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工作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电子衍射方法研究了不同退火条件和拉伸形变对高取向聚偏氟乙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共混物晶相转变的影响。在广泛的温度范围内退火(80—140℃)引起高取向共混物中PVF_2α_相和β相迅速增长。同时,PMMA也促进了室温形变过程中α相向β相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形态结构对聚甲醛/聚氨酯共混物韧性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机械共混制备了POM/TPU合金,考察了TPU品种,含量以及形态结构对共混物韧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共混物的韧性随TPU含量的增加而增加且聚酯型的改性效果优于聚醚型,增容剂在促使分散相分数,增强两相间的界面粘结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共混方法以及所产生的形态结构对共混物的性能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通过熔融共混法制备了聚甲基丙烯酸甲酯/聚(苯乙烯-丙烯腈)/甲基丙烯酸甲酯-丁二烯-苯乙烯聚合物(PMMA/SAN/MBS)共混物。对共混物进行了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MBS的加入显著提高了共混物的冲击韧性,PMMA与SAN的配比对其冲击韧性影响不大;采用光电雾度仪和透射电镜(TEM)对共混物的光学性能和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PMMA/SAN/MBS共混物的透光率随MBS含量的增加而降低;PMMA/SAN的质量比为50/50时,MBS含量对共混物透光率的影响最小;TEM结果表明,MBS在基体中分散均匀;用光学显微镜等手段对共混物耐刮擦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BS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共混物的耐刮擦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光学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和示差扫描量热法研究了IPP/PBT共混物的形态结构。结果表明,在IPP/PBT共混物中,当PBT含量少于20%时,IPP和PBT各自以晶粒的形式均匀地分布,属于Stein等人所提出的第一种模式。而当PBT含量大于20%时,共混物出现相分离现象。PBT的加入使IPP的结晶度下降,晶粒尺寸增大,熔点变低。  相似文献   

5.
比较了尼龙6/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A6/LDPE)和尼龙1010/线型低密度聚乙烯(PA1010/LLDPE)共混和的织构形态,共混物的织构形态除与织构调节剂、组分比有关外,还与尼龙物结构有很大关系。在尼龙/聚乙烯二元共混物中,分散相粒子以球状(或椭球状)形式存在,粒子较大,两相界面清晰,加入织构调节剂后,分散相粒子明显变小,分布均匀,在尼龙6共混物中,除仍有表面光滑的球状粒子外,出现了莲藕断面状粒子,但两相之间仍有缝隙,而在尼龙1010共混物中,出现了辐(车)轮状粒子,两相间相互作用强,分散相粒子与连续相之间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表明高碳数的尼龙1010与聚乙烯的链段间的相容性更好。  相似文献   

6.
将不同组分的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添加到聚乳酸(PLA)基体中形成非相容共混体系,利用超临界二氧化碳发泡方法制备出孔间高度连通的微孔发泡材料。将PBS添加到PLA基体中降低了共混体系的熔体粘度,异相成核作用致使泡孔密度增加、泡孔尺寸和泡孔壁厚度减小,这都将有利于增大泡孔连通的概率。泡孔结构数据表明,当PBS含量为20%(质量分数)、发泡温度为100℃时,得到的泡孔尺寸最小(9. 51μm),泡孔密度最大(18. 6×10~8cells/cm3~),开孔率最大(98. 2%)。基于PLA/PBS相态结构提出了共混物发泡样品的开孔机理,熔体粘度较低的PBS分散相随着泡孔长大而被拉伸变形直至破裂,熔体粘度较高的基体相PLA可作为泡孔的支撑骨架而不至于塌陷。  相似文献   

7.
PVF2/PMMA共混物结晶行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偏光显微镜对完全相容的PVF2/PMMA溶液共混物的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共混物中PVF2的结晶能力和结晶形貌不仅与共混物的组成有关;而且还与溶液的浓度有关,溶液浓主越低,PVF2的结晶能力越强,结晶形貌越复杂。  相似文献   

8.
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合金Ⅰ.相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PP/PS熔融共混合金中引入一熔融指数与P P相同,质量接枝率为13.5%的PP-g-PS接枝共聚物.SEM和SALS分析结果表明,PP- g-PS改善了PP和PS相的相容性并明显使合金内分散相的相畴分布细化,体系更趋均匀.  相似文献   

9.
采用偏光和相差显微镜详细研究了聚丙烯(PP)/聚碳酸酯(PC)不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系和PP/PC/PP-g-GMA增容共混体系的结晶和相形态.研究结果表明,PP/PC共混体系中增容剂PP-g-GMA中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支链起到成核剂的作用,促进PP结晶异相成核,使得PP有效晶核密度增加,球晶尺寸减小;PC分散...  相似文献   

