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电镀锌层低温高耐蚀性三价铬彩色钝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在电镀锌层表面获得色彩鲜艳、耐蚀性能突出的钝化膜层,研究了电镀锌层低温高耐蚀性三价铬彩色钝化工艺。探讨了络合剂、金属盐、pH值、钝化温度和浸渍时间与钝化膜耐蚀性的关系,得出了最佳工艺规范。在最佳工艺下得到的钝化膜呈均匀、光亮的彩虹色,且耐蚀性能优良;与电镀锌层相比,钝化膜表面呈光滑的凹凸不平状态,这有利于提高膜层的耐蚀性。  相似文献   

2.
热镀Zn层钼酸盐钝化工艺   总被引:19,自引:4,他引:15  
研究了用低毒性钼酸盐取代剧毒的重铬酸盐对热镀 Zn层进行钝化的工艺,探讨了钝化液组成、pH值、钝化处理温度及时间对钝化成膜及膜层耐 蚀性的影响.中性盐雾腐蚀(NSS)试验表明,采用该工艺可获得耐蚀性与低Cr钝化相当的具有 较为均匀的淡黄或浅蓝色钝化膜.  相似文献   

3.
镁合金的锰酸盐表面处理工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NO3 KMnO4对AZ91D镁合金进行化学转化表面处理,获得了锰酸盐膜,利用中性盐雾试验和极化曲线法测试了转化膜的耐蚀性,使用划格法测试了转化膜与有机涂层的附着力,采用扫描电镜、能谱仪分析了转化膜的微观形貌、成分和结构并讨论了成膜机理.结果表明,当KMnO4的质量浓度为3.5 g/L、pH值为4.0、处理温度为40 ℃、处理时间为120 s时,膜层耐蚀性最好.该膜层为黄色颗粒团簇状,主要由Mn的氧化物等组成,耐蚀性高于基体,对铁红漆的附着力达到了3B级.  相似文献   

4.
采用盐水浸泡试验,电化学测试和盐雾试验研究了碱性锌酸盐体系中获得的高择优取向镀锌层和随机取向镀锌层的耐蚀性能,对比了不同取向镀锌层三价铬和六价铬钝化膜的耐蚀性;采用盐雾试验对比了两种取向镀锌层和氰化镀锌层的耐蚀性。结果表明,高择优取向镀锌层的耐蚀性优于随机取向镀锌层;两种取向的镀锌层经三价铬钝化比六价铬钝化耐蚀性要好;经三价铬钝化处理后的高择优取向镀锌层耐盐雾时间可达720h。  相似文献   

5.
研究一种热浸镀锌层钛盐化学转化处理技术,分析了钛盐溶液各成分及工艺参数对热镀锌层表面转化膜形成及耐蚀性能的影响,对钛盐转化膜层的表面形貌和元素组成进行了表征,分析了钛盐转化液的稳定性。结果表明:采用含TiOSO40.9g/L,C2H2O42.5g/L,磷化合物3.0g/L的转化液,在pH=1.3,温度25℃的条件下处理热浸锌试片5min,获得的试片防腐性能良好,盐雾实验时间达160h;用C2H2O4替代H2O2,可大大提高钝化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热镀锌钢表面镧钝化膜的制备工艺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孔纲  吴双  刘玲艳  卢锦堂 《腐蚀与防护》2011,(9):684-686,690
通过正交试验研究了热镀锌层镧盐转化膜的成膜影响因素,探讨了处理液成分、成膜温度和成膜时间等对热镀锌钢钝化膜的影响,确定了最佳成膜工艺参数范围:La(NO3)3·6H2O20g/L,H2O2浓度8~12ml/L,处理温度65~80℃,成膜时间10~30min,溶液pH值4.0。中性盐雾试验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镀锌钢,...  相似文献   

7.
运用丙烯酸树脂与钨酸盐复合钝化,通过正交试验法对热镀锌层钝化工艺进行了优化。此外,采用单因素变量法、硫酸铜点滴试验、中性盐雾腐蚀试验以及电化学测试研究了工艺参数对钝化膜外观和耐蚀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钝化工艺:45 g/L丙烯酸树脂,25 g/L钨酸钠,8 g/L硫脲,15 g/L KF,10 m L/L H_2O_2,pH值为11,钝化40 s,钝化温度30℃。通过最优钝化工艺能获得表面平整、光亮的钝化膜。钝化膜中性盐雾试验出现白锈的时间可达72 h,明显优于未钝化镀锌层。  相似文献   

8.
磷化钝化二合一处理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介绍了一种磷化钝化二合一处理液的研制方法和处理工艺.经过本工艺处理的镀锌板得到磷化钝化膜层,使镀锌钢板具有很好的耐蚀性,同时又具有很好的涂装附着性能.使用此类镀锌板时可直接进行涂装.通过测试膜层的耐蚀性及涂覆有机树脂后的性能.证明该处理液可提高镀锌板耐蚀性且易于涂覆有机树酯,该工艺节能、效率高,可用于实际生产.  相似文献   

