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8 毫秒
1.
变质处理对改善铬26白口铁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在分析研究基本成分及合金元素(Ni、Mn、Cu)对铬26白口铁组织和性能影响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变处质理对铬26白口铁组织和性能的作用,找出了适合于铬26白口铁变质处理的复合变质处理剂.采用本变质剂处理后的铬26白口铁,组织细化,碳化物形态粒状化.冲击韧性可稳定在10J/cm~2以上;高温抗氧化性提高1~3倍;缩孔、缩松明显减少;中性介质抗腐蚀磨损性提高20%.  相似文献   

2.
钇基重稀土复合变质剂在高铬耐磨白口铁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明了一种钇基重稀土复合变质剂变质,通过重稀土钇变质处理,同时结合合适的热处理工艺,能有效改善高铬耐磨白口铁中碳化物和基体组织的形态分布,强化基体。提高了高铬耐磨白口铁力学性能;使用复合变质剂变质处理后,能降低高铬耐磨白口铁中合金元素Mo、Cu、Ni、Cr的加入量。有利于节能降耗、降低生产成本。在厂家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稀土变质处理中锰白口铸铁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王兆昌  马前 《铸造》1989,(11):1-6
用硼及多种合金元素影响锰白口铸铁的淬透性和残留奥氏体量,提出了最佳成分范围判据式.用稀土变质处理中锰白口铁可改变碳化物形貌及分布且提高其韧性.根据稀土对白口铁结晶的效应,开发了更有效的综合变质剂及处理工艺.稀土变质后的白口铁有破网状碳化物对其高温下保温的粒状化更有利.  相似文献   

4.
高铬白口铁-灰铁双金属材料的消失模铸造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采用消失模铸造生产铬系白口铁-灰铁双金属材料。通过对其宏观及显微分析,表明该法生产的双金属材料界面结合良好,组织致密。对此复合工艺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内生复合钢板的弱界面结合强度对其断裂韧度 K C和应力腐蚀断裂门槛值 K SCC的影响 ,结果表明 :内生复合钢板的 K C和 K SCC随弱界面结合强度的增大先增后减 ,出现一个峰值 ,当内生复合钢板的弱界面结合强度 σwb为 1 2 60 MPa时 ,内生复合钢板的韧化效果最佳 :K C=1 1 0 .7MPa m1/2 ;K SCC=98.6MPa m1/2。  相似文献   

6.
白口铸铁磨球与衬板的技术经济优越性与抗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了提高磨球与衬板的抗磨性与降低其消耗的重要经济价值.并指出,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工件的选材不当.应推广使用白口铁磨球与衬板.对工件所受冲击动能进行计算及分析表明,白口铸铁件只要有一定最低的冲击韧性,就可以满意地达到使用要求.白口铁与其它钢铁材料比较,无论在实验室测试,还是制成磨球及衬板在观场使用,其耐磨性均最高,单位成本的抗磨性也最高.最后,根据磨球与衬板的磨损失效原因与机制,讨论了进一步提高这类白口铁工件抗磨性的冶金因素.  相似文献   

7.
孕育的作用孕育的作用主要是影响铸铁的共晶凝固过程。铸铁共晶凝固的方式有稳定系和介稳定系两种。形成白口铁的共晶凝固温度通常低于灰口铁,二者之间的温度差是随铁水成分变化的。例如硅和铬能显著地影响此温度差值。  相似文献   

8.
3.劣质生铁利用方面地方国营苏州铁工厂是将铸造性能极坏的白口铁在内径500公厘冲天炉内熔化并加入硅铁、锰铁以调整其成分,使白口铁再生为铸造生铁(灰口铁),而后掺入正常炉料中加以利用.该厂使用的劣质生铁的化学成分列如表7.  相似文献   

9.
对白口铸铁采用稀土复合变质处理工艺进行了研究,试验了变质剂的加入量、凝固速度、碳当量、变质温度及时间等工艺因素对改善普通白口铸铁碳化物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稀土复合变质处理及严格控制工艺因素后,白口铸铁的共晶碳化物由网状分布变成孤立块状分布,有的出现团球状,从而改善了白口铸铁的韧性,使低合金白口铁代替高铬白口铁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高铬白口铁作为一种性能优良的抗磨金属材料,已在国内外生产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为了进一步开发这种材料的潜在性能,人们着重以合金化和变质处理两方面对其进行了更为深入细致的研究。在高铬白口铁多元合金系中,碳、铬是最活跃的作用元素。此外,Mo,Ni,Cu,Mn,V,Ti,W,B和稀土都对其组织有或多或少的影响。Nb作为一种细化晶粒的合金元素在钢中早已得到应用,但作为合金化元素加入高铬白口铁中的影响如何却少有报道。本文通过对不同含妮量的高铬白口铁试样的研究,探讨铌对高格白口铁组织形态的影响及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1.
以ZrO2-Alo2O3微-纳米复合陶瓷为研究对象,采用跟踪压痕裂纹法测试其裂纹扩展阻力曲线.结果表明,三种微-纳复合ZTA陶瓷的阻力曲线均为显著的上升曲线.成分相同、烧结温度高的试样和烧结温度相同、氧化锆含量少的试样,由于内晶颗粒数量多,阻力曲线的上升趋势更加明显.内晶颗粒附近区域产生位错网、亚晶界甚至微裂纹,使微-纳米复合ZTA陶瓷的断裂方式向穿晶断裂方向变化.裂纹穿晶扩展遇到的阻力大,所需要的裂纹扩展动力也大,形成开裂-止裂交替进行的裂纹扩展过程,故其阻力曲线上升明显.  相似文献   

