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技术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重磁场源精细分离及电场和地震速度场综合研究的基础上,以地震资料解释的主观地质模型为约束条件,通过平面叠代反演,模拟反演出与各种地球物理资料一致的地质模型,定量分析不同地球物理场之间的内在联系。该方法突破了目前广为使用的重磁电震剖面联合反演模式,实现了平面重磁电震统计推断联合反演。  相似文献   

2.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合肥盆地开展了高精度重力、航磁、电法、地震(简称重磁电震)、化探等多种方法勘探的基础上,本文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起全区地球物理场;应用重磁电震资料联合反演,获得的主要成果有:①完成了印支面及结晶基底构造图;②发现了“影子盆地”;⑧本区自南而北划分为四个构造带,即前陆冲断带、前渊沉降带、前隆断褶带、隆后斜坡带;④指明前陆冲断带和前隆断褶带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突破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3.
传统反演技术从理论模型出发,建立重震(电)、磁震(电)的单项反演剖面确定地质模型,而重磁联合反演电震界面的统计建模则是从随机模型出发,建立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平面统计地质模型。理论上,重力场、磁力场、电场、地震波场的原函数、逆函数及其复合函数,必然在定义域内皆可展成为泰勒(傅立叶)级数的无限连续可微函数,并可进一步将其简化为求解级数最佳逼近式的统计推断问题。本文以此理论为基础,以分布独立的地质(断裂)系统为控制单元,把反演界面深度作为与其对应的极值重磁异常的二元复合逆函数,利用已知电法—地震深度、极值重磁异常剖面等资料,统计推断其级数分布,构建了重磁震联合反演建模技术。该项基于高精度的重磁场论应用技术已成功应用于合肥盆地重磁电震联合地质勘探中。  相似文献   

4.
重磁电震联合反演在合肥盆地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肥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多年勘探未果。通过对重磁电资料的目标处理,建立了全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应用重磁电震物探资料联合反演,绘制了印支面和结晶基底构造图,发现了"影子盆地"。认为盆地南北分区,众凹环隆,自南而北可划分为北淮阳前陆冲断带、舒城前渊沉降带、六安前隆断褶带和肥北隆后斜坡带,后三个构造带具有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重磁联合反演及重磁与MT综合解释巴彦浩特盆地火成岩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采集了巴彦浩特盆地火成岩及其它岩类露头、岩心、岩屑标本,并测定和分析了它们的物性特征;利用联合反演技术对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和重力资料进行了反演解释;并对大地电磁测深资料与重磁资料进行了综合解释。得出了火成岩分布范围,为部署参数井提供了重要依据。钻探结果证实了地球物理综合解释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6.
在岩石物理和地质约束条件下对重、磁数据进行联合反演 ,可以识别地质目标的特征 ,并描述预测岩性的空间分布。该方法用地质统计模型把岩性与实际的岩石密度和磁化系数结合起来 ,协调可获得的地质和地球物理信息 ,建立可解释整体数据的同时描述岩性、密度和磁化系数的联合模型岩性。主要的岩性类型根据研究区域地面地质学或钻井资料识别并归类。一旦确定了岩性类型 ,就可以根据岩石样品的实验室测量、电缆岩石物理测井或有关的岩石类型数据 ,对各区域的岩石密度和磁化系数进行统计描述。地质统计模型还可描述每个岩性区域内地球物理性质场的…  相似文献   

