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流域概况 于桥水库流域控制面积为2 060 km2,北部边界山高挺立,形成天然屏障,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了三山两川地形,沟涧甚多,分散成辐射状.植被良好,平原土厚而肥沃.主要由淋河、黎河、沙河三大支流构成,分别由龙门口水文站控制面积126 km2;前毛庄水文站控制面积340km2;水平口水文站控制面积799km2.三站所控制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2%,仍有38%的区间不能控制.现有中小型水库24座,兴利库容1.0亿m3.本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50 mm,并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7月下旬至8月中旬30d内的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30%~50%.  相似文献   

2.
根据遇龙河流域多年水文观测数据,结合典型场次洪水,分析了流域降雨径流关系以及暴雨洪水在流域内的演进规律。结果表明:遇龙河流域5~9月蒸发量占全年总蒸发量的58%;降水量与径流量年内分布极不均匀,3~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80.8%;4~7月份径流量占全年径流量的66.1%;降雨量和径流深具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遇龙河流域具有汇流快,洪水暴涨暴落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正>河南位居淮河流域上游,是国家重要的粮食主产区和能源基地,流域内共涉及11个省辖市,流域面积、流域人口、流域耕地、流域粮食产量分别占全省的53%、59%、60%、62%,其中耕  相似文献   

4.
杜昌文 《治淮》2010,(10):29-31
<正>山东省淮河流域系沂、沭、泗河上中游水系,位于山东省南部及西南部,流域范围涉及7市43县(市、区),面积和人口均约占全省三分之一,是全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蔬菜产地和能源基地,流域内自  相似文献   

5.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简称"陕"或"秦".全省总面积为20.58万km2,人口3772万.在地域上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mm,水资源总量445亿m3,人均水资源量1280 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陕南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却占全省的71%.  相似文献   

6.
陕西省地处我国内陆腹地,简称"陕"或"秦".全省总面积20.58万k㎡,人口3772万.在地域上分为陕北高原、关中平原、秦巴山地三个地貌区,横跨黄河、长江两大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676.4mm,水资源总量445亿m3,人均水资源量1280m3,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2.水资源时空分布严重不均,年降雨量的60%-70%集中在7-10月份,陕南地区面积占全省的36.7%,水资源量却占全省的71%.  相似文献   

7.
鄱阳湖流域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水土流失是鄱阳湖流域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为了给鄱阳湖流域土壤侵蚀的监测、评估、预测与控制等提供技术支撑,基于流域内均匀分布的15个气象站1961—2014年逐日降雨量数据,分析鄱阳湖流域降雨侵蚀力时空分布与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鄱阳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9 537.9 MJ·mm/(hm~2·h),其时空分布不均,时间上主要集中在夏季,空间分布呈现从西南向东北递增的趋势;降雨侵蚀力和降雨量年内分配均呈单峰型,峰值均出现在6月,汛期(4—9月)降雨量、降雨侵蚀力占全年的比例分别为62.4%、71.7%,降雨侵蚀力年内分配较降雨量更加不均匀。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淮阴市位于黄淮海平原的南部,由于地处淮河、沂沭泗流域下游,承担河南、山东、安徽三省约21万平方公里面积的来水,素有“洪水走廊”之称。每逢大水之年,三面高水压境,一面海潮顶托,有时还会发生江淮并涨、淮沂并涨,洪水危害较大。全市常年平均降雨量为950毫米,而6到9月份的降雨量占  相似文献   

9.
朱世秋  张放 《治淮》2000,(6):6-7
一、流域基本情况 山东省淮河流域是沂沭泗水系的上游,由沂沭河流域和南四湖流域两部分组成,在行政区划上,包括临沂、日照、枣庄、济宁、菏泽五个市地及淄博、泰安的一小部分。流域面积48611平方公里,流域内耕地面积3587万亩,人口3100多万,均占全省的三分之一。流域内自然条件优越,资源、物产丰富,交通发达,是山东省重要的能源、粮棉生产基地。 山东淮河流域受黄河泛滥、频繁改  相似文献   

10.
《治淮》2019,(10)
<正>淮河是我国最重要的大河之一,淮河流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南省淮河流域面积8.83万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的33%,占全省总面积的53%,流域内人口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9%和60%,郑州、信阳、驻马店、周口、商丘、漯河、许昌、平顶山、开封、南阳、洛阳等11个省辖市位于其中,是全国重要的农业、能源、工业基地和生态屏障;是全国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  相似文献   

11.
1流域概况于桥水库流域控制面积为2 060 km2,北部边界山高挺立,形成天然屏障,地势由东北向西南倾斜,形成了三山两川地形,沟涧甚多,分散成辐射状.植被良好,平原土厚而肥沃.主要由淋河、黎河、沙河三大支流构成,分别由龙门口水文站控制面积126 km2;前毛庄水文站控制面积340 km2;水平口水文站控制面积799 km2.三站所控制的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62%,仍有38%的区间不能控制.现有中小型水库24座,兴利库容1.0亿m3.本地区多年平均降雨量750 mm,并集中在6~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80%以上,7月下旬至8月中旬30 d内的降雨量,约占…  相似文献   

12.
海河流域有北京、天津两个直辖市,在我国政治、经济上都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耕地0.102亿hm~2,约占全国耕地的10%,人口约9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8%,平均每km~2约336人,高于全国人口密度.流域内土地肥沃,气候温和,华北大平原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煤炭、石油等矿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的工农业基地和交通枢纽所在地.  相似文献   

