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影响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邀请企业参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采取理论与实践并行,课程学习与学位论文研究并行,校企双方导师与学生互动等方式,打破先理论(高校)、后实践(企业),最后撰写论文(高校)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实现校企协同创新,共同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2.
介绍国外研究生导师制度,根据我国目前研究生导师队伍现状,分析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紧迫性,给出全日制工程硕士研究生导师队伍建设的对策与建议,即高校人才引进、创新实践型导师的培养、依托优势学科加强导师组建设、实行学术休假制度进行导师培训、建立合理的兼职导师引入机制和严格导师遴选以及健全导师监督制度等六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合理构建培养体系全面提高工程硕士培养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培养工程硕士是我国为面向生产第一线培养高层次人才采取的重大举措.它着眼于加快我国工矿企业和工程部门,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科技队伍和管理队伍建设,通过提高在职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的素质,增强我国企业实力和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能力.我国在1997年正式设立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实践证明,它不仅加强了企业与高校的联系,而且是高等教育面向社会经济主战场的切入点,是高校从封闭式办学向开放式办学转变、高等教育日益社会化的具体体现.工程硕士的培养,不仅为企业造就了大批优秀实用人才,而且推动了企业建设发展和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高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工业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使我国的工矿企业面临着国际和国内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市场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它对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要求。为了适应这一形势,改变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学位制度,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原国家教委于1997年批准设立了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相似文献   

5.
本文简要回顾了工程硕士教育的发展历程,阐述了树立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开展工程硕士教育的重要性,从发展规模、培养质量、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及加强宣传和国际合作等方面,对工程硕士教育的开展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与我国研究生培养模式的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国家创新体系"(national system ofinnovation),又称为"国家创新系统",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西方技术经济中兴起的一种理论.这一理论一经提出,立刻吸引了技术经济学与创新领域中许多研究人员以及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决策者们的广泛注意.  相似文献   

7.
抓紧培养创新人才改革人才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而我国的高等教育在培养构建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创新型人才方面还有所欠缺,本文简要分析了当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现状和主要问题,并就如何革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创新型人才提出了一些有益的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工程管理类工程硕士培养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改进对策.  相似文献   

9.
自1996年开展在职人员攻读工程硕士学位试点,国务院学位委员会1997年第15次会议审议并批准设立工程硕士学位,实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以来,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对于实现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教育面向国民经济建设主战场,振兴国有大中型企业具有重大意义,并且解决了长期以来国有大中型企业高层次人才缺乏而得不到补充的状况.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设立,改变了工科学位类型比较单一的状况,也是推进改革产学研合作的又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八十年代以来,我国培养出数以万计的“工学硕士”,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也应看到,这些。工学硕士”绝大多数是按照科研教学型培养的,是科研教学人才,即工程科学型人才,而对工程建设管理人才则有所忽视。众所周知,工程学科本  相似文献   

11.
研究生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要求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同时也对现行的外语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新要求.以此针对外语专业研究生教育所面临的新问题,提出了应当从培养目标、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及推进研究生教育国际化等方面对我国传统研究生培养模式进行改革的建议,以期进一步提高外语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内外多种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的优缺点,结合高职院校产教深度融合的特点,研究一种冶金流程制造应用技术协同创新模式。以广东省绿色与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载体,建立了"政金产学研"五位一体协同创新体系和基于互联网的全天候产学研协同创新开放式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3.
浅谈研究生创新教育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创新教育在研究生教育中具有重要作用 素质教育是一个系统,涉及到大学生培养的方方面面.教育与教学规律告诉人们,对于素质教育,不能完全均衡使用力量,必须寻找突破口,创新教育就是一个有效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4.
协同采矿方法作为一类新型采矿方法,在开采复杂地下难采资源时颇具优势,但迄今为止,尚未有学者对该类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进行系统分析与研究。基于此,归纳了工程类常用的3种创新思维及其对应的创新技法;回顾并分析了2009~2018年我国学者发明的19种协同采矿方法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统计了创新思维与创新技法所占比重,探讨了比重的启示作用。分析表明:组合创新思维及其对应的创新技法在协同采矿方法创新活动中占主导地位,一定时段内仍可继续发挥主流指导作用;移植创新和逆反创新2种思维应用较少,对应的直接类比法、逆向思考法等创新技法,未来也有可能被用以创造协同采矿方法。研究成果对于促进未来协同采矿方法的发明创造具有积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日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日本名古屋大学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为例,介绍并分析了日本大学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培养模式中较有特色的两个方面:依靠紧密的“产学研”实践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实践能力,搭建并完善各层次研究生学术交流平台,为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创造机会.并对完善中国研究生创新机制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6.
随着研究生规模的快速增长,传统研究生培养中的单一导师制带来的弊端日益凸显,严重阻碍了研究生培养质量的提高.实行团队式导师制的研究生培养新模式,将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途径.从建立完善的导师团队结构,定期举行学术交流活动,健全管理制度和考核奖励机制3个方面探讨了团队式导师制的建设与实践.  相似文献   

17.
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团队精神愈受重视,现代企业也在不断关注与倾力培育企业团队精神,以强大自己的团队,从而更好地适应经济发展.协同合作在团队精神中起重要作用的一环.有效的团结协作不但可以克服许多个人不能解决的问题,还能够提升我们的个人能力,让自己在团队协作中发挥出最大的潜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中国高校创新的目标定位与功能定位,阐述了高校"组织化协同创新"的现状,提出了实现"组织化协同创新"思路。即正确看待自由探索与"组织化协同创新"的关系,创新满足国家重大需求项目的引发机制,寻求高校"组织化协同创新"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9.
《世界有色金属》2006,(1):73-73,58
近日,由中南大学与中孚实业联合举办的工程硕士进修班开学典礼在中孚实业隆重举行。中南大学冶金科学与工程学院李劫教授、机电工程学院吴运新教授、法学院马跃如教授、中南大学研究生院管理与培养办公室邓琳琳副研究员、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科技部副主任胡长平以及中孚实业的董事长张洪恩、总经理马路平、副总经理贺怀钦、梁学民等领导出席了本次开学典礼。  相似文献   

20.
以日本大学岩土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为例,对日本工科研究生培养特色进行探讨,主要包括具有鲜明团队特色的研究室培养模式,专业课轮流讲座的自主学习模式,以课题为核心的课题研究小组,每周定期举办的研究室研讨会等。这些作法对于培养中国研究生的团队精神、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