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文章以动态图形为视角,分别从"动态图形在数字出版中的版式应用"、"动态图形在数字出版中的影像应用"、"动态图形在数字出版中的交互应用"、"动态图形在数字出版中的信息可视化"和"动态图形在数字出版中的多元表现"五个方面进行论述,实现动态图形在数字出版应用中的基础性研究。梳理了动态图形中所蕴含的文字、图形、色彩、影像以及交互等元素,有利于实现动态图形在数字出版领域多角度的综合构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孙玉明  顾娟 《包装工程》2022,43(18):210-215, 239
目的 分析动态图形在数字媒体背景下的构思与表达路径,进而归纳动态图形的设计维度,为动态图形在新媒体语境下的设计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方法 运用文献资料法和归纳总结法对动态图形的设计渊源进行梳理。采用案例分析法,结合设计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从文字、图形、声音、色彩等角度,分析动态图形的创意构思维度。同时,从动态、时间、空间、间接与直接等角度,探讨动态图形的创新表达维度。结论 在数字媒体背景下,动态图形无论是在视觉语言上,还是在动态设计上,都使信息传达更加生动、直观和高效。数字化的媒体环境对动态图形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为之提供了新的设计思维程式和方法,动态图形将在信息体验与感知互动上朝着更加完善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3.
艺术设计中动态图形信息的传达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龚毅 《包装工程》2016,37(18):211-214
目的探究艺术设计中动态图形信息的传达特性和传达方式。方法以设计学、心理学、广告学、传播学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案例分析法、比较研究法、归纳总结法对动态图形信息传达的理论层面、技术层面及案例层面展开分析。结论相对于静态图形信息传达而言,动态图形信息的传达更具时效性,其传达过程的视觉感知能够帮助受众快速提高评估外部刺激的能力,从而提升了信息传播效率。  相似文献   

4.
刘颖 《上海包装》2023,(10):175-177
在现代网络技术发展背景下,动态图形的视觉语言表现形式和动态设计呈现效果都使信息传达更加生动、直观和高效,同时数字化的媒体环境对动态图形领域的发展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概述了动态图形的缘起与发展,分析了动态图形视觉传播的特点与优势,探讨了动态图形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应用与发展,以期为动态图形的设计创新提供一定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5.
新媒体语境下图形图像语言在平面设计中的蜕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平面设计中的图形图像语言在新媒体语境下从传统静止状态到动态图形的转变。方法通过分析图形从静态到动态的转变,讨论转变的时代性是平面设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对照动态图形的概念,以动态标志、动态海报和品牌APP等为研究对象,归纳总结动态图形的在平面设计运用中的特点。结论新媒体语境下,平面设计中图形语言的表现方式发生了由"静"到"动"的革命性变化,这种变化标志着传统平面设计进入了新的时代。  相似文献   

6.
动态图形设计在信息传播中的创意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兰 《包装工程》2018,39(22):52-56
目的 将动态图形设计作为独立的视觉语言融入到视觉设计中,拓展传统平面设计的应用领域,丰富信息传播中的语境表达。方法 通过对动态图形设计的特性分析,对传统视觉设计的分类进行拓展研究,从技术革新与传统的关联、模拟现实、数字媒介装置、交互行为等方面对动态图形设计进行创意分类探究,以丰富动态图形设计的语境表达及情感体验。结论 通过对动态视觉设计的应用、创意途径研究,动态视觉设计以其多变的视觉语言,双向的交流方式成为信息传播中的重要途径,从思维、设计到传播上推动视觉设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动态图形设计近年来应用较为广泛,是数字媒体类作品的主要设计方式。伴随着数字软件技术的发展和设计师的推陈出新,在数字媒体行业的急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动态图形设计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造型风格特征。本文试图挖掘动态图形造型风格特征及其种类,并对其风格成因做了一定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王正林 《包装工程》2018,39(18):68-72
目的研究动态图像的形态属性与信息传播的内在关联,促进动态图像在视觉传达设计中的有效应用。方法在场域的视角下,探讨动态图像在图像生产、图像构成、图像传播等环节特有的形态特征,揭示其信息意义生成中的现象与逻辑。结论体现在传播3大场域中的动态图像形态,既有各自独立的空间,又是相互联系的整体,分析、把握其信息传播环节中的特点和性质,有助于人们顺应规律,更好地运用这一工具,为视觉传达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9.
视觉传达设计图形语言表现研究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孟村 《包装工程》2013,34(22):20-23
对视觉传达设计图形语言特有的信息表达方式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图形语言的特征与传播体系,得出图形语言在传播过程中,传达信息样式的准确性、时效性和诉求力的特性,以及媒体版面与距离的关系,该结果对视觉传达设计图形语言如何更准确、高效率传达信息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平面图形设计在新的媒介环境下越来越多地以动态化的方式应用在各个领域。文章对动态图形的历史发展进行了梳理,分析了数字时代图形设计内容的现状、动态化特征及其应用。越来越多的动态图形出现在视觉屏幕当中,拓展了平面设计的语言,在视觉表达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未来动态图形设计将以视觉、体验、互动等多种不同的方式融合在更广阔的领域中,各个行业的跨界融合也将成为图形设计领域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1.
第32届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视觉设计,传承1964年东京奥运会及残奥会设计创新精神,在静态图标设计的基础上,首次采用动态图标识别竞技项目信息,在图标动态变化的不同阶段,动画效果以大小变化、遮罩变化、扩展变化、透视变化等方式呈现。动态图标遵循动画运动规律,演绎真实可信的竞技动作,同时不失静态造型的形式特征及韵律美感。第32届东京奥运会竞技项目动态图标设计,将平面设计语言与动画设计理念进行交叉创新,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率先探索视觉传达新范式,颇具研究意义与学习价值。  相似文献   

