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售电侧市场的逐步开放,集中式的供售电模式被打破,为获取更精确的区域短期负荷预测值,提出一种基于k-means聚类和变分位鲁棒极限学习机的短期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传统的k-means聚类算法对历史电力负荷数据进行负荷模式的提取,获取相同用电行为的用户负荷曲线。然后采用变分位鲁棒极限学习机对不同类负荷曲线分别建立预测模型,最后叠加单个的预测值形成最终的预测结果。通过设定不同的分位值来模拟不同的预测场景,以此得到所有可能性的预测值,即实现变分位-多场景的VQR-ORELM灵活预测。为验证所提方法的有效性,采用2个实际案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极限学习机模型、鲁棒极限学习机模型,所提模型在聚类前后预测精度始终最高,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优越性和灵活性。通过k-means聚类后,所有模型预测性能都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用户负荷曲线分析方法研究中传统方法在单一用户典型负荷曲线提取以及负荷曲线特征提取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序列数据挖掘的用户负荷曲线分析方法。该方法首先基于分段聚合近似方法对单一用户的负荷曲线降维,并基于符号聚合近似方法对该用户一段时期内的负荷曲线重表达,用符号化序列表示该用户的负荷曲线,提取该用户的典型负荷曲线。然后结合不同用户典型负荷曲线的负荷特性、指标特征和时间序列特征,基于k-means算法对不同用户的典型负荷曲线聚类分析,分析不同类型用户的用电特征。以UCI一个测试数据集进行算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够挖掘出用户的典型用电行为特征,并提升用户负荷曲线分析效率与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3.
日负荷曲线聚类是负荷建模背景下分析负荷特性的基础。针对现有聚类方法在聚类质量、聚类效率等方面的不足,综合运用模糊C均值及熵权法原理提出一种基于特征指标降维及熵权法的日负荷曲线聚类方法。首先提取日负荷率、日峰谷差率、日最大利用时间等7类降维特征指标替代各采样点负荷数据作为聚类输入;其次,引入熵权法自适应配置各特征指标的权重系数;最后,采用特征加权的模糊C均值聚类算法对用电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采用所提方法对某地区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分析,算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运行效率、鲁棒性、聚类质量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聚类结果能真实有效地反映负荷的实际用电特性。  相似文献   

4.
李玉娇  黄青平  刘松  陈雨  刘鹏 《电测与仪表》2018,55(16):137-141
针对电力大数据背景下智能电力用户负荷模式提取的可靠性不高且传统单一聚类算法聚类结果不稳定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聚类融合相结合的电力用户负荷模式提取方法。首先,对负荷数据进行预处理,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减少特征间分类信息冗余实现高维特征的降维。然后,用四种聚类方法分别对降维后的数据集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具有差异性的聚类成员。最后,利用共识矩阵对所得聚类成员进行聚类融合,得到优于单一聚类算法的最终聚类结果。通过电网实际用电数据验证了所提负荷模式提取方法能够提高聚类准确率并降低计算复杂性,并用有效性指标Silhouette对最终聚类结果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5.
《电网技术》2021,45(11):4435-4443
居民用电行为分析是深度挖掘居民需求响应潜力,提升精准电力服务水平的基础。针对居民用户电力日负荷曲线数据,提出一种基于加权表决的集成聚类方法。将4种常用聚类算法视作选民成员进行投票表决,并根据聚类有效性指标赋权从而集成成员算法的聚类结果,以结合不同算法的性能优势。提取负荷曲线特性指标对居民负荷曲线加权表决聚类得到6种典型用电模式,采用多元逻辑回归方法分析居民用电模式与其家庭特征之间的驱动联系。案例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提高了负荷曲线聚类效果,鲁棒性更优,且用电模式与多项家庭特征间表现出显著的正或负相关联系。  相似文献   

