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以紫色马铃薯为原料、以多酚含量为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利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对紫色马铃薯多酚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影响多酚提取效果大小的各因素依次为: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液料比;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温度70℃、液料比为25∶1、提取时间49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测得多酚含量为3 038.84±23.85μg阿魏酸/g。  相似文献   

2.
以滇橄榄为原料,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采用响应面曲面法对滇橄榄多酚氧化酶(polyphenol oxidase,PPO)提取工艺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对响应值拟合良好,得出滇橄榄PPO 提取最佳工艺条件为磷酸盐缓冲液pH7.9、浸提时间1.5 h、液料比4.0 ∶1(mL/g),在该条件下,模型预测滇橄榄PPO 酶活力为24.83 U/(g·min)。并在该基础上对滇橄榄PPO 抑制剂进行筛选,得出柠檬酸亚锡二钠的抑制作用最强,且浓度为0.6 g/L 的柠檬酸亚锡二钠在对滇橄榄PPO 作用时间160 min 及以上时,PPO 活性能够被有效抑制。  相似文献   

3.
酶法提取石榴皮多酚工艺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酶法提取石榴皮中多酚的最佳工艺,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不同浓度的纤维素酶、果胶酶、复合酶(不同质量比的纤维素酶和果胶酶)、酶解时间、酶解温度及酶解液pH值对石榴皮多酚得率的影响,并运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优化酶法提取石榴皮多酚的最佳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对石榴皮多酚得率影响次序依次为酶解时间>酶浓度>pH值>酶解温度。当复合酶(纤维素酶和果胶酶质量比为2:1)质量浓度为0.25mg/mL,酶解时间150min,酶解温度50℃,初始酶解液pH6.0时,多酚得率达(23.87±0.08)%(n=5),与理论计算值23.96%的相对误差仅0.376%。酶法提取石榴皮中多酚的提取率比溶剂浸提法高出16.84%。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滇橄榄多糖,并采用大孔树脂和透析法对多糖进行除色素纯化。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滇橄榄多糖的提取工艺及脱色纯化工艺。结果 超声波辅助法提取滇橄榄多糖的最佳条件为:超声功率为180 W、超声温度为50℃、超声时间为45 min、料液比为1:50 (m:V),得率为6.18%; X-5大孔树脂对滇橄榄多糖脱色条件为:5 mg/mL滇橄榄多糖溶液、温度为40℃、树脂用量为1 g、时间为1 h、pH为1,色素清除率为82.21%,多糖保留率为94.86%;纯化后滇橄榄多糖的纯度由31%提高至91%。结论 本研究得到了滇橄榄多糖提取、纯化的最优条件,为后续研究及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以新疆石榴皮为原料,采用二次通用旋转回归组合设计对超声波辅助提取石榴皮多酚工艺进行研究.对提取溶剂种类、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波功率等影响多酚得率的因素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其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浓度50%,料液比(m∶V )1∶25,超声时间30 min,超声波功率360 W.在此优化条件下,石榴皮多酚得率达到(21.22±0.06)%.  相似文献   

6.
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了浸提时间、乙醇浓度、固液比、物料颗粒度和温度条件对橄榄叶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在单因素基础上,通过均匀试验设计对橄榄叶多酚物质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按U8+(8^4)均匀设计表设计试验,进一步考察浸提时间、乙醇浓度、固液比和颗粒度4个因素对多酚提取得率的影响.通过DPS软件分析,得到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橄榄叶粉过80目筛,温度20℃,固液比1:30(g:mL),用62%乙醇水溶液为提取溶剂,提取0.8h,多酚提取得率可达8.37%.  相似文献   

7.
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优化山茶花红色素提取的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对山茶花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色素提取率与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讨各因素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色素提取率作用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色素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40℃.液料比为15:1,提取时间为20 min.  相似文献   

8.
三角梅(Bougainvillea Spectabilis Willd)为紫茉莉科(Nyctaginaceae)宝巾花属(Bougainvillea)藤状灌木,在我国分布比较广泛。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食品安全意识以及保健意识也在日益提高,因此开发利用动植物天然食用色素资源,日益受到人们的普遍重视。三角梅花色为紫红或玫瑰红,是开发天然食用色素的良好资源。本研究采用二次通用旋转试验设计,对三角梅红色素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建立了色素提取率与提取温度、液料比、提取时间的二次回归数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探讨了各因素对色素提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因素对色素提取率作用大小依次为:提取时间液料比提取温度,三角梅红色素的最优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40℃,液料比为15∶1,提取时间为20min。本研究为三角梅红色素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以提取石榴皮多酚为目的,以总酚得率为追踪指标,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试验设计优化超高压提取工艺参数。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超高压提取石榴皮多酚得率的因素主次顺序为料液比>压力>乙醇浓度>保压时间;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提取压力582.7MPa,保压时间2.3min,料液比1:41,乙醇体积分数52.8%。在此条件下多酚提取得率超过26%,所建立的优化工艺模型的理论值和验证值十分接近,模型可靠。  相似文献   

