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纪慧敏 《广东建材》2008,(3):179-181
园林小品是指园林中的小型艺术造型,其类型多样,在园林中所起作用也不同。无论形象如何,小品所占有的空间总是花园中的微小部分,不过其影响之深、作用之大、感受之重、回味之浓的确胜过其他景物。本文论述了园林小品的几个特点,从而说明园林小品在园林造景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试析扬州园林的北方风格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李金宇 《中国园林》2004,20(12):57-60
扬州园林有"北雄南秀"的风格,北雄的风格表现在山水园具有北方气象,宅园的早园水作,建筑的尺度大和色彩鲜艳.究其原因有皇族官家园林的沿革、帝王的多次抵扬以及古代便利的水陆交通.当然,扬州园林的风格,有时是很难明确区分是南是北,应该说二者已在融会后有了创新.扬州园林是雄伟中寓明秀,是健笔写柔情,是自成一格的  相似文献   

3.
《中国建设信息》2013,(13):16-21
苏州园林、扬州园林和岭南园林被誉为中国传统造园艺术三大流派。中国园林博物馆将这蜚声海内外的三大传统造园艺术浓缩在一楼室内展园的三个展厅展出,游客可以在一个地方尽享三大流派精华。中华园林文化的代表:苏州园林中国园林博物馆一号室内展园是以苏州庙堂巷"畅园"原型为中心的苏州园林风格展示园。展园场地为45×30米矩形平面空间,展园总面积  相似文献   

4.
周武忠 《中国园林》1991,7(2):21-26
扬州是我国现存古典私家园林的主要分布区之一。扬州园林在我国造园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如何认识扬州园林,宏扬其精华,是当今扬州的园林建设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在前人研究扬州园林的基础上,对扬州园林的历史变迁、数量和分布作了简单的叙述;并探讨了扬州园林的风格与特色。认为现在的扬州园林,应当属于江南园林的范畴,具有清幽、朴野的风格。它运用精湛的造园技巧,创造了具有鲜明地方色彩和独特时空意识的园林典范。  相似文献   

5.
清代康、乾年间,江南园林盛况空前,乾隆六次南巡,瘦西湖成为水上御道,地方绅商争宠,沿瘦西湖营造园林达"三十里楼台",形成"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扬州园林也被誉为"园林之胜,甲于天下"。为品赏与再现当时盛景,撰文阐述"乾隆盛世"瘦西湖园林群造园特色,并依据相关史料与现场踏察,以宫廷画家所绘30余座园林画为蓝本,按《清明上河图》长卷形式,绘出《清代康乾盛世扬州瘦西湖园林群图卷》。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出现了"士商互动"的社会现象,文人士大夫世俗化倾向明显,曾经以文人园林为主的江南私家园林发生嬗变与分化,形成风格独特的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本文结合"土商互动"社会现象以及园林主人"士"、 "商"的身份分析苏州和扬州私家园林在明清时期的演变,如苏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城里半园亭","娱于园",功能转变为官署园林或公共园林;扬州私家园林新变化为雄伟新奇兼容洋味且带着文人园林底色,部分园林转变为城市公共名胜.  相似文献   

7.
扬州园林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约在南北朝时期,扬州园林就有史可考。这从两方面可以证明:一是徐湛之(公元420~478年)曾在扬州蜀岗上建造风亭、月观、吹台、琴室,史称该景是"果竹繁盛,花药成行,招集文士,尽游玩之适,一时之盛也";二是扬州大明寺始建于大明年间(公元457~464年),其时已具规模,到隋代时,又造栖灵塔,被誉为"中国之尤峻特者",盛况当可想见。  相似文献   

8.
鞠培泉 《风景园林》2016,(10):49-56
在中国园林史中,以扬州园林为代表之一的江南私家园林占据及其重要的地位。在经历很长时期的沉寂后,扬州旧城中又自发出现了很多私家园林。将这些当代私家园林置入中国园林的发展脉络中,以园林测绘图纸和对园林主人的访谈为研究素材,从土地和住房政策的变化、扬州旧城的历史文化传承以及传统民居街巷体系等角度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私家园林在扬州旧城重新焕发活力的原因;通过与传统园林的对比,总结了扬州当代私家园林的特征。从人与自然共生这个园林的核心问题出发,认为扬州当代私家园林是中国园林发展的一种可能,这也是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9.
林凤书 《园林》2003,(10):10-10
已故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先生著述中曾提到扬州古城深巷之中一处娟秀山林—小盘谷。小盘谷,位于丁家湾大树巷,原系清代两江总督周馥的住宅园林,1982年定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园在宅之东偏,有火巷与宅屋相隔。园门西向,为月洞门,门首嵌隶书"小盘谷"三字额。入  相似文献   

