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于云理论的装甲兵作战体系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装甲兵作战体系综合效能评估的复杂性,提出基于云理论的装甲兵作战体系效能评估方法,建立相应的装甲兵作战体系效能评估指标体系,通过求各指标的云模型表征及各指标参数的权重,实现装甲兵作战体系效能评估。该方法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可为同类作战体系综合效能评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针对光电装备评估问题,研究陆军合成部队光电装备在观察-判断-决策-执行(OODA)环中的作战效能。分析基于OODA环的光电装备的作用,面向侦察打击全过程建立光电装备作战效能评估模型。采用指标聚合方法评估合成部队主要光电装备在体系对抗中的作战效能。结果表明:观察单元光电装备的性能和数量均对体系作战能力具有显著影响,当打击单元整体能力处于较高水平时,单纯提高观察单元的性能对整体作战能力提高影响有限,模型评估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采用基于OODA环的评估模型在体系对抗中评估光电装备的作战效能,能够客观评估光电装备的作战能力,为合成部队光电装备作战效能评估、结构和编配优化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传统方法难以对装甲兵作战效能进行有效评估的问题,基于系统效能分析(system effectiveness analysis,SEA)方法进行装甲合成分队作战效能评估。该方法将系统能力和使命要求放在同一公共属性空间进行比较,得到对系统评价总的量度,以红军装甲部队对岛上实施阵地防御的蓝军守备部队进攻作战为背景,研究坦克营担任红军合成预备队反逆袭作战效能,分别建立了基于SEA方法的系统映射模型和使命映射模型,并用Matlab进行算法分析。仿真结果表明:SEA提供了实施动态效能评估的工具,在装甲合成分队作战效能评估上的应用对装甲兵作战效能评估的研究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以指标体系构建原则为基准,依据军事概念模型的建立过程,对信息化条件下反舰作战整个流程进行了具体细致的研究,结合作战时序和体系作战能力的划分,将整个作战过程抽象化;并从卫星侦察效能、通信传输效能、指挥控制效能、部队行动效能和火力打击效能五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使整个指标体系阶段化、清晰化;同时,结合指标的质量要求,通过对指标值进行量化和处理,完成对指标体系的完善,检验论证指标体系的合理性、有效性及完整性,为下一步的体系作战效能评估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在分析研究现有网络化作战效能评估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与现代网络化作战相适应的新型网络化作战样式和评估技术,对网络化作战系统进攻、防御、保障和对抗的作战效能进行评估,以提高部队的网络化作战能力。  相似文献   

6.
黄大山 《兵工自动化》2021,40(1):71-73,83
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陆军部队的作战需求,构建一种部队火力优化分配模型.分析信息化条件下陆军部队战时对所属作战力量的编制与编成,将陆军分队从信息分队、主战分队、指挥分队和保障分队4个方向进行编成,并分别对每个分队进行作战效能评估,确定部队的作战准则.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求解出火力最优分配方案,科学有效,已多次用于陆军部队作战仿真.  相似文献   

7.
基于AHP与灰色关联度的装甲兵指挥系统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指挥系统性能参数的不确定性,将灰色理论与层次分析法相结合,运用灰色层次分析法,建立装甲兵指挥系统作战效能评估模型。通过实例分析影响装甲兵指挥系统作战效能的相关因素,确定评估指标体系,用专家评估分析法确定指标的权重,最后以建立的模型进行评估,其能较为准确地反映实际情况,验证了评估模型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8.
为克服传统数据包络分析法存在"相对有效性"不足的缺陷,建立将改进的数据包络分析法与层次分析法有机结合的评估模型.构造最优与最差的虚拟装甲兵部队为标杆,以此对评估部队进行信息化作战能力排序,并通过仿真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评估结果与客观实际相吻合,是有效、可信的.  相似文献   

