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防汛抗旱》2014,(Z1):8-11
2010年以来,通过山洪灾害防治非工程措施项目建设,目前已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2 058个县的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群测群防体系,并在近年汛期发挥了显著的防洪减灾效益,有效减少了山洪灾害造成的人员伤亡。2013~2015年全国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已经开始,全国山洪灾害防治区非工程措施体系将进一步完善,重点区域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山洪灾害防治体系逐步形成,防灾减灾能力将显著增强。日前,本刊编辑就“我国山洪灾害基本情况和防御技术措施”专访了国家防汛抗旱督察专员邱瑞田。邱瑞田就我国山洪灾害的基本情况、我国山洪灾害防御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山洪灾害防治规划及实施情况、2013~2015年山洪灾害防治项目建设要求及有关技术问题等做了介绍,本刊刊出部分内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一、我国干旱灾害有加重的趋势,抗旱工作面临严峻形势 我国的旱灾发生概率大、范围广、历时长、危害重。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抗旱减灾工作,通过组织实施大规模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使我国抗御干旱灾害的能力大大提高。但是,干旱缺水是我国的基本国情。近年,在全球变暖的大环境下,我国年平均气温升高,降水年际年内变异增大,极端天气事件有多发频发的趋势,区域降水和河川径流变化波动明显增大。  相似文献   

3.
中国风暴潮灾害研究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风暴潮灾害是由于剧烈的大气扰动,如强风和气压骤变导致海水异常升降,使受其影响的海区的潮位大大地超过平常潮位的自然现象,中国是少数既受台风风暴潮影响又受温带风暴潮影响的国家之一,随着沿海经济的发展,风暴潮灾害已成为重要的灾害种类之一,通过对风暴潮数值预报技术及今后发展趋势的研究,提出对我国风暴潮防灾减灾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刘宁 《中国水利》2006,(4):11-13
在介绍了我国洪水、干旱及渍涝灾害情况、论述了防洪减灾与灌溉排水的密切关系后,从分析我国洪水灾害特点入手阐述了对洪水灾害的认识,结合近年来治水新思路的探索和实践,提出防洪减灾的总体思路和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5.
徐宪彪 《中国水利》2004,(13):43-45
近年来,我国每年因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年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一半以上.山洪灾害已经成为当前全国防洪减灾工作中的突出问题.1992~2002年我国绝大部分省份都发生过山洪灾害,西北地区相对频繁,损失较大,山洪灾害造成的死亡人数占全国洪涝灾害死亡人数的比例较大.2003年是近年来山洪灾害造成死亡人数最少、占洪涝灾害死亡人数比例最低的年份.总结山洪灾害防治工作取得的经验,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人为本、突出抓好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工作的主要对策.  相似文献   

6.
1建立系统的必要性我国水旱灾害频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灾害损失呈上升趋势,90年代我国洪灾损失占国民总产值的5%,旱灾年均减产粮食211亿kg,1996年洪涝灾害直接损失2200亿元。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我们花较少的钱就能建立起先进的防汛指挥系统...  相似文献   

7.
王飞  张婷 《中国水利》2012,(17):32-34,37
淮河流域是我国水旱灾害的多发地区,在全面总结淮河水旱灾害的基础上,从易发灾害的地理因素、加剧灾害的历史缘由、催生灾害的经济动因以及触发灾害的人为因素等方面,深入分析了水旱灾害形成的原因,并从多方面提出了综合防灾减灾的策略,为淮河进一步治理和促进流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自古以来,我国就有“治国先治水”之说。洪水灾害对国民经济发展。对社会生活、对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造成的影响和破坏使其列居各种自然灾害的首位。 一、洪水灾害成因分析 (一)气候因素 我国属东亚季风气候区,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每年的4月至9月普遍高温多雨。我国绝大多数河流的洪水都是由暴雨产生的。洪水多发生在夏秋季节,发生的时间自南向北逐渐推迟。 (二)地形因素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呈现为逐级急剧下降的三级阶梯。山区降水量一般比平原大,汇流速度快,较易形成峰高量大的洪水。一旦山洪爆发,河道堤防决口,…  相似文献   

