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介绍电磁流量计的工作原理,给出电磁流量计特征系数的修正公式。以水为实验介质,基于静态质量法水流量标准装置,研究了介质温度对电磁流量计特征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流体温度在16.7~30.0℃时,电磁流量计相对示值误差在±0.13%以内,介质温度的影响可以忽略;当流体温度在30~63℃时,介质温度的影响不能忽略。将修正后的特征系数应用于电磁流量计测量实验中,得到DN80mm和DN100mm电磁流量计的相对示值误差的最大值为0.03%,满足实验要求。  相似文献   

2.
赵景波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3,(10):1238-1240,1291
设计的流量计的节流装置为V形内锥式,该装置打破了传统的将流体通过节流装置收缩到管道中心轴线附近的概念,利用同轴安装在管道中的V形尖圆锥将流体逐渐地节流收缩到管道的内边壁,通过测量此V形内锥体前、后的压差来测量流量。这种V形内锥式流量计能在更短的直管段条件下,以更宽的量程比对洁净或脏污流体实现更准确、有效的流量测量。将基于单片机的内锥式流量计应用于舰船空气搅拌系统的气体流量的测量,实验结果表明:基于单片机的内锥式流量计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测量精度高和使用安全方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针对蒸汽双相流量计进行蒸汽计量存在的零点漂移,造成地面蒸汽计量误差大等问题,根据当流体在通过V锥节流装置时会造成局部收缩,在收缩处,流速增加,静压力降低,因此,在V锥前后将产生一定的压力差,通过测量该压力差达到测量流量的目的。研究表明该技术原理、相关设备完全能够完全满足生产需要,湿饱和蒸汽分配计量首次采用V锥流量计作为节流元件,解决了蒸汽驱两相流计量难题。湿饱和蒸汽分配计量提高了湿蒸汽质量流量及干度在线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浮子流量计压力损失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相同流动条件下,对不同口径、不同流量范围的锥管浮子流量计和孔板浮子流量计的压力损失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研究发现,浮子流量计的压力损失并非定值,而是随流量的增大而增大;和锥管浮子流量计相比,相同口径的孔板浮子流量计的压力损失更大。考虑流体粘性后,分析了浮子流量计实际压力损失的构成,并以100 mm口径的锥管浮子流量计和孔板浮子流量计为例,对其压力损失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5.
在实验室模拟现场条件下通过实验研究了动量流量计的特性,给出了实验曲线和拟合公式,为流量测定和监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针对稠油开采过程中采用人工化验法进行蒸汽干度测量时,随机性强且稳定性差的缺陷,采用V锥流量计结合流体体积变化法测量蒸汽干度,在线监测蒸汽干度及蒸汽压力等参数。通过分析蒸汽干度与蒸汽压力以及V锥流量计测得的压差之间的关系,证实蒸汽压力、流量和压差是影响蒸汽干度的主要因素,得出蒸汽干度与压差值成近似一次函数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7.
对DN100涡轮流量计进行了基准实验、上游90°单弯头、90°双弯头和90°单弯头+DN150变DN100渐缩管+90°单弯头共17组实流实验.以仪表系数、平均仪表系数相对误差、线性度和不确定度作为评价指标,根据实验结果最终给出了涡轮流量计在3种安装条件下的推荐前后直管段长度,此时3种安装条件对涡轮流量计的测量影响才能忽略.  相似文献   

8.
V锥流量计是一种比较新型的差压流量计,它与传统的差压流量计相比有更高的可靠性、更小的压力损失、量程比更宽、精度更高等优点。本文从V锥流量计锥体几何形状对流出系数的影响着手,采用有限元软件中k-ε湍流模型对V锥流量计的锥体进行了仿真模拟。研究了V锥流量计的压力差和锥体几何形状的关系,为V锥流量计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实验室模拟现场条件下通过实验研究了动量流量计的特性,给出了衤验曲线和拟合公式,为流量测定和监控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工程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结合常用蒸汽流量计的工作原理和优缺点,提出仪表选型中应着重考虑的因素,重点说明V锥流量计安装投运的注意事项和涡街流量计的漏脉冲问题及其解决办法。通过讨论蒸汽流量计的安装细节问题产生的影响,强调安装过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Chisholm模型的V锥流量计气液分层流测量新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贺登辉  陈森林  白博峰 《化工学报》2018,69(8):3428-3435
针对V锥流量计应用Chisholm模型测量气液分层流时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节流比分别为0.55、0.65和0.75的三个V锥流量计,实验研究了高含气率(体积含气率>95%)气液分层流条件下,气、液相流量、压力以及节流比对Chisholm模型修正因子C的影响规律,并建立气液分层流测量模型。结果表明,修正因子C随Lockhart-Martinelli参数XLM的增大而单调递减,但基本不受压力和气体密度Froude数的影响,而节流比变化则对C有一定影响;建立了C随XLM变化的测量模型,获得了不同节流比的V锥流量计气液分层流测量新模型。对于节流比为0.55和0.65的V锥流量计,分别在94.6%和88.6%置信水平下,新模型预测的气相流量相对误差不超过±3.0%;节流比为0.75时,在91.7%置信水平下,预测的气相流量相对误差不超过±4.0%。  相似文献   

