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分析联合循环, 导出了存在热阻和热漏损失时,由两个绝热过程、一个加热过程和一个放热过程组成的空气标准普适循环和郎肯循环组成的联合动力循环的性能特性,并由数值计算分析了热阻和热漏对联合循环的输出功率和效率的影响,所得结果包含了顶循环为Carnot、 Otto、 Brayton、 Diesel、 Atkinson和 Braysson循环时联合循环的特性.当热源温度和工质流量相同时,联合热机的最佳功率、效率以及工作范围关系:Carnot和Rankine>Brayton和Rankine>Otto和Rankine;相同条件下如果换热器热导率为定值,联合热机的最佳功率、效率关系:Brayson和Rankine> Brayton和Rankine>Diesel和Rankine>Atkinson和Rankine>Otto和Rankine.  相似文献   

2.
在原有的不可逆联合动力循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存在热阻、热漏、内不可逆性和补燃的不可逆定常流联合热机模型。研究其在傅立叶导热定律下循环的火用经济性,并对其进行优化,导出最佳纯利润功率、效率的解析式和基本优化关系,讨论了价格比和补燃系数对纯利润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在原有的不可逆联合动力循环模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存在热阻、热漏、补燃、内不可逆性的定常流联合卡诺热机循环模型。研究其在补燃作用下的功率和效率特性并对其进行优化,导出功率、效率的基本优化关系,分析了补燃对最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方法建立了一个工作在恒温热源TH、TL之间,存在热阻、热漏和再热的定常流空气标准闭式布雷顿循环模型。导出了其功率、效率的一般关系并对其进行优化,得到循环的基本优化关系;分析了在傅立叶导热定律下再热对循环最优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具有热阻_热漏和内不可逆性的联合热机性能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一类存在热阻、热漏和内不可逆性的定常态流联合热机循环模型,并研究其性能优化,导出功率、效率优化关系,最大功率及其相应效率,和最大效率及其相应功率。  相似文献   

6.
具有热阻、热漏的不可逆布雷森循环生态学性能新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反映热机循环输出火用和火用损失之比的生态学性能系数为目标,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方法分析具有热阻、热漏的不可逆布雷森循环性能.导出了在牛顿传热律下布雷森循环无因次功率、效率、无因次熵产率和生态学性能系数的解析式;并通过数值算例得到它们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对比生态学目标E,循环在最大生态学性能系数ECOP下工作时,其相应的熵产率和热效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7.
利用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了具有热阻、热漏和回热损失的不可逆斯特林循环生态学经济性能优化ECOP评判标准,推导了不可逆斯特林循环关于功率输出、效率、经济学函数和ECOP优化分析的数学表达式,利用数字分析以及热漏、回热时间和回热器效率研究上述参数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最大ECOP工作条件下工作的斯特林循环比在最大生...  相似文献   

8.
倪何  程刚  孙丰瑞 《太阳能学报》2010,31(12):1604-1609
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的理论分析一个由太阳能驱动的具有热阻、热漏、内不可逆性和补燃的定常流联合卡诺型热机循环;研究其在补燃作用下功率、效率和生态学指标的性能,利用不可逆因子表征循环的内不可逆性,并在傅立叶导热定律下对其进行优化;得到功率、效率和生态学指标之间的优化关系。结果表明:以最大生态学指标为目标对模型进行优化,可比以功率为优化目标时获得更高的效率和更小的熵产率。  相似文献   

