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储层的非均质性是影响油气藏油、气、水渗流及油气采收率的主要内因。因此,进行储层非均质性研究,找出其影响规律,对搞清油藏剩余油的分布、采取合理性措施、提高采收率显得十分必要。濮城油田沙二上1油藏层内、层间和平面非均质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该油藏储层非均质性较强,而其非均质性主要受控于储层的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垂向上不同的沉积环境,由于水动力特征及沉积方式的差异,形成了不同的垂向韵律特征及层内非均质性特征;平面上砂体内渗透率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密切相关,分流河道微相表现出较强的平面非均质性,而漫溢相的平面非均质性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2.
杭锦旗地区上古生界自然伽马曲线划分为四种基础测井相类型:箱形、钟形、漏斗形、指形,并研究了不同岩相-测井相与储集砂体物性及产能关系,结果表明:含砾粗粒砂岩相——光滑箱形储集砂体物性最好、产能最高;粗粒砂岩相——齿化箱形储集砂体物性、产能次之;中-粗粒砂岩相——钟形储集砂体物性最差、产能最低。对优质储层的沉积成因分析表明,沉积作用和水动力条件是优质储层形成的基础,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是优质储层形成的有利沉积相带,水动力条件控制储层砂体规模、粒度、韵律,从而影响了储层产能特征。  相似文献   

3.
靖边气田盒8段砂岩地层成藏条件优越,是重要的产能接替层位。但该套砂岩致密,物性较差。通过岩石学、沉积相、成岩作用等方面研究,分析了盒8段砂岩岩性特征、物性特征,表明盒8段砂岩整体上为低孔、特低渗致密储层,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为主,孔隙结构较差;认为沉积作用控制了储层分布,但不同沉积微相沉积砂体物性总体差别不大,机械压实作用是造成盒8段砂岩孔隙度下降的主要因素,高岭石与绿泥石的胶结作用对砂岩孔隙的贡献存在两面性,而铝硅酸盐矿物和碳酸盐矿物溶解作用是研究区优质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4.
濮城油田南区Es下21~5油藏属于浅湖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构成了该区的骨架砂体,单个砂体垂向上主要表现为多期正韵律叠加型.储层以细粉砂岩为主,层内非均质性较弱,层间非均质性较强,平面非均质性介于两者之间,渗透率变异系数0.5~0.7.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储层物性变差和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区.进行剩余油挖潜取得明显效果,水驱控制程度提高6%,水驱动用程度提高8%,采收率提高1.64%.  相似文献   

5.
辽河油田曙—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岩屑砂岩,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发育不均及物性变化大为特点。垂向上,上层系单砂层厚度小、砂层频率高、砂岩密度小;下层系单砂层厚度大、砂层频率低、砂岩密度大。平面上,上层系分东、西两个砂体,且东砂体相对发育,向上逐渐连为一体;下层系砂体分布开阔,但向上面积逐渐缩小,且东厚西薄。上层系的储层物性较下层系好。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明显,且层间非均质性较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自下而上逐渐增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6.
辽河油田曙一区杜84块兴隆台油层储层非均质性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兴隆台油层储层微观非均质性以上、下层系的成分与结构差异明显为特点,上层系岩石相组合以不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长石岩屑砂岩;下层系岩石相组合以含砾砂岩为主,主要为岩屑砂岩,较上层系分选性差、颗粒粗。宏观非均质性以储层砂体发育不均及物性变化大为特点。垂向上,上层系单砂层厚度小、砂层频率高、砂岩密度小;下层系单砂层厚度大、砂层频率低、砂岩密度大。平面上,上层系分东、西两个砂体,且东砂体相对发育,向上逐渐连为一体;下层系砂体分布开阔,但向上面积逐渐缩小,且东厚西薄。上层系的储层物性较下层系好。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明显,且层间非均质性较层内非均质性强,层内非均质性自下而上逐渐增强。引起储层非均质性的主要原因是沉积环境和构造环境。  相似文献   

