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应用多元素X荧光测量仪对川西北某金矿外围约4.05 km2勘查区进行扫面工作,通过对As,Pb,Cu,Zn,Fe等指示元素的测量来寻找和圈定金矿化带,并以γ能谱测量与土壤快速α测量为辅助手段,最终综合化学金分析来捕获并确认金矿的有利赋存位置,为山地工程布设提供依据,提高了在该金矿外围找矿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根据黄沙坪-廖家湾剖面土壤X荧光测量获取的多种元素数据,划分出5个X荧光异常,应用聚类分析方法掌握了黄沙坪-廖家湾地区矿异常的基本特征,建立了工作区内矿异常的地球化学模式。据此对未知异常性质进行了分析判断,并结合在该地区进行地气测量的结果,完成了对测量控制区内找矿靶区的预测。  相似文献   

3.
安徽省池州市狮子龙地区为碱性花岗岩分布区,为研究该地区的铀矿化分布特征,采用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方法对该地区进行测量,分析了狮子龙地区的铀异常分布特征,表明该方法在铀矿找矿中应用效果明显,为寻找铀矿提供了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于对二连盆地砂岩型铀矿的航空放射性测量、重磁测量、电性测量异常特征以及地震勘探反射特征的分析,并结合砂岩型铀矿成矿规律与成矿条件,推导出一套醒目的在砂岩型铀矿中找矿的标识:γ高异常附近地区为铀源点或者直接是铀矿床所在地;断裂构造是还原性物质的存储(炭屑)和运输(H2S、烃类)通道,在有利铀成矿区构造断裂周围地层往往会形成一个氧化-还原过渡带;凹陷斜坡为砂岩型铀成矿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水动力条件,在凹陷边缘往往会形成铀矿带或者铀矿床。此外,通过详细剖析、对比航空放射性测量、重磁测量、电性测量异常特征以及地震勘探反射特征,发现利用地球物理方法可描绘基底与沉积物(主要是砂岩与泥岩)形态,分析沉积相,并可以得出砂岩型铀成矿环境与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5.
结合云南双江701地区相关地质勘探成果,首先分析了区域地质背景,然后分别从花岗岩体地质特征、岩石学特征、构造特征、蚀变特征、成因类型以及放射性特征等方面对区内岩体铀成矿条件进行了详细探讨,认为区内铀矿化主要受构造热液蚀变和硅质脉控制,最后对区内701铀矿点特征及类型进行了探究,并对区内铀矿找矿前景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对于区内进一步开展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6.
刘士银 《中州煤炭》2021,(7):131-136
浰源地区铀矿主要赋存于燕山三期中粒、中细粒黑云母花岗岩中,矿化类型为硅化破碎带型,矿石的自然类型为沥青铀矿—赤铁矿型、沥青铀矿—黄铁矿型。阐述了浰源地区铀矿地质背景、地质特征、矿化特征及控矿因素,并对找矿远景进行了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7.
在黄沙地区开展了三年铀矿找矿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果。通过介绍伽马能谱测量、氡气测量、CSAMT工作方法原理,基于研究成果,论述3种物探方法综合解释在黄沙地区铀矿找矿中的应用效果。与地质研究成果综合分析,初步总结出物探异常与含矿构造的空间关系,通过联合解释、综合分析能较准确地圈定构造破碎带位置,是在花岗岩地区进行铀矿找矿行之有效的手段,对铀矿找矿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新生代陆相红层与铀矿化具有密切的时空关系,红层的形成时期发育了区域性的铀成矿作用,因此红盆地区地层识别与断裂划分对于进一步开展铀矿勘查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相山地区为例,将音频大地电磁法与土壤氡测量法相结合在红盆地区开展铀矿勘查工作,成效显著,可供类似铀矿勘查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9.
砂岩型铀矿是当前国内外铀矿勘探的主要类型,而新疆是我国砂岩型铀矿最早实现突破的地区.老君庙地区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东部砂岩型铀成矿带,为了研究其砂岩型铀矿成矿条件及找矿潜力,通过对该区铀源、构造、地层、水文地质、古气候等条件系统梳理,并深入研究前人面上放射性测量工作成果及煤田测井资料,显示了老君庙地区具备非常有利的砂岩型...  相似文献   