10.
李巨秀  胡新中  寇玉  王虎虎 《食品科学》2009,30(22):197-201
燕麦中含有丰富的多酚化合物,具有很强的抗氧化活性。本实验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采用二次回归正交旋转组合设计对燕麦粉中多酚化合物提取工艺进行优化,建立提取温度(X1)、提取时间(X2)、乙醇体积分数(X3)、料液比(X4)4个因素与总多酚得率之间的回归模型:Y=5.2119+0.6358X1+0.1947X2-0.4213X3+0.452X4-0.1016X12- 0.2786X22 - 0.1963X32 - 0.1526X42,得出各因素对燕麦总多酚得率影响的顺序为提取温度>料液比>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从模型可知,在提取温度60℃、提取时间65.2min、乙醇体积分数50.6%、料液比1:20(g/ml)条件下,燕麦总多酚得率量最高可达6.6717mg/g。验证值为6.3989mg/g,与理论值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以广西崇左余甘子果核为原材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设计优化超声波辅助提取余甘子果核多酚工艺条件,并以对羟基自由基(·OH)及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自由基(DPPH·)的清除效果评价余甘子果核多酚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核多酚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使用体积分数70%丙酮、料液比1∶40(g∶mL)、提取温度40 ℃及提取时间30 min。在此优化条件下,余甘子果核多酚得率为7.37%。余甘子果核多酚对·OH和DPPH·的清除效果与浓度间存在正相关的量效关系,当余甘子果核多酚质量浓度为0.05 mg/mL时,对DPPH·的清除率为80.53%;当余甘子果核多酚质量浓度为3.0 mg/mL时,对·OH的清除率达84.44%,半抑制浓度(IC50)值为1.2 mg/mL。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核多酚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2.
13.
本文以滇橄榄果渣为原料,优化其膳食纤维的碱法提取工艺,同时探讨了滇橄榄果渣、总膳食纤维(total dietary fiber,TDF)、水不溶性膳食纤维(insoluble dietary fiber,IDF)及水溶性膳食纤维(soluble dietary fiber,SDF)的理化性质及其体外吸附能力。结果表明:碱法提取滇橄榄果渣膳食纤维的最优工艺为:NaOH浓度为8 g/L,料液比为1:35(g:mL),70 ℃处理40 min,IDF和SDF的得率分别为61.72%±0.04%、17.57%±0.03%。滇橄榄果渣及其膳食纤维均具有较好的水化特性和持油力,TDF的持水力最低但膨胀力最高,与滇橄榄果渣、SDF和IDF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SDF的持油力、膨胀力和对脂肪的吸附能力均较低,但在模拟胃环境(pH2)的条件下对胆固醇和NO2?的吸附能力均高于滇橄榄果渣、TDF和IDF,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滇橄榄果渣及其膳食纤维对胆固醇和NO2?的吸附与pH有关,TDF和SDF在模拟胃环境的条件下对胆固醇的吸附能力强于模拟小肠环境,滇橄榄果渣和IDF则相反;四个样品在模拟胃环境的条件下对NO2?的吸附能力均强于模拟小肠环境。本文对滇橄榄果渣膳食纤维的提取及性能研究,可为其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优化总黄酮提取工艺,为余甘子果实高附加值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用余甘子‘兰丰’果实为试材,利用单因素试验结合响应面分析法,研究乙醇浓度、料液比、水浴时间、水浴温度四个因素对余甘子鲜样和干样总黄酮提取的影响。结果 余甘子鲜样总黄酮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70%,料液比1:25(g:mL),水浴时间45 min,水浴温度40 ℃,总黄酮理论含量30.6975 mg/g,实际平均含量为30.4863 mg/g。余甘子干样最佳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60%,料液比1:20 (g:mL),水浴时间60 min,水浴温度60 ℃,总黄酮理论含量30.0445 mg/g,实际平均含量29.7243 mg/g。鲜样提取总黄酮的效率大于干样,增加了2.56%。结论 余甘子总黄酮提取含量实际值与理论值相差很小,响应面分析法对试验结果的优化可靠有效。其中水浴时间对鲜样提取总黄酮影响最大,其次为料液比和乙醇浓度,水浴温度不显著;料液比对干样提取总黄酮影响最大,其次为乙醇浓度,水浴时间和水浴温度不显著。  相似文献   

