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导工程教育改革的方向,企业实践是其实现的重要途径,实施的目标则是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本文讨论了卓越计划的培养目标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对学生工程能力的定义及内涵进行了分析;针对目前学生工程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探索了校企联合培养学生工程能力的途径,为校企合作提供了有效思路。  相似文献   

2.
概述了"卓越计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内涵与发展,分析了"卓越计划"与创新创业教育的关系,结合大连工业大学包装工程专业以"卓越计划"为依托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从改革课程体系、校企深度合作和指导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实际方案,为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创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3.
<正>自从教育部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以来,达成包装制品(苏州)有限公司与大连工业大学等四所高校包装工程专业的校企紧密合作也已走过了7个年头,回顾几年来校企合作和培养应用型人才所走过的路程,其中的感受良多。达成包装制品(苏州)有限公司是由著名的新加坡达成包装集团独资兴建的生产瓦楞纸板、纸箱的专业化大型企业,拥有"中国包装20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等称号。公司拥有国际先进的生产技术和设备等  相似文献   

4.
实施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方向,也是提高办学水平,创建办学特色的有效途径。工学结合下企业与学校互动模式是一种以市场和社会就业需求为导向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和企业双方共同参与人才培养的过程。切实开展校企互动合作,建立校企间良好有效的互动合作机制,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钱鑫  李晓 《中国科技博览》2013,(38):381-382
本文主要介绍了在“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新模式下,开展校企联合的交互式学生管理模式的实践经验。总结了在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后,学生管理工作面临的主要困难、问题和挑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原则和方法。实践证明,开展校企交互式管理有利于校企双方实现人才培养的双赢局面。  相似文献   

6.
从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与教学进程、教学保障与学生评价体系,以及教学组织与方法 4个方面,阐述了在校企合作基础上的人才培养模型的构建。在该模型下,以"满足企业对人的需求,适应岗位工作的需要"为人才培养目标,首先重视顶层设计,其次把职业道德教育放到更重要的位置,其后让"企业角色"深入参与到人才培养的各个环节中,充分利用和发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的优势,才能真正发挥校企合作的作用,才能真正实现应用型人才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7.
侯亮 《硅谷》2009,(16)
现代工业背景下,高职教育能否办出特色,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参与办学的程度。校企联合办学不仅有利于解决校企之间的人才供需矛盾,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的目标、质量规格,而且对改善高职院校办学条件,形成高职办学特色等有着重要作用。实现校企联合办学需要建立通畅的合作渠道,建构"共享、双赢"的机制与模式。  相似文献   

8.
根据国家教育部"卓越工程师计划",结合大连工业大学卓越工程师的培养方案,专业特色、人才培养定位,本文分别从存在问题、评价方案和成效与体会三个方面,对包装工程专业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为成功实施与完善"卓越计划"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9.
如今社会各个领域都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高校也顺应时代发展趋势,根据市场人才需求情况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而校企合作是近些年来兴起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其实现学校、企业的部分资源共享,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理论知识素养、职业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等。但是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有一些问题存在,为了更好地建设处校企合作的环境,需要创新其合作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0.
高职农业学院农学专业工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学结合把高等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和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把与企业合作开展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紧密结合,使企业在分享学校资源优势的同时,参与学校的改革与发展,使学校在校企合作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校企合作双赢,有效地解决我国目前面临的前所未有就业压力。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已成为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的共识。因此,工学结合理应成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常态模式。  相似文献   

11.
校企合作是技工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必然选择。笔者通过对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结合本校"校中厂,厂中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总结经验和成效,认为:"校中厂,厂中校"是实现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共赢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2.
校企深度合作要求职业院校和企业进行全方位合作,构建。即校企双方要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实践教学的组织实施、师资培养、科研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合作,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校企联动、协同育人在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推行"工作室制"教学模式改革,将学校、企业和学生组成利益共同体,承揽和参与实际项目,实现了产、学、研一体化。有效地化解了相应矛盾,为学院的学科发展、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等工作的顺利开展注入了活力。在校企合作方式、团队打造、项目化教学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相似文献   

14.
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有利于快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校与企业接轨,提升学生的就业竞争力。本文主要从坚持市场调研,找准人才培养方向;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从思维方式上保证学校与企业的协调;以校企合作的全面资源整合为机遇,推进教学体制改革;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毕业设计实现共赢等方面对产品设计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尽阐述了构建以"工作室"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为创新突破点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视觉传达创意设计类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杨丽英  刘伟东  王有志  周平英 《硅谷》2008,(17):163-163
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理应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特色,但目前应用性高校还是沿用普通高校的培养模式,培养的人才实践能力不强、适应经济第一线的工作技能不足、脱离社会的实际需要.根本原因在于教育的封闭性,与社会、企业结合度不够.针对我国应用性高校人才培养的现状,有关部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强调要在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双证"制度、"订单式"培养等各方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7.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它带动了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通过校企合作促发展、促教改、促办学等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以及对肇庆融入珠三角形势下IT专业校企合作制度创新探讨,阐述了把建立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作为学校的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8.
校企合作是提升高职教育内涵和解决高职教育发展瓶颈问题的主要突破口。文章从校企合作在高职教育发展中的"4个有利于"作用分析出发,阐述了高职环艺专业在校企合作实际操作中面临的困境及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在合作企业的选择、校企合作中企业的态度、企业与学校运作模式上的冲突等问题,提出了谨慎选择优质的合作企业,承担一部分企业工作任务,让企业参与教学过程与教学质量监督等对策。  相似文献   

19.
校企合作实用型IT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当前高级应用型IT类专业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校企合作"的实践,结合哈尔滨学院软件工程专业培养应用型软件人才的实践经验,对IT人才培养方式进行了探索和实践。提出了"三零五化"的人才培养思想,通过实施"2.5+1.5"应用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和四位一体的培养方案,提高学生应用技能和实践能力,通过产学研结合,培养"双师型"师资队伍,进而阐述"校企合作"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今IT行业发展势头迅猛,如何培养IT类专业学生适应市场需求,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电子信息分院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实事求是、开拓进取,几年来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地进行实践与探索,强调要与企业加强联盟,对合作模式进行有益地尝试,把教育和企业有机结合在一起,做好学生参与企业产品生产研发工作,共同分享改革成果。本文通过校企合作共建实训基地;利用合作办学资源,促进实训建设,校企共建师资队伍,促双方人才培养几个方面总结我院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以及阐明今后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