10.
在分析西藏美玉高山峡谷景观区地质特征的基础上,通过在该区开展粒级为40~80目的 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对区内水系沉积物U含量、分布特征、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进行了详细分析,认为研究区水系沉积物U含量分带性明显,异常与断裂构造、酸性侵入岩体密切相关,据此圈定了青布—加波任介一带为铀成矿远景区。通过对水系积物U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重点异常解剖,认为在该区开展1∶50 000水系沉积物测量铀矿找矿效果较好,对于类似地区铀矿找矿勘探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志远  程小舟 《金属矿山》2020,49(7):178-186
矿浆品位的测量一直是选矿行业的研究重点与技术难点,其测量精度的实时在线反馈直接影响了选矿工艺流程自动化控制的效果。为实现对选矿工艺流程中矿浆元素品位更加准确的测量,在上一代有核在线品位分析仪的基础上改进研发了新一代无核X荧光在线品位分析仪。该新型X荧光在线品位分析仪基于STM32F407控制芯片,采用X光管与半导体探测器相结合的测量结构,其技术架构与分析原理是:X光管与半导体探测器组成测量单元,由X光管激发的X射线照射到需要测量的矿浆表面,同时半导体探测器接收矿浆中待测元素被激发出的X特征荧光;主控单元接收处理半导体探测器上传的数据信号,通过串口通讯将所测元素计数率发送给工控机上位软件;最终上位软件调用Matlab数学分析工具同时采用BP神经网络进行数据的建模分析并得出品位数值。绍兴某选矿厂现场工业试验结果表明,相比较于上一代有核品位分析仪,该新型X荧光在线品位分析仪的测量精度与运行稳定性等均有了显著的提高,各项参数均达到了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2.
中核集团地矿事业部组织了"BRIUG IC-2016铀矿地质样品分析实验室间比对"活动,本实验室积极参与了~(40) K的比对,采用HpGeγ谱进行测量。同时,在实验室内部与X荧光光谱法、HR-ICP-MS测量方法比较,3种方法的结果高度一致。表明低本底γ谱法测定地质样品中~(40) K方便准确,测量结果是可信的。通过此次活动,了解到本实验室和其他实验室的测试水平差异,有助于提高本实验室的测试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对铀矿物表面化学性质的研究相对较少,制约了铀矿浮选工艺的研究进展。本文选取铀矿床中分布广泛的沥青铀矿为研究对象,借助显微镜观察、X射线粉晶衍射、红外光谱测试、Zeta电位测试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测试手段,对沥青铀矿的表面特性开展了系统的研究。研究发现,晶体中(110)方向为沥青铀矿的优先破裂面,该面上的U、O比例约为1∶2。由于矿物表面2种不饱和键与H~+和OH~-结合生成化合物的电离、键能的差异,沥青铀矿在纯水中pH为2~11的Zeta电位均为负值。沥青铀矿共存在4个特征红外吸收谱带。矿物表面U主要呈UO_2形式存在,Th多呈ThO_2形式存在,Pb则主要以Pb和PbO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14.
某铀矿尾矿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进行铀矿尾矿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可为铀矿尾矿区治理和污染土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以我国某铀矿尾矿区为研究对象,在采样监测的基础上,应用内梅罗(N.L.Nemerow)模型,以Cd、Pb、Ni、Zn、Cu、Cr等6种重金属作为评价因子,对铀矿尾矿周边土壤进行了环境质量评价。结果表明,该铀矿尾矿区周边土壤中Cd严重超标,整体尾矿区周边土壤环境质量已超过警戒级的水平,受到了重金属污染,但铀尾矿库对周边土壤基本上没有造成污染。  相似文献   