9.
余热锅炉补燃装置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燃-蒸联合循环余热锅炉补燃装置的分类及布置形式。分析了燃用气体燃料的内置式补燃装置的设计及结构特点,给出了补燃装置重要参数的计算方法及补燃系统的构成。提出了理论氧气消耗量的计算修正公式,指出了影响最大补燃量的主要因素,给出了最大补燃燃料量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对余热锅炉补燃装置设计、选型及余热锅炉设计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蒸汽-燃气联合循环装置由于其较高的发电效率而被广泛应用于各大、中型电厂。然而,在微小型燃气-蒸汽发电装置中,蒸汽轮机的应用无疑使得装置体积和成本费用大增。因此,本文提出在小型分布式发电装置中,采用环境压力吸热燃气轮机循环(APGC)装置来替代蒸汽轮机装置吸收燃气轮机排出的废气能量,组成燃-燃联合循环,增加系统本身的做功能力和效率,达到节能、减少燃料消耗的目的。本文从热力学第一定律和第二定律出发,基于ASPENPLUS软件分别建立了燃-燃联合循环、蒸-燃联合循环模型,比较分析了两种循环装置在能量质量和数量上的利用程度。结果表明:燃-燃联合循环装置的效率较高,这在要求能源高效利用的今天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天然气联合循环机组因启停快、运行灵活性好、热效率高、排放清洁、建造周期短而倍受中国市场青睐.围绕如何通过燃气轮机进气系统、主机参数匹配、汽轮机冷端等参数优化来提高联合循环热效率是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以配有目前市场上最高性能等级燃气轮机的联合循环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提高联合循环热效率为目标的热力计算和分析模型,提出了各段蒸汽压力及温度参数优化匹配方法,并进一步分析、讨论了燃料预热对联合循环热效率的影响.在综合考虑余热锅炉换热温差、汽轮机结构设计等制约因素下得到了一组蒸汽循环的优化参数配置.计算结果表明,相比直接沿用上一代蒸汽循环参数,使用该优化参数配置可大幅度提高联合循环效率,并且使用燃料预热可使循环性能得到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2.
针对小型砖窑的烟气余热利用问题,基于斯特林循环回收烟气余热,建立翅片传热模型。针对矩形、三角形和圆形3种典型翅片,研究相同工况下翅片间距、高度和厚度对换热器传热及阻力性能的影响规律,并利用综合性能指标(PEC)来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翅片间距与翅片高度恒定的情况下,PEC由高到低依次为圆型、三角形和矩形翅片;当翅片厚度大于1.5 mm时,PEC由高到低依次为三角形、圆形和矩形翅片;翅片厚度小于1.5 mm时,PEC由高到低依次为圆型、三角形和矩形翅片。  相似文献   

13.
内燃机有限时间内不可逆循环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姚寿广 《内燃机学报》1994,12(2):157-163
本文讨论了内燃机循环在逐步考虑各种主要不可逆因素后所构成的一系列新的热力学模型下有限时间热力学分析,重点寻找出在规定的模型下其循环最大输出功率与对应的热效率之间的关系,给出了有限时间热力学意义下内燃机循环新的性能界限,它们对实际内燃机性能的评估及改进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基于有机朗肯循环低温余热利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应用PR方程编制了有机工质热物性计算程序,对多种有机工质的朗肯循环进行了热力计算,研究了各主要参数对朗肯循环性能影响的规律。在给定余热条件下,采用模拟退火算法对循环的主要参数进行优化,得出了整个循环在净输出功率最大时的最优参数值,并比较了以R236fa为工质的有机朗肯循环和常规朗肯循环的对外做功能力。  相似文献   

15.
应用有限时间热力学理论,以广义不可逆卡诺制冷循环为对象,以(火用)烟经济性能为优化目标,研究了普适传热定律下循环的最佳性能,导出了循环有限时间(火用)经济性能界限以及优化目标之间的最佳关系,并分析了不同传热定律、各种损失和价格比因素对最佳(火用)经济性能的影响.所得结果具有普适性并可以为实际制冷机进行改良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何宏  于兰兰  张栋芳 《热力透平》2013,(4):236-239,301
基于某F级燃机组成的燃气-蒸汽联合循环热力系统,分析了三压再热汽轮机各段主蒸汽压力对联合循环性能的影响,找到配合该F级燃气轮机的最优的各段主蒸汽压力,为联合循环汽轮机的优化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介绍了由PG6581B燃气轮机构成的焦载热部分气化燃煤联合循环系统的结构和特点,并对PG6581B燃气轮机燃用中低热值煤气的性能进行了计算和分析。计算结果表明,燃用中低热值煤气后,PG6581B的功率与效率均有所下降,但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选一步分析后得出:降低煤气中CO2和N2等不可燃成分的含量,提高可燃部分中H2的含量可提高燃气轮机的性能。对该联合循环系统的初步计算表明,应用了PG6581B燃气轮机的焦载热部分气化燃煤联合循环系统的热效率可以达到42%以上。  相似文献   

18.
氢内燃机循环变动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氢内燃机的循环变动特性,基于一台2.0,L 进气道喷射式氢内燃机,开展了氢内燃机循环变动特性及影响因素的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平均指示压力的循环变动系数是评价氢内燃机循环变动特性的理想特征参数;怠速转速越高,氢内燃机的循环变动越小;随混合气浓度提高,氢内燃机循环变动显著减小,点火提前角对循环变动的影响变弱,同时循环变动系数最小时对应的点火提前角逐渐趋近压缩上止点;节气门开度在0~20%范围时,随节气门开度增大循环变动显著减小;在怠速工况下,进气过程中喷氢会导致氢内燃机循环变动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