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7 毫秒
1.
在女性伦理观上,汉传佛教一方面继承了大乘佛教“众生平等”观念,主张终极层面的男女同尊;另一方面深受世俗社会的偏见及儒家“男尊女卑”思想的影响,在制度和修行中实行“男尊女垢”的价值倾向,汉传佛教也因此留下男女不平等的口实。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汉传佛教建筑礼拜空间的研究,探讨了其形成和定型的过程和原因。认为汉传佛教建筑的礼拜空间,既受到来自古印度佛教建筑的深刻影响,也受到来自西域中亚佛教建筑的影响和启发。由于汉地固有的木构建筑在空间使用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通过改造可以满足佛教建筑礼拜空间的要求,因此汉传佛教建筑的礼拜空间逐渐被纳入到汉地世俗建筑的体系之中。  相似文献   

3.
安佳 《饰》2010,(2)
本文以壁画造型中的变形心理和变形方法为主题,以傣族佛寺壁画为主线,探讨了中国三大佛教即汉传佛教、藏传佛教和南传佛教在壁画造型上的差异.并指出,傣族佛寺壁画的造型方式不像汉传、藏传佛教壁画那样有规范的"粉本"和严格的章法.其造型尽显创作中的随意、自由和表现上的朴实、自然.这种特质,体现了特定文化背景下劳动者的生活理想、造型原则及其美学趣味.  相似文献   

4.
人们的生活观和价值观受封建等级制度的影响,表现在对“死”的表述方面也用语迥异。帝王与平民的死不可相提并论,长幼男女也尊卑有别,还有佛教、道教等宗教的深刻影响,造成了汉语文化中表达“死”的大量婉词讳语。从文化视角探究“死”的各种表达,有助于语言的交流与沟通。  相似文献   

5.
传统人力资源理论很难解释同样受过高等教育的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弱势问题,本文利用性别人力资本理论对女大学毕业生就业弱势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指出“性别租金”明显存在于男女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环节,而要改善这种状况,必须从“人力环境”方面下手,保障女大学毕业生的平等就业。  相似文献   

6.
佛教伦理准则不仅对于僧人有强有力的约束作用,而且对于世俗之人也有一定的制约作用,其中有三条准则尤为重要。它们是“去恶行善”、“平等慈悲”、“自觉觉他”。这些伦理准则有助于人们积极向善,平等对等一切有情之物,正确地看待自己和他人,要求人们诸恶莫作,慈悲为怀,完善人生的品格,以此促进社会的康宁和发展。其现实意义十分重大。  相似文献   

7.
释教节日盂兰盆会古印度本无,是中国汉传佛教徒据《佛说盂兰盆经》而建成的“救拔父母“度七世父母的一种法会,在中国本土文化冲击下,深受儒、道、俗的影响,孟兰盆会由庄重肃穆的佛教行仪日益演变成中国的一大民间节日.由“斋僧“到“荐亡“,由寺院到民间,在其民俗化进程中传载着中国传统的思想和文化.  相似文献   

8.
汉传佛教到近现代面临如何与现代调适的问题。随方毗尼不同于自由主义,不等于废除声闻戒,在适应世俗的同时应避免被俗化。在倡导毗尼的弹性时,不能忽视毗尼的过度改动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随方毗尼不能只强调随方,要坚持以促进修行为宗旨,在修行原旨与传播教义需要之间寻求平衡,既适应世俗又避免被俗化。  相似文献   

9.
论延光四年佛像的史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三峡出土的延光四年摇钱树佛像,是目前所知的中国第一尊古佛像。该佛像举右手施无畏印,高肉髻,与四川其他各摇钱树大致属于同一类型。惟该佛像身着交领衣,显示了当时中国信众对佛像仪轨并不十分熟悉,是佛像初传中国时期的常有现象。就中印两国佛像艺术传播与交流的角度看,这尊佛像,作为一个有力的证据,可以缩小古印度佛像初创时期的争议范同,也可以缩小贵霜王朝迦腻色伽即位年代的争论范围,对探究佛教造像在古印度的起源有重大意义。同时,该佛像可以证明中国古籍记载的早期佛教造像虽有夸饰之词却是有事实依据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0.
性别观是指人们对性别总体的认识与观念。通过《中国公民人文素质调查问卷》对全国31个省份共32504名中国公民进行关于性别观的调查,结果表明:(1)中国公民性别观依次为“女性处于弱势”,“男女机会均等”和“男性处于弱势”;(2)男性公民在“男女机会均等”、“男性处于弱势”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女性公民,在“女性处于弱势”上极其显著低于女性公民;大城市公民在“女性处于弱势”上得分极其显著高于中小城市公民,在“男女机会均等”和“男性处于弱势”上显著低于中小城市公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