15.
余甘子果汁活性成分与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测定了不同产地余甘子果汁中多酚、黄酮和多糖含量。结果表明:广东野生余甘果汁的多酚、黄酮含量和水溶性多糖含量最高,分别为(204.15±6.85)mg/g干物质、(81.11±8.67)mg/g干物质和(19.78±1.22)mg/g干物质。通过测定还原力和自由基清除率,研究了余甘子果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各种余甘子果汁都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作用,其中广东野生果汁抗氧化活性较高,浓度为10 mg/mL时,其还原力为1.344±0.14,羟基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为(91.50±3.53)%、(92.31±1.30)%,其抗氧化性优于同浓度的Vc;由广东栽培的余甘于做的果汁的DPPH自由基清除力最高,浓度为10 mg/mL时,清除率达到(92.09±1.52)%。  相似文献   

16.
以电子鼻检测及评价模型为抑臭活性导向方法,余甘子95%乙醇提取物经过有机溶剂分级萃取、硅胶正相分离、C18反相柱分离后得到了抑制口臭活性含量最高的EⅡM20组分,将该组分进行多次正相分离与HPLC制备分离,得到了3个单体化合物L1(6.8mg)、L2(4.5mg)、L3(4.9mg),采用~1H NMR、~(13)C NMR、HR-ESI-MS等多种波谱分析对其进行结构鉴定。波谱分析表明:L1为麦芽糖(maltose),L2为1,2-苯二甲酸-双-2’甲基庚酯[Bis(2-methylheptyl)phthalate],L3为1-(4’-氨苯基)-1,2异二醇[1-(4’-aminophenyl)-ethane-1,2-diol]。为后续口臭研究及余甘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7.
18.
以余甘子果实为原料提取其有效成分,经溶剂萃取及柱层析进行初步分离纯化后,得到A、B、C、D、E五个组分,其中组分C、D显现出较高的抑菌性;组分C、D经硅胶柱层析和Sephadex LH-20柱层析进一步纯化后,得到五个单体化合物。对这五个单体化合物作抑菌活性实验,发现其中三个具有抑菌性,采用NMR、MS等分析方法对其结构进行鉴定,结果表明,这三个组分分别是:没食子酸(gallic acid)、槲皮素(quercetin)和齐墩果酸(oleanolic)。  相似文献   

19.
以余甘果和仔姜为原料,泡菜料液比1︰2(g/mL),在20℃恒温发酵条件下,采用单因素试验和L9(34)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亚硝酸盐含量、pH和剪切力为指标,优化余甘果仔姜特色泡菜的加工工艺;以仔姜泡菜为对照组,对发酵过程中维生素C含量、黄酮含量和糖度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余甘果仔姜特色泡菜最优工艺条件为余甘果添加量150 g、仔姜添加量200 g、泡菜盐添加量5%、蔗糖添加量1.5%、发酵时间6 d。在发酵周期内,维生素C、黄酮含量呈下降趋势,但均高于对照组,其中维生素C含量从最初的1.13%下降至0.76%,黄酮含量从220.90 mg/kg下降至170.04 mg/kg;糖度高于对照组,变化趋势为先增加后下降,发酵至第3天糖度最高,为9.04%,随后逐渐下降至7.50%。  相似文献   

20.
正交试验优化余甘子果汁微胶囊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保存余甘子果汁的营养成分、扩大其应用范围,以余甘子果汁中营养成分VC的包埋率和保存率为考察指标,结合出粉率,采用喷雾干燥法对余甘子果汁进行微胶囊化研究,并探讨制备余甘子果汁微胶囊的工艺。结果表明,余甘子果汁微胶囊的原料配方为:阿拉伯胶与麦芽糊精质量比1∶1、芯材与壁材质量比1∶5。结合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得出喷雾干燥制备的余甘子果汁微胶囊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固形物含量20%、进料流量8 mL/min、进风温度140 ℃、热风流量0.6 m3/min。在此工艺条件下制得的余甘子果汁微胶囊出粉率64.83%、VC保存率67.33%,粉体为浅黄色粉末,水分含量为5.59%,有较好的流动性和溶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