10.
以聚丙烯酸丁酯-无规立构聚苯乙烯核壳乳胶粒子(PBA-aPS)增韧改性间规聚苯乙烯(sPS),研究了PBA-aPS用量对sPS/PBA-aPS共混物力学性能和形态结构的影响。PBA-aPS的引入提高了sPS的韧性,当PBA-aPS含量为25%时,共混物的悬臂梁无缺口冲击强度达到17.8kJ/m~3,较纯sPS提高了一倍以上。实验还采用DSC、TG、DMA和SEM等手段对共混物的热性能和形态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说明,PBA-aPS的引入导致共混物的结晶度降低,共混物仍为两相结构,随着PBA-aPS用量增加,基体sPS的Tg逐渐移向低温方向;随着PBA-aPS含量增加,共混物的热分解温度略有下降,但最大热分解速率温度逐渐升高;PBA-aPS与sPS相容性良好、分散均匀,PBAaPS增韧改性sPS应该是PBA-aPS的空穴化以及PBA-aPS诱发的sPS多重银纹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通过熔融共混的方法制备聚碳酸酯/聚苯乙烯-b-聚丁二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三嵌段共聚物(SBM)共混物,研究SBM含量对共混物的形态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SBM能够较好地分散在PC基体中并能显著改善其韧性,而对刚性损失较小,并基于Wu的逾渗理论,得出PC/SBM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为185nm。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增容作用和动态固化对聚丙烯(PP)/环氧树脂(EP)共混物形态结构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PP/EP共混物是不相容共混体系,当环氧树脂含量小于50%时,共混物中环氧树脂以分散相存在,PP为连续相。反之,则共混物的相态发生相反转,即环氧树脂为连续相,PP为分散相。加入马来酸酐接枝聚丙烯(M AH-g-PP)促进环氧树脂与PP的相容性,使得分散相的颗粒明显变小。与PP/EP和PP/M AH-g-PP/EP共混物不同,当环氧树脂含量大于50%时,动态固化PP/EP和PP/M AH-g-PP/EP共混物仍是环氧树脂分散相和PP连续相结构,未出现相反转。对于相同含量环氧树脂的共混物,动态固化PP/M AH-g-PP/EP共混物中环氧树脂分散相尺寸明显小于动态固化PP/EP共混物中环氧树脂分散相尺寸。  相似文献   

13.
用1H-NMR方法对PET/PEN在少量扩链剂存在下的反应性共混条件对酯交换反应及序列结构的影响作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混合时间、温度对酯交换反应有显著的影响.随着时间的增加和温度的提高酯交换程度增加,而导致共聚酯的数均序列长度变短.共混物的组成及少量扩链剂的存在,在某些条件下对酯交换反应及序列结构也显现出较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基于Mie散射理论推导了分散相尺寸及其分布计算方程,并以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物为代表,计算了其分散相颗粒尺度演变规律。计算结果表明,聚丙烯/聚苯乙烯共混体系的相结构演变主要发生在混炼的前3 min之内,之后在剪切力和界面张力作用下,达到动态平衡,这一计算结果也表明了所推导的计算方程可以有效地描述相态演变规律;同时,将相态演变过程看作是生灭过程,对相结构演变进行了理论模拟和预报,模拟的结果与基于Mie散射计算的结果是一致的,表明所推导的动力学方程一定程度上可以准确预报相态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15.
PPS 的结晶形态与其树脂的处理、结晶条件及成型条件有关。在 PPS/PTFE 共混物中,PTFE 的织态结构及其热力学性质与其是否预烧结有关。表面张力及结晶动力学测定结果表明,PPS 与 PTFE 的界面存在一定的相互作用。在界面上两者相互向对方表面转移,使对方表面能发生变化。PPS 的存在对 PTFE 结晶有一定的成核作用,而 PTFE 的存在对 PPS 的结晶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共聚物分子内相互作用对PSAN/PMMA共混物相容性的影响E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聚(苯乙烯-共-丙烯腈)(PSAN)/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物相容性与PSAN共聚物中丙烯腈(AN)含量的关系,并以低分子量模型化合物代替PSAN和PMMA,用直接量热法测定其混合物的相互作用参数B,研究了乙腈体积分数φ′_1对B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通过扫描电镜、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力学性能测试等分析方法,研究甲基丙烯酸甲酯(MMA)和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共聚物对尼龙6(PA6)/PMMA共混物形态结构、结晶行为和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P(MMA-co-GMA)可以提高PA6与PMMA的相容性,改善共混物的拉伸性能,但其增容效果取决于P(MMA-co-GMA)中的环氧基团与PA6末端氨基所形成的接枝共聚物的数量,只有当其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共混物才具有最佳的力学性能,并且加入P(MMA-co-GMA)后,基体相PA6的结晶能力降低,导致共混物在拉伸过程中出现二次屈服行为。  相似文献   

18.
采用小角X射线散射(SAXS)法和偏光显微镜法测定不同组分比的聚四甲基苯撑硅氧烷(TMPS)与1,2聚丁二烯(PB)共混物的长周期、晶片厚度、无定形厚度及一维结晶度等超分子结构参数及球晶生长形态。结果表明,TMPS/PB共混物组分比和热历史,将影响系统中非晶共混物不同程度的微相分离及相倒转;相倒转又影响了系统中结晶相TMPS晶体的生成条件,使共混物的上述超分子结构参数产生了不连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聚偏氟乙烯(PVDF)/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共混挤出流延膜的结构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PMMA的加入能够大大改善其微观结构,不但使结晶度降低,而且红外分析(IR)和广角x射线衍射(WXRD)证实,其中部分α晶型能明显地转变成β晶型;TGA研究表明,共混体系的稳定性比纯粹的PMMA稳定性提高,但PVDF的热稳定性只有很少降低;流变性能研究显示,PMMA含量在很宽的范围内体系扭矩变化不大,为选择加工条件提供了依据;力学性能测试显示出共混膜具有很好的力学性能.PVDF/PMMA共混挤出膜被证明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薄膜材料.  相似文献   

20.
采用乳液聚合方法制备了四种不同交联密度且粒径及折光指数可控的丙烯酸酯类冲击改性剂(AIMs),考察了AIMs中橡胶相的交联密度变化对AIM/PMMA共混物力学性能及光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AIM/PMMA共混物的冲击强度随AIM中交联剂用量的提高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当AIM的橡胶相交联剂含量为2%(质量分数,下同)时,AIM/PMMA共混物的最大裂纹引发能(Kmax)、裂纹增长能(Uprop)及冲击强度均达到最大值,与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相比较,其冲击强度提高了5倍,且光学性能没有明显下降。结合共混物的冲击强度与形变区的扫描电镜(SEM)观察,可见断裂过程中此种AIM橡胶粒子的空洞化能够有效地促进基体树脂的能量吸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