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现有的大多数孤立点检测算法都需要预先设定孤立点个数,并且还缺乏对不均匀数据集的检测能力。针对以上问题,提出了基于聚类的两段式孤立点检测算法,该算法首先用DBSCAN聚类算法产生可疑孤立点集合,然后利用剪枝策略对数据集进行剪枝,并用基于改进距离的孤立点检测算法产生最可能孤立点排序集合,最终由两个集合的交集确定孤立点集合。该算法不必预先设定孤立点个数,具有较高的准确率与检测效率,并且对数据集的分布状况不敏感。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高效、准确地识别孤立点。  相似文献   

2.
基于相似系数和检测孤立点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姜灵敏 《计算机工程》2003,29(11):183-185
在多目标决策和综合评价中,有个别对象远远偏离群体,成为孤立点集。如果不别除这些对象,就会影响决策和评价的结果。数据挖掘中孤立点集检测算法通常是基于项集属性的,显然不适干多目标决策(MODM)和综合评价中的孤立点集检测。该文提出了一个基于相似系数和检测孤立点的聚类算法,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提出一种基于引力的孤立点检测算法.通过综合考虑数据对象周围的密度及数据对象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对孤立点定义的影响来挖掘出数据集中隐含的孤立点.给出了与该算法相关的概念与技术,详细介绍了该算法,并用实际数据进行了实验.实验表明:该算法对数据集的维度具有很好的扩展性,能有效地识别孤立点,同时能反映出数据对象在数据集中的孤立程度.  相似文献   

4.
现有的孤立点检测算法在通用性、有效性、用户友好性及处理高维大数据集的性能还不完善,为此提出一种快速有效的基于层次聚类的全局孤立点检测方法。该方法基于层次聚类的结果,根据聚类树和距离矩阵可视化判断数据孤立程度,并确定孤立点数目。从聚类树自顶向下,无监督地去除孤立点。仿真实验验证了方法能快速有效识别全局孤立点,具有用户友好性,适用于不同形状的数据集,可用于大型高维数据集的孤立点检测。  相似文献   

5.
基于最近邻距离差的改进孤立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k最近邻孤立点检测算法的检测结果受用户设置参数的影响较大,并且无法判定孤立点强弱,针对该缺陷,引入阈半径和密集度阈值,提出基于最近邻距离差的孤立点检测算法.通过在多个数据集上的实验表明,改进算法扩大了参数的设置范围,降低了参数对结果的影响,并能够有效检测出强孤立点,用户通过调整密集度阈值,可以判定孤立点强弱,改进算法增强了原算法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6.
ODIC-DBSCAN:一种新的簇内孤立点分析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飞  于炯  苏国平  钱育蓉  廖彬  刘粟 《自动化学报》2019,45(11):2107-2127
长期以来,孤立点的检测一直聚焦于簇边缘的离散点,当聚类后簇的数目低于实际数目,或孤立点被伪装在簇内的情况下,簇内孤立点的判定则会更加困难.为判定簇内孤立点,提出一种基于密度聚类DBSCAN(Density based spatial clustering of application with noise)的簇内孤立点检测方法ODIC-DBSCAN(Outlier detection of inner-cluster based on DBSCAN).首先在建立距离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半径获取策略得到针对该点集的k个有效半径Radius集合,并据此构造密度矩阵;然后建立点集覆盖模型,提出了相邻有效半径构造的覆盖多维体能够覆盖点集的思想,并通过拉格朗日乘子法求取最优的覆盖多维体数目之比,输出点比阈值组;最后重建ODIC-DBSCAN的孤立点检测方法,以簇发生融合现象作为算法终止的判定条件.实验通过模拟数据集,公开benchmark与UCI数据集共同验证了ODIC-DBSCAN算法,展示了聚类过程;分析了算法性能;并通过与其他聚类、孤立点判定方法的对比,验证了算法对簇内孤立点的判定效果.  相似文献   

7.
基于层次聚类的孤立点检测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孤立点检测是数据挖掘过程的重要环节,提出了基于层次聚类的孤立点检测(ODHC)方法。ODHC方法基于层次聚类结果进行分析,对距离矩阵按簇间距离从大到小检测孤立点,可检测出指定离群程度的孤立点,直到达到用户对数据的集中性要求。该方法适用于多维数据集,且算法原理直观,用户友好,对孤立点的检测准确率较高。在iris、balloon等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ODHC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孤立点,是一种简单实用的孤立点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分量分析和属性距离和的孤立点检测算法。该方法首先通过主分量分析方法从众多属性中提取出满足累计贡献率的主分量,同时利用PCA变换矩阵把原始数据集转换到由主分量组成的新的特征空间上,之后对转换后的数据集用属性距离和的方法对孤立点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证明了基于主分量分析和属性距离和的孤立点检测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孤立系数(LOC)的孤立点挖掘算法。该算法是对基于局部稀疏系数(LSC)孤立点挖掘论文中局部稀疏率和局部稀疏系数计算的一种改进。实验表明,LOC算法在发现孤立点方面比LSC算法更高效。  相似文献   

10.
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孤立系数(LOC)的孤立点挖掘算法.该算法是对基于局部稀疏系数(LSC)孤立点挖掘论文中局部稀疏率和局部稀疏系数计算的一种改进.实验表明,LOC算法在发现孤立点方面比LSC算法更高效.  相似文献   