6.
对海量负荷数据进行降维聚类处理是提取负荷关键信息,深度挖掘其内在规律的前提。根据负荷曲线的形态特征,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可变时间分辨率自适应分段聚合近似方法的曲线形态聚类算法。首先,根据负荷爬坡事件及基于斜率提取的边缘点来衡量负荷曲线的形态特征及其变化趋势,采用自适应分段聚合近似算法对用户日负荷数据集进行可变时间分辨率重构,进一步采用一种基于负荷曲线形态聚类的k-shape算法进行聚类处理,该聚类算法以一种基于曲线形态相似性的距离量度方式作为相似性判据,并依据斯坦纳树优化方法进行聚类中心计算。利用模拟数据、实测数据算例分析验证了所提算法在数据降维、负荷聚类中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基于欧氏动态时间弯曲距离与熵权法的负荷曲线聚类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改善目前负荷建模中聚类方法相似度衡量不准确及聚类结果质量较差的问题,综合运用k-means及熵权法原理,提出一种基于欧氏距离与动态时间弯曲距离的日负荷曲线聚类方法。首先,采用欧氏距离与动态时间弯曲距离分别衡量日负荷曲线的整体分布特性、局部动态特性与整体动态特性。然后,引入熵权法自适应配置3种特性的权重系数。最后,采用k-means聚类算法,以所提相似度衡量方法为依据,对用电日负荷曲线进行聚类。算例对某省区电网典型用户的日负荷曲线展开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相似度衡量指标合理,且在聚类质量、鲁棒性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可以真实反映该地区的用户用电特性,满足在线负荷建模的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8.
能源互联网的建设,将物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融入电网。虚拟电厂作为能源互联网的基本单元,其聚合、运行方式也将迎来改变。针对虚拟电厂如何有效参与电网运行,提出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降维和凝聚层次聚类与k-means聚类相结合的虚拟电厂负荷曲线聚类方法,并对聚类结果的应用进行了研究。首先,结合信息物理网络所获数据,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参与虚拟电厂聚合的不同负荷的特征进行分析,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并降低维度;然后, 利用凝聚层次聚类和k-means聚类相结合的算法,对所有参与聚合的负荷出力曲线进行聚类,得到同类别的负荷曲线簇并找出聚类中心;最后,分析聚类结果,建立与之匹配的评价体系,通过综合评价选取合适的负荷组合参与虚拟电厂聚合。  相似文献   

9.
风电集中接入使得传统方式有效计算极限传输容量存在困难。为此,提出一种基于差分进化极限学习机的含风电系统输电断面极限传输功率(Total Transfer Capability, TTC)运行规则提取方法。首先基于K-medoids聚类方法提取以"风功率-负荷"二维特征表征的典型运行场景,然后通过随机采样和重复潮流方法生成用于TTC运行规则挖掘的知识库。接着采用RELIEF-F算法筛除冗余特征并辨识与输电断面TTC存在强关联的特征属性,以削减运行特征的高维度。最终通过将训练数据输入差分进化极限学习机,从知识库中提取TTC运行规则。算例验证表明,所提方法能够以较高的计算精度及较强的泛化能力实现TTC的快速估计。  相似文献   