12.
利用高温金相显微镜动态观察了GH169合金在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的变形和断裂过程。结果表明,疲劳/蠕变复合作用下的变形方式有晶内滑移、孪生和晶界滑动,其失效方式因显微组织而不同。沿晶裂纹源于晶界滑动在三叉点处产生的W型裂纹和晶界局部形变区,其扩展机制为空洞的形核、聚集长大和相互连接;穿晶裂纹源于晶内形变损伤区,其扩展机制为沿滑移面的剪切断裂。  相似文献   

13.
针对复合载荷作用下熔合线含裂纹的焊接接头,应用弹塑性有限元方法分析了其裂端应力场的分布规律.并对不同组配焊接接头的COD断裂参量及其复合角进行了数值计算,讨论了加载角度和接头强度组配对焊接接头断裂行为及断裂参量的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复合载荷作用下的熔合线含裂纹焊接接头,其裂端应力场同时受到加载角度以及材料非均匀性的影响.当加载角度较小时,复合载荷对接头性能的影响相对于接头组配的影响更为显著.而当加载角度达到并超过30°时,情况与之相反.  相似文献   

14.
高铬铸铁是继普通白口铁、高锰钢、Ni—Hard铸铁之后出现的一代抗磨铸铁。高铬铸铁之所以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比其它白口铁好的机械性能,是因为其显微组织是由近于弧立的高硬度(HV=1300~1800)的M_7C_3碳化物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原位反应生成TiB2对B4 C/TiB2复合陶瓷维氏硬度、断裂韧度、抗弯强度和微观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适量TiB2的生成可以抑制B4C/TiB2复合陶瓷晶粒的长大,可使材料获得均匀致密的显微组织结构;而且原位反应的发生促使B4C/TiB2复合陶瓷断裂机制由穿晶断裂为主转变为穿晶与沿晶结合的断裂机制.B4C和TiB2晶粒尺寸都随着原位生成TiB2含量的增加而降低.B4C/TiB2复合陶瓷的抗弯强度随晶粒增大而降低,其断裂韧度随晶粒尺寸的变化关系较为复杂,这种变化关系主要与断裂韧度对裂纹扩展路径长度的依赖性有关,本文利用裂纹扩展阻力(R)曲线的斜率解释了这种变化.  相似文献   

16.
设计了Mn-Cr-Mo合金白口铸铁的组织与化学成分,研究了热处理和RE-B复合处理对其组织与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通过多元合金化和变质处理的新型低合金白口铁,其组织为在马氏体和一定量奥氏体基体上弥散均匀分布适量的块状或片状碳化物,其机械性能和抗冲蚀磨损性能均达到或超过Ni-hard1号水平。  相似文献   

17.
为了进一步了解工业掺杂钨丝的拉伸性能和断裂方式,研究了加工和工艺退火后的晶粒尺寸对拉拔钨丝和300—1300℃退火钨丝的影响。试验发现,加工和退火的晶粒尺寸对掺杂钨丝的拉伸性能有如下影响: 1.用常规方法生产的、晶粒尺寸分别为50和105μm的两组试样,其强度和延伸率实际上是一样的。2.通过强力拉伸工艺制得的φ0.24mm的钨丝(由φ1.0mm的钨丝拉制而成),其强度和延伸率有明显改善。3.拉伸断裂方式分为三种,劈裂、纤维开裂和劈裂—纤维开裂混合型断裂,且随着实际断裂应变值及退火温度的变化而不同。最后讨论了拉伸性能和断裂方式与真应变量(加工硬化)以及与〈110〉纤维织构的清晰度和强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可锻铸铁白口组织对石墨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希俊  陈永民 《金属学报》1989,25(2):128-132
用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了Si-Bi-Al复合孕育处理的可锻铸铁石墨化退火前的白口铁试样。观察结果表明,与用常规孕育处理的试样比较,其组织中珠光体层片排列出现紊乱、重叠、弯折等现象,同时位错密度显著增加。经热处理试验证实,这种试样在奥氏体转变温度(720℃)以下连续保温能迅速实现完全石墨化。  相似文献   

19.
锻造半钢与锻造白口铁属低塑性材料,其耐磨性较高。通过适当的锻造过程改善其组织状态而增加强韧性。可用于制造优质轧辊。一重集团公司通过大量试验研究确定出合理的锻造工艺参数,生产出合格的半钢轧辊与白口铁轧辊。本文从锻造加热规范,锻造比和砧形等方面论述了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20.
用电炉熔炼锻造白口铁成本过高,推广应用受到了限制。为此,本文对冲天炉熔锻造白口铁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适当的熔炼工艺和必要的炉前处理,可以生产具有良好锻造性能的白口铁铁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