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有关生态矿山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矿山建设导致环境日益恶化的现实问题出发,从生态矿山建设的含义及建设的意义、当前建设生态矿山西临的重大现实问题、建设生态矿山的必由之路四个方面分别阐述了对生态矿山建设的几点思考,并指出生态矿山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Planning》2016,(14)
<正>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断恶化,城市的生态承载能力越来越繁重。《河南省提升县级城市管理水平三年行动计划》要求各地要尽快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据此,我们结合滑县实际情况,拟规划建设滑县环城防护林体系,下面谈一谈有关防护林建设的几点思考。1背景1.1城市建设现状滑县地处豫北平原,属黄河故道,常年干旱少雨,大气污染、风沙危害、水资源短缺等生态环境问题比较突出。近年来,城市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在前期供热规划中应做好热源、室外热网、用户采暖系统的有关要点并指出室外热网的质量、设施的完备性在供暖系统中是个薄弱环节,应引起开发商的重视。 相似文献
4.
5.
从2O世纪后期开始,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逐步形成一种全球协同行动,具体的技术目标从20世纪60年代的“减少污染”到7O年代的“节能”,走向8O年代的“全球环保”和9O年代的“环境评价”。 相似文献
6.
为了我国城镇建设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与生活质量的提高,有必要提出小城镇建设中的生态意识和生态环境建设问题。 生态意识主要是指对于自然环境的生态保护和生态发展意识。小城镇的生态意识指的是小城镇建设和发展中的现代化生态观念与实践意识。生态意识主要包括人们的生态伦理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文明观和生态艺术观。所谓生态伦理观是指人们对于自 相似文献
7.
8.
自1993年以来,经过数年的宏观调控,中国经济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住宅建设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将起到扩大内需,带动经济增长的作用。而随着住宅分配制度由实物分配向货币分配的转变,居住物业开发作为一项投资大、周期长、市场经济成份最大的经济行为已进入“硬碰硬”的科学策划开发时代, 相似文献
9.
《Planning》2013,(19)
农村作为建设生态文化的重要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全国生态文化建设进程的步伐。加强建设农村生态文化,能够有效实现农村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推动农村生态文明的发展,从而有效促进农村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本文从生态文化概念入手,强调了提高农民生态意识的重要性,探讨并提出了提高农民自我生态意识的策略,旨在加快农村生态文化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11.
12.
随着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环保意识的增强,人们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追求健康,舒适、自然的居住环境,一些房地产开发商纷纷推出了以“绿色、生态”为理念的住区,生态住宅的建设成为房地产开发的一大热点。 相似文献
13.
建设节约型社会中有关建筑节能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简要介绍了建筑节能的由来及目前我国关于节能降耗的方针政策,阐述了建筑节能在建设节约型社会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建筑能耗的环节要素,提出了建筑节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15.
城市规划和建设中的生态意识,蕴含着深厚内涵,它应可以解读为生态平餮意识、生态保护意识、生态成本意识、生态商品意识、生态园林意识、生态边缘意识、生态建设意识等。宜居城市建设应涵盖和体现这些概念。[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住宅小区停车难的问题日趋突出,因此住宅区停车配套情况越来越被购房者所关注。据搜房网购房意向调查分析结果显示,八成以上的人表示买房时会考虑小区 相似文献
17.
18.
今天,购房者面对众多的广告,已不再急急忙忙,而是从容、理性地去挑选自己理想的家园。从他们的比较与选择中可以看出,住区的景观环境与设施日渐成为人们的购房热点。那么,怎样才能营造出有特色的居住环境?我们不妨了解一下美国房地产最热时期两个独立式小住宅区的建设情况,以为我国今天的住宅区环境建设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从美国小型住宅区开发建设看景观规划设计之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几年来,“景观”、“生态”等名词已成为规划建筑界的惯常用语。但在实际开发运作中,开发商却往往踯躇于景观环境方面的投资。事实上,经济与环境的冲突并非难解难分──通过对景观环境的巧妙利用和再创造可产生独特的价值。本文介绍的两例美国小型住宅区开发,正是基于对现状环境的充分调查分析和景观建筑师的指导性工作,在创造出各具特色的住区景观环境的同时,又为住区开发行动带来有形和无形价值。而对于规划设计者,“生态住区”和“景观设计”也绝非遥不可及。 相似文献
20.
都市再生的个案中正好是推广可持续发展建筑、景观环境的根本.为了因应现实环境需求面的考量,都市再生不断的继续在演变、发展,以调整出最合适、最合宜的内容与程序,让建筑物由被动的"消耗最少地球资源,制造最少废弃物的建筑物"转而为积极的"生态、健康的建筑物"定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