9.
水土保持是防洪减灾的重要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灾后反思,阐述水土流失使生态环境恶化,造成水库、河道淤积,是洪水灾害形成的根本原因。指出有效地预防洪水灾害,最根本的措施是搞好水土保持工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我国的防洪减灾现状进行经济学审视。首先讨论了我国的水资源状况和洪水灾害的概况,作为分析和思考的基础。然后分析了洪水灾害和区域经济发展在地理上的耦合特性,认为我国应该采取积极的防洪减灾战略,即实现经济发展和防兴减灾的良性循环。文章对我国的防洪减灾体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涉及管理体制、投资体制和法规体系。最后,成本效益分析展示了防洪减灾的成本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台风给世界上许多国家造成严重灾害。在抗御台风灾害过程中,各国逐渐认识到加强基层社区的防台减灾建设,对于减少台风造成的灾害损失至关重要。对美国、英国、日本、我国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社区防台减灾体系建设进行了总结,其中成功的经验和有效的对策,对于我国的防台减灾社区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洪水灾害是世界上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我国洪水灾害发生之频繁,造成的灾害损失之严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探索适合防洪减灾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防洪减灾应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努力推进人与洪水和谐相处,采取给洪水以出路、面上防洪措施、洪水资源化等方法来达到防洪减灾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为总结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效果并找出我国山洪灾害防治与先进国家之间的差距,对我国、美国、日本在山洪灾害自然社会条件、灾害概况、山洪防治预算、监测预警、法律体系及科普教育方面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我国山洪灾害防治取得了较大成绩,2011年以来,山洪灾害年均死亡人数较前10 a下降63%,但与美、日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我国山洪灾害防治投入比例较美国、日本低;山洪监测预警水平与美国山洪预警理论存在较大差距;美国、日本山洪防治的法律体系较为健全,我国在这方面仍为空白,在山洪灾害科普宣传的专业性、趣味性及针对性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极端气候事件增加,干旱灾害发生频率和强度呈明显上升态势,对农业生产、粮食安全和社会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对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构成潜在威胁,研究干旱灾害防灾减灾意义重大。结合参与广东省干旱灾害致灾调查的有关工作,分析广东地区抗旱减灾方面存在的若干短板问题。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提高广东地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的建议,以期真正实现从被动抗旱走向主动抗旱,努力消除干旱灾害对生产生活造成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5.
近年,我国干旱灾害呈现多发频发趋势,对我国的城乡居民用水安全、粮食安全、生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分析我国抗旱减灾面临的形势和抗旱减灾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我国抗旱减灾工作的需求,提出了我国建立防旱抗旱减灾长效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学生的灾害认知与灾害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方面。中学生是灾害脆弱群体,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减灾教育,对降低区域灾害脆弱性,提高灾害恢复力具有重要作用。选取北京市燕山石化工业园区职工在校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课堂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灾害意识。结果显示:基础教育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灾害认知,灾害意识较强,减灾能力较弱;性别差异明显,在灾害常识、减灾避险行动方面男生普遍优于女生。鉴于此,提出了从课程设置、环境构建、技能养成三方面开展减灾教育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陇南地区泥石流发生频繁,危害严重,对当地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根据我国国情,要做到完全彻底地治理泥石流灾害,还有很大困难。但从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入手,合理配置水土保持措施,建立泥石流灾害预警系统,普及泥石流监测预警基础知识,开展群测群防活动,是预警减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8.
近30年中国暴雨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关系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洪水是当今世界最为普遍的一种自然灾害,而中国又是洪水灾害频繁发生的国家,暴雨洪水是其中分布范围最广影响最大的一种洪水灾害。文章结合国内的相关研究,统计分析了近30年来我国暴雨洪水情况,阐述了暴雨洪水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相互关系,强调新时期防洪减灾需从标本兼治、和谐共处和洪水管理等几个方面着手,同时改变传统观念,变灾害为资源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9.
防洪减灾经济学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概述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发生的几次特大洪水更加引起人们对防洪减灾的思考.人类尝试了各种法制的、社会的、行政的、工程的、经济的手段减少洪水灾害所造成的损失.但是,如果脱离了经济背景,任何其他手段便不可能有所作为,甚至根本不可能实施.而且,只有放在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内加以分析和比较,才有可能找到现实有效的减灾方法.因此,防洪减灾经济学的研究是有效地配置有限的防洪减灾资源的客观必然.根据中国重要灾害的频度分析及历次灾害的损失估计,洪涝灾害列在首位,因此,防洪减灾在我国的减灾领域中一直处在优先…  相似文献   

20.
防洪减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条件,是一种增强社会经济发展抗干扰能力,保持发展稳定性的重要因素.要通过防洪的工程措施和非工程措施,尽量减少经济损失、社会影响和环境破坏,同时不断增强受洪水威胁地区居民承受暂时洪水灾害的能力,使绝大部分地区在绝大多数年份不受或少受洪水灾害,使每年受灾的部分地区居民能在较短的时期恢复重建,并保持社会稳定,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