7.
克拉玛依油田五2东区克上组为扇三角洲砂砾岩储层,砂体叠置关系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部分井组注水效果差。综合该区岩心、测井和实验室分析化验资料,对储层的分布和质量非均质性进行了定性分析和精细定量表征;并在相控约束下,利用熵权法计算综合非均质指数进行评价;最后将分析结果与实际生产数据相结合,总结出储层分布和质量非均质性对实际注采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砂层组层间质量非均质性中等;层内渗透率以正韵律、复合正韵律和均质韵律为主,质量非均质性较强;平面上在相控约束下的同一砂体内部,储层质量非均质性表现为中等到强。垂向上S5和S1砂层组内部中厚层砂体组合分层多,其余各砂层组表现为孤立单砂体形式;平面上砂体的分布整体受沉积微相控制。储层分布非均质性是造成注采不见效的原因,储层质量非均质性则导致注采见效难,效果差,该结论对油藏下一步调整注采井网和注采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储层非均质性是制约油气田开发的关键因素,研究出储层非均质性是油气田前期目的层位钻取以及中后期压裂、注水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苏20井区位于苏里格气田中部偏西地区,气田已经进入开发的瓶颈阶段,通过对主力层位盒8段,与山1段层内(韵律和夹层)、层间(砂地比、渗透率、隔层)和平面非均质性三个方面的研究,主力层位均表现出较强的非均质性,其中盒8下段非均质性相对较弱,是井区产气的优势层位。  相似文献   

9.
濮城油田南区 Es下2 1~ 5油藏属于浅湖背景下的三角洲沉积体系 ,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构成了该区的骨架砂体 ,单个砂体垂向上主要表现为多期正韵律叠加型。储层以细粉砂岩为主 ,层内非均质性较弱 ,层间非均质性较强 ,平面非均质性介于两者之间 ,渗透率变异系数 0 .5~ 0 .7。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断层附近、储层物性变差和注采井网不完善地区。进行剩余油挖潜取得明显效果 ,水驱控制程度提高 6% ,水驱动用程度提高 8% ,采收率提高 1 .64%  相似文献   

10.
以评价五里湾油藏长6油组储层的宏观非均质性,分析其对剩余油的控制作用为目的,综合运用测井及地质资料开展储层层间、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研究。结果表明:层内韵律性以正韵律和反韵律为主,夹层分布稳定;层间隔层主要为2m左右的泥岩层或泥质粉砂岩层,层间砂体表现为4种垂向连通方式;平面孔、渗参数变化明显受控于沉积微相和砂体的展布,水下分流河道物性条件好于河口坝微相。储层垂向上砂体的韵律性与渗透率非均质性对流体的渗流能力的影响,控制了层内剩余油的分布;平面砂体的连续性以及不同成因砂体的物性变化是影响储层剩余油平面分布的重要因素;层间隔层以及层间渗透率非均质性造成了合注合采过程中的层间矛盾,控制了剩余油垂向分布。  相似文献   

11.
为定量刻画具有复杂叠置关系的储集砂体的时空分布特征,利用钻井岩心资料、测井资料和测试分析资料,在众多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基于砂层交错层层组的厚度参数,对高桥地区上古生界储集砂体叠置关系及砂体规模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山西组-下石盒子组储集砂体叠置样式包括冲刷切割型(削截式河道砂体)、冲刷接触型(完整式河道砂体)和连续过渡接触型(孤立式河道砂体)。不同时期砂体平面展布特征不同,山西组储集砂体相对较窄,为条带状分布;盒8段以多期分流河道彼此叠置成的巨厚储集砂体为特征,砂体横向连片分布,平面展布规模大。通过岩心测量计算出山2段、山1段和盒8段河流满岸水深范围、单砂体厚度、单河道宽度及河道带宽度。其中,山2段曲流河三角洲河道带的宽度为700~1 500 m;山1段曲流河三角洲河道带的宽度为600~1 200 m;盒8下亚段辫状河河道带的宽度为1 000~2 000 m;盒8上亚段辫状河河道带的宽度为750~1 600 m。  相似文献   