12.
针对V锥流量计应用Chisholm模型测量气液分层流时误差较大的问题,采用节流比分别为0.55、0.65和0.75的三个V锥流量计,实验研究了高含气率(体积含气率95%)气液分层流条件下,气、液相流量、压力以及节流比对Chisholm模型修正因子C的影响规律,并建立气液分层流测量模型。结果表明,修正因子C随LockhartMartinelli参数XLM的增大而单调递减,但基本不受压力和气体密度Froude数的影响,而节流比变化则对C有一定影响;建立了C随XLM变化的测量模型,获得了不同节流比的V锥流量计气液分层流测量新模型。对于节流比为0.55和0.65的V锥流量计,分别在94.6%和88.6%置信水平下,新模型预测的气相流量相对误差不超过±3.0%;节流比为0.75时,在91.7%置信水平下,预测的气相流量相对误差不超过±4.0%。  相似文献   

13.
以计算流体力学CFD为基础,对内径为50mm、等效节流比为0.75的V锥流量计的内部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V锥流量计在测量单相和气液两相流时的内部流场,并通过引入林宗虎模型得出了V锥流量计测量气液两相流时修正系数与气液密度比等因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V锥流量计在用于流量测量时,其流出系数波动不大(0.89左右);在测量气液两相流时,气相会在锥后一定范围内富集,并且压强恢复所需要的直管段长度比测量单相流时所需要的要短;将林宗虎关系式用于V锥流量计时,其修正系数随着气液密度比的增加而降低,并在气液密度比达到0.328时,修正系数的值接近于1。  相似文献   

14.
李丽华 《广东化工》2013,40(11):229-230
文章针对容积式流量计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对容积式流量计与V型锥流量计优缺点进行了比较,介绍了V型锥流量计计取代容积式流量计的实施效果,论证了油品计量推广V型锥流量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张纯静 《当代化工》2014,(2):293-297
针对蒸汽干度、流量的测量问题,提出将两个结构特性不同的V锥测量元件组合在一起,建立双V锥组合体进行测量,并进行了现场试验,利用"双V锥"测量了锅炉排量为15~18 t/h、干度为55%~80%时蒸汽的参数,并对锅炉出口干度进行人工化验,经过对试验数据的详细分析,得出该装置测量蒸汽干度的相对误差都在4%之内、流量的相对误差都在3%之内,测量装置可应用于现场测量。  相似文献   

16.
与孔板、文丘里管等传统差压式流量计相比,"边壁逐渐收缩式"V锥流量计在结构上具有更大优势.V锥流量计对安装前后直管段的要求低,且具有压力损失小、抗脏污、测量性能优越等优点.因此,在空间紧凑的FLNG装置上,将V锥流量计作为流量计选型的优先考量对象.  相似文献   

17.
以油页岩颗粒作为干燥物料,以过热蒸汽和热空气分别作为干燥介质,进行了油页岩干燥实验的研究。当颗粒粒径减小时,油页岩干燥速率越大;过热蒸汽和热空气温度增大时,干燥速率也越大。对比相同条件下过热蒸汽和热空气干燥油页岩的平均干燥速率,发现当干燥介质温度超过逆转点温度时,过热蒸汽条件下的平均干燥速率大于热空气下的数值。实验得出粒径分别为9,7,5 mm的油页岩颗粒逆转点温度值分别是154,179,177℃;逆转点温度值是个变量,随颗粒粒径大小变化而变化。颗粒粒径越大时逆转点温度值越小,粒径较小时逆转点变化不大。采用薄层干燥模型对油页岩的干燥数据进行动力学模拟,可得修正Page模型(Ⅱ)干基水分比w模拟值与实验值的最大绝对偏差是12%,综合比较发现修正Page模型(Ⅱ)能较好地描述油页岩在过热蒸汽条件下的干燥过程。  相似文献   

18.
非标刻度气体转子流量计的流量换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气体转子流量计通常是以空气为介质按标准状态下的标况体积流量来进行刻度的.但是,在某些情况下,气体转子流量计是采用非标(非空气介质或非标准状态)来刻度的.重点介绍了采用非标刻度时,气体转子流量计在工作状态下的标况流量换算公式,并就国际上两种不同标准状态下的刻度和流量换算进行了讨论,提出了相应的换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提出了在乱堆填料塔内、描述汽液直接接触冷凝过程的双液膜模型。在内径为250mm的钢塔内,测算了公称尺寸为25mm的聚丙烯矩鞍与阶梯环及16,25mm瓷矩鞍四种填料,在压力1.42~1.90bar范围内、R-11蒸汽与水逆流直接接触凝结平均体积传热系数。根据塔内轴向温度场变化,测定了100cm填充高度中的有效凝结段长度。实验数据依双液膜模型。关联成半理论——半经验准则方程形式。拟合偏差±15%。  相似文献   

20.
基于MATLAB的均匀设计实验数据多元非线性最小二乘拟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元非线性最小二乘原理,利用MATLAB编程,拟合出了一组均匀设计实验结果的经验公式。回归拟合的F检验及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拟合公式有效、回归效果显著。在显著性水平为α=0.01下,F=38.1大于临界值λ=16.0;验证实验的回归值与实验值的绝对误差为0.16,小于剩余标准差S=0.879,相对误差为2%。根据拟合公式绘图分析得出的结论与理论分析、其它实验研究结果相符,从而进一步说明拟合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