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对卡非佐米关键中间体的合成工艺进行了改进,以L-苯丙氨酸甲酯为起始物料,经酰胺缩合、脱保护、水解等多步反应得到得到卡非佐米的关键中间体2-吗啉基乙酰-L-高苯丙氨酰-L-亮氨酰-L-苯丙氨酸,总收率达到56.0%。其结构经1 H-NMR和MS(ESI)确证。该工艺条件温和,操作简便,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2.
何海兵  施磊  孙建勇  杨帆  石玉军 《化学试剂》2016,(12):1219-1223
卡非佐米(Carfilzomib)是一种α,β-环氧酮类蛋白酶体抑制剂,适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以L-苯丙氨酸苄酯为原料,经多步反应合成得到中间体2-吗啉乙酰-L-高苯丙氨酰-L-亮氨酰-L-苯丙氨酸。另以叔丁氧羰基(Boc)保护的L-亮氨酸为原料,经Weinreb酰胺化、格氏加成、环氧化及脱保护得到中间体S-2-氨基-4-甲基-1-(2S-环氧丙基)-1-戊酮三氟乙酸盐,上述两种中间体最终经缩合得到目标产物。关键中间体及产物经1HNMR和HR-MS确证结构。该合成方法反应条件温和、纯化简便、收率较高,适合大规模生产。  相似文献   

3.
刘定华 《山东化工》2016,(4):14-15,19
以L-苯丙氨酸为初始原料,先与甲醇成酯反应,再与苯甲醛反应形成希夫碱中间体,经过Pd/C催化氢化,再与多聚甲醛反应,最后经氢化还原与脱苄基得到光学纯N-甲基-L-苯丙氨酸甲酯,总收率为83.1%。该工艺反应条件温和,无需对氨基酸的侧链进行保护,收率高,适合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4.
L—苯丙氨酸酶法生产新工艺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由红酵母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反式-肉桂酸(t-CA)技术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L-Phe)新工艺已经在浙江绍兴亚美生物化工有限公司建成投产,形成了年产200t L-苯丙氨酸产品的能力。这使得我国成为继美、日、德、韩之后又一个能够大规模工业化生产这一重要氨基酸产品并自主开发这一高新技术的国家。文中概述了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的原理和方法、酶源菌种的分离和选育、工艺技术的特点、产品质量规格及在国内食品、医药行业相关部门的应用等。结果表明该酶法生产L-苯丙氨酸新工艺具有原辅料来源易得、菌种PAL活力高、生产性能较稳定、生产成本低廉、工艺操作方便、产品质量优等特点,已经达到国际上90年代先进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  相似文献   

5.
L-苯丙氨酸是一种重要的医药和食品添加剂中间体,市场潜力巨大。本文主要介绍国内L-苯丙氨酸产业的技术发展及供需情况,并对我国L-苯丙氨酸产业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以L-鸟氨酸盐酸盐为原料与五水硫酸铜反应生成二鸟氨酸合铜保护α-NH2保护、用尿素对δ-NH2甲酰化得到二瓜氨酸合铜,后用二水合草酸脱α-NH2保护得到目标产物L-瓜氨酸,总收率49.5%。用同样的方法以L-赖氨酸盐酸盐为原料制备了L-高瓜氨酸,总收率53.5 %。产物经IR、熔点、旋光确证。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经济和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7.
以L-苯丙氨酸、正丁醇、SOCl2为原料合成L-苯丙氨酸丁酯,L-苯丙氨酸和正辛醇为原料,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合成L-苯丙氨酸辛酯,产率分别为84%和53%,并对产物进行IR和1H NMR表征。  相似文献   

8.
采用静态法测定了tailor-made型添加剂L-组氨酸、L-色氨酸对L-苯丙氨酸在水溶剂中溶解度的影响,并应用Apelblat经验方程进行了拟合;此外,文中还展开了tailor-made型添加剂对L-苯丙氨酸晶型转化过程的影响研究,并用Langmuir模型拟合回归。结果表明,L-苯丙氨酸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且tailor-made型添加剂L-组氨酸、L-色氨酸的加入增大了L-苯丙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并且L-组氨酸、L-色氨酸添加剂的加入均可抑制L-苯丙氨酸向稳定晶型转化,但抑制能力各不相同,Langmuir模型拟合回归结果表明,L-色氨酸的加入可完全抑制L-苯丙氨酸低温环境内无水合物转为一水合物,高温区内一水合物转为无水合物则不能完全抑制;L-组氨酸在低温区和高温区内均不能对L-苯丙氨酸向稳定晶型的转化起到完全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甘春芳  冯瑞  范建春  崔建国 《化学世界》2007,48(9):538-540,548,552
采用NaBH4/CeCl3作为还原体系,在无水甲醇溶剂中,将氨基酸甲酯还原为相应的手性氨基醇。以L-苯丙氨酸甲酯还原制备L-苯丙氨醇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及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n(L-苯丙氨酸甲酯)∶n(CeCl3)=1∶2、反应温度30℃、反应时间2 h的优化条件下,L-苯丙氨醇收率为90.3%。本法有操作简便,收率高等优点,该反应为制备手性氨基醇提供了一种新的有用的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0.
以L-鸟氨酸盐酸盐为原料与五水硫酸铜反应生成二鸟氨酸合铜保护α-NH2,用尿素对δ-NH2甲酰化得到二瓜氨酸合铜,后用二水合草酸脱α-NH2保护得到目标产物L-瓜氨酸,总收率49.5%。用同样的方法以L-赖氨酸盐酸盐为原料制备了L-高瓜氨酸,总收率53.5%。产物经IR、熔点、旋光确证。该方法具有操作方便、安全、经济和环保等特点。  相似文献   