10.
《古建园林技术》2010,(3):80-80
<正>"华夏古建新秀江淮营造奇葩"是罗哲文先生为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的题词赞誉。扬州意匠轩园林古建筑营造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由始建于1984年的原江都市古典园林建设总  相似文献   

11.
刘欣  岳鹏 《中外建筑》2021,(1):100-103
摘 要:基于现代建筑空间的本源问题,对处于时代转折时期的中西方最高宫殿艺术的代表凡尔赛宫园林与故宫庭院进行对比,主要通过要素层面和意境层面的"行"与"止"状况分析,并从文化观上来阐释其异同之原因,从而达到对凡尔赛宫园林与故宫庭院的"行"与"止"能知其然亦能知其所以然.通过对园林空间由表层到深层的研究,为发展我国真正的现...  相似文献   

12.
提出"微型园林"这一不为多数人了解的概念,以扬州微型园林景观的设计为例,分析了微型园林景观的设计特点,进而思考扬州微型园林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13.
《中国建设信息》2013,(13):10-15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中国园林博物馆承天地之灵气,接山水之精华,从自然而来,呈山水园林之意境。值2013年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举办的契机,兴建首座国家级园林博物馆,展现中国传统园林理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成为园博会的点睛之作。园博馆用地规模约6.5公顷,北至永定河新右堤,西至鹰山公园东墙,南至射击场路,东至规划京周公路新线,与园博轴西端连接。基址傍  相似文献   

14.
彭源芳 《城市住宅》2022,29(3):118-120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指以江南私家园林和北方皇家园林为代表的中国山水园林形式.在中国传统建筑中,古典园林占据重要地位,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它深浸着中华文化的内蕴,是中华五千年文化造就的艺术珍品.通过探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的美学范畴,分析古典园林的造园要素,以大师贝聿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为例,探讨古典园林四大美学在现...  相似文献   

15.
王翔晶 《现代装饰》2013,(3):225-226
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园林之母,世界艺术之奇观。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高目的,以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为宗旨。它是对环境加以艺术处理的理论与技巧,它是与功能相结合的艺术,是有生命的艺术,是融汇多种艺术于一体的综合艺术,是五千年的历史沉淀的瑰宝。  相似文献   

16.
张勇 《古建园林技术》2012,(4):77-80,82
中国园林,风格特异,在世界园林史上独树一帜,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明清时期,中国园林登峰造极,进入辉煌的全盛时期,园林的数量和质量,均远超历朝。集大成者为北京圆明园,最具特色者为江南园林。现存中国名园特别是私家宅第园林,十之八、九都集中于江南。在中国园林史上,苏州、扬州、南京园林屡屡被称道著述,特别是苏州园林更是闻名于世,享有"江南园林甲天下,苏州园林甲江南"之美誉,而常州园林却鲜见于史,却是为何?这里既有特殊的历史原因,也和常州人自季子以来形成的谦和内敛的道德风范不无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风格的形成与发展,受到地缘、人文以及艺术形态的影响,扬州园林以兼收并蓄的"南秀北雄"风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占有重要位置。以扬州园林中的代表作品为研究对象,以扬州园林的发展历程为研究背景,通过分析扬州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运输优势,政治与经济繁荣对园林发展的促进,皇族官家园林设计风格的延革,清帝南巡带来的机遇,以及扬州独特的文化与艺术的相互推动,来探讨扬州园林中北方要素的形成原因与机制。  相似文献   

18.
韦金笙 《中国园林》1994,10(2):54-60
扬州是国务院首批历史文化名城之一,早在西汉就已构筑宫苑“钓台”,清乾隆盛基曾隆誉“扬州园林甲天下”,保存至今并经修复的名园,被园林界公认为“可视为江南园林代表作品”。本文综合有关资料探讨扬州园林兴衰史,给中国园林史增添一页资料。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园林历史悠久,造园艺术源远流长.大师西扎主笔设计的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所呈现的空间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耐人寻味.其"小体量,大气象"的空间艺术境界,与中国古典园林空间艺术有着明显的互通之处,为研究空间艺术与"诗意"表达提供了极佳的案例.文章从空间营造分析角度,以该建筑为例,分析中国园林艺术与当代建筑空间艺术的异曲同工之妙.重温经典,对比研读,旨在剖析空间营构方法,揭示内在规律;进而以期增强文化自信,同时促进对文化与艺术的交流借鉴.  相似文献   

20.
扬州园林建筑中罩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晓宏 《安徽建筑》2009,16(6):24-26
扬州园林建筑中的隔断,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罩,以其多变的造型、富有寓意的内在、浓厚的文人气息、空灵的神韵丰富着园林的建筑艺术。此文通过对其类型、运用艺术和艺术价值等方面的描述,领略罩的精彩——实用与艺术的高度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