10.
用户日用电数据可以反映用户的用电行为特征,聚类任务能够从大量运行数据中提取典型用户日负荷曲线为电力系统的规划与调度等任务提供依据。针对传统聚类方法在数据量庞大、数据维度较高的日负荷数据场景中具有效率低下、提取潜在表征困难等问题,提出基于卷积变分自编码器(variational autoencoders,VAE)的聚类方法对负荷曲线进行聚类。该方法首先通过卷积变分自编码器降维提取日负荷数据的潜在特征,并配合K-means进行负荷聚类任务,最后基于各负荷曲线与聚类中心的距离通过加权修正每一类聚类中心以得到更具代表性的典型日负荷曲线。利用UCI数据集中的葡萄牙用户实际采集数据进行算例验证,结果显示该方法的戴维森堡丁指数(Davies-Bouldin Index, DBI)相较于传统聚类方法 K-means、PCA+K-means等下降明显,说明类内更加紧密,类间更加远离,提高了聚类质量。然后利用高斯距离加权改进了聚类中心,提取到更加典型日负荷曲线,使得分析用户用电行为特征更为精确。验证了卷积变分自编码器聚类方法在日负荷曲线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各场景的用电更加多元化,而准确的台区负荷预测是确保相关电力部门制定合适检修任务的关键,同时为有序用电、电网经济运行提供重要参考。为了挖掘台区负荷的特征以提高台区负荷预测的精度,提出了一种基于核主元分析与局部保持投影降维、K均值聚类算法(K-means)以及双向长短时记忆网络(BiLSTM)的台区电力负荷预测方法。首先利用核局部保持投影(KLPP)对台区多特征负荷数据进行降维以提取主要特征信息;然后采取K-means聚类算法将相似特征的数据归类成各自的簇集;最后针对聚类后的各典型类型,有针对性地训练BiLSTM,并选取中国某高校低压台区负荷作为算例与其他经典预测方法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所提方法更拟合实际负荷走向,有效提升了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12.
结合降维技术的电力负荷曲线集成聚类算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电力负荷曲线聚类是配用电大数据挖掘的基础。分析3种典型聚类有效性指标,指出Davies-Bouldin有效性指标更适用于评估负荷曲线的聚类结果。研究基于层次、基于划分、基于密度、基于模型等类型的聚类算法,从聚类效率和聚类质量两方面评价各种算法。层次聚类的质量较高,效率较低;划分聚类的效率较高,质量较低。针对单一聚类算法的不足,研究基于经典聚类算法的集成聚类算法并将其应用于负荷曲线聚类。该算法包括bootstrap重采样、划分聚类、层次聚类3步,对不同规模数据集的聚类结果表明集成算法具有更好的性能,特别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聚类。针对电力负荷曲线的特征,研究多种数据集降维算法,在降维后的数据集上进行集成聚类,比较各种降维算法的信息损失和计算效率。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大规模电力负荷曲线的聚类问题,结合主成分分析降维的集成聚类算法可以取得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13.
聚类分析是负荷特性分类与综合的基本方法。针对现有聚类方法应用于基于电网大数据平台的在线负荷建模中在聚类质量、鲁棒性等方面表现的不足,提出一种改进分段线性表示(IPLR)的日负荷曲线降维方法。利用IPLR对数据组进行自适应降维重构的优点,与动态时间弯曲(DTW)距离适用于不等维时间序列间相似度衡量的特点相结合,构造出IPLR与DTW距离相结合的日负荷曲线聚类方法。首先,根据负荷曲线相邻及间隔采样点变化量,提取负荷曲线的特征点,对曲线进行自适应降维重构;然后,以DTW距离作为曲线相似度衡量指标,运用基于Canopy的K均值(CK-means)算法对降维数据组展开聚类分析。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于中国某省区电网典型用户日负荷曲线的分类与综合,结果表明所提降维方法与相似度衡量方法相契合,具有良好的综合性能,适用于变电站综合负荷行业构成比例解析。  相似文献   

14.
居民负荷分类与识别是负荷监测与需求侧管理的研究基础。为了实现居民负荷用电模式的提取和识别,本文对负荷公共数据集运用主成分分析降维并聚类,提出了一种计及典型用电模式的梯度提升树负荷分类识别方法。首先对负荷公共数据集重采样并获得各类负荷能耗特征样本,归一化后通过主成分分析法降维得到特征的主成分。再通过改进K均值聚类法获得各类负荷的典型用电模式,训练梯度提升树并进行超参数优化,对测试集负荷类型进行识别。在公共数据集与实测数据上测试发现,该方法对于居民负荷分类识别有良好效果,能够实现对负荷的分类识别。  相似文献   

