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塑料对人类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的同时, 塑料的大规模生产和使用不可避免地产生大量的废旧塑料,无疑对地表水、土壤和海洋等带来严重的污染。塑料污染已成为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挑战。传统物理回收法难以满足环保和资源化的要求,发展高效化学回收资源利用势在必行。文章针对8种典型量大面广的塑料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聚烯烃[含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聚氯乙烯(PVC)、聚氨酯(PU)等,梳理了当前国内外废弃塑料的化学回收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特别是近10年内的新技术,对废弃塑料化学回收再利用技术的开发有一定的参考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杨英  梁平 《辽宁化工》2005,34(7):297-300
近20年来,废弃塑料的处理和再利用等问题受到了世界各国的重视并飞速发展。主要对废弃塑料在建材、石油、化工以及其它等方面的再利用的进展作了概述,并对废弃塑料的再利用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国的塑料制品消费量与日俱增,大量的废弃塑料如PET瓶亟待处理。将废弃塑料回收处理并作为一种环保建材掺入砂浆或混凝土中再利用成为解决废弃塑料的方法之一。介绍了混凝土用塑料骨料的类型及回收处理方法及塑料骨料掺入对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如抗压强度、劈裂抗弯强度等与塑料骨料的替代度密切相关,为废弃塑料在混凝土中的进一步应用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冯树铭 《塑胶工业》2007,10(3):17-17
塑料包装废弃物造成的危害已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如何加强塑料的科学管理和利用,尽可能对废弃塑料进行回收再生、循环使用,并逐步开发、应用可降解塑料,乃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5.
马占峰 《国外塑料》2007,25(8):31-33
塑料是现代经济发展中可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重要材料,其加工成型是无污染排放、低消耗、高效率的过程,绝大部分塑料使用后能够被回收再利用,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材料。同时塑料回收再生利用也是解决资源短缺的一个重大战略问题。2006年中国塑料回收再生利用行业在塑料工业蓬勃发展的巨大市场需求推动下发展很快,不仅为行业发展提供了价廉物美的再生原料,缓解了我国塑料原料紧缺状况,还为国家创造了大量税收,减缓了就业压力,实现了资源再生和环境保护事业蓬勃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6.
废弃线路板中非金属材料再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废弃线路板中非金属材料主要是热固性塑料再利用的研究进展,主要针对非金属材料制成粉末作为填料或改性剂添加到热固性塑料、热塑性塑料中以降低塑料的生产成本或改善塑料的力学性能.或是将粉末作为高品质填料添加到建筑材料中,如增强沥青,生产高强、低密度的增强混凝土等的应用,在总结了各种回收再利用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了未来废弃线路...  相似文献   

7.
塑料作为人工合成的一种高分子化合物,由于具有优异的物理、化学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但废弃塑料的回收处理成为当今世界的一大难题。文章提出将废弃的餐盒盖和矿泉水瓶作为燃烧热实验材料,并探讨了该类塑料作为实验材料的可行性及其热能回收再利用的可能性。该实验绿色、价廉、安全可靠,同时贴近生活,能引发学生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8.
<正>"塑料等‘白色污染’危害严重,污染水体和土壤,最终通过食物链危及生物及人类的健康。"在沪全国政协委员胡卫在提交全国政协的一件提案中,建议对废弃塑料开展分类收集及保值资源化利用,变废为宝,杜绝污染。胡卫委员指出,自塑料发明及应用以来,由于其质轻、价廉、经久耐用,已在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人工合成的高分子塑料被废弃后,进入环境中难以降解,也产生了"白色污染"等危害。"这样就污染了水体和土壤,废弃的塑料在被冲刷进入海洋后,还会随洋流漂流聚集,形成以塑料垃圾为主要成分的‘岛屿’,也可被冲上沙滩,  相似文献   

9.
提出挤注压一体化技术,采用新型肘杆直压复合式二次合模机构,利用二次压缩成型工艺解决了废弃塑料熔融料含气量大、流动性差等特性引起的注塑问题,提高了注塑制品的成型精度及质量;同时,利用连接装置完成“连续”挤出与“间歇”注塑压缩工作方式之间的协调与自动衔接,实现了固体废弃塑料到制品的直接转换。固体废弃塑料挤注压一体化设备的应用,在降低处理成本的同时极大地提高了固体废弃塑料回收再利用比例,实现了固体废弃塑料的高效处理与高值化再利用。  相似文献   

10.
塑料回收利用与再生塑料在建材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介绍了塑料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现状,对目前废弃塑料的回收再利用技术进行了分析与总结.对再生塑料在建筑材料中的发展和应用前景进行了探讨,并对再生塑料改性混凝土提出了一些研究与应用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和建议.  相似文献   

