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液压支架侧护板结构与实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液压支架侧护板的主要结构型式及实用性,指出了现有侧护板结构的失效方式及原因,并提出侧护板结构及控制系统的改进方案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煤矿机械》2013,(10):141-142
对液压支架侧推机构侧护板用的弹簧力、侧护板千斤顶开启压力进行了计算,分析液压支架侧护板不弹的原因;计算侧护板千斤顶力矩,分析液压支架侧护板收回不同步蹩卡原因。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拆解或组装液压支架侧护板的工作效率、降低作业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降低劳动强度,研究设计了一种液压支架侧护板拆装机械手。详细介绍了液压支架侧护板拆装机械手的结构组成及功能。通过应用液压支架侧护板拆装机械手拆解或组装液压支架侧护板,有效提高了作业效率、保障了作业安全及降低了劳动强度。  相似文献   

4.
侧护板是液压支架的主要装置之一,根据理论分析并结合急倾斜工作面实际工况,介绍了一种液压支架双向同时活动侧护板的设计技术,使支架更适应于急倾斜煤层开采,降低液压支架侧护板实际故障率。  相似文献   

5.
《煤矿机械》2017,(11):21-22
传统液压支架侧护板通常设计为一侧固定,一侧伸缩动作,在液压支架左、右工作面倒换时,需升井调换侧护板,生产效率较低。现设计一种用于控制液压支架侧护板的新型单活塞杆双缸筒油缸,可以控制侧护板双侧单独或同时实现伸缩动作,从而液压支架在调换工作面时,不再需要升井调换侧护板。通过生产应用,此项革新提高液压支架转换工作面的效率,还可以提高液压支架检修效率,降低检修成本。  相似文献   

6.
<正>目前,液压支架侧护板在矿井下应用较为频繁,随之引发的问题就是侧护板的变形和损坏等。一旦变形或损坏,侧护板的锁紧装置将失去作用。因为目前液压支架侧护板的主要结构形式为直角式侧护板,而锁紧方式多数采用耳板与销轴的别卡来实现对侧护板的锁紧,带来的问题就是结构变形且发生干涉,造成无法安装等情况。所以,液压支架侧护板锁  相似文献   

7.
液压支架侧护板是液压支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支架的工作性能影响很大。着重对侧护板几种失效形式进行力学分析,并对实际生产中侧护板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最后提出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8.
《煤矿机械》2017,(6):43-44
大倾角液压支架目前已普遍使用,其顶梁与掩护梁侧护板直接影响到支架调架和防漏矸的效果。根据井下侧护板实际使用情况,提出了双活侧护板设计,并创新地进行了支架侧护板同步技术优化,有效地提升了大倾角支架的工作效率与安全系数。  相似文献   

9.
对目前液压支架侧护板侧推装置结构形式进行分析发现,薄煤层的大倾角双活侧护板液压支架在顶梁与掩护梁空间有限的情况下无法满足需要。对此提出一种新型侧推装置设计,该装置将原先侧推千斤顶与弹簧分开式更改为千斤顶与弹簧一体式。在田庄煤矿实际应用中,该侧推装置能很好地应用于薄煤层液压支架侧护板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ZY5200型液压支架是铁煤集团全自动化刨煤机工作面的配套支架,升井检修时发现顶梁侧护板变形损伤>60%,分析认为:是支架在升架或降架过程,相邻支架顶梁的侧护板发生干涉导致的结果,地面试验表明:在支架立柱升起期谮间,处于已收缩状态且被液控单向阀闭锁的顶梁侧护板出现误动作,伸出后与相邻支架顶梁的侧护板发生干涉,进一步对支架侧护板系统可能出现的环节和相关元件进行检测、分析,最终找到了支架顶梁侧护板故障原因.  相似文献   

11.
庞义辉  王国法 《煤炭学报》2017,42(10):2518-2527
针对大采高工作面动载矿压显现、煤壁易片帮等问题,基于红柳林煤矿7.0 m大采高开采实践,建立了大采高工作面顶板岩层断裂的"悬臂梁+砌体梁"结构模型及支架与围岩的简化动力学模型,确定了7.0 m大采高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对比分析了大采高液压支架架型、护帮结构对围岩的适应性,进行了大采高液压支架结构优化设计及适应性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将大采高工作面"砌体梁"结构上方岩层作为动力学模型的边界条件,以支架立柱的抗冲击特性要求为理论判据,通过动力学仿真计算可得大采高支架的合理工作阻力。两柱掩护式大采高支架较四柱支撑掩护式支架具有支护强度大、四连杆稳定机构受力状态好、质量轻等优点;护帮板与伸缩梁分体结构的护帮力、合力作用位置及可靠性均优于护帮板与伸缩梁连体结构;设计采用抗冲击双伸缩立柱、高压升柱系统等,提高了大采高液压支架对围岩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超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作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金鸡滩煤矿坚硬厚煤层赋存条件,提出了8.2 m超大采高一次采全厚开采方法,分析了超大采高工作面液压支架与围岩的强度、刚度、稳定性耦合关系及控制方法,研制了ZY21000/38/82D型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及新结构。基于液压支架与围岩耦合作用关系,采用理论分析与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超大采高液压支架合理工作阻力确定的“双因素”控制法;通过建立脆性坚硬厚煤层煤壁片帮的“拉裂-滑移”力学模型,得出了控制煤壁片帮发生滑移失稳的液压支架临界护帮力;分析了销轴铰接间隙对超大采高液压支架稳定性的影响及控制方法。通过创新研制大缸径抗冲击双伸缩立柱、三级协动护帮装置等新结构,保证了超大采高液压支架与围岩系统的稳定性控制。  相似文献   

