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辽河外围盆地LX地区构造复杂、干扰发育、近地表吸收衰减严重,是典型的地震资料低信噪比地区。通过可控震源滑动扫描技术、井震分区联合激发方式和海量地震数据实时质控技术的联合应用,成功实施了高覆盖、宽方位三维地震采集方案,大幅提高了LX地区地震资料品质,显著改善了深层构造的成像效果,取得了滑动扫描高效地震采集技术在辽河外围盆地首次工业化应用的成功,也证明了可控震源滑动扫描高效地震采集技术在东部探区复杂地表区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辽河拗陷低潜山地震资料处理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辽河拗陷低潜山地震资料具有信噪比低、断点绕射复杂、潜山形态及其内幕反射不清楚的特征,为此,必需提高资料信噪比和成像精度。本文采用分方位角速度分析及叠加、地表一致性、三维投影滤波去噪、各向异性倾角时差校正、偏移速度场扫描及层速度场平滑、叠前时间偏移等数据处理技术,并详细介绍了各项技术的方法原理及应用效果。研究后认为,前三项技术可以在保持有效地震信号特征的前提下,有效地压制干扰,提高剩余静校正的精度,从而提高低潜山资料的信噪比;后三项技术有力地保证了低潜山带复杂构造成像的精度。初步形成了一套针对辽河低潜山地区地震资料特点的资料处理技术系列,对低潜山地区的地震资料处理具有参考与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米雪  柳世光 《特种油气藏》1999,6(4):11-13,24
方法 针对辽河盆地东部凹陷黄金带、于楼、热河台岩发育区地震资料处理的问题及难点,采取全区振幅能量的调整;叠前提高信噪比和分辨率;速度分析;去多次波;谱台北;消除偏移画弧,完成复杂构造的一步法偏移等一系列技术措施,对区原地震资料进行处理方法研究。目的 弄清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段火山岩发育区复杂构造带的形态,寻找油气藏结果用该处理技术对黄、于、热火山岩发育区380km^2的三维连片资料进行处理,其结果较  相似文献   

4.
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提高和三维勘探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复杂区的三维勘探已经变得非常普遍。解决三维复杂构造区低信噪比地震数据的叠加成像问题非常关键,在以往研究二维CRS的基础上,研究三维CRS技术,探索出了改善复杂地区三维地震数据叠加成像品质的新途径,形成了解决复杂地区地质构造成像差的新思路。实际地震资料处理结果表明,三维CRS技术使复杂地区低信噪比资料品质得到较大改善,对复杂地区地震资料处理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5.
随着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不断增长和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石油勘探正逐步向信噪比低、构造复杂的领域拓展。吉林探区WF断陷YP等区块地震资料信噪比低、地层接触关系复杂多变。本文结合实际低信噪比资料成像的实践经验,针对低信噪比资料,以速度建模和波动方程偏移成像的思路提高信噪比和成像精度。通过实际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低信噪比资料成像及复杂构造成像技术应用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中石化下扬子地区油气地震勘探面临着极其复杂的地表条件和复杂的地下构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成像效果差,因而该区的油气勘探工作未能取得显著突破。为此,中国石化开展了多轮地震攻关并取得了一些进展,包括基于地震模拟的观测系统优化技术、城镇工业发达区高效地震激发技术、弱反射信号保护与提取技术、深度域速度建模与成像等技术,这些技术的应用提高了资料的信噪比,增强了中、古生界地层的地震反射能量,剖面成像效果明显改善,地震解释发现了一批有利区带及圈闭。钻探结果表明地震资料可靠、准确。下一步地震勘探的主要攻关方向建议开展以满足叠前成像的基于模型正演的观测系统设计研究,继续开展提高地震激发效率研究以及低信噪比复杂构造成像和各向异性处理方法研究等,进一步探索提高下扬子地区地震勘探效果的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震资料低信噪比一直是影响地震解释方案可靠性的主要因素之一。以塔北低信噪比复杂断块区为例,研究低信噪比复杂断块区的解释思路和方法。该区地下地层破碎,断裂复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总体较低,主要表现为:地震反射不连续,反射能量弱T3^1地震反射特征可对比性差,T3^3反射特征横向有变化;断面及断点反射不清;具多产状干扰。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主要做了速度分析、全三维解释、深度校正等研究,基本上解决了地层层位的落实和断层识别这2个在复杂断块区地震资料解释中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通过对塔北低信噪比复杂断块区的地震资料解释,落实了塔8反向断鼻构造,并通过了井位论证,实钻,塔x8井在E1f2地层见良好油气显示。  相似文献   