12.
苏里格气田储层的新型辫状河沉积模式   总被引:29,自引:1,他引:29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二叠纪下石盒子组盒8段和山西组山1段表现出明显的岩石学、沉积学和古气候特征:①碎屑颗粒粒度粗,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低;②反映强水动力条件的交错层理和块状构造发育,垂向粒序变化大;③砂体侧向叠置普遍;④存在暴露标志;⑤在沉积期,古气候为季节性干旱气候。这些特征表明苏里格气田储层属辫状河沉积。根据这些特征以及目的层与其他相似的古代和现代沉积的沉积学类比结果,建立了新的苏里格气田储层的沉积模式。与传统的辫状河沉积模式相比,新建立的沉积模式强调:气田盒8、山1沉积时期发育了废弃河道、决口扇以及泛滥平原沉积,使得储层砂体的隔层、夹层发育。不稳定试井数据揭示的有效砂体规模以及有效砂体的岩石相构成研究表明,苏里格气田储层骨架砂体连片性好,但有效砂体仅呈透镜状分布在骨架砂体中。  相似文献   

13.
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段、盒8段储层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储层岩性致密,成为制约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因此,开展储层孔隙结构特征研究对于该区天然气生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薄片鉴定、扫描电镜、铸体薄片、压汞等分析测试方法对苏里格气田东二区二叠系山西组一段和石盒子组八段储层的微观孔隙结构特征进行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苏里格气田东二区山1段、盒8段储层为低孔、低渗储层,且非均质性很强;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岩屑溶孔和晶间孔;储层孔喉半径普遍较小,孔喉分选较差,孔隙喉道分布不均匀,孔喉连通性差。据储层物性和孔隙结构参数将研究区储层分为4种类型,但研究区以Ⅲ类储层和Ⅱ类储层为主。研究认为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是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二区砂岩低孔、低渗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4.
苏里格气田桃7区块盒8段、山1段储层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桃7区块是四川石油管理局与长庆油田公司在苏里格气田进行油气合作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块之一,油气勘探开发成效显著。为此,对该区块主要产层上古生界二叠系盒8段、山1段的储集岩发育的沉积相、储层岩性及物性、储层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认为:桃7区块盒8段、山1段储集砂岩为粒度粗、质较纯的(含砾)粗粒-中粒岩屑砂岩;储集空间以次生的粒间、粒内溶孔及残余粒间孔为主,裂缝不发育,储集类型为孔隙型;储层孔隙结构具有中-小孔喉、分选中等、排驱压力高和主贡献喉道小的特点;储层具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特征,非均质性强;横向上连续性较差,纵向上多套储层交错叠置,投影在平面上形成了南北向宽条带状或大面积连片分布的复合储集体,为天然气相对富集区,是有利的勘探部位。  相似文献   