11.
刘蔚 《国外塑料》2006,24(2):18-21
随着中国社会塑料制品消费量不断增长,废弃塑料的合理处置对环境保护及资源再生方面的作用和影响日趋突出。这个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对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国,物资回收再利用是一个优良传统。废弃塑料是一种可循环利用的有很高再生价值的资源,目前我国再生塑料国内回收利用量500万吨左右,回收率估计约在25%左右,折合价值约300亿元。  相似文献   

12.
晓青 《国外塑料》2012,(7):54-63
塑料是现代汽车应用可实现"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重要材料,其加工成型过程无污染排放、低消耗、高效率,且绝大部分塑料使用后能够被回收再利用,是典型的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材料。时下,无论从节能减排技术方面改变,还是新材料的运用上,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着一场自上而下,由内向外的"环保革命"。人们对汽车轻量化和环保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塑料作为新型零部件材料,在汽车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应用范围正在由以内装饰件为主转向外装饰件和功能结构件,由通用塑料为主转向工程塑料、复合材料或塑料合金等,今后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开发结构件和外装饰件。  相似文献   

13.
周杉棠 《国外塑料》1992,10(2):55-56
美国Rutgers大学塑料回收利用研究中心(简称CPRR)一个时期来着重研究用废弃塑料生产具有恒定机械性能的塑料型材,用聚苯乙烯回料做改性剂。原料:用作原料的废弃塑料是按照美国新泽西州的回收利用计划,从街头巷尾收集的家用混合塑料废弃物,称为NJCT。未经洗涤和分类,但已除去价值较高、容易鉴别  相似文献   

14.
在反应釜内热处理塑料废弃物制备有价值的碳基材料,是废弃塑料回收利用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介绍利用废弃塑料作为碳源在反应釜内制备各种类型的碳基材料的方法和反应原理以及在环境工程专业课程设计中的重要意义。热处理废弃塑料法初步实现环境工程专业本科生对废弃塑料资源化利用的认识与理论课程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5.
大部分的废弃塑料在自然环境下无法自行降解,成为了严重的污染源。所以科研工作者们也在努力寻找有效的回收再利用方法以期解决废旧热固性塑料的再生利用问题。本文综述了近期的物理回收(共混)和化学回收方法(解交联技术),探讨热固性塑料的回收再利用途径。  相似文献   

16.
《广东化工》2021,48(16)
目前塑料废弃物是中国主要的环境问题之一。由于长期管理不当,塑料废弃物对公众健康以及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严重危害。塑料被随意地倾倒在露天垃圾场或填埋场因其难降解和不分解直接或者间接的造成了这些环境污染问题。本文分析了目前塑料废弃物管理现状,归纳总结了塑料废弃物带来的环境和健康危害,重点综述了各种塑料资源化利用技术,并指出未来塑料废弃物管理和资源化利用发展方向及其大规模应用尚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17.
顾秉兰 《上海化工》1997,22(3):42-45
1 废弃塑料污染的严重性 塑料在使用之后被抛弃成为废弃塑料—固体垃圾的一部分,它随着塑料消费量日益增多,在固体垃圾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增长,如美国废弃塑料在城市固体垃圾中所占比例,1970年占2%,1988年上升到8%,若以体积计则占19.9%,预计到2000年这个比例将分别上升为9.8%和30%。  相似文献   

18.
塑料因其优良特性被广泛使用,但所产生的大量废弃物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不可逆的危害.在全国各地"禁塑"政策的推动下,可降解塑料作为传统塑料的替代品,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也随之涌现了大量质量参差不齐的可降解塑料产品,归根到底是由于缺少全国统一的技术指导标准和文件.本文对现行的标准、指南对"可降解"的定...  相似文献   

19.
《塑料制造》2007,(1):34-36
1 塑料废弃物(塑料垃圾) 塑料废弃物是指在日常生活和其他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环境的废弃塑料或制品。塑料废弃物的种类很多,最常见的有废弃的日用塑料制品(如废塑料鞋、台布、婴儿尿布、废塑料包或人造革包、塑料化妆品瓶、药瓶等)、废弃的农用塑料制品(如用过的棚膜、地膜、容器等)。尤其是塑料包装物及一次性使用的塑料制品,已成为城市生活垃圾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而且容易被人们随意乱扔,影响城市景观,国外常将这部分塑料废弃物称之为“塑料垃圾”(Plastics litters)。  相似文献   

20.
文章分析了汽车用废弃塑料分拣回收领域的现状,详细探讨了物理再生和化学再生两种主要的再利用技术,进一步指出我国汽车用废弃塑料再生行业面临回收缺口、提高可降解环保塑料应用率以及积极开展高新专业再生技术研发等挑战。为应对这些挑战,文章提出了一系列发展策略,包括政策引导与标准化推动、技术创新与研发强化,以及产业链的整合与市场的深度开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