11.
徐祖疆  马存  方功  王定勇 《广东化工》2014,(15):46+67-46
以间氨基苯甲酸和乙醇为原料,在浓硫酸催化下反应生成间氨基苯甲酸乙酯。通过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催化剂用量、乙醇用量对产率的影响,得出最佳反应条件为:n(间氨基苯甲酸)∶n(乙醇)∶n(硫酸)=1∶26∶2.8,回流反应8 h,产率可达到94%。改进后的工艺后处理简单、收率高、原料易得,适用于工业化生产。  相似文献   

12.
以邻苯基苯酚和丙酮为原料,盐酸为催化剂,巯基丙磺酸为助催化剂,通过缩合反应合成了2,2-双(3-苯基-4羟基苯基)丙烷(双OPP-A),研究了原料配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合成双OPP-A的最优条件为:n(邻苯基苯酚):n(丙酮):n(盐酸):n(巯基丙磺酸)=8:2:4:1,反应温度为60℃,反应时间24h,双OPP-A收率达到78.5%,经重结晶纯度达99.2%。产物通过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等进行了确证。  相似文献   

13.
宋超  何杰  李杰  赵红义  付焱 《化学试剂》2012,34(6):555-558
采用硼氢化钠还原体系,考察了3种不同原料的合成路线,实现了标题化合物的制备。建立了以环己酮为原料,经Knoevenagel反应、还原制备的路线。通过对不同的催化剂、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还原试剂等对反应产率影响的研究与考察,确定了标题化合物的最佳合成工艺,总收率83.6%,结构经核磁、质谱确证。该方法具有原料廉价易得、操作简单、条件温和、收率好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磷钼钒杂多酸催化合成乙酸正丁酯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以乙酸和正丁醇为原料,磷钼钒杂多酸为催化剂合成乙酸正丁酯的反应,考察了原料醇酸物质的量比、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等因素对酯化反应的影响,经过试验确定了合成乙酸正丁酯的较佳工艺条件,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2:1,磷钼钒杂多酸催化剂用量为反应液总量的0.6%,反应时间为85min,反应温度为115℃,在此条件下,乙酸正丁酯的收率为93%-95%。  相似文献   

15.
熊海霞  李波  彭顺龙  毛逢银 《应用化工》2014,(12):2222-2224
以八氟戊醇与氨基磺酸为原料,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溶剂,经催化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八氟戊醇硫酸铵。研究了催化剂种类、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物料配比对转化率的影响。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为:以尿素为催化剂,n(八氟戊醇)∶n(氨基磺酸)=1∶1.20,反应温度120℃,反应时间3 h,转化率为97.83%。对产物进行了性能测定,其临界胶束浓度为3.24×10-3mol/L,表面张力为28.59 m N/m。  相似文献   

16.
以水合肼和硫氰酸铵为原料合成2,5-联二硫脲,在碱性条件下脱硫化氢环化制得5-氨基-3-巯基-1,2,4-三氮唑。研究了环化过程中原料配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对收率的影响,得到较佳的工艺条件:2,5-联二硫脲与NaOH的摩尔比为1:5,反应时间为5h,反应温度125℃,在此工艺条件下,产品收率达到85.5%以上。  相似文献   

17.
史雯悦  缪海波  韩莹 《陕西化工》2013,(11):2033-2035
以N、N,N-二丁基戊酰胺和三氟甲磺酸酐为原料,合成正丁基脒。以物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为考察因素,采用正交化实验方法筛选最优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当N、N,N-二丁基戊酰胺与Tf20的投料比为1:2,反应温度0℃,反应时间2h时,产品收率达45%。采用。HNMR和IR对产品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8.
以马来酸酐、甲醇和亚硫酰氯为原料,经酯化、异构化和酰氯化反应合成了反丁烯二酸单甲酯单酰氯(MMFC)。通过单因素和正交实验确定MMFC合成工艺条件为:n[反丁烯二酸单甲酯(MMF)]:n(亚硫酰氯)=1:2.5,反应温度100℃,反应时间50min。在优化条件下,MMFC收率可达91.99%。对MMFC异构化催化性能研究结果表明,MMFC是温和的MMF异构化催化剂,其异构化产物收率可达84.64%。  相似文献   

19.
以氯化铜和氢氧化钠为原料,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用水热法制备了Cu2O微球。用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对产物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抗坏血酸含量对产物有很大影响。当反应温度为100℃、反应时间为8h、氯化铜和抗坏血酸摩尔比为3:1时,所制备的产物约为300~500nm的类球形颗粒。  相似文献   

20.
以4-硝基邻苯二腈、二水醋酸锌为原料,离子液体[bmim]BF4为溶剂,一步反应合成β-四硝基酞菁锌。通过IR光谱、UV-Vis光谱表征了其结构,采用单因素实验对影响β-四硝基酞菁锌收率的主要因素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反应温度140℃,反应时间4h,m([bmim]BF4)/m(4-硝基邻苯二腈)=10:1为最佳条件。采用本法合成金属酞菁,反应条件易控、无需回流、简化了实验过程,提高了合成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