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人工智能与深度学习技术为精准识别在线健康社区抑郁症患者奠定了基础.首先构建了基于TCNN-GRU深度学习的抑郁情感分类模型,进行在线健康社区实验数据集进行抑郁情感分类标注后,通过TCNN-GRU模型判别用户的抑郁症倾向;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抑郁指数的概念,通过对抑郁指数和患者抑郁程度两者关系的深度挖掘,由此建立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健康社区抑郁症用户画像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循环神经网络模型以及混合模型相比,TCNN-GRU模型在抑郁情感分类上能获得了更优的结果,基于深度学习的在线健康社区抑郁症用户画像模型也能够从文本分析的角度准确识别用户的抑郁情感和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2.
传统的微博情感分析往往忽略不带感情色彩的情感词对微博情感的影响,并缺乏对复杂句式的分析。为此,提出结合条件随机场(conditional random filed,CRF)和复杂句式的跨粒度情感分析方法。该方法在CRF模型的基础上,融合复杂句式特征和语义依存特征,对学生微博进行细粒度情感分析,识别出微博文本中的情感要素,在此基础上,通过基于复杂句式的粗粒度情感分析方法分析微博文本的情感倾向,实现对学生总体情感倾向的跨粒度分析。实验结果显示,跨粒度情感分析方法的提出,使得情感要素识别的综合准确率达88%左右,微博情感分析的综合准确率达87%左右。比起传统的情感分析方法,准确率更高,分类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3.
表情符号作为一种新的网络语言,在微博中被广泛采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用户的情绪和思想,也将影响微博情感倾向分析的结果。该文提出基于微博统计数据为表情符号构建情感词典的思想,通过对大量微博中与表情"共现"的文本的情感倾向分析,确定表情的情感倾向,以此构建面向情感倾向分析的表情情感词典,旨在为微博乃至其它采用表情符号的Web用户生成信息的情感倾向分析提供支持。进而,该文将表情情感词典反作用于对应的微博文本,重新度量其中情感词的倾向值,改进现有的情感词典,旨在获得更准确的情感倾向分析结果。实验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相关阈值的设置对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为了更好地对微博进行表示,提高微博情感倾向性识别的准确度,提出一种基于Skip-gram模型的微博情感倾向性分析方法。首先,使用Skip-gram模型在中文数据上进行训练得到词向量;然后,利用词向量在词语表示上的优势,以及一定程度上满足加法组合运算的特性,通过向量相加获得微博的向量表示以及正负情感向量;最后,通过计算微博向量和正负情感向量的相似度判断微博的情感倾向。在NLP&CC2012数据上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识别微博的情感倾向,较传统的JST(Joint Sentiment/Topic model)和ASUM(Aspect and Sentiment Unication Model)平均F1值分别提高了23%和26%。  相似文献   

5.
基于SVM和CRF多特征组合的微博情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文本的情感分析一直都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所研究的热点问题;微博作为一种短文本,用词精炼而简洁,富含观点、倾向和态度.因此,识别微博的情感倾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出一种基于SVM和CRF的情感分析方法,使用多种文本特征,包括词、词性、情感词、否定词、程度副词和特殊符号等,并选用不同的特征组合,通过多组实验使情感分析效果最优.实验显示,选用词性、情感词和否定词的特征组合时,SVM模型的正确率达到88.72%,选用情感词、否定词、程度副词和特殊符号的特征组合时,CRF模型的正确率达到90.44%.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微博文本的特点,设计了微博信息监测应用的功能。采用VSM模型表示微博文本,并基于SVM分类算法对微博评论进行情感分类;结合评论者的身份信息对其权威性进行计算。最后综合每位评论者的情感倾向及其权威性,得到大众对该微博话题的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7.
准确识别词语语义倾向并构建高质量的情感词典,从而提高微博文本情感分析的准确率,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基于语料库方法对种子词选取敏感,并且不能有效对低频词语语义倾向进行识别。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词亲和度的微博词语语义倾向识别算法。利用词性组合模式提取候选词集,选取微博表情符号作为种子词,并构建词亲和度网络,利用同义词词林对低频词进行扩展,计算候选词与种子词之间语义倾向相似度。根据设定阈值判断词语语义倾向。在200万条微博语料上分别将本文算法与传统算法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优于传统算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目前抑郁症的诊断方式单一、诊断率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词向量的多维度正则化SVM社交网络抑郁倾向检测方法.通过人工标注获得训练数据,并请心理学硕士对数据进行验证,确保数据的可用性.在预处理阶段,统计得到常用的抑郁词,使用腾讯词向量进行文本向量化及用户向量化,在构建向量的过程中加入TF-IDF和抑郁词权重因子;在训练...  相似文献   