11.
针对在提取步态特征时,步态信号的有效采样距离短、模式异常多、难以满足周期划分需求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K-均距异常因子的步态序列异常检测方法.首先,对步态信号进行自适应小波去噪,通过边缘权重因子提取边缘点划分子模式,然后以4个特征值构建四维特征空间和特征子空间来计算异常因子,最后以异常值均值为标准,以步态周期为单位,对步态序列进行筛选.经公开数据集和自采数据集实验,结果证明在步态信号中检测步态周期模式异常的准确性、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针对基于自编码器的离群点检测算法在中小规模数据集上易过拟合以及传统的基于集成学习的离群点检测算法未对基检测器进行优化选择而导致的检测精度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自编码器与集成学习的离群点检测(EAOD)算法。首先,随机改变自编码器的连接结构来生成不同的基检测器,以获取数据对象的离群值和标签离群值;然后,通过最近邻算法计算数据对象之间的欧氏距离,并在对象周围构建局部区域;最后,根据离群值与标签离群值之间的相似度,选择在该区域内检测能力强的基检测器进行组合,组合后的对象离群值作为EAOD算法最终判定的离群值。在实验中,所提算法与自编码器(AE)算法相比,在Cardio数据集上,接受者操作特征曲线下方的面积(AUC)和平均精度(AP)分值分别提高了8.08个百分点和9.17个百分点;所提算法与特征装袋(FB)集成学习算法相比,在Mnist数据集上,运行时间成本降低了21.33%。实验结果表明,在无监督学习下所提算法具有良好的检测性能和检测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
离群点检测是数据挖掘领域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可以从大量数据中发现少量与多数数据有明显区别的数据对象。在诸如网络入侵、无线传感器网络异常事件等检测应用中,离群点检测是一项具有很高应用价值的技术。为了提高离群点检测准确度,文中在局部离群测度(SLOM)算法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ESLOM。引入信息熵确定数据对象的离群属性,并对对象距离采用加权距离,以提高离群点检测准确度。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该算法是可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4.
周大镯  刘雷 《计算机工程》2009,35(16):45-47
在k-近邻局部异常检测算法的基础上,结合时间序列的分割方法,提出一种高效率的时间序列增量异常模式检测算法。将时间序列按序列重要点进行数据分割,利用局部异常检测方法检测出时间序列的异常模式。当插入一些新数据时,邻近分割模式发生变化,增量异常检测算法更新相应的最近邻模式。通过该算法可以高效率地发现时间序列的异常模式。  相似文献   

15.
针对离群点检测算法LOF在高维离散分布数据集中检测精度较低及参数敏感性较高的问题,提出了基于邻域系统密度差异度量的离群点检测NSD(neighborhood system density difference)算法。相较于传统基于密度的离群点检测方法,NSD算法引入了截取距离的概念。首先计算数据集中对象在截取距离内的邻居点个数;其次计算对象的邻域系统密度;然后将对象的密度与它邻居的密度进行比较,判定目标对象与其邻居趋向于同一簇的程度;最后输出最可能是离群点的对象。将NSD算法与LOF、LDOF、CBOF算法在真实数据集与合成数据集中对比实验发现,NSD算法具有较高的检测准确率和执行效率以及较低的参数敏感性,证明了NSD算法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6.
基于R-Tree的高效异常轨迹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异常轨迹检测算法,通过检测轨迹的局部异常程度来判断两条轨迹是否全局匹配,进而检测异常轨迹.算法要点如下:(1) 为了有效地表示轨迹的局部特征,以k个连续轨迹点作为基本比较单元,提出一种计算两个基本比较单元间不匹配程度的距离函数,并在此基础上定义了局部匹配、全局匹配和异常轨迹的概念;(2) 针对异常轨迹检测算法普遍存在计算代价高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R-Tree的异常轨迹检测算法,其优势在于利用R-Tree和轨迹间的距离特征矩阵找出所有可能匹配的基本比较单元对,然后再通过计算距离确定其是否局部匹配,从而消除大量不必要的距离计算.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不仅具有很好的效率,而且检测出来的异常轨迹也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7.
局部离群点检测是近年来数据挖掘领域的热点问题之一.针对交通数据去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局部估计密度的局部离群点检测算法,算法使用核密度估计方法计算每个数据对象的密度估计值,来表示该数据对象的局部估计密度,并在核函数的带宽函数计算中引入数据对象的k-邻域平均距离作为其邻域信息,然后利用求出的局部估计密度计算数据对象的局部离群因子,依据局部离群因子的大小来判断数据对象是否为离群点.实验表明,该算法在UCI标准数据集与模拟数据集上都可以取得较好的表现.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可达邻域的异常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肖辉  龚薇 《计算机工程》2007,33(17):74-76
提出了可达邻域的概念,定义了基于可达邻域的异常RN-Outlier。给出了RNOF异常检测算法,克服了异常检测算法常被参数依赖和参数扰动所困扰的缺点。仿真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的实验表明,该算法的性能超过了经典的LOF和LSC算法,降低了参数依赖和参数扰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张悦  刘杰  李航 《计算机工程》2013,39(3):46-50,55
现有孤立点检测方法大多数都需要预先设定孤立点个数,若设定不准确将降低孤立点检测的准确性。针对该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概率的孤立点检测方法。结合基于密度的DBSCAN算法与中位数求方差的方法,对待检测数据集进行聚类,提取出不包含在任何聚类中的可疑孤立点并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终孤立点。该方法所检测的数据与时间因素线性无关,不必预先设定孤立点个数及聚类数,并且对噪声数据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IRIS测试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识别孤立点。  相似文献   

20.
针对传统SOD孤立点检测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算法。通过对每一维的聚集度进行量化,确定各维的参考价值,从而降低算法结果对参数设定的敏感度,利用相对距离表示各点到中心值的偏离度,使其更利于不同密度子空间的孤立点检测。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算法的检测精度优于传统SOD算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