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为便于使光纤低衰减这一特性得以发挥的大长度海底光缆传输线路连结及线路故障的维修,光缆相互连接的接头盒是不缺少的。海底光缆接头盒除了使光纤接头部和余长光纤不受敷设或打捞时张力、屈曲和侧压影响,以及免遭海底高水压外,还必须适合于目前使用的敷设船敷设装置。本文从结构方面系统地探讨了刚直型接头盒——光纤接头部和余长光纤放在耐压园管壳体内,光缆固定于壳体两端——的设计。从理论和实验方面明确了接头盒结构设计的基本要素:①能适  相似文献   

2.
海底光缆系统故障定位与维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国际海底光缆系统通用测试仪表的测试原理、使用范围、测试精度;论述了海底光缆系统的故障维修及维修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3.
国际海底光缆是国际通信的主要承载网络,但近年来由于海洋开发活动日益增多,国际海底光缆故障频发,严重影响了我国国际通信网络的安全运行.为提升海底光缆的建设和维护水平,文章首先简要介绍海缆的故障和维修过程,分析我国近几年的国际海缆故障,重点对上海外围的海缆故障进行分析,总结出海缆故障的主要原因,最后对国际海缆的建设和维护提...  相似文献   

4.
连续30公里海底光耗业已研制成功,于1982年6月初敷设海底,并对这一系统进行海洋试验。该系统有两个中继器和50公里光纤。30公里光缆接有两个中继器。海底的水深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000和1300米。经过在海底环境下工作17个月后,已在1983年10月底将该光缆打捞起来。本文旨在阐述该光缆从研制到打捞后为止各个阶段的损耗测试值。该光缆有六根 1.3μm单模光纤,分装在一个内部分成三等份的铝管内。六根30公里的光纤由总数18根光纤接成,所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海底光缆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原因,着重论述无中继海底光缆通信系统的构成和相关技术的发展,同时对系统设计、光缆敷设、验收测试、维修中要注意的问题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6.
海底光缆的技术要求与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国梁 《电信技术》2002,(11):11-13
1海底光缆是一种敷设在海底,用于洲际之间、大陆与岛屿之间以及岛屿与岛屿之间建立光通信的特种光缆。1海底光缆的技术要求海底光缆敷设在极其复杂的海洋环境中,系统长且与所敷设的深度和海洋水深相关。敷设在浅海区(水深500m以内的区域)及靠近岸边的光缆要受到海底底质海洋沉积物、海洋微生物、附着生物等的影响和侵袭,以及许多外来因素的袭击(主要是人为作用),在敷设和打捞过程中还要受到各种力的作用。敷设在深海区(水深在500m以上的区域)的海缆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较少,但所受到的海水压力大,因此对于敷设在不同深度的海底光缆…  相似文献   

7.
本文叙述了海底光缆用的刚直型接头盒的结构设计。从理论和实验二方面研究了接头盒设计的主要因素:光缆的锚固定结构、终端处光纤的移动、光纤的储存结构以及接头盒的最大尺寸。最后,确定了决定接头盒最佳结构的设计方法。试制的接头盒(长度为1.7米,直径为19厘米)适用于现有的敷设、打捞设备,具有极好的操作性能、机械性能且几乎不引起光损耗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以亚欧海底光缆S2段为例,介绍亚欧海底光缆远供电源(PFE)的供电方式,以及其在正常运行时和故障维修时的维护管理方法。探讨在实际维护中如何贯彻落实及灵活运用系统联合维护文档,总结适合中国国情的远供电源维护经验,确保亚欧海底光缆远供电源安全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9.
1.前言为了实现长距离海底传输线路的大容量数字化和经济化,正在积极地开展海底光缆方式的研究。由于海底光缆一次敷设后要连续使用二十年以上,出现故障时,用电缆船进行故障维修,需要大量费用,因此对海底传输系统要求极高的可靠性。为了实现海底光缆传输方式,重要的课题之一是中继器用的半导体激光二极管(以下简称LD)的可靠性,为确保规  相似文献   

