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 毫秒
1.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有必要测试其电容电流是否超过标准。比较了几种配电网电容电流的现场测试方法,主要采用信号注入法完成了昆明27个变电站10 kV/35 kV系统电容电流的现场测试。对实测值偏大变电站的电容电流进行了理论计算,指出实测值和理论值二者存在较大偏差是由于现场测试方法不当、系统运行方式的变化等原因造成,并对几种典型异常情况提出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
针对城市发展配电电网后出现的系统电容电流超标总是及其对系统带来的危险进行分析和计算,指出当变电站电缆出现超过一定长度时应采用在变电站10kV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的办法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  相似文献   

3.
耿庆芬 《电气时代》2002,(12):66-67
随着配电网的扩大,电缆和架空线路的增多,配电网的中性不接地方式日益显示出其弊端。采用一种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自动跟踪补偿成套装置后,就能自动跟踪电网电容电流的变化,实施最佳补偿。  相似文献   

4.
配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补偿与选线一体化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配电网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检测和补偿的原理,解决了补偿与选线之间的矛盾,研制出补偿与选线一体化动态模型装置,模拟试验结果与理论分析相符合。  相似文献   

5.
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准确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电缆在配电网中的大量应用,系统电容电流水平不断提高,准确便捷地测量配电网系统对地电容电流成为研究领域的热点。介绍了常用的对地电容电流的测量方法以及估算方法,针对现实中存在的对地电容电流的测量不准确现象,分析了影响准确测量电容电流的原因,提出了增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电容电流测量准确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6.
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配电网电容电流是决定是否装设消弧线圈、确定消弧线圈容量和进行消弧线圈调谐的重要依据。本文归纳了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方法,详细分析了各种方法的测量精度、优缺点及适用范围,并提出了一种测量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新方法:从电压互感器开口三角侧注入两个变频恒流信号,寻找系统谐振频率,计算出配电网对地电容和接地故障电容电流。实验证明,该方法不需改变配电网一次接线,不影响配电网正常运行,具有安全、简捷、准确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测量方法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孙岩洲  邱毓昌 《高压电器》2002,38(5):27-28,32
对采用相对地附加电容测量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方法进行了误差分析,并提出减小误差可采取的措施。介绍了从二次侧测量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方法,根据情况可分别从消弧线圈的零序PT或电网的PT开口三角端注入变频恒流信号,从而计算出电容电流。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从电网二次侧测量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方法,根据情况可分别从电网的PT开口三角端或消弧线圈的二次绕组注入变频恒流信号,从而计算出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  相似文献   

9.
钟新华 《现代电力》2004,21(1):45-49
配电网电容电流估算公式是配电网设计中的常用公式。随着线路增多和设备变化 ,传统的估算公式出现了很大误差。为此 ,分析了造成公式误差的原因 ,重新推导出了新估算公式 ,对从事电力建设工程技术人员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配电网电容电流估算公式的修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造成传统配电网电容电流估算公式误差的原因,推导出了新的估算公式,对从事电力建设的工程技术人员有极大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配电网电容电流的准确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配电网电容电流的准确测量是消弧线圈调节、补偿消弧的前提。本文分析了现有电网电容电流检测方法的特点;提出了单相附加电阻预测故障接地电容电流的新方法;该方法通过测量单相附加电阻后的电网零序电压和接地电阻上的电压,就能在电网正常运行时准确预测出电网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时的电容电流。设计了基于此新方法,利用DSP实现的智能型电容电流预测装置方案;利用模拟电网对装置预测的准确性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不仅能准确预测电网发生单线接地故障时的电容电流、对地绝缘电阻电流、接地点的残流等影响熄弧的关键参数,还能检测谐振电网的补偿状态,且操作安全、测量迅速、简便易用。  相似文献   

