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塑料》2015,(3)
对聚丙烯T30s接枝交联复合改性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进行了研究,分别由正交实验和曲面响应分析可知,BPO对乙烯基长链不饱和硅烷交联改性T30s粒料和粉体制备HMSPP熔体强度的影响最显著;在粒料反应中通过优化实验,得到的HMSPP熔体强度为19.9 c N;在粉体反应中,通过优化实验,得到的HMSPP熔体强度为21.1 c N。二乙烯基苯(DVB)作为助交联剂可有效提高HMSPP的熔体强度,St对PP链断裂抑制较明显。交联改性中聚丙烯WB130的加入可使改性制得的HMSPP熔体强度显著提高,当WB130加入量为40%时,熔体强度可达34 c N。  相似文献   

2.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上对聚丙烯(PP)进行硅烷交联,制备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然后制得高发泡倍率的PP制品.实验对改性PP的熔体强度、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发泡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自制HMSPP的熔体强度是纯PP的5.01倍,力学性能和耐热性与纯PP相比均有较大提高,可用于成型高发泡倍率制品.  相似文献   

3.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综述了国内外采用接枝与交联改性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的研究进展。分析了目前采用接枝与交联改性PP所存在的问题,指出硅烷接枝交联改性技术的成本适中,产品质量好,是获得HMSPP的最有希望的改性技术。  相似文献   

4.
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上,对聚丙烯(PP)进行硅烷交联,制得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然后制备高发泡倍率的PP制品。分析了改性剂用量对PP熔体流动速率、熔体黏度、熔体强度、凝胶含量、力学性能、热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自制HMSPP的熔体强度和熔体黏度分别是纯PP的5.01倍和1.52倍,力学性能和耐热性与纯PP相比均有较大提高,可用于成型高发泡倍率制品。  相似文献   

5.
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过氧化物引发聚丙烯(PP)交联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研究了过氧化物的用量、反应温度、螺杆转速对HMSPP性能的影响。得到的HMSPP比普通PP的熔体强度提高约3倍。用所研制的HMSPP进行发泡实验,制得泡孔结构较均匀且闭孔的发泡制品。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聚丙烯(PP)的熔体强度,改善PP的发泡性能,用双螺杆挤出机对PP进行硅烷交联改性,制备出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后,进行了模压法发泡的研究.结果表明:HMSPP随着引发剂含量的增加,改性PP的熔体强度提高;PP发泡材料的密度降低至0.118 g/cm3.发泡剂AC的用量及成核剂的含量对发泡材料的表观密度有很大影响,当发泡剂含量为2.5份、成核剂含量为1份时,得到的PP发泡板材密度降低,发泡倍率增大,泡孔均匀致密,力学性能较好.  相似文献   

7.
聚丙烯发泡材料的应用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淑娥  崔永敏 《广东化工》2009,36(10):219-221
综述了聚丙烯(PP)发泡材料的应用及其发展的优越性,分析了目前PP发泡材料制备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改善PP发泡性能的关键是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介绍了国内外HMSPP的制备及其发泡的研究进展,指出硅烷接枝交联改性技术具有成本适中。产品质量好并容易控制的特点,是目前的HMSPP制备技术中最有希望的技术。  相似文献   

8.
反应挤出法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不饱和硅烷为接枝单体,不饱和烯烃为交联助剂,在双螺杆挤出机上一步法实现了均聚型聚丙烯(PP)的接枝交联,制得了高熔体强度PP。结果表明,接枝单体、交联助剂、引发剂均显著地影响PP的熔体流动性能。在硅烷和交联助剂共存的条件下,PP的熔体流动性能随引发剂过氧化苯甲酰(BPO)用量的增加而下降。交联助剂起到稳定大分子自由基的作用,增加了硅烷的接枝效率和接枝速率;并指出硅烷接枝交联法是目前制备高熔体强度PP方法中最有希望实现工业化生产的技术。  相似文献   