10.
基于有限元法对海底光缆抗锚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海底光缆敷设数量的增加,海底光缆的维护工作越来越紧迫。因船锚造成的海底光缆故障达到了海底光缆故障总数的80%以上,它已经成为海底光缆维护工作的重点。为了保证海底光缆的通信畅通,对海底光缆锚害的研究非常有必要。通过建克海底光缆的有限元模型,并进行船锚钩挂海底光缆的仿真,分析了海底光缆各组成部分的抗船锚钩挂能力。通过对比各类型海底光缆受到的应变,研究了海底光缆结构与抗船锚钩挂能力之间的关系,并得出了相关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电力电缆中间接头的温度,是反映其运行状态的重要参数.通过对接头温度进行测量和监视,可以全面了解其绝缘老化情况、准确评估其工作状态、及时发现其故障隐患,是提高电缆接头运行可靠性、减少故障发生次数、降低故障损失的重要技术措施.本文应用检测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等先进技术手段,设计出了集测量、显示、打印、报警和远传通信等多项功能于一体的集散式电力电缆接头温度监测系统,投入实际系统运行,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主要探讨一种舰船发射系统用同轴电缆的设计,根据用户实际使用的特殊情况,设计出大拉力、反复收放、低损耗、重量轻的特种铠装同轴电缆.在该电缆的设计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电缆的传输性能,还要考虑到使用空间非常小以及应用中处于反复收放状态,在8mm的直径内满足1000kg的拉力和反复收放的要求电缆设计是否可以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光缆接头盒不允许浸水,长时间浸水会造成光缆损伤,影响通信质量,甚至通信中断。为了能够无需人为参与,自动实时监测接头盒浸水情况,浸水后及时得到充足的告警信息,准确判断浸水接头盒位置,以减少由于光缆接头盒浸水可能引起的故障。通过研究光缆接头盒检测方法和两种光纤监测系统的测试技术,特别是光功率测试技术,结合光缆工程的特点,提出一种光缆接头盒浸水监测系统,分析其功能、构成和工作原理,设计出该系统的两种可实施方案,备纤监测方案和业务纤监测方案,并重点介绍了备纤监测方案。该系统能够在接头盒浸水早期及时告警,使维护人员尽早处理,消除故障隐患,提高光缆维护的质量和效率,继而保证光纤通信的畅通。  相似文献   

14.
介绍一种在乡镇有线电视网络单独经营核算环境下,县级广播电视系统利用宽带数据平台搭建有线电视用户信息集中管理和收视费银行代收的有线电视用户收费管理系统,该系统具有良好的扩展性,它的应用提高了用户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提升了用户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5.
从有线电视系统中交流干扰对终端图像及伴音的影响分析入手,探讨有线电视系统中交流声干扰的形成因素,并对有线电视系统中的载波交流声比进行测量,从而实现对交流声干扰的对抗,提高系统中信号的传输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前,有线数字电视正在全国城市全面推开,作为有线电视网络主体的地市级有线网络,如何积极、全面推进数字化,做到政府满意、用户满意,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丰收,是当前面临的迫切任务。从转变观念、科学定位、因地制宜、多方合作、体制创新等方面论述如何实现地市级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  相似文献   

17.
楼伟  刘晖 《电讯技术》2000,40(5):41-43
本设计主要通过单片机实现对市话局和交接箱之间通信电缆的监控,该系统24小时运行,并在交接箱被非法开启或通信电缆发生邦联时自动转入市话网。通过模拟拨号发导呼向线务员报警,BP机上显示发生故障的交接箱号码,线务员使能立即前往故障处排除故障,从而实现机房的无人值守。  相似文献   

18.
李魏  王勇 《现代电子技术》2007,30(23):131-133
阐述了线缆自动测试系统的设计过程,该系统能够快速、准确地完成通断测试,检测出所有可能存在的短路错误(即错接、多接)。他克服了传统人工测量线缆的诸多缺点,大大提高了维修检测人员的工作效率。该检测设备使用方便,只需单人操作,人机界面友好,超低功耗,测量结果可以存贮,并传送至PC端的管理系统。  相似文献   

19.
对光缆工程中简化测试工作的必要性及简化的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We carry out a self-consistent analysis of the excitation of current on an overhead cable by a vertical current source. The ground plane is assumed to be a perfect conductor, but otherwise the solution obtained is quite general. It is shown, for the cable model adopted, two dominant modes are excited; one is the expected transmission line mode between the cable and the ground plane and the other is the coaxial mode between the center conductor and sheath. When generalized, results for the traveling wave source can simulate lightning, but this task is left for the futur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