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用分形原理建立小流域泥沙输移比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长江上游川中紫色土丘陵区是三峡库区的主要产沙源之一.在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治理工作中,小流域治理的规划、设计及治理后减沙效益的评价均需要对小流域的地面侵蚀量、泥沙输移量进行定量评价和预报.通常小流域的输沙量通过水文泥沙测站监测资料获得,但由于种种原因,在许多地区没有水文泥沙测站,利用长江流域的地形资料,应用分形理论的自相似原理,探讨泥沙输移比与小流域集雨面积的关系,并得出泥沙输移比(SDR)的统计模型.该模型可用于估算紫色土丘陵区资料短缺小流域的输移比和产沙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乌拉特前旗东头份子小流域的治理试点和效益分析,探索干旱缓坡丘陵牧区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模式和减少下游红山水库的淤积、延长使用年限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通过介绍海伦市共合小流域的治理经验,研究探讨了水土保持对减少水、土、肥流失及促进当地农村各业发展所起的作用,并进行了综合治理效益估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经济上非常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4.
小流域治理效益综合评价方法的探讨河北省尚义县水利水保局王树清吉林省白山市水利局梁迎春几年来水土保持工作实践证明:不论搞小流域治理规划,还是开展对验收流域进行综合治理效益评价,进行小流域治理效益综合评价尤为重要。进行小流域治理效益综合评价有以下优点:一...  相似文献   

5.
小流域治理措施对泥沙输移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一副区韭园沟小流域为对象,探讨了1953年以来水土保持治理措施对流域泥沙输移比的影响。结果表明:该流域土壤侵蚀、泥沙输移和沉积与治理措施有着极为密切的相关性。在天然下垫面条件下,韭园沟小流域的泥沙输移比接近1.00。经过50多年来规模性水土流失治理,泥沙输移比下降到0.27。该流域的泥沙侵蚀量减少、沉积和输移比的改变,在水土保持措施达到一定程度时才逐步显现出来,小流域泥沙输移比变化的影响因素中,流域内人为沉积汇(淤积)的作用明显大于坡面水土保持措施的效果。因此,现行生态环境建设中,在注重坡面治理措施合理配置的基础上,更要加强小流域沟道泥沙拦截工程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1 回顾 小流域综合治理是我国水土保持工作的新发展,标志着水土保持工作进入了以小流域为单元的集中、综合治理的新阶段。1980年以来,水利部先后在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145个县,开展了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试点工作,其中黄河流域开展了三批,共119条,每批治理期五年。目前已有78条试点小流域通过了验收,12条通过了省级鉴定。12年来,经过反复探索  相似文献   

7.
通过卓资县胜利小流域 1996~ 2 0 0 0年间治理经验与效益发挥情况介绍 ,研究探讨了水土保持对促进当地农、林、牧、副诸业发展所起作用 ,并进行近、远期效益分析 ,结果表明开展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在经济上是合理可行。  相似文献   

8.
为了系统总结交流水土保持试点小流域工作经验,提高科学治理和管理水平,黄河中游治理局于1986年4月20日至25日在西安召开了黄河中游第五次试点小流域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内容:一是传达1985年全国水土保持小流域治理试点汇报会议精神,落实水电部对今后试点工作的  相似文献   

9.
《人民珠江》1998,(2):27-29
珠江流域的水土保持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自1980年开始,至今已有17年,在此期间各地布设的21条试点小流域在5年的治理期内均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治理效益,并获得了一定的治理经验。本文在总结17年试点工作的基础上,阐述了小流域综合治理试点工作在推动珠江流域面上水土保持工作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长江流域水患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这些原因中又以其泥沙的问题最为突出,而水土保持是控制泥沙的根本,文章认为在长江流域的治理中,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是治本之法。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5个典型小流域的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治理措施和治理效益进行介绍与分析,总结出了一套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的做法与经验,为海河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生态建设提供了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12.
潘建平 《中国水利》2010,(12):24-25
<正>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在治理水土流失、减少泥沙下泄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特别是由我国独创的小流域综合治理理论与配套的技术体系及模式,在水土保持工作中起到了重要的科技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红领巾小流域新修梯田3年的效益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梯田具有较强的拦截地面径流、减少泥沙流失量、蓄水、保土、保肥的功能,水平梯田水土保持效益显著,其经济效益也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4.
水土保持小流域试点成效显著1995年9月21日至22日在武汉召开了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试点工作会议。通过16年的实施,长江水上保持综合治理小流域试点覆盖面已遍及大江上下10多个省(市),基本上代表了全流域不同类型的水上流失区,不同类型区的治...  相似文献   

15.
为探索加速水土保持治理的科学途径,水电部黄委会及其黄河中游治理局于1980至1984年,先后在一些黄河一、二级支流流域开展了试点小流域的综合治理试验。经过4~5年的试验性治理,绝大部分小流域基本上按规划设计  相似文献   

16.
文章重点对科尔沁左翼中旗珠日河生态清洁小流域水土保持治理工程建设及效益进行分析研究。经效益分析,项目实施后水土流失明显减少,该治理模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聂国威 《山西水利》2011,27(5):21-22,33
生态清洁型小流域建设是传统小流域综合治理的发展和完善,是水土保持工作提升地位的重大举措,在阳泉市国家水土保持重点项目区选择枣园、西回两个小流域进行清洁型小流域试点工作,通过试点,以点带面,探索全市治理水土流失的新模式和水土保持工作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如何有效地治理小流域沟道、川道的水土流失,减少洪灾损失,确保可持续发展,是土石山区水土保持工作的首要任务.结合丹凤县蔡川示范区9条小流域的治理方法和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沟道综合治理是土石山区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针对玉门市当前存在的严重水土流失状况,为了正确评价玉门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采用文献研究法和实地调查法对玉门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因素进行研究,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基于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玉门市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评价指标权重,并对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生态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能够减少水土流失,提高植被覆盖率,是水土保持综合治理的重点工作;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极大地改善了生态环境效益;玉门市应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加强植被管理与保护,提倡植树造林。研究结果可为我国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姚孝友 《治淮》1996,(6):41-43
试点小流域是淮河流域水土保持工作的“盆景”工程,又是探索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水土保持工作如何持续发展的典范工程。为了切实加强试点小流域向“高、深、细”纵深方向发展,1995年,淮河流域开展的6条试点小流域立足高起点、坚持高进度、严格高标准,以改善生态环境为宗旨,以建立生态经济为目标,融治理开发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为一体,把水土保持工作与农业综合性开发、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致富工程、人畜用水等有机结合起来,优化资源配置,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建立以基本农田、生态经济型水土保持林为骨干工程的小流域综合防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