9.
环保型镀锌层蓝色钝化膜耐腐蚀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立群  杨飞 《腐蚀与防护》2006,27(10):503-507
采用钛盐溶液替代铬酸盐溶液对镀锌层进行表面钝化处理,获得了色泽光亮、耐腐蚀性能优良的蓝色钝化膜层。探讨了钛盐钝化溶液成分及工艺参数对镀锌层表面钝化膜的耐腐蚀性影响;中性盐雾、电化学测试等腐蚀性能试验结果表明,钛盐钝化溶液所获得的蓝色钝化膜,其耐腐蚀性能更优于铬酸盐钝化膜。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机械镀锌的钝化多为借鉴电镀锌、热浸镀锌的钝化工艺,其工艺不稳定、处理效果差等问题,本文借助醋酸铅点滴实验法分析了机械镀锌层的出光、钝化工艺。采用盐水浸泡试验、电化学极化法分析了机械镀锌层钝化膜的耐腐蚀性能。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由柠檬酸、乙二醇、OP-10组成的出光液对镀层腐蚀较弱,出光后镀层表面光亮,钝化膜醋酸铅点滴发黑时间短。优化并确定了机械镀锌层的无铬亮白钝化、低铬蓝白钝化和低铬亮白钝化三种钝化液组成,三种钝化膜均能提高镀层的耐蚀性能,改善镀层的外观光泽性。其中低铬亮白钝化处理后的钝化膜耐腐蚀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采用熔滴涂覆法,在AZ91表面制备了与基体冶金结合、且与涂覆原料性能相近的Al涂层。分析了涂覆界面附近区域的显微组织形貌、相结构及化学成分,并对显微硬度和耐蚀性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在熔滴涂覆过程中,Mg和Al元素发生了一定程度的扩散,但富Mg液相和富Al液相混溶的过程被限制在一个薄层区域内进行,所得Al涂层的化学成分、显微硬度及耐蚀性均与涂覆原料相近。这个结果说明,通过熔滴涂覆技术,可以制备成分可控的涂层,为利用现有耐蚀耐磨材料进行镁合金的表面防护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热镀锌层无铬复合钝化处理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科学地引导热镀锌层无铬复合钝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综述了国内外无铬复合钝化处理的发展历程和研究现状,阐述了复合钝化膜防护的特点,分析了钝化膜耐蚀性的影响因素并评价了其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镀膜工艺对复配十八烷胺缓蚀剂膜层抗腐蚀性能影响,并分析了膜层的腐蚀机理。结果表明,镀膜液pH=6的膜层腐蚀发生在微观缺陷上,pH=8~12的膜层腐蚀发生在晶界上;随着镀膜液pH值升高,膜层结构完整,抗腐蚀性能增强;在镀膜液pH=8~12时,随镀膜温度升高,膜层的组织致密,抗腐蚀性能增强。镀膜液pH=10、镀膜温度250℃为复配十八烷胺缓蚀剂最佳镀膜工艺。  相似文献   

14.
对2种磁控溅射膜层的耐酸碱腐蚀性、耐盐雾腐蚀性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磁控溅射铝镀层不耐酸碱腐蚀,不耐盐雾腐蚀,磁控溅射锆镀层具有优异的耐酸碱腐蚀性能,耐盐雾性能良好。盐雾腐蚀实验后,锆镀层表面仅出现了轻微的发花现象,但镀层没有失效。  相似文献   

15.
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技术(EIS)研究了环氧铝粉涂层和FEVE氟碳涂层/碳钢体系在天然海水介质中的电化学腐蚀行为,通过对两涂层的涂层电容分析及腐蚀后表面形貌的观察,评价了两种有机涂层的防腐蚀性能。结果表明,随着浸泡时间的延长,两种有机涂层体系的保护作用都有所降低。环氧铝粉涂层在浸泡初期呈现单容抗弧特征,浸泡57天时出现了双容抗弧。氟碳涂层在浸泡周期内EIS曲线均呈现单容抗弧特征,浸泡110天时低频阻抗模值仍高于108Ω.cm2。在整个浸泡周期内,氟碳涂层的涂层电容基本维持在1.6×10-10~1.8×10-10 F.cm-2,约为环氧铝粉涂层电容的1/20,表现出低渗水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铝合金点焊电极复合涂层的制备.试验结果表明,采用优化设计的涂层制备装置,借助点焊时产生的电阻热和加压作用,配上合理的制备工艺,可在点焊电极表面原位合成电极复合涂层.  相似文献   

17.
钛基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界面结构及梯度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羟基磷灰石是最有发展前途的生物硬组织替代材料之一,临床上采用在钛合金上涂覆HA生物活性涂层,涂基结合及涂基界面的整合是决定HA涂层性能和可靠性的关键因素.评述了钛基羟基磷灰石涂层的界面微观结构,指出界面上存在纳米氧化物薄膜是提高涂层结合强度的关键,并结合纳米多层薄膜和功能梯度膜的优点,提出改善涂基结合强度,发挥羟基磷灰石生物活性涂层的三明治式的梯度设计.  相似文献   

18.
复合电刷镀Ni—金刚石的工艺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复合电刷镀是一种新的电刷镀工艺方法,Ni-金刚石复合镀层的硬度及耐磨性能非常好,具有很好的经济、使用价值、本文研究,分析了复合电刷镀Ni-金刚石镀液配方、工作电压、溶液温度、镀笔运动速度等工艺条件对镀层中金刚石含量、沉积速度的影响,总结出复合电刷镀Ni-金刚石的工艺条件。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镀层质量,通过对镀层表面形貌观察、镀液稳定性测试等方法,研究缓冲剂、络合剂对镀液稳定性以及镀层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单一缓冲剂的镀液,反应25 min后镀液开始分解;加入复合络合剂和复合缓冲剂的镀液静置96 h没有分解,得到的镀镍层完全覆盖微弧氧化膜,镀层化学活性高且耐酸性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多孔镁具有生物可降解特性,降解过程中产生的碱性环境会促进新生骨形成,其多孔结构可以为新生骨长入提供通道,是一种理想的骨填充材料.与块体镁相比,多孔镁的降解速率更快,为了避免因快速降解引起局部环境碱性过高而可能导致的溶骨现象,需要通过表面改性来降低多孔镁的降解速率,使其降解速率与骨组织愈合速率相匹配.方法 以块体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