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美国当代女作家厄秀拉·勒·魁恩的《被放逐者》是一部女权主义乌托邦作品。首先,从“含混”的乌托邦角度,在女权主义、生 态主义主流意识的乌托邦社会中,再现了理想主义和人性的冲突、默许的政治权力与个体的创造能力之间的矛盾,体现了“含混” 的社会地位和结构下完美乌托邦蓝图的脆弱。其次,在政治视野中,乌托邦的激进思想、个人痛苦、政见纷争、军事对抗、群众运动 等20 世纪70 年代政治实践使作家在作品中融入一种无政府主义政治设想。最后,从乌托邦的真实根基方面,作家所追寻的是一 种现实世界之上的将理想和现实相结合的乌托邦精神。它代表了自由主义美国梦的乌托邦社会:最小化的政府,个人自由,地方 行政机构组织生产及消费。这就是勒·魁恩的乌托邦世界,它与任何“完美性”相去甚远。作家只是将危机重重的现实世界展现在 世人面前,引起人们反思,揭示作家对人类前途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2.
正1.工业文明的弊病暴露无遗,不改变难以为继生态文明是对工业文明的一种纠正,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笔者在对自然灾害研究中,特别是对人为自然灾害的剖析中,就得出一个结论:"对人类未来的瞳景,有许多遐想,其一是物质极大丰富的社会;其二是生产力高度发达的社会;其三是智能电脑化的社会;其四是信息社会……。诚然,这些都是十分美好的。但是我以为利用人类的高度文明的科学技术,充分运用信息控制技术,创造一个生态  相似文献   

3.
机器人"Robot"这个词是从小说家、剧作家Karel Capek 1917年的短篇小说《Opilee》中的"Robota"演变而来的。Capek在他1921年的新经典剧R-U-R(Rossum's Universal Robots)中又一次使用了"Robota"这个词。R-U-R像Capek的许多戏剧一样,主题是空想的。像许多乌托邦主题一样,此剧中的"完美社会"是不现实的。剧中的机器人代替人类做一切事情,当一个科学家试图给机器人赋予感情时,机器人杀害了它们的主人——人类。  相似文献   

4.
以家庭为中心的社会,这是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对信息社会的预言。 所谓“家庭将作为一个中心重新出现”是指:农业社会,就曾以家庭为中心,工业社会,家庭不再是中心;而信息社会,家庭“重新”成为中心。这种正反合,是一种历史的否定之否定。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中的理想社会,也是以家庭为中心。托夫勒预言的以家庭为中心的未来,会是又一个乌托邦吗? 自从《第三次浪潮》发表20年来,  相似文献   

5.
人类已经进入到信息时代,从而无时无刻不笼罩在无处不在的电子云中。回顾信息技术发展历史,从结绳记事,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从电话网络,到三网融合,从云计算,到物联网,伴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信息时代的生活越来越美好。但是,也正是计算机网络的无处不在,它也同样不可避免地被牵涉到种种非法事件中,从而在美好的背后,存在着各种各样的丑恶,尤其是形形色色的犯罪,犹如人类社会的毒瘤,侵蚀着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正所谓天网恢恢,犯罪分子在计算机上的任何活动,都必然会留下印迹。电子证据调查,就是在本机和网络上分析某一时刻所发生的事件,并希望借此来证明某人曾经或正在进行非法行为,或者相反,为某人澄清某项罪名,或者只是借助电子世界中的活动痕迹,定位和找到特定的人。  相似文献   

6.
<正>德国伟大诗人哥德在《少年维特之烦恼》中写道:"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可以说,追求爱情是人类的天性,而且是人类最美好的天性!他们刚刚走出校门,正值青春年华,同在一个公司甚至一个办公室上班,朝夕相处,耳鬓厮磨,于是,办公室恋情水到渠成,青春是那么的美好浪漫……  相似文献   

7.
最近,关于信息社会,听到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一种认为知识经济和信息社会必将到来。一种认为信息社会的说法纯属误导。 2000年,对我们到底是意味着现代化的光荣,抑或只不过是乌托邦的梦想?  相似文献   

8.
亲情、友爱,真心、伤感。人类最美好的一面在大动乱中陈现。 狡诈、背叛,欺骗、陷害。人类最无耻的一幕在大变动中上演。 他们年轻的心,将如何来承受这巨大的落差和艰难? 他们稚嫩的肩,将如何来抗付这沉重的责任和反叛? 尚未习惯现实社会生存方式的他们,在魔幻般的世界中,又怎能自如的面对挑战? 发行日期:2002年第一季度 发行售价:38元  相似文献   

9.
社会在发展,科技在进步,人类用自己的劳动在创造美好的明天。明天肯定比今天好,明天的明天,又要比明天好。明天、明天的集合就是未来,我们的未来,更是充满着神奇、幻想和五光十色。  相似文献   