13.
佟友 《煤矿机械》2021,42(1):120-122
针对薄煤层综采工作面由进回风巷道和回采工作面高度差而导致的三角区顶板难控制、架间漏矸严重的问题,采用工作面与巷道连接处垂直掘进、工作面不破顶板的方式,进行了综采工作面支架布置,并研制了一种适用于薄煤层工作面的新型端头液压支架。在袁大滩煤矿现场应用表明,该端头支架使用效果良好,三角区顶板控制的较为完整,架间侧护板贴合紧密,无漏矸现象,降低了煤炭含矸率5%,提高了煤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液压支架护帮机构防片帮效果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研究液压支架不同护帮机构的防片帮效果,针对液压支架常用的4种护帮机构组合形式分别从机构的工作原理、受力特点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以ZY17000/32/70D大采高液压支架为例求出了各类护帮机构形式的最大承载能力,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别对4种护帮机构形式的防片帮能力进行了模拟分析。结果显示:护帮机构对超前支承应力的分布规律没有产生影响,但采用伸缩梁和护帮板分体结构可以有效延缓煤壁产生破坏的时间,防片帮效果最好,是大采高液压支架理想的防片帮机构形式。  相似文献   

15.
高登云 《煤炭工程》2011,(11):97-99
 本文对大柳塔矿活鸡兔井12306面过沟谷下坡段来压规律进行研究,通过对工作面中部支架来压及集中煤柱下方支架来压进行对比,得出下坡地形没有对工作面开采造成危害。在过沟谷下坡段时,严格保证初撑力到位,留一定厚度的顶煤,防止来压时顶板过度破碎,实现安全开采。  相似文献   

16.
煤矿采场围岩的智能控制是实现煤矿智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重新定义了采场围岩系统的内涵,明确了围岩控制的范围,包括工作面推进与垂直方向上基本顶范围内支架围岩“小结构”以及影响采场围岩控制的远场岩层;根据作用方式将采场围岩系统因素分为“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由此确定了围岩智能控制的重点和基本原理。建立了采场围岩系统“多参量智能感知-精准分析模式判别-自主决策-快速执行-控制效果动态评价”智能控制的技术构架,进一步明确了实现智能围岩控制的科学问题和关键技术难题,并提出了工作面开采系统智能化、装备围岩自适应控制、复杂条件围岩智能控制、统一坐标系下的采场围岩系统稳定性分析4点关键技术设想。结合实际案例分析了支架工况信息的可挖掘性,并用堆叠LSTM实现对采场矿压的智能预测。  相似文献   

17.
黄尊英 《煤炭技术》2007,26(5):73-75
龙固煤矿通过吸取7210工作面窄小煤柱防灭火的教训,加强了对7304工作面施工的防灭火管理,重点是措施的跟踪落实。该矿在防治窄小煤柱自燃方面取得的成功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禹明哲 《中州煤炭》2021,(2):141-145
以煤矿智能化建设和鹤壁矿区煤层赋存特点为工程背景,介绍了鹤煤公司煤矿智能化建设现状、规划及目标,提出了大倾角放顶煤智能化工作面建设实施方案,设计了综放智能化工作面设备配置、综放工作面智能化控制系统、液压支架电液控制系统、工作面视频系统、巷道集控中心、工作面原煤破碎运输集中控制系统、乳化液保障系统和地面监控中心8个方面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结合木瓜煤矿井下10-102工作面实际情况,开展了该工作面自动化、智能化集中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及关键分系统设计研究。经过井下将近6个月的运行测试,结果显示,该控制系统的应用,使整个工作面的采煤效率提高了将近50%,而且降低了工作面设备故障概率及相关费用支出,应用效果较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陈芳 《煤炭工程》2020,52(3):76-81
为解决综放工作面粉尘污染问题,文章以王家岭20106综放工作面为工程背景,通过现场实测方法对工作面割煤产尘特性及粉尘浓度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以尘源跟踪系统为依托、静压喷雾与高压喷雾相结合的治理措施,形成了一套由多个针对性防尘子系统组合而成的综放面智能联控高效喷雾降尘系统,并对工作面各点产尘进行有效治理。应用表明:经综合治理,采煤机司机及降柱移架作业人员处综合降尘效率达到90%以上,进回两巷粉尘浓度控制在20mg/m左右,效果显著,可有效缓解工作面粉尘污染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