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邓慧萍  张正炳  贾冬顺 《微计算机信息》2007,23(35):214-215,213
DCT是图像处理和视频压缩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在JPEG、MPEG、H.26X标准中广泛运用.2D-DCT的FPGA实现广泛采用行列分解法,把8×8的2D-DCT变换分解为两个1D-DCT来做,其中1D-DCT的运算量集中在加法器和乘法器上.本方案将加法器和乘法器数量减少到最小,节省了硬件资源,其中乘法器采用移位求和的方法实现,并结合流水线操作,提高运算速度.实验表明只需要一个1D-DCT模块就可实现2D-DCT变换.  相似文献   

2.
EHMM人眼状态识别算法具有较高的识别率但算法复杂,因此利用SOPC开发平台设计了一种基于行列变换快速算法的2D-DCT IP核以提高处理速度;根据眼状态识别只需取2D-DCT后左上角部分子矩阵数据的特点,对其计算过程进一步优化;并引入了转置存储技术,浮点数乘法通过移位后转化为定点乘法器实现,优化了硬件资源,提高了处理速度;实验结果表明该IP核很好地实现了人眼图像灰度值的DCT变换。  相似文献   

3.
李军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7,28(14):3404-3406
DCT(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变换作为视频压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在H.264中起到了关键作用.由于H.264的算法复杂度高,因此需要研究更加高效的算法,DCT变换是H.264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提高其效率将使整个系统效率得到很大的提高.在H.264中,用行列法实现4×4的二维离散余弦变换(2D-DCT),并对变换系数作了近似来简化计算,由此也引入了误差.提出了利用多项式变换直接分解2D-DCT的方法,给出了新的蝶式计算流图,提高了计算速度.通过实验对比得出新算法的频率特性比H.264的方法更接近标准的DCT,去相关的效果更好,因此对不同序列图像的压缩性能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4.
离散余弦变换(DCT)具有图像信号处理后对图像显示效果影响不明显的优点。本文针对离散余弦变换(DCT)系数在人脸识别中的应用,研究不同的DCT块进行编码后其系数对图像质量和识别结果的影响,提出利用快速2D-DCT(二维离散余弦变换)代替普通DCT的人脸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可以使得在对人脸进行平均分割后的图像块处理时间大大减少,从而能够在同样的时间内提取更多的DCT系数用于人脸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快速而且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5.
提出一种基于CSD编码的向量内积分布式计算结构CDA,将其应用于二维离散余弦变换(DCT)硬件设计,利用DCT变换矩阵的编码特点减少设计中加法器的数量及移位累加树的带宽。该结构在Chartered 0.13 μm工艺库上进行设计和综合,共用了31 528个晶体管和1 024 bit存储器,具有低功耗与高性能的特点,适用于图像视频等要求低功耗、实时处理的领域。  相似文献   

6.
H.264视频编码标准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具有更优越的编码效率,同时也增加了计算复杂度,无法满足实时应用。由于单指令多数据扩展指令集2(SSE2)的并行运算能力可以提高计算机对多媒体数据的实时处理。文中主要采用了SSE2对H.264中的一些耗时较多的关键模块,例如整数像素运动估计中计算SAD、整数DCT变换、量化、Hadamard变换以及亚像素运动估计中计算SATD进行了指令级优化。实验结果表明,经过优化后,在保持视频图像质量的前提下,相应模块运行速度得到了提高,使H.264编码器整体的编码速度较好地满足实时要求。  相似文献   

7.
以快速一维并行DCT变换核和三维转置矩阵为核心,构建3D-DCT硬件变换核,以解决高清晰度电视视频图像的实时压缩和解压问题。  相似文献   

8.
精度可配置DCT及其VLSI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离散余弦变换(DCT)能量分布的特性,提出一种精度可配置的DCT及其VLSI结构.根据不同的变换精度需求,通过选择DCT基向量局部最优的分布式算法展开精度,实现了变换精度损失与功耗减少的优化处理;同时对DCT基向量采用正则有符号数(canonical signed digit,CSD)编码,减少了整体电路的硬件资源开销.模拟和综合后的结果表明,该结构适合图像视频等要求低功耗、实时处理领域的可配置性应用.  相似文献   

