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对华南交通电子产业园内某质检楼工程管桩偏斜原因进行分析,总结管桩破坏类型及深厚软土场地基础施工需注意的问题。针对管桩偏斜现状,采用回拉纠偏法、补桩法进行处理。通过考虑不同折减系数,确定不同偏移量管桩有效承载力,并通过大应变检测等验证折减系数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詹旺林  刘翔  周将 《重庆建筑》2022,21(2):55-58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具有桩体强度高、施工速度快等优点,在工程建设中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在施工过程中,易受周围环境、施工顺序等影响,出现桩身移位、偏斜等质量问题,使管桩的承载能力降低,影响建筑结构的安全。该文结合工程实例,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偏斜发展的不同阶段,分别建立力学模型,并根据偏斜所处阶段的力学模型,计算偏斜桩所受轴向压力、弯矩和剪力,得出偏斜桩主要受其抗弯和抗剪性能影响的结论。该文的研究为偏斜桩的合理利用提供了可量化的理论依据,可为基础加固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软土地基的PHC管桩若施工不当较易出现偏斜和断裂的现象。通过一工程案例分析了事故原因,介绍了偏斜管桩的处理过程和检测结果,实现对PHC管桩的有效纠偏,为类似工程提供了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陈荣保 《山西建筑》2006,32(1):104-105
通过软土地区偏斜预应力管桩实例,分析造成该工程管桩偏斜的原因,根据管桩的地质情况和偏斜度的不同,采用在管桩桩芯孔内灌注钢筋混凝土桩芯或灌注钢管混凝土桩芯、新增锚杆静压桩的不同方法进行加固处理,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偏斜预应力管桩的承载力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偏斜预应力管桩承载性能的研究还不多见,如何正确评价偏斜预应力管桩的承载能力仍一直困扰着科研和工程技术人员。采用数值计算,对分析偏斜预应力管桩单桩的Bowles方法进行改进。桩与土之间作用机制采用荷载传递法,可避免现场测量的限制。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偏斜预应力管桩单桩力学模型,通过对多层土体算题计算,得出该模型计算结果与FORTRAN程序计算结果相吻合,说明采用ANSYS软件建立模型分析偏斜预应力管桩工作性状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可采用该模型分析偏斜预应力管桩的工作性状。通过工程实例,分析补桩与加地基梁对偏斜预应力管桩工作性状的影响及偏斜预应力管桩单桩与群桩受力机制的区别。研究结果表明:补桩与加地基梁可明显提高偏斜预应力管桩的竖向承载力,偏斜预应力管桩单桩与群桩之间的工作机制明显不同,从而得到一些对偏斜预应力管桩加固处理具有指导意义的措施。所得结论对偏斜预应力管桩工作性状的进一步研究和工程应用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软土地基的PHC管桩若施工不当较易出现偏斜和断裂的现象.通过--工程案例分析了事故原因,介绍了偏斜管桩的处理过程和检测结果,指出大面积管桩施工必须控制沉桩速率,防止挤土造成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7.
偏斜预应力管桩与土相互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对于偏斜预应力管桩单桩和偏斜预应力管桩群桩承载性能的研究还鲜有报道。由于理论的局限性,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NSYS建立了预应力管桩体系计算模型,分析了偏斜预应力管桩承载力的影响因素。通过对非均质土体例题计算结果分析,得出该模型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具有一致性。应用该模型的计算结果,求解出了斜桩的位移、弯矩及承台与桩的荷载分担比。结果表明偏斜桩的承载力不仅与其偏斜值有关,且与土层的性质关系密切,从而论证了规程规定管桩的允许偏差为1%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8.
孔内摄像法可作为独立的检测手段对管桩的完整性进行检测,也可作为其它检测方法的验证手段。本文通过对管桩常见质量问题的总结,理论分析了管桩可能出现的裂缝形式及其原因;根据桩身完整性的定义、裂缝形态分析等提出了利用孔内摄像法进行管桩桩身完整性判定的标准,并通过管桩孔内摄像法检测与低应变检测的对比验证了此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具体工程实例 ,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应力反射波曲线特征进行了总结 ,并指出了应用应力反射波法检测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完整性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应变法检测和低应变法检测是两种常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检测的方法,都能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完整性进行检测。本文结合了两种方法,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完整性检测进行研究,分析两种检测方法在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完整性检测方面的问题,并提出两种检测方法如何合理有效地进行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完整性检测和进一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1.
