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SIP(Session Initiatioan Protocol)协议是由IETF工作组于1997年7月提出的,是应用层的控制协议,能建立、调整和终止多媒体的呼叫和会话。SIP协议是基于文本方式的,即以明文方式传输。SIP消息包括请求消息、应答消息。SIP协议侧重于将IP电话作为因特网上的一个应用,并且也采用RTP作为媒体传输的协议。本文在SIP通信过程中,采用面向连接的TCP来传输SIP的交互信令,采用面向无连接的UDP协议进行实时音频流传输。本设计是在Linux操作系统下,用套接字(socket)来实现的。设计实现了SIP协议的整个通信过程。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开发的设想。  相似文献   

2.
该文通过比较分析传输层传输协议UDP的不可靠性和TCP的低效率将在UDP协议的基础上提出并实现嵌入式设备的可靠数据传输及一种新型的多帧无线传输RUDP协议。RUDP协议软件模块提供基于消息的可靠通信功能,通信是面向连接的,底层采用UDP作为承载协议。  相似文献   

3.
即时消息作为一种新的通信方式,业务扩展范围非常广泛。提出了一种基于消息会话中继协议,即MSRP协议的通信服务器集群的实现框架,能够支持SIP系统中的离线消息业务。首先针对MSRP协议工作在会话模式下的特性,提出了服务系统的整体设计思想,并研究分析了转储和推送离线消息的信令流程。然后提出了通信服务器集群的实现方案和集群内部的通信框架。服务系统能够在SIP软终端的配合下处理基于MSRP的离线消息业务。  相似文献   

4.
黄强  张晓梅  伍茜茜  冉鸣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21):5119-5121,5316
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作为一种新兴的因特网多媒体通讯协议,在建立多方多媒体通讯和IP多媒体子系统等方面有着很大的优越性,同时作为NGN中的重要协议,SIP协议也越来越受到业界的关注.Java为SIP应用系统开发提供了强大的JAIN(Java API for integrated networks)-SIP开发平台,用于构建复杂的分布式SIP应用系统.对SIP消息结构和通信过程进行了初步研究,并结合实际项目阐述了如何使用SIP Servlet来建立基于SIP的消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5.
在NGN(下一代网络)中,SIP协议是重要的协议,在3GPP的R5中定义了IMS(IPMultimedia Subsystem)域,该域的所有实体均用SIP信令通信,同时R5必须能够与R4,R99兼容。由于在R4和R99中广泛采用BICC和ISUP信令,这样就要求在R5的功能实体中实现SIP与BICC和ISUP的互通。介绍了SIP协议,在呼叫保持业务中需要用的实体以及SIP和ISUP消息,然后阐述如何通过SIP和ISUP消息参数的设置来实现这个业务。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种新颖的软件开发范型,Agent技术正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复杂系统的开发.针对新一代电信应用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Agent的技术解决方案.通过对Jadex进行扩展,研究并开发了一个面向电信应用的多Agent系统开发平台JadexT,它采用SIP(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协议作为其消息传输系统的通信协议,因而JadexT开发的应用具有跨网络的特点.介绍了JadexT的体系结构及其关键技术,着重描述了JadexT的SIP消息传输机制的实现,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作为标准的信令协议,会话发起协议(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SIP)可以很好地支持异构网络中的移动性。但是,SIP消息传输过程中带来的高时延会影响VoIP等实时性应用的服务质量。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一个基于信令压缩的异构网络框架,用户在使用SIP消息注册、鉴权时产生的信令消息均被压缩后再进行传输。仿真结果显示,在该框架下信令压缩可以缩短20%的传输时延和节省30%的网络开销。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异构车联网中安全应用消息的低时延高可靠传输,针对基于DSRC/LTE的异构车联网,设计了一种面向安全应用消息传输的网络选择算法。该算法从安全应用消息传输服务质量(quality of service,QoS)需求出发,综合考虑了安全应用消息传输QoS的多项参数指标,包括端到端时延、丢包率、传输速率。算法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安全应用消息传输QoS各个参数的权重值,然后分析了各个候选网络支持安全应用消息传输QoS的能力,最后确定了安全应用消息传输QoS的满意度。采用双向耦合、实时交互的车联网仿真平台Veins LTE对面向安全应用消息传输QoS的网络选择算法进行了仿真实现和性能验证。仿真结果表明,面向安全应用消息传输的网络选择算法可以根据安全应用消息传输的不同QoS需求,合理地分配网络资源。一方面,与仅使用已经实现的QoS-oriented TDMA协议相比,同时使用QoS-oriented TDMA协议和面向安全应用消息传输的网络选择算法的异构车联网,在高速场景和市区场景中安全应用消息的接收概率分别提高了13.7%和10.4%,传输时延分别减少了8.6%和11.5%。另一方面,面向安全应用消息传输的网络选择算法在高速场景和市区场景中,与匹配博弈网络选择算法相比,安全应用消息的接收概率分别提高了11.6%和7.5%,传输时延分别减少了13.2%和15.3%。  相似文献   

