结果显示:从提取率和操作的安全环保性考虑,超临界CO2法提取更可取;从对健康危害低的角度看,水酶法提取的油脂酸值过大而索氏抽提法提取的油脂过氧化值过高,都不可取;从脂肪酸组成的角度看,3种方法提取的玉米油没有明显区别;从营养价值考虑,水酶法提取的玉米油品质高一些。3种提取方法各有优缺点,综合考虑超临界CO2提取法占优。  相似文献   

2.
研究提取方法对大扁杏仁油脂理化性质及氧化稳定性的影响。分别采用水酶法、索氏抽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3种方法得到油脂,分析了大扁杏仁油的主要理化特性、脂肪酸组成、VE含量,比较了3种方法提取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发现:3种提取方法对大扁杏仁油脂的碘值、折光指数等性质影响不大,而对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以及色泽、气味、水分、挥发物等理化性质影响较大;3种方法提取的大扁杏仁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油酸、亚油酸为主,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在94%左右;索氏抽提法油脂中VE含量最高,主要以β-生育酚为主;不同提取方法对大扁杏仁油氧化稳定性有较大影响,其中,Rancimat法测定大扁杏仁油的氧化稳定性(OSI)依次为:索氏抽提法﹥水酶法﹥超临界CO2萃取法。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三种提取方法对核桃油得率、理化性能、总黄酮含量、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索氏抽提核桃油得率高(66.46%);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酸值(0.962mg/g)、过氧化值(0.912mmol/kg)低,总黄酮含量(35.63mg/100g)、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95.13%),油脂色泽浅,符合人们对植物油口感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探讨不同提取方法对新疆薄皮核桃油酸价和过氧化值的影响。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有机溶剂(石油醚)法、超临界CO_2萃取法、冷榨法提取薄皮核桃油,用容量分析法测定油脂中的酸价和过氧化值,并比较三种方法提取的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取方法对核桃油脂的色泽、气味、氧化稳定性影响较大。索氏抽提法操作简便、成本低,但得到的核桃油脂有溶剂残留,需脱溶,且提取时间较长。超临界CO_2萃取精密度可靠,得到的油脂品质和纯度高,但生产成本高。结合实际生产,冷榨法更适合用于核桃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5.
猕猴桃籽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姚茂君 《食品科学》2006,27(10):242-244
研究了机械压榨法、溶剂浸出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等提取方法对猕猴桃籽油提取率、脂肪酸组成和理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猕猴桃籽含29.20%的脂肪,机械压榨法、溶剂浸提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3种方法对猕猴桃籽油的提取率分别为20.0%、26.9%和28.3%。三种方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理化常数和脂肪酸组成基本相似,但机械压榨法所得猕猴桃籽油的酸值明显偏高,油脂品质低于其它两种方法提取的猕猴桃籽油;超临界CO2萃取法更适合于提取猕猴桃籽油。  相似文献   

6.
为充分利用新西兰葡萄籽油及粕中所含有的原花青素,以新西兰葡萄籽为原料,采用索氏抽提法、超临界CO_2萃取2种方法提取葡萄籽油。分别从油脂的提取率、油品的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剩余粕原花青素含量等方面对2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的提取方法会对葡萄籽油的提取率、理化性质、脂肪酸组成、含量及剩余粕中原花青素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索氏抽提法的油脂提取率显著高于超临界CO_2萃取法。从油脂的物理性质上看,2种工艺提取的葡萄籽油的透明度、气味、折光指数、相对密度、水分及挥发物含量、不溶性杂质等物理指标差异不显著;化学指标显示,超临界萃取葡萄籽油的碘值、皂化值、酸值、过氧化物值均优于索氏提取法;脂肪酸组成上,超临界CO_2萃取的葡萄籽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于索氏提取的油,尤其是亚油酸含量高达73.58%;超临界CO_2萃取后葡萄粕中原花青素含量高于索氏抽提处理后的葡萄籽,达到61.70 g/kg。因此,超临界CO_2萃取法比索氏抽提法更适合葡萄籽油的提取,同时表明超临界CO_2萃取油脂后的葡萄籽渣中含有的原花青素更高,这为超临界CO_2萃取葡萄籽油及其粕中原花青素的提取和高品质保健食品的开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提取方法对核桃油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不同方法提取的核桃油脂的主要理化特性,分析测定了3种提取方法所得核桃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VE组成和含量、磷脂的含量以及油脂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提取的油脂质量明显优于压榨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所得油脂,其具有色浅、酸价、皂化价低、过氧化价低的特点,但其抗氧化性能较低。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容易氧化,应采取措施防止其氧化。  相似文献   