12.
周家乐 《包装工程》2017,38(4):84-88
目的把握产品形象与包装图形符号设计的语境。方法先对产品形象与包装图形符号语境的相关概念及语境的基本类型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把握其语境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结合语境的构成要素和产品的商业特征,对产品、场合、商机、消费对象、品牌传承等产品语境因素进行了逐一阐述和例证。结论了解并把握产品语境,可使产品形象与包装图形符号的表达更为精准,能让设计意图和产品信息更顺利畅通地被消费者解读并接受,从而实现设计者、设计物和消费者三方面无障碍沟通。  相似文献   

13.
陈小琴  朱永明 《包装工程》2018,39(18):50-54
目的分析文字在视觉传达设计中形意构建的双重性问题。方法以文字设计应用为线索,通过设计实践的符号学分析,从语义与形式两个层面进行文字内在属性、结构与功能的探讨。结论文字在视觉信息构建与媒体传播中具有语言和图形表达的双重身份,这是由文字语言符号形式与语义的双重属性决定的,同时也是语言性文字透过图形化视觉表现的必然结果。这决定了文字在视觉信息传播中形意相生的基本结构,并呈现出语言的文字与艺术的图像之间的共生关系。它既可以是传播本体的语言表述方式,也担负着喻体象征的视觉艺术功能,极大地拓展了视觉传达设计的创造空间与可能。  相似文献   

14.
图形传播是环境识别系统中公共信息建设的重要工具,在图形语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及递进型作用力下产生了传播活动。图形传播中认知功能与导引功能的的逻辑化设计是确定人与环境关系的关键因素,而载体形态设计与受众感知度的关联分析同样也是识别系统中公共信息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5.
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态图形拓展了视觉语言表达的维度与深度,逐步形成了自己的传播特点。文章对其传播特点进行了梳理和归纳,指出动态图形扩展了信息的容量,提高了信息的传播效率;契合图像叙事的需求,呈现出线性叙事与非线性叙事相结合的方式;多感官协同完成信息交流与传播,将声效、交互、沉浸式体验等方式融入其中,呈现出碎片化、娱乐化的特点。这使得新媒体环境下的动态图形具有了广泛的适宜性,并作为一种新的图像生产方式,正在快速介入到"视觉文化"创造的过程之中。  相似文献   

16.
陈杉杉 《包装工程》2013,34(16):119-122
分析了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论述了汉字图形化存在的原因及其研究的重要作用,进而从信息传播、个性化、识别度3 个方面,分析了汉字图形在平面设计中的传播优势,探讨了汉字艺术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以及构成样式。  相似文献   

17.
冯文博 《包装工程》2020,41(12):292-295
目的研究在数字媒体艺术环境下,信息的图形化设计的特征。方法在新时代数字媒体艺术和数字媒体技术普遍发展的情况下,用语言学原理、符号学理论和影像语言中的蒙太奇理论对信息化的图形展开分析,研究信息图形化设计的特征,从数字图形编码类型分析开始,展开对数字媒体艺术环境下图形信息解码的研究。结论信息图形化已开始逐渐由明确的信息视觉传达发展为内容模糊的信息解码自由开放的状态,信息图形化设计也呈现出在可视化视觉语言的基础上,以图形交互式表现为手段,以主次分明的信息结构、动态的图形组织结构为特点,具有明显的形而上的后现代主义审美色彩。在图形化信息的解码过程中,主体先验图式的主观投射和视觉思维下的移情与同构是其主要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