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针对近年来±500 kV换流站直流复合绝缘设备发生的雨闪故障,通过对复合绝缘设备的外闪机理、外闪后性能影响,以及多起雨闪事故的特征及原因和现场处置措施进行分析后发现,复合绝缘子的大伞间距及伞伸出参数、爬电距离、表面污秽程度、复合绝缘老化程度和雨量大小等是引起复合绝缘设备发生雨闪的关键因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及时开展复合绝缘设备绝缘评估、加强巡查、及时清污、加装辅助伞裙、更换大爬距设备等有效预防复合绝缘设备雨闪事故发生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雨闪事故,制定了500 kV主变高压套管加装辅助伞裙方案并进行试验分析。结果显示:套管在加装辅助伞裙后能够有效地隔断雨水及电弧,且其耐受电压明显提高。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500 kV主变高压套管加装辅助伞裙的安装要求、验收要求与维护要求。  相似文献   

3.
针对一起750 kV高压套管雨闪事故,通过现场测试和分析,确定由综合因素引起的一起雨闪事故,提出了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国内对高压输电线路用绝缘子串的雨下耐电强度的监督主要是做一分钟工频耐压,很少进行冲击湿闪的考验。现实中高压线路绝缘子串在下雨时造成闪络的电压不仅是工频电压还有雷电波和操作波。在电压等级为220kV时,雷电波的负湿闪冲击强度可以比正时降低20%左右,当电压等级为500kV、串长达5m时,  相似文献   

5.
对湖南电网输电线路外绝缘进行校核,结果显示220kV线路不满足防融冰闪要求条数占总数的66.05%,500kV线路为36.17%;其中在重冰区与e级污区叠加区域,输电线路干弧距离不满足防冰闪要求的杆塔占所有不满足干弧距离要求杆塔数量220kV的为1.03%,500kV线路为0.45%。分析发现设备自身缺陷和防冰改造力度不足是输电设备防融冰闪能力较差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提高预报精度、加强冰情观测管理和对设备分级关注的防融冰闪策略。针对不满足防融冰闪要求的220kV及500kV架空线路,提出了运行和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6.
2021年西北地区某750 kV变电站装设的变压器高压套管发生雨闪事故,引起变压器保护跳闸,导致变压器退出运行。根据该750 kV变压器外形与布置方案,采用电场有限元仿真软件,建立降雨条件下变压器电场仿真模型,研究分析雨闪事故的发生原因,并提出防雨闪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7.
《电网技术》2006,30(5):90-90
2006年2月12日夜间至13日凌晨,河南电网发生雾闪,造成牡丹变500kV系统全停,郑州变500kV母线失电及多条500kV线路跳闸。事故期间,电网未发生拉闸限电,圆满完成了元宵节期间的保电任务。从2月12日夜间开始,河南中北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小于500m,最严重的洛阳、郑州地区能见度不足5m。持续大雾造成郑州、洛阳、新乡、焦作、济源、濮阳、三门峡等区域数条500kV、220kV和110kV线路因雾闪跳闸15条次。为加强元宵节的保电工作,河南省电力公司于12日9:00启动电力保障应急预案,抢修队  相似文献   

8.
超高压变电设备污移外绝缘设计的重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宿志一 《中国电力》2001,34(1):51-54
根据我国超高压变电设备的运行经验,简要介绍污秽条件下大型套管的雨闪特点、机理和试验方法;强调指出,在保证爬距的同时,超高压变电设备污秽外绝缘设计的重点是防止大型套管的雨闪。  相似文献   

9.
目前国内500kV双回换位塔的电气模型存在不利于复合绝缘子防上下伞裙的冰桥短接和防雷性能不足等缺点。通过安装侧针完善跳线防雷设计,改变跳线出口角度改善绝缘子高压端的场强分布,悬垂串和耐张串采用内弧结构的拉线型U形环避免芯棒与端部金具连接的扭伤,跳线串改成八字形或V字形以有效防污闪、雨闪和冰闪,耐张串采用复合绝缘子使双回换位塔完全免清扫。从而500 kV双回换位塔电气模型即可得到优化。  相似文献   

10.
高压直流支柱绝缘子和套管伞形结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积污、人工污秽试验、人工雨闪试验3个方面对高压直流换流站直流支柱绝缘子和套管伞形结构进行研究。分析了换流站、自然积污站和风洞试验中支柱绝缘子和直流设备套管的积污数据,对±500kV直流系统用不同伞形支柱绝缘子进行了全尺寸的人工污秽试验,进行了瓷套管人工淋雨试验,比较了伞形参数对支柱绝缘子和瓷套管污秽性能和淋雨闪络性能的影响。根据研究结果,和大小伞支柱相比,深棱伞绝缘子具有更好的污闪特性,受海拔高度的影响也相对较小。伞间距对雨闪电压的影响很大,增大伞间距可提高瓷套管的雨闪电压。研究结果可为工程设计中支柱绝缘子和瓷套管的伞形结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黎大健  赵坚  韦巍 《广西电力》2012,35(6):56-57,90
针对广西电网公司某变电站1台500 kV主变压器套管雨闪事故,分别从当地气象条件、套管伞裙特点、套管安装方式等因素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在特大暴雨天气的情况下,变压器套管上细下粗、倾斜安装是发生这次事故的主要原因。对该类型变压器套管提出了增加辅助伞裙、喷涂PRTV等整改措施,并对今后设备的选型提出要求。  相似文献   