15.
东胜地区是目前鄂尔多斯中新生代盆地寻找可地浸砂岩型铀矿的重要区段,东胜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的发现,标志着我国在大型地台盆地可地浸砂岩铀矿型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从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入手,总结了东胜地区层间氧化带砂岩型铀矿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Hf、Zr与铀矿化密切相关,可作为铀矿化的指示元素。与东胜铀矿同为层间氧化带型的中亚地区铀矿不同,东胜铀矿相对围岩明显富集U、Zr、Hf等元素,鄂尔多斯盆地含丰富的煤、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铀矿石样品磨制的光片中见草莓状黄铁矿。认为东胜砂岩型铀矿成矿位置为氧化还原过渡带,并具有深源特点的微量元素组合,铀成矿过程中有深部流体和有机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预查区内地质特征、含矿地层特征、岩体分布及铀矿化特征调查分析,总结该区含铀地层主要异常带放射性及铀含量特征和铀成矿地质条件,指出预查区找矿有利岩层和铀成矿控矿构造,以及热液型铀矿成矿有利部位,铀异常控制因素。为了解该区铀矿资源远景调查、分析,提供可靠理论依据,为今后其它地区寻找该类型铀矿提供找矿经验。  相似文献   

17.
叙述华南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地质条件,花岗岩型铀矿床类型及其成矿地质特征,进而总结分析华南下庄地区花岗岩型铀矿成矿规律。  相似文献   

18.
相山是我国重要的铀矿资源储备基地,但其中部地区因火山盆地的基底深度大而未取得找矿进展。为了构建大深度铀矿探测技术体系,发展地球化学勘查的深部找矿技术,选择乐家测区作为研究区,在相山中部地区开展了地电提取测量法找矿预测工作。研究表明:U、Th、Mo等元素异常反映了主要成矿作用,而U、Th元素的背景值变化主要受基底深度控制,呈NW向带状分布,与物探AMT推测结果较吻合;Pb、As、Sb元素可能反映了酸性岩浆和热液作用。以上特征说明各元素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相山火山盆地结构、铀矿化密切相关,地电提取测量能较好地反映研究区地质条件和成矿规律,可以为深部找矿提供较为可靠的信息。根据上述分析,圈定了杏树下、上家岭、乐家北东侧等3处找矿远景区,其中杏树下远景最好。  相似文献   

19.
下庄铀矿田是我国发现的第一个花岗岩型铀矿田,其浅部已进行了大量工作,但深部涉及较少。该矿田内已经发现的多个铀矿床及矿(化)点严格受断裂构造和岩性界线控制,进一步查明该矿田内深部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形态、含矿性及岩性界线能够有效指导该区下一步的铀矿找矿工作。音频大地电磁测深(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cs,AMT)在硬岩地区探测隐伏断裂效果明显,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和RaA测氡对于反映隐伏构造在地表的位置、指示深部铀矿化信息均具有较好的效果,故而在该区开展了AMT测深、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和RaA测氡综合物探工作。通过分析AMT测深反演断面图、地面伽玛能谱测量和RaA测氡的综合成果图,以该区的地质、物化探特征为基础,划分了区内中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二云母花岗岩的岩体界线,基本查明了区内隐伏断裂构造的空间展布形态,并大致判断了断裂构造的含矿性,为该区下一步的地质勘探工作指明了方向,也为钻探施工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收集、整理修水桂坳区地质、矿产、物化探、遥感、前期铀矿勘查成果资料及相关文献报告基础上,运用地面伽马能谱测量方法,对该地区进行放射性异常测量,总结了该地区的放射性异常分布特征及其与岩性、断裂构造的潜在关系。修水桂坳地区处于区域铀成矿构造带内,经历了多期次的构造运动,断裂构造、层间破碎带、节理、裂隙带发育。铀异常主要分布在王音铺组、观音堂组地层中,沿深大断裂走向延伸,在断裂附近的断裂裂隙密集区分布更为显著。通过对异常分布特征的分析,确定了修水桂坳地区放射性异常分布受岩性、深大断裂、层间破碎带以及断层裂隙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