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论述了地温技术的基本原理。通过探井资料统计,发现松辽盆地北部油气藏及其附近地区与水区相比具有高地温异常的特征,这与地温技术的原理是一致的。据此,应用地温技术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贝尔凹陷预测了四个高地温异常的有利含油气区。综合地震技术和地质条件进行一步分析,认为To1井可能位于油水过渡带。  相似文献   

2.
二连盆地温压系统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二连盆地腾格尔组地温梯度较高,而在浅层和深层地温梯度相对偏低。平面上凹陷中心或生油洼槽区古地温梯度较低,而隆起区或斜坡区古地温梯度较高,并且古地温高于今地温,在不同凹陷地温异常发育特征各异,受地温场制约,生油门限深度从凹陷中心向边缘逐渐变浅。地层压力系数都小于1.0, 具明显的异常低压系统。在不同的凹陷异常低压出现的深度略有不同,阿南凹陷最浅,乌里雅斯太凹陷最深。各凹陷纵向上发育单一型温压系统,平面上以常温常压区分布最广。流体动力特征都决定了本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向和聚集部位,油藏主要分布在能量相对较低的断阶带和构造带。  相似文献   

3.
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温-压系统特征及对油气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伊通盆地莫里青断陷地温和地压实测数据出发,应用地温一地压系统原理分析了莫里青断陷的地温场、地压场及温一压系统的特征,并结合构造分布格局分析了它们对油气分布的影响。研究表明:莫里青地区地温梯度总体较高,地温异常在平面上呈现西北低东南高的特征。地温场的分布对生油门限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以2400m为界,深部发育弱异常高压,油气垂向运移力较弱,发育弱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受温压系统和构造格局的影响,油气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下部弱高压型温压系统的中上部,横向上则主要集中在相对低能的温压分区内。  相似文献   

4.
重力异常统计评估反演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重力异常统计评估反演是依据统计学的观点展开研究的一种重力异常正、反演方法。本文从理论上对方法的基本原理,到重力异常统计评估正、反演的实现,作了较全面的阐述。本方法应用于我国西部某大型含油气盆地高精度重力资料的反演解释中,取得了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5.
深部地层异常压力与异常孔隙度及油气藏的关系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许多研究者发现,深部地层的异常高孔隙度带往往处于欠压实地层中的异常高压带内,本文结合实际资料,对异常压力与异常孔隙度之间的关系作了一些研究,并进一步探讨了异常压力与深部油气藏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歧南断阶带温度压力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综合分析各种地质、地球化学和地震资料并结合动态模拟技术,探讨了歧南断阶带的温度压力场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歧南断阶带经历过多期复杂的热事件,古地温梯度明显高于现今地温梯度,热流体活动强烈,现今剖面压力系统由浅部正常压力,中部弱超压和深部强超压3个部分组成,断层的发育特征对超压的分布具明显且重要的控制作用,古压力场的演化经历了原始积累,部分释放,缓慢再积累和快速再积累4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福山凹陷存在与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特征。通过钻井测温数据与古地温模拟对该区异常地温的特征与形成机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上、下地温梯度分层现象为岩性差异造成。基底构造格局不一致的异常地温与福山凹陷东侧全新世以来强烈的火山活动密切相关。福山凹陷深部存在的岩浆囊以及典型的背斜构造、烃类聚集等综合因素形成了福山凹陷异常地温。异常地温形成的时间较短,对有机质成熟度影响较小,但是异常地温中心区域大量古油藏受其影响发生热裂解形成了凝析气藏,地温异常对福山凹陷古油藏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热从地球的深部向上移动到达不同的深度(最后到达地表)均具有不同的温度,取决于其经过物质类型(固体和液体),如果一个地下物质的特殊层(比如油藏)具有隔热能力,则怀一个非隔热层上下相比,该层之下的地温将较高,而其之上的温度较低,因此,温度能显示出油藏之上(和下部)的温度异常。  相似文献   