10.
《新电脑》2002,(5)
长期以来,有关未来学的研究常常局限于对技术场景的预测。而麦克·桑德波特——哲学家和媒体学家,则建议我们重新思考人类的理想和需求,创造一个乌托邦式自由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沪上·生态家”案例馆不仅为我们展示了一种美好的未来生活场景,而且向国内外公众展示了,这些机器人都是在国家863计划的支持下开发研制的。“机器人让未来生活更美好”的新模式和新概念。围绕人类未来生活中机器人与人类友好共处的新模式,“沪上·生态家”中展示了包括家用监控机器人、家用护理机器人、家用保健机器人、家用教育机器人、家用娱乐机器人、家用迎宾机器人和家用送菜机器人为代表的家用服务机器人。  相似文献   

12.
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时代,信息时代教育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教育现代化.现代化教育技术主要是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Internet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作为一种现代教学方式,为教育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美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13.
再热的咖啡也有冷却的时候,再美的花朵也都会遇上凋谢的时刻;生活中的各类事物都会冠以标明,保质时效,自有形至无形。于是不禁会问,有没有什么是不会过期、不会被替代的呢?似乎一切美好都只如初见,只是乌托邦的寄语。但在遇见CE-Racing的林哲后,才发觉有些的无法被替代是客观存在的。就如本文中的那台CE-Racing Fit GK5。于车主林哲而言,它是GE8的延续,而非替代。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科学技术伦理的视角审视虚拟仿真技术的研究发现,当前大部分研究符合科学技术伦理的原则,但是还有一小部分研究违背了科学技术伦理的原则,需要进行约束和平衡。科学技术的研究要秉承科学技术的发展应当服务人类和世界的宗旨,遵循科学技术发展的功利原则、人道原则和生态原则,用科学技术更好地推动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创造更加美好的世界。  相似文献   

15.
我们都相信:世界上最美好的东西是爱情。爱情,是属于人类的专利,自古以来围绕着这个话题流传下来无数动人的故事。到了今天这样一个网络盛行的社会里,这句话也要网络化了,似乎应该这样来表达:世界上最美好的事物是网上爱情。 网上爱情,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网恋。网恋的美丽,在网上一篇非常流行的小说《第一次亲密接触》中表现得淋漓尽致,这篇小说细致入微地刻画了网上恋情的温柔缠绵、凄婉动人和惊心动魄,其中的男女主角也早已成为网上爱情追寻者们心目中的白马王子和梦中情人,他们的形象和名字深入人心,广为流传。 不少人通过网上聊天和电子邮件的方式结交了若干  相似文献   

16.
韩国IT界巨头Daum想在乌托邦式的荒地上建造一个创造性工作社区,经过8年的策划设计,如今终于将公司搬迁至远离闹市的济州岛上。 缘起“乌托邦”是个太有诱惑力的词。从印度的昌迪加尔到巴西的巴西利亚,载满了当代建筑大师们关于乌托邦的梦想与遗憾。而在上世纪70年代的美国,加州的一片荒地变身为令人趋之若鹜的IT圣地,硅谷的出现让乌托邦理想得以完美实现,令全世界竞相仿效。  相似文献   

17.
正保罗·索莱里(Paolo Soleri)从弗兰克·劳埃德·赖特(Frank Lloyd Wright)的随从变成一个沙漠建筑的领路人,他在亚利桑那的灌木丛中建立了城市社区。这个陌生的,半概念化的乌托邦俘获了这个孤独自恋又充满幻想的建筑师的心。同时,它的出现也在提醒我们,有时候我们也需要乌托邦。不过,用排钟来建立乌托邦式建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自从1970年开始,他们就在阿克桑蒂尝试着做这件事。时间是条线索,阿克桑蒂大同时代在沙漠中就出现了梦幻式乌托邦。这一堆古怪的建筑,看起来就像是遗落文明的考古文物和遗落未来的遗迹。  相似文献   

18.
浮雕艺术是我国一种较为古老的艺术形式,该类艺术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涤荡下展示着不同时代的人文风情和文化意蕴。而更多的时候浮雕艺术是作为一种人类对审美对美好精神的追求,代表着一种对美的艺术体现。因此浮雕艺术在园林景观建筑家居室内等多项装饰设计中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结合浮雕艺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进行分析,通过总结浮雕艺术的特征阐述浮雕艺术在室内装饰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巴比塔来源于《圣经》.中国也有翻译成“通天塔”。《圣经》里讲。古代全世界只说一种语言的人们为展现人类团结的智慧与力量要修一座高耸入云的建筑.叫巴比塔.这是人类美好的愿望。  相似文献   

20.
从人的本性来说,感性是多于理性的,它更多的指向人类主体、靠近人类的心灵,感性是人类的最初的原始动因。因此,如何在产品设计中融入感性的意味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主要是从产品的精神层面来思考和探究感性的表达,侧重于研究产品与受众的感官、情感、情绪等相关的感性因素,具体则从意境的营造、丰富的意义、美好的回忆和愉悦的体验四个方面来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