随钻跟管桩是一种桩侧后注浆的非挤土PHC管桩桩型,是近年研发出的新型大直径桩基础。为了研究这种新桩型的竖向抗压承载性能,对现场5根直径1m的随钻跟管桩进行静载和高应变承载力试验。研究结果表明:以静载试验结果为校核标准,高应变承载力检测误差可控制在±10%以内;嵌岩0.5m的随钻跟管桩极限承载力可达到20000kN,比同等直径泥浆护壁灌注桩的承载力经验计算值大13%~23%;桩侧后注浆工艺和桩端嵌岩深度能有效提高随钻跟管桩的侧阻力发挥,实测值比灌注桩的规范计算值大28%以上;虽然现场4根随钻跟管桩均嵌入中风化花岗岩0.5m,但端阻比小于30%,呈现摩擦型桩的承载性状。试验成果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随钻跟管桩的竖向抗压承载机理,可为其工程设计与工艺优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魏尚华 《重庆建筑》2011,10(2):40-43
高强预应力管桩是近年来在建筑桩基工程广泛应用的一种新型桩基形式,本文结合工程实例,详细阐述了预应力管桩静压法施工工艺,对成桩质量检测及存在问题桩的原因分析及处理措施进行了深入探讨,并提出了一些合理建议,供同行借鉴参考。  相似文献   

13.
谢红山 《山西建筑》2012,38(9):152-153
针对PHC管桩偏移、倾斜甚至断裂等质量问题,结合津秦铁路客运专线的施工,介绍了管桩在实际施工中沉桩工艺的选择及管桩施工质量控制办法,指出PHC管桩能够有效提高地基承载力,满足路基沉降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14.
泥岩持力层的管桩承载力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管桩竖向承载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合某管桩基础工程大量施工资料和静载试验桩顶、桩底位移测量结果,探讨了桩端持力层的受力特性,给出了桩端轴力计算的修正公式。根据实测复打前后的静载试验资料,利用预制桩竖向承载性能优化反分析计算程序计算分析了桩周及桩端土阻力参数。最后,综合分析了软岩作为桩端持力层时管桩应用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附加质量模型研究了管桩的扭转振动特性,为管桩的无损检测、动力基础设计和抗震设计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首先,推导出管桩桩顶复刚度和速度频域响应解析解及半正弦脉冲激振力作用下桩顶速度时域响应半解析解;然后将该文解与经典的平面应变解进行对比,验证本文解的合理性;最后分析土塞高度和土塞与管桩之间的阻尼作用对管桩扭转振动特性的影响。分析表明:土塞高度和土塞与管桩之间的阻尼作用是影响管桩扭转复刚度的重要因素;随着土塞高度的增加和土塞与管桩之间阻尼作用的增强,填充土塞段管桩的扭转综合波速会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16.
海上超长大直径钢管桩基础施工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杭州湾跨海大桥Ⅳ合同钢管桩沉桩施工为背景,介绍了钢管桩设计与制作、固定桩架打桩船的系统组成、钢管桩沉桩的工艺,并且对海上沉桩打桩锤及替打的选择、沉桩顺序的确定、沉桩测量定位及成桩检测等关键技术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透水管桩通过在桩身预留透水孔,联通土体,释放超静孔隙水压力,可加速沉桩过程桩周土的固结,有效减小沉桩挤土效应;但是,预留孔不可避免地会破坏桩身结构的完整性,为了探讨开孔对透水管桩抗弯抗裂性能的影响,开展了普通管桩与透水管桩的抗弯试验,记录了各桩的开裂弯矩、破坏弯矩以及不同弯矩作用下的桩身挠度与裂缝宽度,探讨了开孔对透水管桩抗弯抗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相对普通管桩,透水管桩跨中挠度更大,开裂弯矩降低,但仍满足规范要求;在相同弯矩作用下,透水管桩裂缝宽度小于普通管桩;在以相同裂缝宽度(1.5mm)作为极限状态判断标准的条件下,透水管桩的破坏弯矩大于普通管桩,透水管桩拥有优于普通管桩的抗弯性能。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宁波地区常用的各类工程桩产生病桩的原因,归纳了设计人员对各类病桩采取的相应加固措施。总结出常用的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沉管灌注桩、钻孔灌注桩等病桩通过管内浇注混凝土、接桩、桩底注浆等实用可行的病桩治理方法。使病桩经加固处理后能满足桩原承载能力和完整性要求,达到正常的使用条件,节约建筑工程造价。  相似文献   

19.
详述了预应力混凝土管桩(方桩)在生产制造过程中所发生的桩头制造质量问题,在桩基基础工程中所发生的桩头破损的施工质量问题,并对引起质量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对如何纠正预防及控制要点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开口和闭口试桩在黏性土体静力沉桩过程中荷载传递规律及承载性能的差异性,采用桩身开槽预埋增敏微型光纤光栅传感器的方法,针对黏性地基土,开展两组不同桩端形式模型试桩承载性能对比试验,测得沉桩过程中压桩力、桩端阻力、桩侧摩阻力及桩身轴力发展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光纤光栅传感器可实时监测沉桩过程中桩身受力状态;开口和闭口模型管桩的压桩力、桩端阻力等荷载均随着沉桩深度的增加呈增长趋势,而不同贯入深度下的桩身轴力却逐渐递减;黏性土中的静力压桩、开口管桩和闭口管桩的桩端阻力占比均超过50%;在桩侧摩阻力发挥上,双壁开口模型管桩外管是内管的3倍。当开口管桩贯入深度达到最大值90cm时,土塞高度稳定在33cm,此时,桩侧单位侧摩阻力的分布呈下大上小的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