9.
仅使用单一算法提取人脸图像的特征不足以捕捉人脸多方面的信息,为了更好地获取人脸面部特征,针对离散余弦变换(Discrete Cosine Transform,DCT)只能提取人脸面部图像的频域特征,而未考虑近邻像素之间的关系、不能提取纹理特质信息等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一种融合DCT特征和伸长的局部二值模式(Elongated Local Binary Pattern,ELBP)的特征提取方法。该方法首先考虑将人脸图像经DCT变换后的少量低频系数作为人脸的频域特征,然后对人脸图像中贡献相对较大的眼部和嘴部区域进行ELBP特征提取,将该ELBP特征作为人脸的空域特征,并采用PCA方法对所提取的空频域特征进行有效融合,得到更有效的人脸特征,最后用最近邻分类器进行识别。在ORL人脸库和Yale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比单独采用DCT、ELBP方法或采用DCT和LBP相结合的方法提取的特征更有利于识别,提高了识别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
基于FPGA的二维DCT IP核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行列分解法实现了二维DCT变换,其一维DCT采用Loeffler算法结构,结合位宽优化与CSD乘法优化,在FPGA芯片上无内嵌硬件乘法器情况下,一维DCT计算模块仅需要1504LUTs;有内嵌硬件乘法器情况下,仅需要688LUTs与22个内嵌9*9乘法器。将二维DCT计算模块封装为wishbone接口的IP核,在AlteraDE2-70开发板上实测二维DCT计算速度是软件快速DCT算法的296倍,可应用于JPEG图像处理、音频处理等场合。  相似文献   

11.
序列图像超分辨率(super resolution,SR)算法可以利用多帧低分辨率图像之间的互补信息重建出一张高分辨率结果。传统非局部均值(non-local means,NLM)超分辨率重建方法的迭代次数选取和最佳SR重建结果筛选过程高度依赖使用者经验值和主观评价,这极大地增加了算法复杂度,降低了算法的鲁棒性。为了解决这两个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图像质量评价(image quality assessment,IQA)自适应阈值的NLM超分辨重建算法。通过设计一种SR重建结果质量评价指标,将该指标引入到NLM重建算法中:一方面作为阈值,用以确定算法迭代收敛条件;另一方面作为评价标准,用以筛选多个输出结果中重建效果最佳的高分辨率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能在有效保证鲁棒性的同时,极大地提升NLM超分辨率重建算法的运算效率。  相似文献   

12.
周钦青  陈遵德 《计算机工程》2014,(3):258-261,265
为降低视觉传感网络中图像压缩感知算法的计算复杂度,提出一种基于二次规划的网络图像恢复算法。该算法将压缩感知重构中的欠定线性方程组求解问题,转化为有界约束二次规划问题,在此基础上结合阿米霍步长准则,设计一种压缩感知图像恢复算法,通过求解二次规划问题对网络图像数据进行恢复。理论分析和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图像压缩感知算法相比,该算法可减少约1/3的图像数据恢复运算时间,且图像重构质量提高3 dB~6 dB,有效提高了视觉传感器网络图像恢复算法的实时性。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基于可编程片上系统SOPC的运动目标图像检测片上系统,该系统采用软/硬件协同设计的方法,使用Altera EP2C 35 FPGA芯片与OV5620视频摄像头配合实现了高速的数字图像处理,选用SDRAM和FLASH作为图像数据的外部存储器,满足了运动检测和保存现场的需要,同时借助ADV7123把数字图像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送入VGA显示屏进行实时显示。并且设计采用Verilog HDL和C语言相结合使用硬件实现了系统的大部分功能,提高了系统的处理速度,具有良好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颜色特征是重要的图像视觉特征,颜色相关图则是当前基于内容的图像检索中常用的特征描述符,但现有基于颜色相关图的图像检索算法存在计算复杂度高、检索精确度低的问题。为此,提出基于颜色自相关图和互信息的图像检索算法。给出一种新的颜色特征描述符——颜色互信息,通过计算颜色相关图特征矩阵中每个颜色与其周围颜色的平均互信息,得到不同颜色之间的全局及空间分布特性,并作为新的颜色特征矢量,以降低计算复杂度。同时采用外部特征矢量归一化方法结合颜色互信息与颜色自相关算法,以提高检索精确度。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可有效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实时响应性能和检索精度。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栈式稀疏去噪自编码器(SSDA)的图像去噪性能,解决计算复杂度高,参数不易调节,训练收敛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栈式边缘化稀疏去噪自编码器(SMSDA)的图像去噪方法。首先,由于边缘化去噪自编码器(MDA)具有收敛速度快这一特性,对SDA网络损失函数作边缘化处理,形成边缘化稀疏去噪自编码器(MSDA),使其同时满足边缘性和稀疏性。其次,将多个MSDA堆叠构成深度神经网SMSDA,为避免模型参数局部最优,采用非监督逐层训练法分别训练每一层网络,再用BP算法对整个网络微调,从而获得最优权重。最后,用SMSDA对给定图像去噪。仿真结果表明,较SSDA而言,所提算法在降低计算复杂度、提高收敛速度的同时,拥有较高峰值信噪比(PSNR),且保留了更多原始图像的细节信息,具有更好的降噪性能。  相似文献   

