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可中断用户响应的不确定性会使电力公司面临调度成本不确定以及负荷削减量不足等风险,且不同用户违约风险具有差异性。针对用户响应调度指令概率不同的问题,在基本可中断合同的基础上引入保险合同,引导用户选择最贴近其真实可靠性水平的保单信誉度。以用户保单信誉度为基础,定义故障概率参数,构建基于用户响应概率的N-x不确定集,建立计及用户不确定性的机组与可中断负荷联合调度模型,并通过仿真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N-x不确定集充分考虑可中断用户信誉度的影响,仅考虑发生概率高于设定值的故障情况,运行结果更符合实际。  相似文献   

2.
电力市场下引入可中断负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靖涛 《吉林电力》2006,34(1):6-7,42
在介绍电力市场下引入可中断负荷概念介绍的基础上,分析了用户和电力企业的成本效益,研究了用户与电力公司之间的可选择远期合同,提出期权合同的合约电价和中断电价,为可中断负荷在电力市场下的实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3.
考虑到供电公司的风险偏好及用户的可中断电量,应用委托代理及机制设计理论建立了一种用户类型离散的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无论供电公司的风险偏好如何,该合同模型均能引导用户披露真实信息,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且供电公司能从中节约供电成本。因此,激励性可中断负荷合同不仅能提高用户需求弹性.还有助于供电公司回避市场风险。  相似文献   

4.
电力市场中激励性可中断负荷合同的建模与实施研究   总被引:35,自引:9,他引:26  
方勇  李渝曾 《电网技术》2004,28(17):41-46
考虑到供电公司的风险偏好,作者应用机制设计理论建立了一种用户类型离散的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分析和算例结果表明,无论供电公司的风险偏好如何,该合同模型均能引导用户披露真实信息,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配置,且供电公司能从中节约供电成本.因此,激励性可中断负荷合同不仅能提高用户需求弹性,还有助于供电公司回避市场风险.尤其是对于风险进取的供电公司,可中断负荷合同将成为其进行市场竞争和风险管理的有力工具.因而所提出的模型为供电公司参与市场竞争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陈建军  杨娜 《现代电力》2007,24(6):85-89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电网峰谷差也日益增大,尤其是高峰时期电能供应紧张局面目前难以得到有效的解决。为有效管理和利用可中断负荷,实现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资源的有效分配,缓解峰期用电的紧张局面,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现从可中断负荷补偿来源、用户中断成本等角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应用机制设计理论思想建立了一种基于用户意愿的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该模型合理有效地解决了目前可中断负荷研究面临的两大难题:如何激励用户积极参加可中断负荷合同;如何制定合理的补偿费。通过对仿真算例运算,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引导用户自愿参与,比传统形式更适于电力市场环境,能更好地体现市场参与者的平等地位。  相似文献   

6.
采用期权理论对可中断负荷的价格进行研究.认为可中断负荷合同的实施能有效起到削峰的作用.采用欧式看涨期权的B-S定价公式对可中断负荷合同价格进行评估.进一步分析期权公式参数的取值,并采用美国的新英格兰电力市场实际数据,分单时段和多时段分析了有效期为半年的电力期权的价格.该研究将为电力公司中断用户负荷所要支付的费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美国部分州可中断负荷合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可中断负荷的相关概念 在电力供应紧张时期,可中断负荷是削峰的主要方式,它是根据电力公司和用户双方事先的合同约定,在电网峰荷时段由系统调度人员向用户发出请求信号,经用户响应后中断部分供电负荷的一种方法。可中断负荷可以等效为增加了系统备用容量,并且能够平稳系统负荷,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可靠性,削弱电力市场中市场势力的影响,抑制价格尖峰。可中断负荷可以广泛应用于冶金、水泥、造纸和纺织等工业用户。  相似文献   