8.
提取方法对核桃油脂肪酸组分含量及质量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分别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法和压榨法制取的核桃油的脂肪酸组分含量,以及碘价、皂化价、酸价、过氧化值等四个质量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核桃油中脂肪酸主要有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超过了90%;提取方法对核桃油的脂肪组分含量影响不大。核桃油的碘价、皂化价、酸价、过氧化值四种指标均符合食用油脂标准,萃取油的碘价高于压榨油,而其它三个指标均低于压榨油,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油在贮藏过程中质量指标变化缓于压榨油,质量优于压榨油。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的提取方法对沙枣籽油组成、含量和出油率的影响,确定适宜的沙枣籽油提取方法。方法:分别采用超声波提取法、溶剂浸提法、索氏抽提法制取沙枣籽油,经气相-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鉴定3种提取方法所获油脂的组成和含量异同。结果:3种方法对沙枣籽油脂肪酸组成、含量和出油率均有较大影响。索氏抽提法的出油率最高(26.81%),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72.66%;超声提取法出油率(26.69%)居中,与索氏抽提法无显著差异,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84.7%;溶剂浸提法出油率最低(25.12%),所获油脂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63.44%。结论:3种方法各有特点,相比之下超声波提取法用时最短,油脂品质最好,更适宜沙枣籽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0.
超临界CO2和微波萃取核桃油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超临界CO2萃取核桃油的正交实验和微波萃取核桃油的均匀设计实验,考察影响核桃油萃取的主要因素,寻求最佳萃取工艺条件.研究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萃取压力35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2.5 h,分离温度50℃,CO2流量25 kg/h;在此条件下油脂得率为59.2%.微波萃取最佳工艺条件为:以环己烷为萃取剂,溶料比为3.5:1(W/W),微波功率735 W,每次微波辐射时间60 s,微波辐射累计时间6 min,在此条件下得率为60.4%.比较了不同提取方法对油脂得率和油脂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微波萃取油脂得率最高,时间最短;超临界CO2萃取的核桃油品质最优,是萃取优质核桃油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疆和田地区薄皮核桃油脂肪酸成分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别采用索氏抽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萃取法对新疆和田地区薄皮核桃提取核桃油,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所得核桃油进行脂肪酸组成分析.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核桃油得率均在62%以上,核桃油主要脂肪酸含量为亚油酸62.96%、油酸19.95%、亚麻酸7.55%、棕榈酸5.42%、花生四烯酸4.12%、硬脂酸1.79%.说明该地区薄皮核桃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尤其是亚油酸含量较高,对人体的健康非常有利.  相似文献   

12.
研究压榨法、石油醚浸提法、超声波水代法、水酶法、超临界CO2萃取5种方法对茶油提取率、感官品质、理化指标和脂肪酸组成等的影响。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的提取率最高,达到94.46%,提取所得的茶油在感官指标和理化指标上优于其他4种提取方法,符合国家一级压榨成品油质量指标;超临界萃取法是生产高品质、高效益茶油的理想方法。通过气相色谱法分析5种方法提取出来的茶油脂肪酸组成没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糠油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通过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糠油研究,总结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物料水分含量对米糠出油率影响。结果表明,最适宜萃取条件为:萃取压力30 MPa、萃取温度45℃、萃取时间80 min、物料水分含量为5%~6%,出油率达14.32%;同时测定超临界CO2流体萃取米糠油中脂肪酸甘油酯组成,得出油酸甘油酯、亚油酸甘油酯和棕榈酸甘油酯占总脂肪酸甘油酯90%以上,其中,油酸甘油酯和亚油酸甘油酯占总脂肪酸甘油酯70%以上;通过超临界CO2法与压榨法比较,超临界CO2流体法萃取米糠油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理化指标也优于压榨法,因萃取温度低,防止提取过程中油脂氧化,因此超临界CO2流体萃取是一种较好提取米糠油方法。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不同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理化特性、维生素E和脂肪酸的组成及含量的影响,考察了不同提油方法制备的香椿籽油的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提油方法对香椿籽油的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影响较大,超临界CO2法提取的香椿籽油色泽淡黄,香味浓郁,酸值、皂化值、过氧化值均最低;以压榨香椿籽油VE含量最高,超临界CO2法提取的油脂次之,而超临界CO2法提取的香椿籽油α-VE含量最高;不同提油方法得到的香椿籽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提取方法对香椿籽油氧化稳定性有显著影响,以超临界CO2萃取的香椿籽油在有光条件下氧化稳定性相对较强.  相似文献   