12.
500kV葛双Ⅱ回冰闪跳闸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500kV葛双Ⅱ回“588”两起冰闪跳闸分析,阐述了其覆冰闪络的主要原因,同时对“588”段所采取过的防冰闪措施进行了效果评价。  相似文献   

13.
500kV输电线路绝缘子覆冰闪络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几起500kV线路绝缘子串覆冰后闪络跳闸的分析,阐述了绝缘子串覆冰闪络的过程及原因.提出了对策及改造措施;并针对线路重覆冰绝缘子串闪络的特点,在2002年初采取了绝缘子串插花配置防止冰闪,这一措施在2004年12月至2005年2月发生的大范围绝缘子冰闪中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继电器》2006,34(5):63-63
2006年2月12日夜间至13日凌晨,河南电网发生雾闪,造成牡丹变500 kV系统全停,郑州变500 kV母线失电及多条500 kV线路跳闸。事故期间,电网未发生拉闸限电。2006年2月12日夜间开始,河南中北部地区出现大雾天气,能见度小于500 m,最严重的洛阳、郑州地区能见度不足5 m。持续大雾造成郑州、洛阳、新乡、焦作、济源、濮阳、三门峡等区域数条500 kV、220 kV和110 kV线路因雾闪跳闸15条次。河南省电力公司于12日9时启动电力保障应急预案,抢修队伍24 h坚守工作岗位,抢修车辆、抢修设备全部到位,为处理事故赢得了主动。事故发生期间,国家电网公司高…  相似文献   

15.
介绍在人工雨作用下,绝缘子表面从干态到稳定淋湿状态,其表面电导的变化过程;研究淋雨对绝缘子电压分布的影响。为弄清雨闪机理,对简单绝缘子模型、绝缘子串以及支柱绝缘子作工频雨闪,两种极性的冲击雨闪试验。由特殊淋雨装置产生的间歇雨,其喷淋距离更远,这种间歇雨与传统的人工雨对试验结果的影响作了比较。探讨不同试验条件下,闪络电压分散性不同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以500 kV东三Ⅲ线为实例,介绍了绝缘裹敷导线技术在输电线路防风偏中的应用。从限制导线风偏和提高空气间隙绝缘强度两方面比较中选择绝缘裹敷导线技术,以提高空气间隙绝缘强度来防止风偏闪烙。通过仿真试验进行方案可行性认证,并确定绝缘材料厚度。在施工工艺上采用工厂化预制、现场安装,既保证了质量、又缩短了作业时间。  相似文献   

17.
《江苏电机工程》2005,24(2):76-76
2004年12月19日,江苏省电力科学研究院承担的2002年度江苏省电力公司重点科技项目“防止500kV变压器故障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和“电力设备分析诊断与检修辅助决策技术研究”通过江苏省电力公司主持的项目验收。“防止500kV变压器故障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在调查研究2000年以来全国和华东电网500kV变压器故障的基础上,重点在防止油流放电故障、诊断老旧变压器劣化和防止变压器储油柜意外动作等新技术措施方面进行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高海拔地区750kV线路防污闪、防雨闪措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第1条750kV输电线路不仅处于高海拔地区,而且该地区气候条件恶劣,环境染污问题严重。根据750kV输电线路所在的高海拔地区的气候环境特点,分析了外绝缘设备在高海拔地区的污闪问题,并通过试验证实了复合绝缘子和RTV涂料技术在高海拔低气压条件下的防污闪能力,分析了高海拔地区可能出现的气象条件对硅橡胶材料憎水性的影响,发现低温和高湿度对硅橡胶憎水性的影响比低气压的影响更显著。讨论了750kV变电设备上可能出现的雨闪问题,提出了提高相关设备防雨闪能力的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四川电网500kV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近几年的运行情况的统计分析,使各级继电保护管理人员进一步了解500kV系统继电保护装置的运行现状,并从500kV系统继电保护装置调试及运行中发现的一些问题及几次典型事故的分析中,找出危及保护装置正确动作的隐患,以帮助保护人员加深对此类保护的认识,防止类似事故的重现。  相似文献   

20.
对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国华准电)500kV防误闭锁装置及其相关回路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改进方案,确保了500kV防误闭锁装置符合“五防”要求,防止了500kV系统的电气误操作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