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软件无线电是近几年兴起的一种无线通信体制,它使通信系统具有最大的通用性和灵活性,是继模拟到数字、固定到移动后无线通信领域的第三大突破。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了软件无线电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发展动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军用电台的发展趋势 ,本文主要介绍软件无线电技术的先进特点、国外发展动态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FPGA在软件无线电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无线电由于其极大的灵活性和集成性而非常适合作为移动通信的硬件平台,本文分析了软件无线电的结构和目前所遇到的技术挑战,指出了FPGA在软件无线电领域中的广阔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
杨明极  马琳 《电子设计工程》2012,20(16):116-118,125
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思想是将宽带A/D及D/A尽可能靠近天线,将无线电台的各种功能在一个开放性、模块化的通用硬件平台上尽可能多的用软件来实现。软件无线电已成为移动通信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基于软件无线电采用软件实现通用硬件调制的目的,通过基带信号处理算法,结合软件无线电接收机中的相关理论对其中的调制方式识别和解调算法进行了仿真,说明了各个解调模块的功能,而且也验证了系统的科学性和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5.
软件无线电的产生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概念,特点和产生历程,以及软件无线电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软件无线电就是利用软件来实现无线通信系统中的各种功能的一种通信技术,因其有诸多优点,近年来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概念,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并论述了用软件无线电在移动通信中的应用及前景。  相似文献   

7.
高凤辉  邵尉 《今日电子》2004,17(2):38-39
软件无线电对ADC的应用提出了很多技术挑战。本文首先对A/D转换器进行了概述,分析了其性能,然后重点讨论了软件无线电ADC面临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法,给出了在软件无线电中有较好应用前景的A/D转换器。  相似文献   

8.
软件无线电技术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90年代初以来,移动通信领域一场新的技术革命悄然兴起,这就是以软件无线电为特征的新一代通信系统研究与开发。软件无线电(SWR)技术是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和军用电台的发展趋势。文章主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软件无线电的应用和软件无线电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浅谈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在4G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软件无线电(SDR)是通信与电子技术领域目前最重要、最活跃的研究领域之一。文章简要介绍了软件无线电技术及其发展状况,并着重列举了其在当前通信领域,以及在未来第四代移动通信(4G)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今无线通信领域的新技术——软件无线电SDR(Software-Defined Radio)应用前景十分广阔,正引起国内外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特点及体系结构,分析了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阐述了软件无线电的发展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罗文宇  许丽  邵霞 《电子学报》2000,48(9):1850-1859
无线环境通常表示能够显著改变电磁波在通信设备之间传播的物体集合.软件定义无线环境允许针对不同通信设备以最适宜的方式进行电磁传播规律的编程定制,为无线通信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视角.相比被动抑制无线信道影响的传统通信技术,软件定义无线环境有着更高维度的调控自由度,在新一代移动通信特别是毫米波及太赫兹通信领域具有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件定义无线环境的概念、历史沿革及其研究现状.然后给出了其基础模型及相对传统手段展现出来的性能优势.接着总结了软件定义无线环境的系统设计、网络服务支持、网络通信协议等关键技术,并指出软件定义无线环境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挑战.最后凝练了几个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的软件定义无线环境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2.
由于软件无线电使得通信系统具有很好的通用性、灵活性,并使系统互联和升级变得方便,它已成为个人移动通信发展的关键技术之一.文中基于软件无线电的思想,讨论了个人移动通信系统基站接收单元的实现方案.  相似文献   

13.
吴昊  张乃通 《电子器件》1999,22(4):251-257
软件无线电被人们誉为第三代无一通信的基石,在软件无线电实际应用进程中,电子器件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本文介绍了软件无线电应用中的主要关键器及其技术,如A/D转换器,PDC及DSP和FPGA等等,并且给出了它们最新发展动态。  相似文献   

14.
软件无线电技术是用现代化软件来操纵、控制传统的"纯硬件电路"的无线通信。由于软件无线电技术软、硬件便于升级,具有很强的适应性与兼容性,因而得到广泛的发展和应用。介绍了移动通信基站接收分系统的一种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技术实现方法。通过对宽带中频带通采样软件无线电结构的分析与研究,介绍了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案,并取得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5.
锁相环环路滤波器的模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ADI SimPLL Ver2模拟软件的性能及特点,并阐明了利用该软件设计不同频率下环路滤波器(低通滤波器)的方法,环路滤波器是频率合成器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无线通讯的载波质量、接收性能、发射和接收信噪比、接收灵敏度、通讯距离等,严重的会影响到频率的合成。导致系统瘫痪。该模拟软件具有功能强大、快捷、方便的特点,能对不同的频率进行准确、可靠的模拟,设计出合理、稳定的环路滤波电路。保证整个系统的需要,可广泛地应用于GSM、CDMA、WLAN、对讲机等移动通信领域。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软件无线电技术已成为无线电通信领域的技术热点。文中首先介绍软件无线电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 ,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软件无线电的发展新趋势虚拟无线电 (virtualradio)技术 ,通过与传统软件无线电技术的比较 ,分析其优势所在 ,并以SpectrumWare系统为例 ,提出了采用虚拟无线电技术实现GSM收发信基站的软件模块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7.
The related D2D (device-to-device) and V2X (vehicle-to-everything) are regarded as vital components of 5G communication system,which providing alternative network services and multiple application services for cellular network.In the meanwhile,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ing) can improve the compatibilities and flexibilities of D2D and V2X.SD-D2D (software defined D2D communication) and SD-V2X (software defined V2X communication) technologies were reviewed.Based on their similarities and respective characteristics,their state-of-arts and architectures were reviewed accordingly,and the key technologies such as D2D location/discovery management,D2D routing control,D2D flow table management,V2V path scheduling,and V2V path recovery were analyzed.Finally,it was pointed out that the SD-D2D architecture was approaching mature and the SD-V2X framework had been preliminarily determined,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interference management,mobile management and routing management in D2D/V2X communication could be effectively solved.Furthermore,it was also pointed out that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the existing SD-D2D/V2X studies and the actual application needed to be overcome.  相似文献   

18.
软件无线电设计的A/D采样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模数变换(A/D)是实现软件无线电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软件无线电的概念,然后着重分析了A/D变换器的各项技术指标,并结合实例,详细论述了A/D采样的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