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色谱骨架成分含量的不同比例,是白酒香型风格的“构成要素”;白酒质量档次的提高,取决于微量的复杂成分含量;酸酯平衡是酒体协调的基本因素;白酒的储存,是提高酒质醇和度的基本措施。  相似文献   

2.
曾祖训 《酿酒科技》2001,(6):23-23,22
经分析,白酒的香味成分有300多种,分为色谱骨架成分、协调成分和复杂的微量成分。勾调过程中首先得控制酒的色谱骨架成分,其中酯类是主体香,酸类是味的主体,醇类起调和作用,醛酮起辅佐放香;其次,酸酯平衡是勾调出好酒的关键;再次,抓好生产、勾调和储存等方面的工作,是提高白酒质量和酒中微量成分含量的基础,主要是提高基酒质量、调味酒质量、制曲工艺及串蒸工艺等;最后,加强储存,促进酒体发生化学变化,提高酒质。  相似文献   

3.
对不同酒度低度白酒活性炭除浊、香味损失及化学性能等指标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同一酒度白酒进行活性炭处理,随着活性炭用量的增加,酒中己酸乙酯、乳酸乙酯、乙酸乙酯、丁酸乙酯等色谱骨架成分及棕榈酸乙酯、亚油酸乙酯、油酸乙酯等高级脂肪酸乙酯的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总酸、总酯也随着活性炭添加量的增加有一定程度减小,且酒质香浓感减弱,酒体抗冻能力增强。用同量活性炭对不同酒度白酒进行处理,酒度越高,其处理降度后的低度白酒微量香味成分越丰富,酒质香浓感越好,但酒体抗冻能力越弱。新处理工艺能够增加酒体香浓感,且大幅度提升酒体口感质量。  相似文献   

4.
将白酒复合酶加入到清香型制酒发酵中,充分利用复合酶酯化、水解功能促使香味成分的形成,增加香味物质的含量。对白酒复合酶摸索最佳活化方式和确定其加入量,最终通过酒体产量、优质酒率、酒体口感品评和酒体GC-MS分析等几个指标,得出最佳使用量和白酒复合酶对清香型酿酒产质量和微量成分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在浓香型白酒的主体香味成分中,辛酸乙酯的绝对含量并不高,但其香气强度贡献值比传统观点认为的四大酯中的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均要大,仅次于己酸乙酯;通过GC-O嗅闻技术,也证实了微量的辛酸乙酯在浓香型白酒中具有比较明显的水果香;适量的辛酸乙酯含量对酒体复合香有较好的促进作用,但过多的含量会对酒体中其他香味成分表现出抑制作用.辛酸乙酯及其特征性在清香型、凤香型白酒中也同样得到了证实.  相似文献   

6.
雏议白酒中微量成分的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青 《酿酒》2006,33(3):29-31
白酒中的微量成分是白酒中的三大成分之一,决定着白酒的风格,主要包括酯、酸、醇、醛、酮等是构成白酒香味的重要成分,按其在白酒中的绝对含量可以分为骨架成份和复杂成分;按其作用可分为主体香成分,助香成分,定香成分,矫香成分,放香成分,前香和后香成分、特征成分、主体成分、调和成分、骨架成分;按含量和功能分为色谱骨架成分、协调成分、复杂成分。  相似文献   

7.
高炉家酒风味组分的特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主成分分方法,从准确定量的70种风味组分中确定了构成高炉家酒风味特征的骨架成分;通过比较醇、醛、酸、酯等各类微量组分的含量及量比关系,确定高炉家酒有别于其他白酒的酒体风格特征。  相似文献   

8.
张崇军 《食品工业》2013,(1):147-150
对不同酒度的浓香型白酒贮酒期内的主要酯、酸等香味成分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浓香型白酒在贮酒过程中总酯含量降低,总酸含量增加,主要酯类己酸乙酯、乙酸乙酯、乳酸乙酯、丁酸乙酯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主要酸类己酸、乙酸、乳酸、丁酸成分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试验结果对于确定浓香型白酒贮酒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白酒酿造过程中,除主要生成乙醇外,还生成醇、醛、酮、酸、酯等分解代谢产物及其衍生物。酒中酸、酯等微量成分所形成的动态平衡是保持白酒口感醇和的基础构架。引起白酒口干、上头的主要原因为酒中的甲醇、乙醛、杂醇油含量高,酒中的同分异构体,酸和酯的比例不协调,卫生指标超标,外加香料及酒精质量不过关,人体内代乙醛脱氢酶缺少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从磁场对白酒成酯作用的影响去探讨遏止退化的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食用酒一般需要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自然老熟(又称陈酿),使酒体协调、醇和。仅占白酒含量1~2%的酯、酸、醛和高级醇等微量成分,对白酒风味有很大的影响,尤其是酯,它是白酒的主要呈香物质。各种微量成分的变化是白酒老熟的主要化学变化。磁场能促进酒的老熟,这已不是新闻。但磁场处理后的酒常出现“退化”现象,妨碍了这项技术的推  相似文献   