9.
准噶尔盆地腹部、南缘温压场与油气成藏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准噶尔盆地腹部和南缘普遍发育异常高压,但由于沉积及构造背景的差异,其成因也不尽相同,其中腹部以及岩作用和烃类生成作用为主控因素,南缘则以欠压作用和构造抬升作用为主,区域地质构造控制了盆地的地温,而岩石物性,火山活动,断裂作用等仅对局部地温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分析盆地温压场特征,认为异常温压抑制了有机质的热演化,在很大程度上控制着油气成藏与分布。  相似文献   

10.
利用流体包裹体确定古地温梯度的探讨--以苏北盆地为例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谈彩萍 《石油实验地质》2003,25(Z1):610-613
碎屑岩(岩石)沉积、成岩过程中,会发生结晶、颗粒次生加大等作用.在这种矿物的结晶、生长过程中,碎屑岩孔隙中的液体会被捕获在矿物的晶体缺陷、空穴、晶格空位、位错及微裂隙之中,成为流体包裹体.利用包裹体测温资料,可以确定沉积盆地各地质时期的古地温,并计算出古地温梯度,反映沉积盆地在地质历史中的古地温演化状况.石油地质研究认识到,干酪根在60~150℃温度范围内生成石油,在150~200℃温度范围内生成天然气.因此,恢复沉积盆地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古地温及古地温梯度,在石油地质研究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异常压力现象作为研究的焦点已经顷历了近40年,迄今为止大多数的研究都与以下两方面有关:一是地层超压的探测;二是异常压力的产生过程,不均衡实和烃类的生成/成熟两个过程基本上解释了世界范围内观察到的大多数超压岩石,由于异常压力经常与欠压害岩石有关,因此许多不同的基于欠压实测量(包括地层压力测试)的技术被间接地用于探测异常压力。而地层压力测试只有多孔,可渗透的储层型岩石中可以进行,间接技术只有厚的页央层  相似文献   

12.
Beaufort-Mackenzie盆地中途测试和井底温度录井资料所反映出的区域温度场的特征表明,西Beaufort海和断裂带沿线两处的热异常都与特定的地质背景有关。在西Beaufort海,始新世后的侵蚀作用削蚀了新生代的地层,而压实环境中的褶皱现象也较常见;在断裂带沿线,上升流通过平流传递热。在始新世和始新世后快速沉降的沉积中心、3000m(9843ft)以下已开发的超压地层则温度下降。沿裂谷边缘东南部的较老地层以正常地温为特征。平面图和横剖面图中异常高温的现象,说明断裂带和较大规模的区域含水层调节了来自深部超压层的流体的向上排替。在有许多大的油气新发现的区域都可见到异常高温,说明油气是沿着相同的通道运移的。因此,识别温度场异常可能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勘探方法。  相似文献   

13.
苏北东台坳陷地温与油气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温是控制石油生成及其演化的主要因素之一。近十多年来国内外石油地质工作者都十分重视地温的研究,发现好多地区油气田的分布与一定的地温异常有关。所以研究含油气盆地的区域地温特点,对认识成油规律、石油区域远景评价和指导油气勘探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层抬升会导致异常高压吗?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李传亮 《岩性油气藏》2008,20(2):124-126
为了深入了解地层产生异常高压的原因,该文研究了抬升作用使地层产生异常高压的可能性。研究认为,由于水的热压变形比较高,地层抬升使其产生异常高压的可能性非常小。油气藏产生异常高压需要较大的抬升幅度,一般情况下难以出现。因此,大多数地层的异常高压依然是外来流体的侵入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崖13-1气田的热异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琼东南盆地的地温梯度有两个特点:一是靠近①号断裂带地温梯度高。二是崖13-1气田气层上、下的地温梯度大,其平均梯度为4.17℃/100m,异常段可达10℃/100m。镜质体反射率的变化规律与温度一致。热模拟表明,崖13-1气田热异常的成因主要受自西向东的高温流体流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利用辽东湾地区70余口探井实测的静温静压数据以及地震地层压力预测的数据,对辽东湾地区地温场、地压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了它们与油气分布的关系。该地区目前已发现的大中型油气田多位于辽西低凸起高地温梯度区。辽东湾发育深、浅2个超压体系,浅层超压体系主要对应东三段,深层超压体系主要对应沙三段,油气藏主要位于超压区的边缘或常压区。深、浅2个超压体系在北、中、南部地区发育特征的差异控制油气分布层位的差异性,北部地区沙一、二段是最主要的含油层系,中、南部地区则以东二段为最主要的含油层系。辽东湾发育高压型复式温压系统,上下2套温压系统能量差较大,油气垂向运移动力强,趋向于在温压系统分界附近富集成藏。  相似文献   