15.
《肉类研究》2016,(10):13-17
考察不同提取方式和烘干处理对梅花鹿里脊肉脂肪酸组成和比例的影响。制备冷鲜和烘干2种样品,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提取剂,匀浆法采用体积比为2∶1的氯仿-甲醇进行脂肪酸提取,2种方法的提取物均以氢氧化钾-甲醇溶液甲酯化,以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结果表明:匀浆法中共检出21种脂肪酸,索氏抽提法共检出14种脂肪酸;索氏抽提法中饱和脂肪酸含量较匀浆法有明显提高,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无明显差异,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显著降低;烘干后鹿肉中总脂肪酸含量变化不明显。索氏抽提法分析过程中脂肪酸组成和比例显著改变,烘干过程对脂肪酸组成和比例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6.
研究冷榨法、超临界CO2萃取法和有机溶剂浸出法3种方法对山核桃油的理化指标、脂肪酸组成、VE和氧化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山核桃油的酸值、过氧化值、水分及挥发物、色泽有较大差异,而碘值、皂化值、折光指数、相对密度等特征性常数差异不大;3种提取方法所得到的山核桃油脂肪酸组成基本相同,主要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其相对含量以超临界CO2萃取法最高;3种方法所得山核桃油中总VE含量以有机溶剂浸出法最高,以α-VE为主;3种方法所得山核桃油氧化稳定性有较大差异,其氧化稳定性以有机溶剂浸出法最好;冷榨法更适合用于山核桃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7.
采用索氏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对产自江西莲花县的油茶籽进行提油实验。对得到的油茶籽油进行理化性质测定,并采用GC-MS分析了油茶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比较不同提取方法所得油茶籽油的品质差异。结果发现:不同提取方法得到的油茶籽油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存在差异,对油茶籽油的营养价值产生影响。从脂肪酸组成的角度评价,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的油茶籽油营养价值更高。  相似文献   

18.
该文介绍了微生物油脂的组成特点、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工艺,着重叙述主要提取方法,包括超临界CO2萃取法、有机溶剂萃取法、索氏抽提法、酸热法、酶解辅助萃取、超声波辅助萃取、反复冻融辅助萃取和微波辅助萃取,分析论述了这些方法对产油微生物油脂萃取率的影响,同时总结了这些提取方法的原理、优点和研究现状,并分析了微生物油脂提取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李晴 《中国油脂》2022,47(2):23-27
分别采用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山核桃油,测定其中的总多酚、总黄酮、维生素E、角鲨烯、β-谷甾醇含量和脂肪酸组成及含量,对比分析冷榨法和水酶法提取对山核桃油中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榨法山核桃油中总多酚、总黄酮和维生素E含量显著高于水酶法山核桃油,而角鲨烯和β-谷甾醇含量显著低于水酶法山核桃油。冷榨法山核桃油共检出11种脂肪酸,水酶法山核桃油共检出8种脂肪酸,两种方法提取的山核桃油中不饱和脂肪酸总量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20.
采用改良索氏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临界CO2萃取法制备油莎豆油,对比分析所得油莎豆油的理化指标、体外抗氧化能力、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油脂得率最高可达24.9%,所得油脂品质最好,油脂酸价、过氧化值最低,碘值最大。比较3种方法所得油莎豆油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能力,其中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油脂清除自由基能力最强。紫外光谱分析表明,超临界CO2萃取法所得油脂中共轭三烯酸(亚麻酸)含量最高。3种方法所得油脂的红外光谱谱图无明显差别,可见提取方法对油脂分子结构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