15.
对用电大数据进行快速、准确、高效的挖掘,是得到用户负荷模式不可或缺的基础工作。首先分析了用电数据的分布特点,利用统计学中四分位法的快速性和3σ法的精确性,提出了一种"横向—纵向"检测法,对异常用电数据进行检测与修正;其次,在综合对比了几种典型降维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海量高维用电数据进行降维处理将极大地提高负荷模式提取效率;最后,对传统K-means算法进行改进,得到一种Fast K-means(FK-means)算法,该方法为减小聚类时间引入二分法思想,为提高聚类结果可靠性,将聚类有效性指标DBI与CHI相结合。采用中国南方某市实际量测用电数据验证了该算法能够快速对负荷模式进行提取且具有鲁棒性好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面向海量用户用电特性感知的分布式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电表的普及促进了配用电大数据的发展。通过对用户用电数据的挖掘和用电特性的感知,能够有效识别用户用电模式、评估需求响应潜力、指导电价制定等。然而,用户用电数据一方面随时间不断更新,增长迅速,呈海量态势;另一方面,数据采集点分布在用户侧,具有极强的分散性。针对海量、分散的用电数据带来的挑战,文中提出一种新的分布式聚类算法。首先利用自适应k-means聚类算法对分布在各区域的用电数据进行局部聚类分析,提取各局部数据的典型负荷曲线,构建局部模型;然后利用传统聚类算法对获取的局部模型进行二次聚类分析,获取全局的典型负荷曲线,构建全局模型;最后向局部数据中心反馈全局聚类结果,实现全局聚类分析。通过爱尔兰实际量测用电数据证明了所提出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识别用户的负荷用电特性与用电行为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该文提出一种基于U-I轨迹曲线精细化识别的非侵入式负荷监测方法,实现对用户负荷有效的非侵入式监测。首先,利用拟合优度检验捕捉用电器投切事件,提取负荷的有功、无功功率变化量以及U-I轨迹3类特征。然后,进行两阶段负荷识别:第一阶段利用考虑初始优化的k-means算法对有功、无功变化量进行聚类,并压缩聚类个数,将功率特征相近的用电器聚为同组,得到一阶段识别判据,实现负荷粗辨识;第二阶段针对一阶段存在的识别盲区,构建卷积神经网络模型,以二维U-I轨迹图作为输入,通过卷积神经网络自动提取轨线的有效特征,实现一阶段盲区负荷的精细化识别。最后,利用BLUED数据集进行方法有效性的验证。  相似文献   

18.
智能电网用户行为特征的分析在电力营销策略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文中结合KL变换和KL散度的方法,提取与分类用电数据信息的特征,实现不同类型的用电数据划分。同时通过综合分析所有用户的日负荷曲线,提取不同类型用户的典型日负荷曲线。研究结果表明:基于KL变换的方法,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压缩和主要特征的保留,大大降低了智能电网数据提取与分类的计算量,提高了时间效率;基于KL散度的方法,通过对k-means算法中的k值和初始聚类中心的选择进行优化,提高了聚类效果的准确率;实例中电网用户正常数据为38组,可分为3类典型用户,迎峰用电型、错峰用电型、部分迎峰用电型。该研究结果可以更加有效地对电网用户用电行为进行分类,从而为售电公司进行业务拓展提供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由于用户用电行为的多样性和随机性,负荷数据存在分布不均衡的问题,传统负荷曲线分类方法在处理不均衡数据时性能较差,为此,提出一种改进K-means与LSTM(long short term memory network)-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分类模型结合的负荷曲线分类方法。首先,为提升K-means算法对不均衡数据的聚类效果,基于密度峰值聚类算法(density peaks clustering,DPC)思想,提出一种相对k近邻密度峰值初始聚类中心选取方法(related k-nearest neighbor density peaks,RKDP),将其作为K-means算法的初始中心进行聚类;其次,为提高RKDP_K-means处理高维负荷数据的性能,采用LSTM自编码器进行特征降维后再聚类(LSTM-auto-encoder RKDP_K-means,LARK)获得精准类别标签;最后,基于LSTM和CNN网络分别提取负荷特征构建负荷曲线分类模型,实现对大规模负荷曲线的分类。算例表明在大规模负荷曲线分类时,相比于LARK算法,本文所提方法轮廓系数指标提升29.7%,效率提升3.46倍,具有良好的负荷曲线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20.
母线负荷量级小,母线曲线特征在不同时空下的差异较明显。传统技术中,通常对呈现相对固定特征的曲线开展分析,忽略了关键的“异常用电曲线”,实用性较差。针对此种问题构建了基于聚类技术的电力负荷特征提取分析综合框架,基于海量母线负荷数据,首先利用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提取母线典型负荷曲线,然后利用K means算法对母线典型负荷曲线进行聚类,最后利用LOF算法对聚类结果中的异常数据进行检测,通过人工干预的方法对各异常检测结果进行单独分析,实现了对“典型”和“异常”用电曲线的全覆盖。通过对广东省内1062条实际母线进行算例验证,表明该技术框架具有可行性及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