11.
从微量成分分析浓香型大曲酒的流派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对中国浓香型白酒的两个流派--川派和江淮派的代表酒五粮液和洋河大曲的微量成分作了分析比较,通过酸、醇、酯、羰基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和挥发性含硫化合物的对比研究后认为,川派与江淮派虽属同一香型,但其在口感和微量成分上存在比较明显的差异,并对差异的产生原因作了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12.
王奋明 《酿酒》2014,(2):60-63
气相色谱分析是一门具有高选择性、高分离效能、高灵敏度特点的分离分析技术。气相色谱分析技术应用于白酒生产,大大促进了白酒生产的技术进步和产品质量的提高。准确测定白酒中醇、酯、酸、醛这些香味组分的含量是白酒质量控制分析的关键所在,采用毛细管柱和填充柱气相色谱分析法,对白酒中大量微量成分的不断深入的剖析,为白酒生产的中间过程质量控制,产品质量把关,新产品研发,白酒内在质量鉴评和风格香型的鉴定等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Chinese traditional liquor, a major type of global distilled spirits, offers a unique flavor system acquired across thousands of years of development. Owing to the various raw brewing materials, types of koji, fermentation vessels, and processes used during liquor production,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can occur in the content of flavor chemical components, such as esters, alcohols, aromatics, ketones, nitrogen compounds, acids, and aldehydes in the resulting liquor. Therefore, the liquor can be characterized on the basis of four basic flavors: sauce-, strong-, light-, and rice-aroma, and eight derivative flavors: feng-, sesame-, chi-, te-, mixed-, laobaigan-, herbal-, and fuyu-aroma. In this review, we describe the production and development process of Chinese traditional liquor in detail; summarize the flavor types, flavor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search progress related to this liquor; and discuss the influence of trace chemical components on liquor flavor, with the aim of laying a theoretical foundation for stabilizing the quality and increasing the yield of traditional liquor.  相似文献   

14.
主成分分析OAV值评价白酒风味组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毛细管柱-直接进样法测得白酒中醇类、酸类、酯类、醛类、吡嗪类等70余种组分及含量,通过阈值转化为香气活力值(odor activity value)后,将OAV高的物质确定为香型白酒的关键香气组分。将白酒中组分分类成酯类、酸类、羰基化合物、醇类、杂环类物质,通过主成分分析探寻白酒中组分与香型、香型与香型之间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对不同储存时间和不同储存位置的洞藏迎驾贡酒进行研究,采用气相色谱对微量成分的变化进行测定,并结合感官和理化指标的分析,研究洞藏过程中浓香型白酒物质变化规律以及不同陈酿位置陈酿效果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陈酿时间的延长,酯类含量降低,酸类含量升高,醇类含量升高,醛酮类含量降低;不同陈酿位置酒样的酸、酯、醇、醛也存在差异性。该研究初步揭示了洞藏对浓香型白酒陈酿过程的影响,对浓香型白酒洞藏工艺的优化及酒质的提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对比麦芽新酒及采用Oloroso雪莉桶陈酿两年麦芽威士忌的差异,按照相关国标方法测定两种酒品质指标,并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技术检测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结果表明,陈酿酒的风味和口感均优于麦芽新酒,两种酒感官指标、理化指标及卫生指标均符合相关国家标准。两种酒共计检出105种挥发性风味化合物,其中麦芽新酒、陈酿酒分别共检出85种、86种,主要为醛类、酯类、醇类及酸类,醛类含量由4.44 mg/L增加至10.53 mg/L,酯类含量由257.34 mg/L增加至289.20 mg/L,醇类含量25.26 mg/L增加至54.96 mg/L,酸类含量85.18 mg/L增加至88.97 mg/L。陈酿麦芽新酒橡木桶类型和地理环境的差异导致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Oloroso雪莉桶陈酿麦芽新酒2年后呈现良好的品质及风味,但距离威士忌成品尚有差距,还需继续桶陈监测最终达到风味协调所需要的时间。  相似文献   

17.
通过分析检测浓香型白酒在蒸馏过程中不同馏分风味物质的含量,以及在贮存过程中主要成分的变化规律,确定了浓香型白酒在蒸馏提取过程中不同馏分酒中醇、醛、酸、酯等主要风味物质的含量和变化规律及不同馏分酒在不同贮存期主要风味物质的变化规律,并找出不同馏分原酒中风味物质的含量与流酒时间、酒度之间关系,便于指导生产,做到科学蒸馏、量质摘酒和分级贮存。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特型酒生产中特型大曲蛋白酶活力对特型酒醛、有机酸、酯、醇等呈香呈味物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入池发酵酒醅中蛋白酶活力达到2~5 U/g糟时,所产酒的醛类物质、杂醇油含量较低,四大酯及丙酸乙酯含量较高,对应酸的含量也高;感官评定结果表明,此条件下所产酒的风格突出、口感较好、诸味谐调。  相似文献   

19.
信春晖  许玲  蔡鹏飞 《酿酒》2014,(2):45-49
对大曲微生物、窖泥微生物及大曲中的主要功能菌群:细菌、霉菌、酵母菌的代谢进行研究。阐明了其主要代谢产物(醇、酯、酸、醛)对酱香、芝麻香、浓香、清香四种香型白酒的影响,为酒体风格的可塑性控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