9.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防空信息战作战效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姜华  贾春雨  袁文波 《兵工自动化》2006,25(6):11-12,15
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的防空信息战作战效能评估,通过建立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对单项指标采用专家评判法.并以递推算法给出目标层对评语的隶属度,按最大隶属度原则评定优劣等级.该评估引入打分法,通过给出的防空信息战作战效能分数值,以比较处于同一评语的不同防空部队的信息战作战效能优劣.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部队作战的实际需求,对5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海上编队防空作战效能评估方法进行分析。阐述5种方法的应用及其研究现状,提出下一步主要发展方向是结合作战仿真实验研究体系作战效能、引入智能化算法和融合多种方法多元数据。结果表明:各种防空作战行动效能评估方法的运用并不能完全满足部队作战的实际需求,该分析可为后续研究者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索坦克计算机生成兵力的结构和功能,为装甲兵仿真系统提供参考模型,针对单坦克的作战能力和特点,设计一种坦克计算机生成兵力框架模型。该模型主要模拟坦克的机动、火力和侦察等物理行为,分析判断战场情况的决策行为。在研究坦克行为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建立了较为科学的数理模型,并通过实际系统进行了基本的验证。系统验证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地模拟坦克的各种战斗行为,满足有关模拟训练系统的基本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装甲车辆效能评估通用标准中存在并未考虑电磁防护,不能适应武器装备飞速发展的问题。为研究 电磁干扰和电磁毁伤对装甲武器系统效能的定量影响,验证考虑电磁因素的必要性,笔者以装甲车辆武器为例进行 效能评估。采用通用标准中装甲车辆效能分析方法,通过建模模拟干扰造成的性能下降,分析电磁干扰对攻击能力 和通信指挥能力的影响,并对干扰效应进行数值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即使只有微小的电磁干扰和电磁毁伤,也会 对作战效能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武器装备性能评估有必要考虑电磁防护问题,将电磁防护作为重要的因素加入到 评价指标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目的:装甲救护车是机械化部队一线伴随卫勤保障的唯一机动平台,为了掌握该装备的各种能力和缺陷,拟对其作战效能进行评估;方法根据杜派指数法相关原则,提出影响装甲救护车作战效能的主要因素及其相对关系,建立装甲救护车的作战效能评估模型;结果利用该模型对7型装甲救护车进行了效能评估,评估结果,基本符合相应装甲救护车性能水平;结论该模型适合用于装甲救护车作战效能的横向比较,有助于了解和掌握该装备的各种能力和缺陷,为我军装甲救护车的研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马也  范文慧  常天庆 《兵工学报》2022,43(6):1415-1425
兵力部署与任务分配是无人集群防御作战的重要过程,有效利用集群中有限的兵力并发挥出最高的作战效能对提高无人集群的作战胜率至关重要,进行高效的作战任务分配能够协调集群一致性并更好完成作战任务。针对无人集群防御作战中的关键作战方案,研究无人集群防御作战的兵力部署及协同任务分配优化问题。构建基于智能体技术的无人集群防御作战模型,量化无人集群兵力部署所需的关键参数,对作战区域与兵力进行规划,设计目标函数。提出一种自适应遗传算法,解决无人集群的兵力部署问题。算法可根据实时运行情况动态调整目标函数、交叉率和变异率,保证适应度值较高个体的传承并避免算法出现局部最优。进行防御作战仿真,为验证无人集群兵力部署的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深度Q网络的深度强化学习改进算法,解决无人集群任务分配问题,对部署好的无人集群进行任务分配并作战。该算法能够自适应调整Q值,避免算法因过度估计造成无法收敛至最优解。防御作战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无人集群兵力部署及协同任务分配方法可有效提高防御作战的成功率,实现无人集群的自主协同及智能对抗。  相似文献   

15.
韩坤  何成铭  刘维维  申莹 《兵工学报》2014,35(2):268-272
在装甲车辆论证过程中,权衡分析是确定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和测试性(RMST)定量要求的关键环节,但目前缺少科学有效的方法。提出以系统效能为目标的装甲车辆RMST权衡分析方法。基于装甲车辆使用和维修管理的实际情况,构建了由战备完好率、任务可信度和固有能力三部分组成的装甲车辆系统效能模型。在系统效能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两种RMST权衡分析方法,即基于比较的权衡分析方法和基于灵敏度的权衡分析方法。该方法为合理地确定装甲车辆RMST定量要求,提高装甲车辆系统效能提供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以综合作战效能为评判依据,以“OODA”环为基本模型,研究了不同作战任务下分布式协同作战装备编配方案的优化方法。建立分布式协同作战效能指标体系,并基于指数法对底层作战能力值进行了计算;分析“OODA”环涉及的作战能力,确立“OODA”环作战效能的评估模型;综合考虑“OODA”环的作战效能值和装备体系的抗毁能力,创建装备体系综合效能评估模型以及武器编配方案整数规划模型;结合具体算例,研究了装备在执行侦察任务和侦察与打击一体化任务时的最优编配方案,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防空兵群(团)战斗力效绩评定,首先运用Fuzzy综合模糊评判对防空兵群(团)所属的基本作战单元(营)战斗力进行评估,得出综合等级.再应用Markov链将防空兵群(团)的年度综合评定成绩分为n个等级,先分析确定防空兵群(团)的模型类型,再组织专家组对单个作战单元等级综合评定,并列出每个基本作战单元等级转移表,然后求出转移概率矩阵,进而确定战斗力效绩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