12.
信号注入法在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中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使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测量更简单、安全,提出了一种新的电容电流测试方法。该方法从母线电压互感器二次侧开口三角注入2个幅值相同、频率不同的电流信号,通过测量注入电压与注入电流的幅值与相位关系,可以求解出线路的对地电容值。注入电流信号的频率对测量结果的精度有很大的影响,对于不同对地电容值,频率的选取范围也不相同。该方法通过自适应技术,自动获得最合适测量频段,从而保证了电容电流测量的正确性。通过在实际测量中与理论计算的电容电流值、消弧线圈测量的电容电流值比较,可以验证该方法的测量结果具有很高的精度。采用本方法测量配电网电容电流不需要涉及一次设备,具有安全、便捷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10kV配电网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工程计算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10 kV配电网中性点采用经小电阻接地方式或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关键问题是10 kV母线接地电容电流值的计算是否正确。简要介绍了配电网中的小电流接地系统中的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组成,论述了电容电流工程计算法是判断新建工程项目是否装设小电阻或消弧系统的有效手段,分析了不同情况下单相接地电容电流的算法,通过对110 kV变电站10 kV母线电容电流进行现场测量并和计算值对比的实例,分析和验证了该工程计算方法具有很高的精度,可以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在相量法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其测量系统对地电容范围小和频率组合选取困难的问题,改进了测量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方法,并给出了新方法的频率选取和误差分析。改进后的方法提出在PT开口三角侧分别注入一个高频和一个低频的幅值恒定的电压信号,并测量开口三角侧的零序电流。根据等效电路,计算出配电网对地电容。理论分析和仿真试验表明:改进后的测量方法具有计算简便、测量精度高,同样适用于测量较大系统的对地电容等特点,使得中压配电网电容电流的测量更加准确、快捷。  相似文献   

15.
中压电网对地电容检测的注入信号源设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中性点经消弧线圈接地的中压配网里,为了使接地故障时的补偿达到最好的效果,必须准确检测配网的对地电容。利用信号注入法测量中压配网的对地电容,具有诸多其他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且可达到所要求的精度。而应用信号注入法的前提是需要具备一系列特殊要求的注入信号源,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基于DSP控制芯片和智能功率模块IPM的变频恒流信号源设计。试验结果表明该变频恒流信号源可控性强,工作稳定,精度高。  相似文献   

16.
为避免广域电流差动保护受电容电流影响而误动的情况发生,通过对传统电流差动保护进行改进,提出一种不受电容电流影响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算法。利用微分方程计算出各线路上的电容电流,采用修正的差动电流对暂态和稳态电容电流进行有效补偿,即在传统差动电流基础上减去计算出的电容电流以使电流差动保护不再受电容电流的影响。利用PSCAD仿真实验将改进的广域电流差动保护与传统原理的电流差动保护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该保护不受电容电流影响,外部故障时可靠不动作,验证了此保护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配电系统电容电流测量方法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配电网的发展,近年来湖南电力系统的电容电流飞速增长,对电容电流的准确测量能为正确配置消弧线圈提供依据。本文对目前常用的几种电容电流测量方法进行介绍,并在总结现场测量工作的基础上,分析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同时调节消弧线圈电感量和阻尼电阻保持系统零序电压相位不变的测量电容电流的方法。为限制消弧线圈接地系统中性点位移电压,常常并联电阻提高系统的阻尼率。通过增加或者减小消弧线圈并联阻尼,调节消弧线圈电感量保持零序电压相位不变,即可以通过零序电压的幅值比例关系计算得到系统的电容电流。该方法计算简单,测量方便。利用Matlab建立仿真模型进行仿真计算,表明该方法具有很高的测量精度。  相似文献   

19.
李炜 《湖南电力》2005,25(1):19-21
分析了输电线路电容电流存在的原因以及对线路纵联差动保护的影响,并针对电容电流的影响,分析比较了2种补偿方案以及在整定计算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准确测量配电网对地电容电流是确定消弧补偿及其容量的重要依据,为此研制了基于扫频法配电网电容电流测量装置,其工作原理是在消弧线圈电压互感器(TV)二次侧注入一方波变频电压,通过检测TV二次侧电流与所注入电压是否同相位来确定配电网对地电容与消弧线圈电感的并联谐振频率,进而求出对地电容电流。该装置由扫频信号发生源和控制器组成,其中扫频信号发生源是基于IGBT、直流侧电压为300 V的单相逆变器,用于向系统注入一方波变频电压;控制器采用混合信号片上系统(SoC)——C8051F 020单片机,用于产生递增变频控制信号,该控制信号经光耦隔离、放大电路驱动,以控制IGBT通断。利用EMTDC/PSCAD仿真和物理试验,对装置有效性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装置测量误差小于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