8.
叠前时间偏移技术在辽河油田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辽河盆地构造复杂、地震勘探成像困难的问题,通过对Kirchhoff叠前时间偏移技术中的叠前偏移预处理和叠前偏移成像技术系列的研究,提高了地质资料品质和最终的地震成像质量。将该成果推广应用到辽河油区实际地震资料处理中,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该研究的成功不仅提高了辽河油田地震勘探的技术水平,对国内地震成像技术研究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满足辽河盆地勘探的实际需求出发,以辽河东部凹陷火山岩发育区地震资料为研究对象,针对研究区火山岩发育中深层反射能量弱,有效信息频率低、多次波严重、构造复杂、成像困难等特点,从火山岩地震反射特征分析入手,开展了火山岩覆盖区振幅能量补偿及多次波衰减技术,高精度入射角自动切除及CRP道集优化技术等多项处理技术研究,研究成果应用到东部凹陷实际资料中,效果明显,火山岩覆盖区中深层成像质量显著提高,达到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0.
巨厚黄土覆盖地区的油气勘探历来因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而受到制约,多年来一直没有突破.其中以塔里木盆地西南黄土覆盖地区最为典型,该区受巨厚黄土覆盖及复杂地腹构造的双重影响,地震激发、接收条件差,地震单炮资料信噪比极低,地震剖面成像差,难以满足构造解释、乃至储层预测的需要.文章以塔西南巨厚黄土覆盖区的宽线观测、大基距组合接收、组合激发及配套采集技术的攻关研究为例,通过表层结构调查、激发接收参数、覆盖次数对比试验、分析等,提出了合理的采集技术方案及配套措施,获得了较高信噪比的地震资料,满足了地质解释需要,同时总结、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巨厚黄土覆盖区山地地震采集配套技术.  相似文献   

11.
杨红 《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23(5):38-39,63
粗面岩储层预测技术成功地应用在欧利坨子和黄沙坨油田,特别是千万吨级储量规模的黄沙坨油田的建成,带动了整个辽河油区特种油气藏的勘探进程。欧利坨子和黄沙坨油田位于辽河盆地东部凹陷中北段,其发育的主要含油气储层为粗面岩储层。通过充分利用钻井、录井、测井解释及试油资料,并结合地震资料,采用地震属性和地震反演等技术,预测了粗面岩储层的厚度、分布范围及裂缝等,分析认为该区储层主要为裂缝型储层,且储层发育,有利于油气聚集成藏,因而对该区下步勘探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利用多方位地震采集资料预测BZ28-1油田裂缝储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渤海BZ28-1油田为裂缝性潜山油气藏.该区原三维地震资料分辨率低、信噪比低,很难满足裂缝储层预测的要求.为了研究该区裂缝的分布,设计了由8条二维测线组成的多方位地震测网,首次进行了多方位地震采集,并对新采集的数据进行了高分辨率处理和完全保幅处理.利用方位NMO速度、方位时差、方位AVO等地震属性的变化,对BZ28-1油田裂缝发育状况及分布进行了预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反射和折射波联合地震勘探在JR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JR地区地质构造复杂 ,野外采集的地震资料信噪比低。虽然在这一地区进行了多年的地震勘探方法、地震资料处理和解释的研究 ,但效果并不理想。为此 ,在该区开展了反射和折射波联合地震勘探 ,在采集方法、反射波处理方法和折射波处理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试验研究 ,得到了适合于该地区的采集方式和处理手段 ,并应用采集、处理、解释一体化的工作模式 ,使资料的信噪比得到了提高 ,获得了清晰的地下构造成像  相似文献   

14.
辽河拗陷深层地震采集技术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辽河拗陷以往采集的深层地震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都较低,不能满足辽河油田进一步勘探和开发的需要,为此必须以获得良好的深层资料为目标,努力提高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辽河油田分公司选择辽河拗陷东部凹陷欧利坨子北部地区为突破口,通过采用最佳岩性激发、有效弱信号保护、变观测系统、增加覆盖次数等一系列改进措施,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系列攻关试验,并采集了新的地震资料。可以明显地看出,新资料不仅具有丰富的浅层信息,其深层(3000m以下)及潜山内幕反射也很清晰,分辨能力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5.
深层三维地震勘探数据采集技术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结合东濮凹陷深层地震勘探的实际情况,针对深层地震信号衰减快、频率低和能量弱的特点,对深层三维地震勘探的主要方法和几项关键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对深层地震勘探中应考虑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在东濮凹陷前梨园地区进行的深层三维地震勘探,所得资料的信噪比和分辨率有了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ZH地区高精度地震勘探关键技术与效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精度地震勘探在隐蔽复杂油气藏勘探开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针对ZH地区特殊的地表地质条件和复杂的油气藏类型,改进了高精度地震勘探中地震采集、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等方面的技术。地震采集针对地表条件设计和改进观测系统,资料处理围绕提高分辨率和信噪比,资料解释侧重如何突出微幅构造、地质体和进行储层预测,使得高精度地震勘探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7.
复杂沉积区地震资料质量通常较差,叠前深度偏移不仅可以改善复杂沉积区成像,同时能够提高资料信噪比和分辨率并压制多次波以突出深层反射。以南美洲一深水油田为例,利用叠前深度偏移地震数据提取表征沉积特征的地震属性,融合几种地震属性并利用三原色谱调色技术,清晰刻画深水浊积沉积几何特征。在钻探评价井的基础上,基本搞清该深水浊积岩的平面展布特征,为优选评价井位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18.
二维原始地震资料表明,塔里木盆地阿北、顺北和草湖地区的目的层埋藏较深,地表和地下地质构造复杂,静校正问题突出,干扰波发育,信噪比低。通过分偏移距和优势频带静校正组合、多域去噪、精细速度分析和深层叠加成像等主要技术的应用,较好地解决了该区地震资料的静校正和低信噪比问题,提高了深层叠加成像的精度。经初步解释和地质分析认为,所处理剖面同相轴连续性好,信噪比较高,归位准确,剖面所反映的构造形态清楚,规模较大,基本落实了所部署测线工区的地下构造,而且还揭示了一些以前尚未认识到的构造或构造显示,丰富了该区构造特征和构造演化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