9.
使用同向双螺杆挤出机,采用普通聚丙烯和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以反应挤出交联法制得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并通过正交试验设计进行了配方优化。进一步测试了HMSPP的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凝胶含量、力学性能及热性能,并与普通PP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制备的HMSPP的凝胶含量、熔体质量流动速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力学和耐热性能比普通PP显著提高,可满足生产可发性聚丙烯泡沫材料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一步法硅烷接枝交联改性均聚型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淑静  宋国君  赵云国  江峰  杨超  谷正 《塑料》2007,36(1):91-95
通过反应挤出法一步实现均聚型聚丙烯的硅烷接枝和交联,制备出具有部分交联结构的高熔体强度聚丙烯。通过熔体强度、熔体黏度测试和熔体流动速率(MFR)、凝胶含量的变化研究了试剂体系对接枝交联改性的作用。结果显示,改性PP的MFR可降低至0.5g/10m in以下,熔体强度提高4.1倍,熔体剪切黏度提高1.707倍;加入的助剂体系中的各个组分都是有效和必要的,而且体系各个组分之间有相互协同作用;改性配方中各个组分的用量比显著影响改性PP的熔体流动速率和凝胶含量,当引发剂、接枝单体、接枝助剂的用量比为(0.36~0.54)∶1∶0.38时,可以获得最佳的改性效果。  相似文献   

11.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二乙烯基苯(DVB)为交联剂,通过反应挤出对聚丙烯(PP)进行微交联改性,并考察了改性效果。结果表明:DCP是最佳的PP微交联引发剂,当其加入量仅为0.04%时,即能使DVB(用量0.5%)与PP发生微交联反应,生成0.51%的凝胶,使产物的熔体强度比原料提高4倍,结晶度和维卡软化温度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同时,产物中有少量β晶生成,使其力学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2.
通过反应挤出法对聚丙烯(PP)进行硅烷接枝交联改性获得高熔体强度PP(HMSPP),并对HMSPP的发泡性能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MSPP具有良好的发泡性能,可以制备出高质量泡沫材料;随着HMSPP的熔体流动速率的降低,泡沫材料的密度和泡孔平均直径降低;随着HMSPP用量减少,HMSPP/PP泡沫材料的泡孔平均直径和密度增大,泡孔尺寸及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增加;发泡条件对泡沫结构具有一定的影响,最佳的发泡温度为185~190℃,螺杆转速为40~100r/min;随着口模厚度的增加,泡孔平均直径增加,材料密度下降,而材料内外层泡孔直径不均匀性增加。  相似文献   

13.
杨淑静  谷正  宋国君  杨超  王海龙  亓峰 《塑料》2007,36(2):26-29
采用不饱和硅烷为接枝单体,不饱和烯烃为共单体,在双螺杆挤出机上实现均聚型聚丙烯的接枝交联,制得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实验通过熔体指数(MFR)和凝胶含量的变化研究原材料对改性PP的影响。结果显示,体系中的试剂均严重影响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能。在硅烷和共单体共存的条件下,材料的熔体流动性能随引发剂A含量的增加而下降。共单体起到稳定大分子自由基的作用,增加了硅烷的接枝效率和接枝速率,共单体与硅烷最佳摩尔比为1∶1。改性后材料的耐热性、力学性能等均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硅烷接枝交联法制备发泡用高熔体粘度聚丙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淑静  宋国君  杨超 《塑料工业》2006,34(Z1):95-97
以过氧化物为引发剂,不饱和硅烷为接枝单体,不饱和烃类为接枝助剂,并加入交联催化剂,通过反应型双螺杆挤出机一步实现共聚型聚丙烯的接枝和交联;制备出了可用于发泡的高熔体粘度聚丙烯。通过熔体质量流动速率(MFR)和凝胶含量的变化,研究试剂体系对接枝交联改性的作用。结果显示,改性后PP的MFR可降低至0.1 g/ 10min以下,凝胶含量可高达48%以上,体系中各组分都显著影响改性材料熔体的流动性和凝胶含量,缺一不可。随引发剂和硅烷单体含量的增加,体系熔体流动性逐渐降低,凝胶含量增加。而硅烷单体与接枝助剂的最佳量之比为1 :1。通过PP改性前后的力学性能和发泡性能对比研究表明,接枝和交联使改性后PP的耐热性、抗冲击性、拉伸性能均有所改善;而且用改性PP发泡可以获得泡孔均匀、细密,且具有独立泡孔的高质量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15.
一步法硅烷接枝交联改性聚丙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反应挤出法一步实现聚丙烯(PP)的硅烷接枝和交联改性,制备出了具有部分交联结构的高熔体强度PP。通过改性前后红外光谱、熔体流动性能、凝胶含量、结晶行为、力学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变化考察了改性对材料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步法改性后PP大分子中引入了硅烷接枝交联结构,使熔体强度、熔体黏度提高,熔体流动速率显著降低,并且体系中出现了高达48%的凝胶;交联结构的引入使PP的结晶速率减缓;改性后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提高,而发泡性能大大改善,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泡沫塑料。  相似文献   