15.
使用井震资料,在高精度层序地层格架建立的基础上,对鄂尔多斯盆地杭锦旗地区晚古生代古地貌进行了恢复,探讨了古地貌演化及其沉积和砂体响应。该区上石炭统太原组-中二叠统下石盒子组盒1段沉积期,古地貌具有东西向两隆三洼格局,垂向上划分出太原组-山1段沟谷超覆充填、山2段-盒1段隆洼继承性填平、盒2段-盒3段均一平整等3个古地貌演化阶段。不同地貌演化阶段控制了砂体结构演化,沟谷超覆充填阶段,太原组仅分布在泊尓江海子断裂南部,反映了该断裂的控制性,北部沟谷输砂、南部低洼区聚砂明显,砂体以垂向加积样式分布于隆起分隔的沟谷及低洼区域;隆洼继承性填平阶段,地貌逐渐平整化,断裂控制不明显,砂体连片且具有一定的侧向摆动,3个继承性低洼区为主砂体区;均一平整阶段,物源北退,地貌平整,形成了"泥包砂"且横向摆动的孤立砂体分布结构。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山西组山1段和下石盒子组盒8段是上古生界气藏的主力产层,山1、盒8段地层为一套富含同沉积火山物质的致密砂岩。在沉积相、砂体展布和成岩作用的分析基础上,对山1、盒8段储层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同时总结了控制储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榆林-神木地区上古生界发育了断层和3种类型的裂缝.裂缝类型有区域构造缝、水平缝(包括层理缝与缝合线)和成岩缝,其中,区域构造缝主要呈北东向分布,在上古生界各层位均发育,缝合线在山2段中下部和太原组灰岩中都可见到,层理缝仅见于山西组山2段中下部,成岩缝仅见于石千峰组千5段.断层为逆断层,断穿了上古生界下部气藏的区域盖层和烃源岩.裂缝和断层分布对研究区重点勘探层位山2段、盒8段和千5段的天然气富集起到了重要作用:伴生的层理缝和缝合线的分布控制了山2段天然气富集区;区域构造缝的分布促进了盒8段天然气的富集;而千5段天然气的富集则依赖于本区断穿上石盒子组的断层和区域构造缝的分布.图6表2参29  相似文献   

18.
鄂尔多斯盆地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前景良好,但储层广泛发育的微纳米孔喉使得多孔喉介质空间内流体赋存、运移规律复杂,导致天然气开采难度较大。为明确储层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对苏里格气田西区主力产气层盒8段与山1段储层开展核磁共振、扫描电镜、物性测试及恒速压汞等实验研究。结果表明:①盒8段与山1段储层可动流体饱和度特征差异明显,前者(平均为48.75%)明显高于后者(平均为23.64%)。②盒8段可动流体分布特征受物性及孔喉结构控制明显,优势渗流通道的广泛发育及相对丰富的较大孔喉是储层较高可动流体饱和度的重要控制因素,复杂的孔喉配置关系导致山1段可动流体赋存特征影响因素复杂。③可动流体综合评价模型表明,强粒间孔-溶孔信号,高过渡半径及高过渡进汞饱和度均是较大可动流体饱和度的关键控制因素。该研究成果明确了不同段致密砂岩气藏可动流体控制因素,为致密砂岩气藏"甜点"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对致密砂岩气藏开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9.
胜利老河口油田桩106井区馆陶组成藏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胜利油区老河口油田桩106井区馆陶组砂层组主要包括河道、堤岸、泛滥平原、废弃河道4种沉积亚相。主力含油层为上第三系馆陶组上亚段曲流河沉积的河道砂体。该区周围被富生油凹陷包围,断层对该区上第三系油气的运移和聚集起到了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大、小断层的连接,油气沿断面和储集层作垂向和横向交替运移,形成网毯状油气运聚模式。丰富的油源、优越的油气运聚条件以及良好的储盖组合在馆陶组形成以岩性油藏、岩性-构造油藏为主的隐蔽油气藏。油气藏自南向北具有含油层系逐渐变多、变深,含油性能逐渐变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20.
塔里木盆地西南部柯克亚气田的主力含油气层新近系西河甫组八段为一套辫状河砂泥岩沉积,储层非均质性较强,属于岩性控制的凝析气藏,预测砂体的空间展布已成为该气藏开发调整的瓶颈。为此,在理清研究思路的基础上,开展了如下工作: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对比技术进行了西河甫组小层划分;以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进行精细层位标定确定砂体(储层)的地震响应特征;遵循等时原则1×1加密解释到砂层组;利用储层反演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追踪河道砂体的分布范围;借助开发井丰富的动、静态资料,采用综合研究方法对砂体进行匹配分析,预测出了有利砂体的分布范围。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研究成果在西八段凝析气藏的开发调整中取得了明显效果,为该区河道砂体追踪预测提供了研究方法和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