7.
由于大杨树盆地表层广泛分布的火山岩的强反射屏蔽作用造成地震中、深层反射能量弱,致使盆地基底(T5)及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不清,严重制约了勘探进程。通过在GM-SYS重磁拟合软件中加载地震剖面,在地震解释的基础上建立重磁模型,利用地震浅层可靠解释成果做约束条件,减少了重力反演深层构造界面的多解性。在消除高位玄武岩的重力干扰效应后,反演了基底深度,揭示了大杨树盆地南部坳陷区基底形态为两断阶(西部断阶、东部断阶)夹两凹一凸(太平川断陷、玉林屯断陷及格泥乡凸起)的构造格局。经综合分析认为,玉林屯断陷为有利勘探目标区,预测了主要目的层九峰山组、龙江组沉积岩分布范围,为该区的进一步油气勘探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解释勘探数据需要综合不同类型的信息以解决地质难题,这意味着要将所有数据分量都结合到一个图像中,地质目标识别和岩性空间描述推断是该方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鉴于大杨树盆地表层广泛分布的火山岩对地震波反射能量造成屏蔽,导致火成岩层间和下伏地层的地震资料品质变差,制约了火成岩油气藏勘探,为此在该区开展重磁综合约束反演,利用地震浅层可靠解释成果作约束条件,结合岩石物性、电法解释结果,得出了大杨树盆地基底分布规律、九峰山—龙江组厚度规律、勘探有利区带划分,形成了一套有效的重磁电震综合地球物理解释技术。经数据处理反演综合分析推断,玉林屯凹陷为主要有利油气勘探目标区。  相似文献   

10.
琼东南盆地地壳密度结构重震联合反演与岩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南海北部深水区采集的长电缆深大地震剖面和随线重磁资料,以长电缆地震速度构建的岩石圈速度结构与几何分层作为地壳密度初始模型设计的依据,采用地震约束条件下的人机交互重力反演方法,获得了研究区沿地震测线剖面的地壳密度结构和基于三维重力异常建模的岩石圈三维密度结构,揭示出了琼东南盆地各凹陷地壳密度结构特征和沉积充填结构。通过与参考岩石物性参数的对比分析,初步识别出了琼东南盆地大型构造单元上地壳层岩性,从而为加深南海北部深水区深部结构的形成与演化研究提供了新的途径和依据。  相似文献   

11.
合肥盆地重力场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地质构造复杂,地表沟壑纵横,通过对重力异常目标处理,揭示基底特征及断裂、构造发育情况,认为本区南北分区,"众凹环隆"。该文应用重、磁、电、震等综合物探资料,将本区划分为前陆冲断带、舒城前渊沉降带、六安前隆断褶带和肥北隆后斜坡带4个勘探区带。指出了下步勘探方向和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2.
合肥盆地磁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经过高精度航磁测量获得了丰富的地质信息,圈定了区内基岩的起伏形态,进行了断裂构造和区域构造单元的划分,并进行了基底岩相构造的讨论;另外还进行了局部构造异常的圈定及分类解释,最后进行了油气远景预测,为该区进一步勘探指出了方向。  相似文献   

13.
合肥盆地地球化学空间场属低背景、低湿度和非均匀场范畴。烃类指标浓度在盆地周边高、中间低。化探异常总体上表现为东强西弱、南北分带,异常上方三维荧光图谱以B型为主、P型次之,与轻质油、煤成烃特征相对应。从地球化学角度建议合肥盆地下一步勘探工作应继续采用综合勘探手段,重点解剖吴山庙—双墩集、桃溪—三河、曹庵—朱巷—白龙镇等不同类型的化探异常。  相似文献   

14.
中—新生代合肥盆地受EW向特提斯构造和NNE向滨西太平洋构造等多元构造动力的控制,具有成盆期次多、构造运动频繁、沉降量和伸展量小、卷入构造层次浅等特点。这些特点对中—新生界烃源岩的发育及其有机质的转化是不利的。而古生界应为今后勘探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合肥盆地速度场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震测井及地震叠前深度偏移处理,合肥盆地沉积岩速度场表现出复杂的空间差异性。总体上看,埋深及岩性是控制速度的主要因素,中、新生界以侏罗系特别是下侏罗统的层速度高,普遍达5000~6000m/s以上,反映其岩性致密及埋深较大;以中、上白垩统及第三系层速度较低,成为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目的层。侏罗系下伏的古生界—上元古界遭受了印支期强烈的冲断叠覆改造,其速度场异常复杂。综合分析认为,大桥凹陷是合肥盆地油气勘探的主要有利地区,以勘探白垩系低幅度背斜—半背斜圈闭及岩性圈闭天然气藏为主,因此,进行深入细致的地震速度分析处理及地质-地球物理一体化综合解释、有效地识别这些圈闭就成为当前勘探工作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合肥盆地演化及构造样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位于华北地台、扬子地台和北淮扬褶皱带3大构造单元的结合部。由于受大别造山带和郯庐断裂长期活动的影响,总体上可以分为盆地基底形成阶段和盆地形成发展阶段,主要经历了印支期、燕山晚期、喜山晚期的冲断作用及燕山早期、喜山早期的伸展运动,形成了挤压构造、伸展构造、负反转构造和走滑构造等4种局部构造样式。现今的构造样式是上述5期构造运动叠加的结果。对合肥盆地构造特征进行系统研究,将为进行圈闭评价以及今后的钻探提供有利依据。  相似文献   