16.
现有的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芯片在进行单粒子翻转(SEU)检错时,只能针对FPGA配置单元进行周期性重复擦写而不能连续检错纠错。为此,设计一种能连续检测SEU错误并实时输出检错信息的硬核检测电路。该设计改进传统FPGA芯片的数据帧存储结构,能对芯片进行连续回读循环冗余校验(CRC)。在FDP3P7芯片上的流片实现结果表明,该电路能在50 MHz工作频率下连续对芯片进行回读CRC校验,并正确输出SEU帧检错信息。  相似文献   

17.
针对传统的航海雷达回波模拟利用扫描扇形与电子海图求交,得到的回波多边形数量巨大,大场景的回波模拟无法实时处理、真实感差等问题,提出了利用DEM图像增强的回波模拟方法。该算法建立了一种CPU结合GPU的异构系统,首先在CPU中通过聚合、连通步骤减少多边形数量实时生成回波,然后在GPU中叠加港口DEM高程信息对回波实现图像增强,纬度上分段处理消除纬度渐长率的影响。该算法实现了回波图像从扫描像素点到扇形带状回波的转化,仿真过程符合真实的雷达回波形成原理。在较大仿真场景下,回波图像增强经过GPU处理后并行效率提高,相对CPU的加速比可至240倍。  相似文献   

18.
朱磊  熊勇  杨秀梅 《计算机工程》2012,38(3):243-245,257
研究一种适用于长期演进(LTE)系统下行信号的检测算法,并提出其实现架构。该算法使用统一结构对LTE系统下行各种传输模式的发送信号进行处理,以实现MRC、ZF和MMSE检测,在节省终端硬件开销的同时,简化在不同传输模式之间切换的软件控制,既能为LTE终端芯片设计提供低复杂度的接收机实现方案,也能为用户在使用LTE终端时节省更多的电力资源。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的综合性能优于传统MRC、ZF和MMSE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19.
针对无人作战飞机自主空战机动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鲁棒机动决策方法。设计了反映空战态势的鲁棒隶属函数,并基于此设计鲁棒多目标决策函数;针对动作库在机动决策中的不完备性与传统优化方法求解时效性缺陷,运用基于自适应和精英反向学习策略改进的共生生物算法,对控制量进行优化进而完成机动决策;仿真结果表明,鲁棒机动决策结果更具优势且改进算法求解具有实时性,满足机动决策需求。  相似文献   

20.
为实现无线传感器网络高精度的时间同步功能,提出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硬件时钟同步方法。采用跨层思想提取接收信号强度指示值信号作为同步触发信号,设计复杂可编程逻辑器件的硬件电路时钟模块实现计时,并配合软件算法完成整个网络的时间同步,在保证低能耗和复杂度的基础上,提高时间同步精度。对同步精度进行理论研究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使系统节点间达到10μs级的时钟同步精度,满足多数无线传感器网络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