9.
随着Web服务的发展,在服务通信过程中携带语义信息以加强通信双方的互理解性就成为实现语义Web服务通信的关键。SOAP作为Web服务调用协议其本身并不带有任何语义信息,因此SOAP消息在传输过程中携带语义信息就成为实现语义Web服务通信首要解决的问题。文中将实现语义Web的本体技术与通信协议相结合,提出通信协议本体概念,设计了一个协议本体模型。SOAP消息以本体编辑语言OWL形式嵌入协议本体,以实现协议本体传输消息的功能,并同时遵循SOAP协议规则。采用协议本体在通信过程中携带一定语义信息的方法,将通信协议与语义Web技术相结合,使语义Web服务通信具备传输语义信息的功能,推进语义Web服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于SIP协议的VoIP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厉小军 《计算机工程》2007,33(18):112-115
会话初始化协议(SIP)是IETF提出的IP电话呼叫信令协议,是一个基于文本的协议,用来创建、修改和终止多媒体呼叫与会话。该文介绍了SIP协议及其分层实现方法,采用UML的类图、状态图和序列图等设计了SIP消息包的结构和SIP协议的事务层,并用C++加以具体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12.
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是呼叫中心的重要部分,它也被广泛用来作为增值业务的平台。SIP协议是VoIP技术中的一种应用层(信令)协议,用于在IP网络上建立,修改和终止多个参与者之间的会话。文章设计了一个基于SIP协议的交互式语音应答系统,并给出了核心部分的具体实现。  相似文献   

13.
SIP协议的认证机制及其性能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IP协议是IETF提出的IP电话标准,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讨论了SIP协议的安全认证机制,并通过基于开放源码的Java程序在一个SIP代理服务器上的执行,对该应用中SIP协议安全机制及有关性能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4.
由IETF最年轻的工作组之一的SIP工作组发布的SIP相关标准已经成为通信和网络界的研究热点。SIP起初被作为建立互联网会议、电话、多媒体和其他类型的通信会议可选择的协议而提出,另外它还能被用于新型的通信服务,如即时短消息和应用级的跨网络移动通信及跨用户设备的通信。介绍了SIP相关标准、基本结构、功能特点及应用领域,并介绍了当前比较流行的几个开源SIP协议栈。  相似文献   

15.
达米卡 《计算机工程》2007,33(1):151-152
作为整个现代网络安全的基础,该文提出了验证的概念,它是会话初始化协议(SIP)网络中合并了可扩展认证协议(EAP)验证体系的一种机制。研究表明,SIP验证可以由EAP验证体系进行扩展而现有的AAA基础结构可以为SIP用户再次用于验证。实施验证的过程中使用了DIAMETER基础协议。这个基本协议工具使用低权目录访问协议(LDAP)而且必须使用接口,DIAMETER网络访问服务器请求(NASREQ)应用命令码的一个子集和AVP以在运行中实现扩展验证协议(EAP)传输。  相似文献   

16.
下一代网络中包含有各种网络,例如因特网、PSTN电话网和无线通信网。为了在不同的网络设备间提供统一的多媒体会议业务,该文结合SIP、VoiceXML和SIP会议技术提出了一种新架构,并明确了相关网络实体间的信令流程。  相似文献   

17.
SIP协议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张荣  武波 《微机发展》2006,16(6):71-73
SIP协议(会话初始化协议)是由IETF提出的崭新的协议标准,类似于HTTP,SMTP,采用文本的消息格式,并继承了很多HTTP的性质,与现有的Internet协议结合比较紧密。文中简要介绍了SIP的基本特点,以及与目前应用范围最广、技术比较成熟的H.323协议进行了全面的比较,进一步分析了SIP扩展机制,以及在NGN中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探讨了其在下一代网络中的应用优势。  相似文献   

18.
Recently, Voice over Internet Protocol (VoIP) has been one of the more popular applications in Internet technology. For VoIP and other IP applications, issues surrounding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have received significant attention. SIP is a widely used signaling protocol and is capable of operating on Internet Telephony, typically using Hyper Text Transport Protocol (HTTP) digest authentication protocol. Authenticatio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crucial because it accesses the server when a user asks to use SIP services. In this paper, we concentrate on the security flaws in the current SIP authentication procedure. We propose a secure ECC-based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to conquer many forms of attacks in previous schemes. By a sophisticated analysis of the security of the ECC-based protocol, we show that it is suitable for applications with higher security requirements.  相似文献   

19.
会话初始协议(SIP)在许多领域已经开始发挥重要的作用。作为下一代互联网中的核心协议之一,SIP实体间通讯的安全性成为了至关重要的问题。通过对SIP现有的安全机制进行分析和比较,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自生成证书公钥加密体制(SGC-PKE)的可认证密钥协商方案,保证了SIP消息在传输过程中的完整性和机密性,并克服了使用公钥基础设施(PKI)带来的缺点。  相似文献   

20.
Cost savings and the ease of developing and adding new services have motivated great interest in Internet telephony, which integrates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Internet with the public switched telephone network (PSTN). Internet telephony relies on several protocols, including the real-time transport protocol (RTP) for multimedia data transport and the session initiation protocol (SIP) or H.323 for establishing and controlling sessions. SIP can integrate with other Internet services, such as email, the Web, voice mail, instant messaging, conference calling, and multimedia collaboration. We have implemented a SIP-based software suite called the Columbia Internet extensible multimedia architecture (Cinema), which we installed and integrated with the existing private branch exchange (PBX) infrastructure in the computer science department at Columbia University. The Cinema environment provides interoperability with the PSTN, programmable Internet telephony services, and IP-based voice mail. It also integrates Web access and e-mail for unified messaging and supports multiparty multimedia conferencing. The setup lets us extend our PBX capacity and will eventually let us replace it while keeping our existing phone numbers. It also provides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we can easily add new services and features, including interoperation with existing multimedia tools, e-mail access from standard. telephones, network appliance control, and instant messaging suppor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