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了提高广西水文分区的科学合理性,结合广西的流域自然概况及水文特性,收集区域内各水文、雨量监测站建站以来的水文系列资料,选取年降水量、年蒸发量、年径流深、输沙模数、年平均气温、年平均干旱指数、年最大24 h降雨等7个水文因子进行主成分聚类分析和水文分区研究。结果水文分区成果合理,可供广西优化水文站网结构、合理布点参考。  相似文献   

2.
河流类型的划分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水文和水利化区划等都是十分重要的。浙江省的河流类型曾作过一定的划分,但这些划分都没有定量的指标,分区范围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为了配合国土规划工作的进行,本文提出一个反映浙江省河川径流年内分配特点的新指标——峰量比,以此来划分河流的类型。  相似文献   

3.
《人民黄河》2013,(12):68-70
以宁夏264个乡镇为研究单元,建立包括降水量、水面蒸发、径流深等生态水文分区指标体系,使用系统聚类分析的方法将宁夏分为4个生态水文分区,即南部黄土丘陵平水中度活动生态水文区、中部干旱少水轻度活动生态水文区、北部平原极缺水强度活动生态水文区和贺兰山少水轻度活动生态水文区。在此基础上,对各生态水文分区基本生态水文特征、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进行分析,并针对各生态水文分区的特点提出相应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对于两国而言,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对研究区进行耦合区划运用基本的水文水系分区基本原则、含水层构造分区基本原则对中国东北和俄罗斯远东地区进行水文地理区域划分,同时在行政方面对水资源的分区管理,对其进行耦合划分。最终得出:(1)研究区水系流域可划分为11个分区、水文地质可划分为5个分区;(2)依据中俄对水资源的管理规划,将研究区划分为4个水资源管理区;(3)根据水资源的自然属性分区和社会属性分区耦合,可将其分为14个耦合分区,有助于细化水资源管理提高水资源管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5.
勐波罗河为怒江流域云南境内第一大一级支流,降水、径流分布复杂。通过对勐波罗河流域内7个水文站的实测径流还原、插补延长分析后得到年径流量系列,分析其统计参数,建立多年平均径流量与各站流域面积、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的一元一次关系、一元指数关系、二元指数关系,进行总体和分区的模拟分析对比。不同关系的总体拟合误差范围为±19.6%~±11.5%,分区后进行二元指数关系模拟误差范围为±2.8%,较好地反映了径流与流域面积和降水的密切关系,符合勐波罗河流域水文特性。该方法具有可操作性,可广泛在高原山地区推广。  相似文献   

6.
流域环境流量管理分区方法研究——以浑河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流量管理分区对识别流域各地区的环境流量管理要求,合理配置河流环境流量,协调社会-生态竞争性用水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结合管理结构体系,统筹考虑社会-自然两大属性,构建流域分区指标体系;利用聚类分析算法以及布尔运算法结合指标体系对管理流域进行划分,建立了一种区划管理分区的方法。以浑河流域为例,按划分方法将浑河流域划分为5个环境流量管理分区。结果表明:分区方法切实可行,利于简化流域整体管理复杂程度;每个分区具有独立完整的管理结构体系;环境流量管理分区特征鲜明,利于各区管理目标的制定。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分区的河流健康评价全指标体系   总被引:8,自引:4,他引:8  
为建立全国河流健康评价标准的方法框架,从影响河流生态系统的生物、生境要素和人类活动要素出发,构建了包括水文特性、水质特性、河流地貌特性、生物特性和社会经济特性5方面、含36项指标的全国河流健康评价全指标体系;提出了基于主导生态功能和纬度、集水面积、距离河源的位置、河流所处地区等空间因子的两级水生态区划方法,根据河流所属水生态区构建了基于一级分区的特定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确定河流健康评价重点以及不同指标的权重;选择了5条河流作为示例划分水生态区,并明确了建立其河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需考虑的重点。  相似文献   

8.
湖泊型水生态功能分区是以流域数字高程模型(DEM)为底图,通过水文分析划分出目标流域的自然水文单元和水系,借助流域综合调查资料确定水生态功能分区,也是地学分区面向生态环境领域的发展和应用。基于GIS技术,将研究区7大主要河流水系图、DEM、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图、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图、土地利用类型图等进行统一处理为栅格单元相同的栅格图,使用GS+软件计算各指标要素的空间自相关距离,从而得到各因子之间的空间自相关距离,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主导指标和影响指标,运用ArcGIS 10.0软件中的空间叠加法对选定的指标栅格图进行模糊叠加,修正分区边界,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为8个。以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图为底图,在一级分区的基础上确定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为27个。青海湖流域水生态功能一、二级分区有助于丰富青海湖流域分异规律研究,为青海湖国家公园的建设提供理论与方法指导。  相似文献   