8.
我国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莉  关勇  曹福成  谭忠富  王绵斌 《电力学报》2006,21(3):281-284,287
近几年我国的峰谷差不断加大,高峰时段缺电现象非常严重,从技术经济的角度来看,通过实施分时电价和可中断负荷电价效果是最佳的。但分时电价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用户能否转移电力需求,供电公司预先是无法知道的,而可中断负荷电价的实施可使供电公司能提前通过合同补偿的方式来使用户转移电力需求。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可中断负荷管理的先进经验,分析了当前可中断负荷补偿机制的一些研究成果,指出了我国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存在的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可中断负荷管理(ILM)是供电公司在用电高峰时段为减缓电力供需紧张而实行的一种需求侧管理方法。在电力市场条件下设计了实施可中断负荷的激励机制,以克服因为信息不对称导致供电公司负荷调节能力下降、过多支付用户的中断赔偿等问题。引入信息经济学里的委托-代理理论,使得机制具有激励相容特性,激励用户上报真实的中断成本,从而优化供电公司的负荷分配、减少中断补偿。算例分析和仿真证明了陔机制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华东电力》2013,(8):1722-1727
可中断负荷管理能够削减峰荷保证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是缓解我国用电高峰期电力供应不足的有效方法。实施可中断负荷的关键是可中断电价的设计。基于投入产出法计算不同部门的电力经济价值,首先指出该电力经济价值为用电的平均价值;然后结合用户的电力需求曲线分析电力的边际价值和中断部分负荷时的消费者剩余损失;进而以该损失为依据设计可中断负荷电价,并设计了适合我国电力市场实际的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并给出给出可中断容量的最优选择模型。以我国2006年的投入产出数据和工业用户负荷数据为例证明所提方法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可中断负荷参与者的相关成本和效益,采用离散的用户类型参数来反映用户希望得到的停电补偿。给出了一种可中断负荷合同模型,该模型以电力公司支付的补偿费用最小为目标函数,考虑了电力公司和可中断用户两者利益上的约束。实际系统算例表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调峰电价与可中断负荷联动机制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在分析传统调峰方式基础上,提出一种调峰交易模式,即调度机构将所有参与调峰的负荷停止用电或减少用电的容量当作一种“电力资源”买入,参与调峰的负荷具有可中断负荷的特性。因此明确提出参与调峰的负荷被认为是可中断负荷,把可中断负荷补偿费视为该“电源”的购电成本。引入一个可中断负荷补偿机制,实现了“电源”买入。在该模式下,应用微观经济学理论,重点提出了分区调峰电价和统一调峰电价2种调峰定价方法,抓住调峰定价的实质,实现了调峰电价调节供需关系,使市场有限资源优化再分配,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该算法适用于我国电力市场改革初期,利用调峰电价调节供需关系,缓解缺电矛盾。  相似文献   

13.
供电商实施可中断负荷管理的主要收益来自负荷需求水平的变动对现货电价的影响。使用条件风险价值作为风险度量工具,建立了同时考虑低电价可中断负荷合同和高补偿可中断负荷合同的供电商负荷削减决策模型,使用基于蒙特卡洛随机模拟的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了求解,分析了不同负荷需求水平下供电商的负荷削减策略。结果表明:考虑可中断负荷对现货电价影响时供电商的负荷削减策略将更加激进,高补偿可中断负荷总是在低电价可中断负荷的削减量达到合同规定的最大值后才开始实施;利用低电价可中断负荷和高补偿可中断负荷的经济互补特性可获得比单独实施任何一种中断管理方式更大的收益。  相似文献   

14.
电力市场下的可中断负荷管理及其方法   总被引:25,自引:1,他引:25  
王治华  李博  李扬 《中国电力》2003,36(6):14-17
为实现电力资源在电力市场下的有效配置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主要从电价、机制和合约3个角度为电力市场下可中断负荷管理提供解决方法。根据可避免成本设计可中断电价,运用机制设计理论设计博奕规则,利用金融衍生工具设计合约形式,为电力公司在电力市场下进行可中断负荷管理提供了有利力的依据和指导价值,为电力市场下电网的安全经济运行服务。  相似文献   

15.
详细介绍了可中断负荷合同、可中断电价、可中断负荷市场运营、在阻塞管理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情况,指出了我国可中断负荷实施中存在的观念、设备和机制,提出可中断负荷的重点研究方向为: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激励机制;研究一种简单实用的竞价规则;可中断负荷购买的建模问题等。  相似文献   

16.
一种激励相容的输电阻塞管理模型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基于激励相容的可中断负荷管理机制,提出一种新的解决电力市场环境下输电阻塞问题的模型。该模型涉及两个问题,可中断负荷的选取问题和经济补偿问题。可中断负荷的选取通过一个两层优化模型实现。在经济补偿问题上,针对市场环境下信息的不对称性,设计了激励相容的补偿机制,使用户在上报真实缺电成本信息时获得最大利润,鼓励其上报真实缺电成本,积极参与阻塞管理,从而实现电力资源的有效利用。采用非线性互补方法及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进行模型求解,并通过一个修改的IEEE30节点系统验证了模型和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