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同一个媒体官方微博发布的微博,传播效果有强有弱,这与微博自身的因素有必然的联系.本文对《人民日报》官方微博进行分析,研究同一个媒体官方微博平台,强传播效果微博的影响因素.文章主要从3个方面进行分析:微博发布时间、微博传播内容、微博传播形式.从中寻找导致强传播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
政务微信与政务微博同为当下政府进行政务处理工作的新兴平台,它们有着共同的传播主体、传播媒介的同时,也存在着差异。基于此,笔者对政务微信和政务微博的传播符号、传播模式、传播效果进行对比分析,以发挥其长,为建立服务型政府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3.
微博作为互联网时代下的新型传播载体,汇聚民声,表达民意,推动了社会的发展.随着微博的产生,传统的信息传播模式逐渐被打破,本文从微博的传播特点出发,分析了微时代下受众群体的改变,并引发了微时代下传播环境需净化的思考.  相似文献   

4.
于洪  杨显 《数字通信》2013,(2):6-10
在基于统计方法的基础上,发现了微博信息传播速率所具有的普遍规律及信息传播路径所具有的典型传播模式。首先,通过微博开放平台,采用应用程序接口对微博信息的转播/评论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信息传播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统计特性,得出不同话题类型的微博信息传播特征具有非常相似的结论:信息发布后,其转播/评论数在短时间内达到峰值,然后便很快衰落;然后,通过可视化软件NodeXL对采集到的数据发现了微博信息传播的3种典型传播模式:一触即发传播模式、多级传播模式和多点触发传播模式。  相似文献   

5.
微博拟态环境的特征是:内容的碎片化、方式的多样化、形态的裂变化、参与的大众化。因此,微博自身的传播优势、传播效果、影响力度是各种信息传播媒介以及各类社交媒介所无法比拟的。笔者以微博拟态环境的传播机制和自身特点为背景,从青年群体用户的使用动机心理为切入点,分析微博传播机制与青年用户的相互作用,对微博青年群体使用现状进行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6.
微博中节点影响力度量与传播路径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洪  杨显 《通信学报》2012,33(Z1):96-102
针对微博信息传播特点刻画微博传播网络并定义节点影响力来描述节点重要性,从而分析微博信息传播路径模式。首先采集单条微博的转播/评论数据并进行预处理;然后给出微博传播网络的形式化描述,从局部和全局2方面定义节点的影响力来刻画节点的重要性;比较实验说明新定义的影响力度量方法方法是可行的。同时,结合影响力度量给出了微博网络中信息传播路径的几种典型模式;采用软件NodeXL的可视化结果说明给出的信息传播路径模式具有一定的典型性。  相似文献   

7.
陈艳 《信息技术》2013,(9):114-116
微博传播是刚刚兴起的一种传播新媒体,是网络传播的新模式。将微博作为信息传播平台,发布品牌、服务业务信息,让粉丝了解品牌内涵、获悉新服务项目及业务优惠活动信息。从而树立品牌形象、提升市场认知度、提高营销效率、减少营销成本、达到产品营销和提供服务的目的。随着微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或企业也都注册了自己的微博,加入了微博传播信息的行列。但是,怎样扩大微博传播的范围,缩短微博传播的时间,防控引发负面影响的办法,是微博传播管理者必须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综合分析各大门户微博和第三方微博数据提供商等微博影响力评价数据和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研究中兼顾了微博社会化媒体及自身媒体的特性,主要从微博内容、微博受众以及微博传播力三方面进行了微博用户影响力的分析与探讨,提出微博影响力评价的改进思路,为微博营销提供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9.
《世界广播电视》2014,(2):14-14
央视-索福瑞媒介研究有限公司(CSM)与新浪微博1月9日达成战略合作,将共同推出微博收视指数,为电视媒体从社会化传播的维度开展节目评估、营销传播提供标准化分析工具。CSM与新浪微博的战略合作将基于双方的优势资源.围绕新浪微博讨论数据,推出微博收视指数等标准化产品。结合电视节目收视数据.为电视媒体业界全面、深入地分析电视节目的社交化传播效果及全媒体传播整合效果提供定量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0.
微博作为重要的社交网络平台,具有传播快速、平台影响大的特点.微博用户的节点特征决定了其网络影响力.研究了微博转发网络中节点的度值特征和传播模型.首先通过区分信息流动方向构建了微博转发网络;其次分别讨论了出度一入度的均值和方差,明确二者的差异,并分析了考虑节点度值特征的信息传播过程;最后通过仿真验证可以看出:边的有向性对信息传播有着显著的影响,在有向条件下,渗流阈值增加,同样概率下传播范围变小,信息传播更为困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