16.
采用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通过一步反应挤出法将接枝单体苯乙烯(St)和端乙烯基硅油(VS)接枝到等规聚丙烯(i PP)上制备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同时在制备过程中原位添加α晶成核剂S20或NA11,考察了两种不同的α晶成核剂对HMSPP的制备及其结晶性能、力学性能和发泡性能的影响。熔体流动速率和分子量分布的测试结果表明,S20或NA11的原位添加没有影响i PP接枝反应的进行;差示扫描量热研究表明,成核剂的加入可以有效促进HMSPP的成核结晶,消除了HMSPP结晶过程中的双结晶峰现象,但成核剂的加入对HMSPP的力学性能并无显著影响。S20或NA11的加入可以有效调控发泡样品的泡孔尺寸,使得泡孔直径从38μm增大到50μm以上,发泡倍率也分别从25倍增大到36倍和37倍。  相似文献   

17.
聚丙烯挤出增强结构发泡成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加入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低密度聚乙烯(LDPE)及(乙烯/丙烯/二烯)共聚物(EPDM)对聚丙烯(PP)进行共混改性,提高其熔体强度;并在此基础上,以玻璃纤维(GF)改性PP母粒对PP进行增强,使用单螺杆挤出机获得了PP挤出增强结构发泡制品.重点分析了PP挤出增强结构发泡中HMSPP、LDPE、EPDM、GF改性PP母粒含量及工艺参数对PP挤出增强结构发泡制品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P为100份、LDPE为15份、EPDM为5份、GF改性PP母粒为15份,机头温度160℃,螺杆转速20 r/min,机头压力12.5 MPa时,能获得较好的PP增强结构发泡制品.  相似文献   

18.
提出一种新的PP改性方法,紫外光辐照反应挤出制备高熔体强度PP。通过测定试样的DSC、熔体强度、熔体质量流动速率和凝胶率,研究并分析紫外辐照对PP光降解和支化交联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紫外光辐照下,通过加入光分解促进剂二苯甲酮(BP)和交联剂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PETA),可以达到支化改性的目的,有效提高聚丙烯的熔体强度。当BP质量分数为0.1%、PETA质量分数为3%时,PP熔体强度改善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9.
利用乙烯基硅烷偶联剂对纳米二氧化硅进行表面进行改性,制备出乙烯基纳米二氧化硅,将其与聚丙烯(PP)熔融共混,并采用红外光谱仪、热失重分析仪、哈克流变仪、高级扩展流变仪及熔体强度测定仪研究了乙烯基纳米二氧化硅粒子对PP熔体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未改性纳米二氧化硅填充的PP和纯PP相比,乙烯基二氧化硅填充的PP熔体强度显著提高,并且随着其含量的增加,PP的熔体强度逐渐升高。  相似文献   

20.
胡圣飞  朱贤兵  胡伟  陈祥星  王雄 《塑料工业》2012,40(6):57-60,83
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交联剂、三烯丙基异三聚氰酸酯(TAIC)为助交联剂,通过平行双螺杆挤出机制备了高熔体强度聚丙烯(HMSPP),研究了DCP用量对PP的流变性能、材料的热性能及发泡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DCP与TAIC配合使用能有效控制PP交联,从而制得有一定凝胶含量的HMSPP,同时材料的耐热性也得以提高,当DCP用量为0.8份,TAIC为3份时,制备的HMSPP,挤出发泡特性最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