17.
合肥盆地电性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合肥盆地的电性资料反映:a)盆地盖层电阻率总体较低,E、K为低阻层,侏罗系为相对高阻层;b)基底电性差异较大,上古生界为低阻电性层,且在盆地南部广泛发育,下古生界为相对高阻层,元古界等古老地层为高阻层;c)盆地经过印支期、燕山期等多次南北向挤压、拉张运动形成近东西向展布的隆凹相间的构造体系,在喜山期随着郯庐断裂带的活动形成北东向构造带;d)舒城断裂附近为大别地块和华北地台的结合地带,华北地台向大别地块之下俯冲;e)在盆地南侧推覆体之下可能掩盖着上古生界沉积盆地,这可能在油气勘探中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8.
郯庐断裂带对合肥盆地油气地质条件的控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郯庐断裂带的左行平移发生在早白垩世,并将大别—胶南造山带左行错开。该断裂带的平移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发育了早白垩世的走滑盆地,其中沉积了朱巷组地层。早白垩世走滑盆地内的半深湖—深湖环境下,形成了一套最大累计厚度达600m的暗色泥岩,属于腐殖型的较差烃源岩。郯庐断裂带晚白垩世—老第三纪的伸展运动,在合肥盆地东部控制形成了半地堑式断陷盆地,分别沉积了上白垩统响导铺组、张桥组和下第三系定远组。响导铺组和定远组中形成的烃源岩最大累计厚度不超过200m。新第三纪以来,随着中国东部受压、郯庐断裂带的逆冲活动,合肥盆地随之消亡。合肥盆地最有前景的勘探目的层应为石炭—二叠系含岩系。今后应加强对这套地层的构造、沉积相、煤生烃、二次生烃潜力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合肥盆地原型恢复与油气评价的研究方法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合肥盆地研究目前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其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研究趋向,该文综合分析探讨了合肥盆地原型恢复与油气评价的基本原则、研究思路及其相应的多学科一体化研究方法,强调合肥盆地研究必须坚持"整体、动态、综合"的基本原则,采用盆地今-古构造分析与造山带演化相结合、原始盆地恢复与油气成藏动态预测相结合、地质与地球物理相结合的多学科一体化综合研究方法,全面揭示合肥盆地的原始地质构造面貌、形成演化及其多旋回复杂改造特点以及合肥盆地不同演化阶段油气成藏要素的形成-改造-赋存环境及其与油气成藏作用的时空配置关系,客观预测合肥盆地有利的油气成藏-保存单元和有利的勘探区带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大别山造山带对合肥盆地的构造控制   总被引:7,自引:7,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北淮阳构造带由一系列向北逆冲推覆的构造岩片组成,是建立大别山造山带和合肥盆地构造关系的纽带,先后经过燕山早期和燕山晚期两次向北逆冲推覆作用。燕山早期的构造以后缘滑脱、前缘推覆为特征;燕山晚期逆冲推覆构造以区域挤压、向北逆冲为特征。合肥盆地经过坳陷、断陷两大阶段的沉陷。合肥盆地的坳陷形成强烈受到扬子陆块基底持续俯冲和大别山隆起的控制,晚白垩世后的断陷明显受到大别山差异隆起的影响,并表现出良好的构造耦合关系。合肥盆地东南的舒城坳陷是进一步寻找油气的构造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