9.
微博文本包含了特殊符号信息和上下文语义信息,传统的微博情感分析方法忽略了图片影响因素,使得微博的情感分类准确率不高。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转移变量的图文融合微博情感分析方法,首先构建基于转移变量的无监督情感分析模型USAMTV来分析文本情感分布,通过引入连词情感转移变量和转发符号主题转移变量来处理句子的情感从属和主题从属,获得文本的情感分布,然后引入图片因素为情感浓度来影响文本的情感分布,最后计算微博的整体情感倾向。与JST模型和ASUM模型的对比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更高的准确率,能更准确的预测微博情感倾向。  相似文献   

10.
采用语音信号进行抑郁倾向识别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针对语音抑郁倾向识别使用深度神经网络方法结构复杂和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需要手动提取特征及识别率低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结合残差思想和注意力机制的模型,首先基于心理学自我参照效应(Self-reference Effect, SRE)实验范式设计了抑郁语料,进行语音数据集标注;然后将注意力模块引入残差单元中,利用通道注意力学习其通道维度上的特征,空间注意力反馈其空间维度的特征,并将两者结合得到注意力残差单元;最后堆叠单元构建基于注意力残差网络的语音抑郁倾向识别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机器学习方法相比,该模型在抑郁倾向识别上获得了更优的结果,可满足抑郁倾向识别应用的需求.  相似文献   

11.
为了解决推荐算法中用户标签稀疏、推荐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用户标签的微博推荐算法。利用TextRank排序方法提取用户发布微博中的关键词,并对该关键词进行扩展,将其作为表示用户兴趣的标签;再根据微博的效应函数和生命周期形成待推荐的微博列表,计算用户标签及其同义词在待推荐微博列表 中出现的次数,将出现次数较多的TOP-k条微博推荐给用户。通过实验验证,该算法能够有效地解决用户标签的稀疏性问题,并能提高推荐算法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2.
微博转发行为是实现信息传播的重要方式,微博转发预测对微博影响力分析、微博话题分析具有重要价值。现有微博转发预测研究大多围绕消息属性、用户属性等微博自身特征,该文提出融合热点话题的微博转发预测方法,对背景热点话题内容和传播趋势对用户转发行为的影响进行量化分析,提出融合背景热点信息的转发兴趣、转发活跃度、行为模式等特征,并基于分类算法建立了面向热点话题相关微博的转发预测模型,在真实数据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预测准确性达到96.6%,提升幅度最高达到12.14%。  相似文献   

13.
为了使学生可以准确、合理的进行选修课程,并调动其学习主动性,考虑到学生-课程之间潜在关系,提出了一种基于Funk-SVD技术的隐语义模型学生选课推荐算法.本算法使用随机梯度下降法优化损失函数;对选课推荐算法执行过程中的冷启动问题提出了一种处理方案;通过评价指标召回率、准确率以及平衡F分数验证本算法推荐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在所收集到的学生选课数据集上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张鹏  文磊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3,40(4):1070-1074
智慧教育中,对学生的知识水平进行追踪是很重要的技术之一。传统的深度知识追踪方法的主要关注点集中在循环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 RNN)上,但RNN存在梯度消失或者梯度爆炸的问题,并且很多知识追踪方法没有考虑到学习过程中遗忘行为对结果的影响。针对以上问题,为了准确地预测学生的知识水平,提出了一种融合遗忘因素的深度时序卷积知识追踪模型(temporal convolutional knowledge tracking with forgetting, F-TCKT)。该模型引入了三个影响学生遗忘行为的因素,包括学习相同知识点的时间间隔、学习的时间间隔和同一知识点的学习次数。首先利用全连接网络计算得到表示学生遗忘程度的向量并与学生的答题记录进行拼接,然后使用梯度稳定的时间卷积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twork, TCN)和注意力机制预测学生下一次答题正误的概率。经实验验证,与传统方法相比,F-TCKT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动态主题模型融合多维数据的微博社区发现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微博用户的不断增加,微博网络已经成为用户进行信息交流的平台.针对由于博文长度受限,传统的社区发现算法无法有效解决微博网络的稀疏性等问题,提出了DC-DTM算法.DC-DTM算法首先将微博网络映射为有向加权网络,网络中边的方向反映结点之间的关注关系,利用提出的DTM模型计算出结点之间的语义相似度,并将其作为节点间连边的权重.DTM模型是一种微博主题模型,该模型不仅能够挖掘博客的主题分布,而且能计算出某一主题中用户的影响力大小.其次,利用提出的复杂度低的标签传播算法WLPA进行微博网络的社区发现.该算法的初始化阶段将影响力大的用户结点作为初始结点,标签按照结点的影响力从大到小进行传播,克服了传统标签传播算法的逆流现象,提高了标签传播算法的稳定性.在真实数据上的实验表明,DTM模型能很好地对微博进行主题挖掘,DC-DTM算法能够有效地挖掘出微博网络的社区.  相似文献   