9.
面向中小河流生态治理需求,阐述了水生态功能分区的内涵,对分区指标体系的构建进行了探讨。基于Arc GIS空间分析平台,以哈尔滨市为对象,考虑气候、地形和人类活动因素,划分了哈尔滨市水生态功能一级分区。分析了蚂蚁河水生态服务功能和流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选取径流深、坡度、地均GDP和水功能区指标,参照子流域及行政边界,划分了蚂蚁河流域水生态功能二级分区。根据水生态功能一级、二级分区结果,提出了哈尔滨市及蚂蚁河流域中小河流治理与保护方向,为该区域水陆一体化管理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辽宁省为例提出水文地理分区指标体系,创新性的采用多因子综合地类分区模型,实现区域水文地类区划。结果表明:该方法可实现地类的综合分区,解决传统水文分区未能定量区划下垫面情况的局限,使得水文分区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1.
湟水干流西宁~民和段河道生态基流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湟水是青海省地表水利用率最高的河流,湟水干流西宁~民和段也是青海省水污染最严重的河段之一。本文以乐都水文站和民和水文站断面为控制节点,利用实测水文资料,通过历史水文资料法,初步确定西宁~民和段河段生态基流量为4.55 m3/s。这将为湟水中下游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管理目标提供了现实途径,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潘妮  梁川 《红水河》2008,27(1):39-42
基于生态的水文区划分,对于缓解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综合考虑水文分区中涉及的社会、自然、经济及生态环境等因素的基础上,构建了生态水文分区指标体系,并建立了基于模糊系统的逼近理想解算法模型(TOPSISFS).通过在云南省生态水文区划分中的应用,可以将云南省划分为四个生态水文区,其分区结果与区域内实际的生态环境功能基本吻合,能够为区域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另外,该方法概念清晰、计算简洁,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湟水流域是青海省工农业生产基地,也是青海省主要水土流失区。利用湟水流域主要测站的水文资料,对流域水沙特征及其来源进行了分析,对于研究流域水土流失规律和综合治理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青海省南川河流域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水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本文依据南川河下游南川河口水文站资料,采用多种方法对南川河750变电站处设计断面进行了水文计算,得出了相关的水文数据,为境内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制定防洪规划和城镇发展布局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生态水文分区是流域生态保护和水环境管理的重要依据,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流域是生态水文分区研究的典型区域之一.基于生态-水文互馈机制,以青藏高原东缘地形急变典型流域大渡河为例,从地形地貌、气候特征、生态因子和人类活动4个方面选取12个指标构建生态水文分区评价体系,综合反映地形急变流域水文-土壤-气候-生态系统全链条,量化...  相似文献   

16.
萧山枢纽为浙东引水工程的关键工程,规划引水量为8.9亿m^3/a。该工程的进水口位于感潮河段,水文条件比较复杂。通过物理模型和平面二维数学模型,对进水口引渠布置的合理性进行了论证,并对进水口布置进行了优化,消除了原布置方案引水渠内存在的大范围回流区。对工程运行给上游新坝船闸口门的通航带来的影响程度进行了分析论证,结果表明,该工程运行对上游新坝船闸口门的通航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7.
为解决当前我国河湖在生态、功能以及空间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分区分类功能的河湖空间管控框架。以江苏省为研究对象,以省内四大河流水系为基础,结合省内的自然地理、水资源、生态等条件进行自然地理、水资源、行政水系、防洪除涝、水土保持以及水资源保护分区,并基于协同理论对分区进行空间融合,得到最终分区方案,进而对分区内河湖的主次功能进行分析归总,并依据现有范围规定和管控红线需求对各分区进行管控范围划定。  相似文献   

18.
MIKE SHE作为一种分布式水文模型被越来越多地运用到流域规划、水资源管理、水资源评价等方面。利用MIKE SHE对营口鲅鱼圈地区地下水资源进行了评价,并与辽宁省第二次水资源评价成果做了对比,结果是比较理想的。  相似文献   

19.
与平原河流相比,高原河流具有独特的水动力、地质地貌和生态特点。以青海省玉树州结古镇2010年遭受的地震为背景,在对现状进行充分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查找存在的问题,立足治理需求,在满足防洪排涝要求的基础上,提出生态环境改善和景观水文化重建模式,为结古镇未来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供安全、舒适的水利支撑。将生态水力学与工程水力学相结合,根据扎西科河和巴塘河的特点(水文、地理和气候特征),以当地鱼类为保护目标,采用近自然修复技术,确定了河道的平面形态和断面型式。结合《结古镇地震灾后重建总体规划》,对滨水空间进行了划分,并根据有关规范对三线进行了界定。同时对河道的管理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可对扎西科河和巴塘河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对流域的治理和保护工作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