17.
柴西地区地温-地压系统特征及其与油气分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西地区地温梯度分布范围为每百米2.0-4.5℃,平均值约为每百米3.1℃。在2300 m深处开始发育异常高压, 压力系数最高可达2.0。按照地层压力系数及地温异常的分布区间,柴西地区温压系统在平面上划分为高温高压等9个分区,在纵向上分为上部常压型温压系统及下部超压型温压系统。上、下两套温压系统流体能量差较大,油气垂向运聚能力较强,易于在温压系统分界面附近聚集成藏。平面上,油气藏基本位于流体能量相对较低的分区内,高流体能量区也有油气藏分布,但大多为封闭保存条件好的岩性及构造-岩性等原生油气藏。现今温压系统特征表明,深层高压型温压系统油气封闭条件好,赋存有大部分油气资源,是今后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8.
地质异常找矿理论在页岩气勘探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桂范  赵鹏大 《天然气工业》2009,29(12):119-124
为加快我国页岩气的勘探进程,应用地质异常找矿理论,依据页岩气聚集特征和形成条件,将页岩气聚集的地质异常序列区分为背景地质异常、页岩气聚集地质异常、页岩气综合异常和页岩气商业地质异常4个层次。其中,背景地质异常主要指标是沉积盆地和泥页岩发育;页岩气聚集地质异常主要指标是页岩厚度和总有机碳含量;页岩气综合异常的主要指标是含气量和储气量,以及与其密切相关的温度、压力、孔隙度、页岩的厚度、总有机碳含量、黏土成分和湿度,间接指标是与页岩气综合地质异常密切相关的地球化学异常和地球物理异常;页岩气商业地质异常的主要指标是页岩气产量、产能及页岩的裂缝发育程度和脆性。上述4个层次的异常分别是页岩气勘探远景区段预测、页岩气勘探有利聚集区段预测、页岩气勘探有利目标区段圈定和页岩气商业聚集区段圈定的依据。我国页岩气勘探的远景区已基本查明,页岩气勘探的有利聚集区段的预测也取得了大量成果,亟待开展和加快页岩气勘探有利目标区段和商业聚集区段的圈定工作。  相似文献   

19.
牙哈2—3凝析气田采用循环注气部分保压方式开发,历年的压力监测资料表明压力解释结果异常,采气井压力恢复测试的地层压力普遍高于注气井压降试井的地层压力,给动态分析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通过现场测试资料分析,总结出地层压力异常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多井干扰,对其进行校正以得出较为可靠的地层压力。解决了几年来该气田测试地层压力异常的疑惑。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卡塔克隆起各测点地温梯度值的统计分析、地温与深度的回归分析、地温形成机理的地质分析,认为该隆起不但存在低值和中值两类测点,总体上属于中值Ⅲ-1级;而且在3200-4000m深度为正常低温系统,4000~5000m深度为非正常低温系统。同时认为,非正常低温系统,是由于石炭系之上地温和矿化度较低之地层水向下倒灌所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