16.
彭雨松  郑巍  潘浩 《计算机应用研究》2020,37(10):3020-3024
社交网络具有随机性和复杂性的特点,针对大学生群体中社交关系的异质性以及动态变化情况,构建博弈模型并设计动态偏好机制用于模拟和促进学生在交互网络中的合作行为。在该机制中,首先构建了加权网络用于描述学生交互网络的异质性;然后通过学生动态的交互关系,模拟学生的社交偏好。仿真结果表明,该机制能够有效促进合作者密度。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机制在学生群体交互中的有效性,通过线下社交网络收集系统收集学生群体的交互行为信息并构建交互网络,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学生群体在动态偏好机制下更愿意与其他个体进行交流。研究结果对学生合作行为演化具有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7.
针对微博文本以实现谣言检测为目标,深度挖掘微博正文内容的语义信息,并且着重强调用户在微博评论中体现的情感倾向性,提升谣言识别效果。为提高谣言检测的准确率,采取基于XLNet的词嵌入方法,使用Transformer的Encoder的模型提取微博正文内容的语义特征,并结合BiLSTM+Attention网络实现微博评论的情感特征的提取,将2种特征向量进行拼接融合,进一步丰富神经网络的输入特征,之后输出微博事件的分类结果,进而实现微博谣言检测。实验结果显示,该模型对谣言识别的正确率达到94.8%。  相似文献   

18.
微博平台隐含潜在的用户信息,通过微博数据挖掘用户兴趣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结合用户兴趣与微博信息的特点,提出了一种文本聚类与兴趣衰减的微博用户兴趣挖掘(TCID-MUIM)方法。首先,通过基于词林的同义词合并策略弥补建模时词频信息不足的弊端;其次,利用二次Single-Pass不完全聚类算法将用户微博划分为多个簇,将簇合并为同一文档以弥补微博文本短小难以挖掘主题信息的问题;最后,通过LDA模型建模,并考虑用户兴趣随时间变化的问题,引入时间因子,将微博—主题矩阵压缩为用户—主题矩阵,获取用户兴趣。实验表明,较之传统建模方法与合并用户历史微博为同一文档的建模方法,TCID-MUIM方法挖掘的用户兴趣主题具有更好的主题区分度,且更贴合用户的真实兴趣偏好。  相似文献   

19.
Cyberbullying among students has received extensive attention from researchers and educators. Most research is, however, based on student reports while teachers' perceptions of this aggressive behavior among students have rarely been studied. We surveyed 2821 Taiwanese teachers on their perceptions of cyberbullying among students, including the types and tools, the ability to remain anonymous, students' responses, and their own practices of handling cyberbullying incidents at school.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eachers believed that the circulation of embarrassing pictures and videos was the most prevalent type of cyberbullying but that instant messaging was the most frequently used tool. Our findings also revealed teachers' tendency of overestimating students' willingness to report cyberbullying. The students' grade level that the teachers taught and whether they take on administrative duties were found to influence their perceptions of student cyberbullying. We found that teachers were not confident to handle cyberbullying incidents and we suggest that anti-cyberbullying training be included in teacher educ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