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抽水蓄能电站具有优良的削峰填谷能力,能够有效提高系统消纳风电的能力。风电大规模并网后,风电出力的随机性、反调峰特性给系统调峰造成很大困难。针对此问题,利用鲁棒优化方法,采用盒式不确定集刻画风电出力的不确定性,建立考虑不确定风电出力与抽水蓄能的电力系统盒式鲁棒调峰模型。为便于求解,运用优化对偶理论简化该模型,将其转化为一般的非线性规划问题。然后,通过AMPL平台调用基于原始-对偶内点法的求解器IPOPT3.8.0对转化后的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以改进的IEEE-14节点系统为例,检验了所构建模型的合理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抽水蓄能电站参与系统运行能够有效提高电网的风电接纳水平。从系统角度出发构建了机组组合模型,将风电和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优化问题与传统机组相结合,研究了系统最优调度策略。通过10机组系统的算例分析,得出了常规火电机组、风电以及抽水蓄能电站的最优调度策略。另外,对比分析了抽水蓄能电站在提升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和风电并网水平方面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湖南电网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湖南电网负荷增长及其特性进行了分析,并对调峰负荷与需求调峰容量做了预测。根据湖南电网对抽水蓄能电站容量需求分析结果:2000、2010、2020年分别时需要抽水蓄能电站容量520、1660、3720MW,它占湖南电网总装机容量的4.3%、6.8%、9.1%。从抽水蓄能电站预可行性研究报告等分析研究,认为水头739m,容量300MW的平江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条件优越,其经济效益、社会效益较好,建议首先 相似文献
4.
5.
6.
本文从电力系统负荷特征的讨论出发,论述了建设抽水蓄能电站的必要性。与常规水电站、燃气轮机组、高温高压火电机组比较,抽水蓄能电站具有既能调峰又能调谷的独特优点,是解决我国电网日趋严重的峰谷差矛盾的有效方法。文中还论及抽水蓄能电站的发展战略及机组的特点与并网(起动)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湖南电网负荷及其特性中长期预测和电源结构规划的分析,为满足远景调峰容量的需求,建设抽水蓄能电站已提到议事日程,并介绍了六个规划选点的抽水蓄能电站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广东省海上风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现状为背景,在梳理广东省电力系统现状及发展规划,并开展系统电力与调峰平衡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探讨未来广东省抽水蓄能电站的合理建设规模及布局。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广东省对抽水蓄能电站仍有一定的需求规模,考虑目前在运、在建、核准的抽水蓄能电站,及2030年、2035年还需分别新建抽水蓄能电站约600万kW和1400万kW。抽水蓄能电站近期宜布局珠三角地区,中远期可考虑布局粤东、粤西及粤北地区。 相似文献
9.
10.
利用多目标模糊动态规划法进行抽水蓄能电站的运行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论述了利用多目标模糊动态规划的方法来解决具有抽水蓄能电站的水、火电系统的短基运行规划问题,建立了考虑经济性和可靠性等多个目标的抽水蓄能电站在整个水火电系统中的运行优化模型,并用多目标模糊动态规划法处理这些目标。 相似文献
11.
风力发电的并网接入及传输方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阐述了目前国内外风力发电的概况,介绍了风力发电的基本原理,分析了不同风力发电机组和现有并网接入技术各自的特点。根据风力发电场处于偏远地区及风力发电的特点,分析了普遍采用的交流传输线路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一种新型技术——轻型直流输电(HVDCLight)在风力发电中的应用前景,比较了2种不同传输方式应用于风力发电的优势和缺点。最后展望了风力发电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智能电网的特征之一是充分吸纳可再生能源。风力发电随机性强,给电网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为了最大程度吸纳风电能量,同时兼顾电网安全性,必须舍弃传统的基于N?0或N?1考量的调度计划制定方法,而应在计及输电元件故障概率的基础上构建含风电的电网调度模型。该模型追求电网静态安全与风电吸纳能力的协同优化。算例以不同风况为背景,计算了小风、中风、大风情形下的风电最大容许上网功率。研究表明,通过科学的调度优化,能够让风电起到对电网的支撑作用,同时避免风电随机性对电网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14.
15.
风电场并网运行会对电力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电能质量、系统可靠性、电源和电网规划等方面带来一定的影响,针对这些问题,笔者介绍了风力发电的特点以及我国风力发电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分析了风电场并网运行的特性及其对电力系统的安全、调度、电能质量和稳定性的影响,最后提出了改善风电场运行性能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17.
介绍了基于高级RISC处理器(ARM)的电力系统负荷管理和控制终端(简称电力负荷管理控制终端)的功能分析和主要技术指标,对电力负荷管理控制终端硬件结构和软件系统框架作了分析和描述,测试结果表明该终端能实现负荷管理、监测的功能,且测试精度达到设计要求。 相似文献
18.
研究开发的地区电网SCADA系统和PAS系统实现一体化的典型构建方案,节省投资,减轻维护工作量,提高了系统的性能和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风力发电变流系统中三相电压型并网逆变器的数学模型,采用两相静止坐标系下预测电流控制的方法对其进行控制。该方法将周期内的电流误差转化为电压信号,作为电压空间矢量脉宽调制的给定,令下一周期实际电流跟踪参考电流,从而使逆变器具有快速的动态响应,实现了高功率因数,获得稳定的输出电压。仿真和实验结果验证了该方法的正确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