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某市给水管网铁细菌生长特征调查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给水管网中存在的微生物腐蚀现象会造成管网水水质恶化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给水管网中铁细菌的生长特征进行调查研究。选取某市给水管网,分别采用MPN法和平板计数法对管网水及水厂处理单元出水中铁细菌的数量进行测定。试验结果表明:管网水中的铁细菌含量为0~10^7 CFU/mL,变化范围较大,各处理单元出水中均有铁细菌存在;铁细菌数量与管线长度和温度没有相关性,和余氯值呈明显的负相关;铁细菌数量和管网水中总铁以及溶解性铁含量无明显相关性,但和颗粒性铁含量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4.
张卉;张洁;苗梓怡;刘沙沙;刘卓;卢金锁 《中国给水排水》2025,(5):58-64
给水管网的腐蚀问题已经成为供水行业普遍关注的热点,其中微生物腐蚀是重要因素之一。结合一株实际给水管道铁氧化细菌LSS-1,研究了不同碳源、pH、C/N值和温度对其生长的影响,确定了LSS-1的最优生长条件为:pH=7.28、C/N值=5.32、温度=28.45℃。这三个因素对LSS-1生长影响的排序为:pH>C/N值>温度。此外,利用总铁、二价铁、腐蚀速率和腐蚀产物特征,对LSS-1的腐蚀过程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发现,总铁和二价铁浓度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且在16 d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56和0.31 mg/L;腐蚀速率在第10天达到最大值0.73 mm/a,在第30天时达到最小值0.21 mm/a。 相似文献
5.
6.
自来水管道内腐蚀对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来水管道内腐蚀对管网水质的影响研究罗岳平(长沙市自来水公司)1前言腐蚀是生物、物理和化学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常见于各种输配水系统。严重的管道腐蚀不仅使管网水的浊度、色度、细菌种类和数量、有毒重金属含量等水质指标恶化,而且引起管壁变薄穿孔,增加水头损...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给水管材对二次污染的影响,介绍了给水管道中生长环的生成,探讨了屋顶水箱引起的二次污染,提出了降低给水管网二次污染的措施,以保证居民生活用水质量,从而保证社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8.
9.
10.
11.
硫酸根和碱度变化对管网铁释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水源切换后给水管网中出现的水质超标现象,开展了硫酸根浓度和碱度变化对管垢铁释放的影响研究。利用实验室管段模拟反应器,对比分析了不同硫酸根浓度和碱度对管垢铁释放的影响差异。结果表明,硫酸根浓度增加造成管网水质恶化的响应速度与硫酸根浓度呈正相关,硫酸根浓度越高则响应速度越快。在管垢铁释放的影响因素中,和碱度相比,硫酸根浓度是首要影响因素。在低浓度硫酸根对管垢铁释放无明显影响的情况下,碱度变化对管垢铁释放也基本无影响;而在高浓度硫酸根造成管垢溶解破坏发生铁释放的情况下,随着碱度的降低,铁的释放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12.
13.
城市供水管网水质的数字化调控途径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大型城市供水管网水质信息的间隙性、被动性和延迟性特征,提出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理念.从供水管网水质数字信息收集、管网水质信息的在线数字评估和管网水质模型构建方面对实现管网水质数字调控途径进行了分析.介绍了管网水质数字化调控技术在上海世博园区供水管网优化运行信息化平台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控制饮用水处理工艺及配水管网中卤乙酸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北京市第九水厂处理工艺过程中卤水乙酸的去除特性,并测定了五个水厂配水管网中卤乙酸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1传统水处理工艺对卤乙酸的去除率仅在20%以下;活性炭对卤乙酸的去除效果较好,不同运行时期的炭床对其进行中的卤乙酸去除率为50% ̄85%,去除的卤乙酸占预氯化后水厂进水中卤乙酸总量的40% ̄70%,其去除作用包括活性炭的吸附和炭床中的生物分解,两者所去除的卤乙酸量基本相同。2配水管网中影响卤 相似文献
15.
16.
17.
18.
19.
20.
给水管网中金属离子化学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为防止给水管网结垢和腐蚀造成的危害,对北方某市给水管网中钙离子与碳酸盐系统、镁离子、铝离子和铁离子等的化学稳定问题进行了分析,发现钙离子与碳酸盐系统在温度<12℃时是稳定的,在温度>18℃时CaCO3 有沉淀的趋势;镁离子与铝离子是稳定的;铁离子是不稳定的,Fe(OH)3 有较强的沉淀趋势,是水质化学不稳定的主要原因。管垢的主要成分是铁,管网中的铁不稳定是由于管垢向水中释放铁引起的。在给水管网中铁的不稳定会引起用户水浊度的升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