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基于爆破漏斗试验的煤体爆破参数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从理论上阐释了利文斯顿爆破能量平衡准则,采用黑索金炸药对模拟煤体进行爆破漏斗试验,从而得出了硬煤、中硬煤和软煤的相关爆破参数,根据不同煤体中的炸药埋深、爆破漏斗体积、漏斗半径、爆破漏斗的临界埋深和最佳埋深等内容回归出了不同煤体中爆破漏斗参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并根据炸药量与炸药埋深的关系得出硬煤、中硬煤和软煤的变形能系数分别为2.62 m/kg1/3、3.05 m/kg1/3和3.49 m/kg1/3,试验结果表明:煤体没有同强度的岩体坚韧,所能吸收的爆破能有限;硬煤较中硬煤和软煤难爆,岩体和冻土较硬煤难爆等,为进一步研究煤体中的爆破机理提供数据参考。 相似文献
4.
5.
6.
文中介绍了可单独在各种矿岩的生产台阶上进行的1:1深孔爆破漏斗试验和试验结果,并应用该试验确定了露天矿一系列合理爆破参数。具有直观实用等特点,可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岩石爆破损伤理论对单个炮孔的爆破损伤特点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形成爆破损伤区的损伤临界值、损伤判据以及测定损伤值的方法。在现场开展单孔爆破漏斗试验,利用钻孔声波波速试验测得炮孔周边岩石的纵波波速,并根据提出的损伤值测定法和损伤门槛值0.19判定爆破损伤区,对爆破漏斗和爆破损伤区的几何特征进行了定量比较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爆破损伤区体积大约是爆破漏斗的2.3~3.0倍。其中,爆破损伤区边缘至炮孔轴线的最大距离是爆破漏斗边缘至炮孔轴线最大距离的1.65~1.83倍;爆破损伤区深度是爆破漏斗深度的1.02~1.13倍。形成爆破漏斗对应的临界损伤值为0.63,是损伤门槛值的3.3倍。爆破损伤区远大于爆破漏斗,但其间有较好的几何相似性,工程实际可以根据单孔爆破试验形成的漏斗对单孔爆破损伤区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8.
聚能爆破切割大理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爆破法开采大理石不仅要求将岩块从岩体中切离出来,而且不能损坏岩块和岩体,其技术难度比一般控制爆破要求更高。为了寻求一种比较先进易行的爆破切割方法,对无罩双侧聚能爆破和非聚能不耦合装药爆破这两种切割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
9.
10.
黄石月亮山隧道是典型的城市浅埋大跨度隧道。为了控制隧道开挖中的爆破震动效应,减少下穿隧道对居民区、房屋建筑结构的影响,在隧道掏槽爆破过程中,采取电子雷管逐孔孔间微差起爆技术进行爆破作业。考虑到微差时间对爆破震动和爆破效果的影响,分别选取5 ms、6 ms、7 ms、8 ms和10 ms逐孔微差时间进行试验,得出不同孔间微差时间下爆破效果,进而优选方案。结合震速、震动频率和爆破效果的优选结果表明:选取孔间微差时间为7 ms时,测点最大震动速度小于1.5 cm/s,控制在震动安全标准之内;最低震动频率高于30 Hz,与房屋结构发生共振几率较小;且岩石破碎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12.
13.
节理裂隙岩体爆破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先利用超声波探测法对节理裂隙岩体进行了声波测试,对不同的节理裂隙岩体进行了质量评估.然后通过对节理裂隙岩体进行爆破漏斗试验,分析了节理裂隙对岩体中爆炸应力波传播、岩石破碎及爆破漏斗形成的影响,得出了一些有益结论,对节理裂隙岩体理论研究和指导工程实践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为了降低爆破震动效应,研究关键性因素,确保隧道爆破施工期间围岩的安全稳定性,针对莲花山2号隧道工程,采用信息化手段对现场爆破振动速度进行了多次监测.分析实测爆破振动速度的峰值,并基于LS-DYNA非线性有限元模拟软件,运用拉格朗日算法与完全重启动相结合的方法模拟了隧道开挖中爆破振动速度.对比分析实测与模拟结果,得出:山... 相似文献
15.
通过不同的不偶合系数及相同的不偶合系数不同缓冲介质的爆破试验,对爆破试件主裂面凹凸整度进行均匀布点测试、数据处理,找出规律,供实际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两次大爆破中对起爆网络所进行的雷管延时间测试和1:1试验,说明对起爆网络进行了可靠性试验的重要性,并总结出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18.
聚能爆破切割大理石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爆破法开采大理石不仅要求将岩块从岩体中切离出来,而且不能损坏岩块和岩体,其技术难度比一般控制爆破要求更高。为了寻求一种比较先进易行的爆破切割方法,对无罩双侧聚能爆破和非聚能不耦合装药爆破这两种切割方法进行了对比试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