13.
正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县,是古代"四渎"之一,是中国重要的大河,淮河流域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河南省境内淮河干流长达427km,淮河流域面积8.83万km~2,占全流域面积的33%,占全省总面积的53%,流域内人口和耕地面积分别占全省的59%和60%,有郑州、信阳、驻马店、周口、商  相似文献   

14.
《治淮》2021,(5)
正安徽省淮北平原面积为3.74万km~2,占全省总面积的26.8%;耕地面积210万hm~2,占全省耕地面积的50%。是安徽省重要的商品粮、棉、油生产基地。淮北地区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水土光热资源较为丰富,适宜多种农作物的生长。多年平均降水量为770~950mm,自北向南递增;降水的年际和年内分布不均,年际降水最大与最小比值达3~4,年内降水则主要集中在汛期,6—9月份的降雨量约占全年总雨量的60%~70%,  相似文献   

15.
海河流域在我省有卫河、漳河和独流入海的徒骇河、马颊河,总面积1.53km~2,占全省总面积的9.2%,其中88%的面积属漳卫南运河水系.西部是太行山脉的山丘区,中部为山前洪积冲积扇毗连地区,东部为黄河冲积平原.该地区有耕地71.68万hm~2,人口1038万,分别占全省的10.4%和11.9%,属温带半干旱季风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在500~  相似文献   

16.
杨桃树小流域位于广东省清远县(现为清远市郊区)禾云镇杨桃树乡,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区,多年平均气温21℃,平均年降雨量2215mm,24小时最大降雨量641mm,无霜期320天.流域内地势北高南低,平均海拔高程326m.境内的场桃树河长3500m,河床比降18.7‰.全流域包活3个乡21个自然村,464户,2010人(其中劳动力865人).土地总面积13.92km~2,其中山地占土地总面积的80.8%;耕地面积3991亩,占19.1%  相似文献   

17.
泾河流域受土壤侵蚀的影响,水土流失较为严重,为对流域水土流失风险评估和防治等提供参考依据,根据1957-2017年泾河流域5个气象站点的日降水资料,运用ArcGIS空间插值、小波分析、R/S分析等方法,分析了该时段降雨量及降雨侵蚀力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泾河流域及各气象站点的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均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泾河流域降雨量与降雨侵蚀力年内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夏季,分别占全年的67.80%和52.86%;泾河流域年均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分别为496.83 mm和1 481.24 (MJ·mm)/(hm~2·h),年际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且未来降雨侵蚀力将延续增加趋势,两者均在1996和2009年出现突变点且第一主周期分别为27和17 a;泾河流域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在空间上均呈从西北到东南递增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江苏省淮北地区地处沂沭泗流域下游,包括徐州、淮阴、连云港三市的全部和盐城市的滨海、阜宁、响水三县。总耕地面积2890万亩,人口1910万人,粮食产量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8%左右。1989年是淮北地区自1986年以来连续干旱的第四个年头。据统计,1989年汛期沂沭泗全流域平均降雨量只有442毫米,比常年同期偏  相似文献   

19.
基于黄土高原岔巴沟流域13个雨量站2004—2006年5 min降雨数据资料,分析了流域2 h、6 h、24 h、3 d、7 d、月和年(5—10月)等7个时间尺度的降雨量空间变异特征。结果表明:①以曹坪雨量站为代表的单站5—9月降雨量占全年的90%以上,其中7—8月以中雨和大雨、暴雨为主,降雨量占年降雨量的60%~80%。②不同时间尺度降雨量的空间变异程度不同,2、6、24 h最大降雨量的变异系数C_V分别为0.27~0.93、0.06~0.81、0.06~0.69,呈减小趋势;3 d到7 d尺度上C_V值并非一直减小;月降雨的C_V以6月最大,年(5—10月)降雨量的C_V为0.05~0.11。③暴雨中心在2004年、2005年分布在流域上游,2006年则移至下游。降雨量的空间变异性随着丰水年水汽运移强度增大及降雨量增大而减小,局地性降雨尤其是局地暴雨是引起空间不均匀性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滇中抚仙湖、星云湖、杞麓湖流域(“三湖”流域)降雨对土壤侵蚀特征的影响,基于流域内梁王河、海口、茶尔山、沙沟嘴4个雨量站1992—2020年日降雨观测数据,用日降雨侵蚀力模型计算降雨侵蚀力,用M-K法分析降雨侵蚀力的时间变化特征,用Kriging插值法进行空间插值分析降雨量和降雨侵蚀力的空间变化规律。结果为:1992—2020年期间,“三湖”流域多年平均降雨量907.6 mm,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为3 088~4 172 MJ·mm/(hm2·h);年降雨侵蚀力变异系数为0.25~0.32;各站发生侵蚀性降雨日数686~759 d;年降雨量与年降雨侵蚀力相关关系较好,流域年降雨侵蚀力总体呈波动变化,系列为不显著增加趋势,无突变;降雨侵蚀力年内变化差异较大,夏季占全年的61.4%,汛期占全年的90.5%,降雨侵蚀力变化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流域多年平均降雨侵蚀力空间分布趋势基本与年降雨量分布趋势一致,为北大南小;年、汛期、夏季和秋季,流域降雨侵蚀力基本呈从北向南逐渐递减的趋势;而非汛期、春季和冬季,降雨侵蚀力基本呈从东北向西南递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