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墨烯具有独特的二维层状结构以及高电子导电,大比表面积等优异的物理特性,在超级电容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详细介绍了石墨烯基材料用于超级电容器电极的研究进展,并重点讨论了对石墨烯进行结构和组分改性以提高其电容特性的各种方法。同时对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基材料在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是一种非常优异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结合了石墨烯和金属氧化物两种材料的优点,既可以提高材料的比能量和比功率,又可以提高材料的循环稳定性。综述了石墨烯/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现状,并简述了其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应用前景和挑战。  相似文献   

3.
刘振宇  刘瑾  李汉清 《电池》2021,51(4):421-424
从中国专利角度出发,研究分析超级电容器石墨烯量子点(GQD)电极材料制备技术.GQD电极材料制备技术主要涉及碳基材料、过渡金属氧/氢氧化物以及金属硫化物等3类,其中以GQD改性过渡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为重点发展方向.GQD修饰/改性的超级电容器电极,具有高比电容和长循环稳定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4.
张冬霞 《电池》2021,51(2):后插2-后插3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电容器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超级电容器应运而生.闫慧君等著的《Ni、Co、Fe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书聚焦超级电容器的研究,首先对超级电容器的设计原理、电极材料、应用领域及分析方法等进行介绍;再给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如分等级β-Ni(OH)2花状微球、分等级β-Ni(OH)2空心微球、石墨烯/Ni(OH)2复合物、层状α-Ni(OH)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物、三维(3D)Co3O4/石墨烯气凝胶(GA)复合物和α-FeOOH/石墨烯(FeG)复合物等]的制备方法;最后,利用相应测试手段进行分析,验证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5.
双电层电容器作为超级电容器的重要一种,因其成本低、环境友好成为广受关注的新型绿色储能装置。碳基材料是双电层电容器电极材料开发的重点。主要综述了以活化多孔碳、碳纳米管、有序介孔碳、石墨烯为代表的碳基电极材料在双电层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相似文献   

6.
对近两年来国内外超级电容器碳材料的制备、合成方法、碳源的选择、改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对新一代电极材料石墨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超级电容器电极碳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付岚 《电源技术》2023,(1):99-102
以炭气凝胶(CA)和氧化石墨烯(rGo)为原料,制备得到炭气凝胶/石墨烯薄膜。炭气凝胶的引入,避免了石墨烯片层紧密堆积或团聚,使得材料呈现松散堆叠。将CA/GO-4炭气凝胶/石墨烯薄膜用作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获得了高循环寿命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在充放电循环10 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0.21%,呈现出了较高的比电容。制备得到的薄膜不仅可满足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要求,石墨烯还兼具集流体的作用,大幅降低了超级电容器的内阻,极大提升了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用天然鳞片石墨为原料,通过改进的Hummers法氧化、离心分离、热还原和超声剥离处理制备出了高品质的石墨烯片。采用透射电镜、高分辨透射电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拉曼光谱、X-射线衍射等测试方法对石墨烯的结构和形貌进行了研究。通过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等手段研究了石墨烯用作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在0.02 A/g电流密度下的比容量为244 F/g。在0.1 A/g的电流密度下石墨烯超级电容器经过500个循环后比容量保持在198 F/g,表明石墨烯电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MXene是2011年发现的一类新型前过渡族金属碳化物或氮化物二维材料,只有几个原子层的厚度,与石墨烯具有类似的结构。MXene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能,如电子、磁性、光学、热学、机械性能等;并且具有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导电性,使之成为超级电容器的理想电极材料。综述了MXene电极材料的合成、表面官能团的作用、复合材料及其在超级电容器中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MXene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上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吴忠帅团队与包信和团队在柔性化、平面化、集成化的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在一个基底上制造具有任意形状的超级电容器及其模块化集成,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期刊》上。研究人员以电化学剥离石墨烯为电极材料,纳米氧化石墨烯为隔膜,在形状可调控的掩模版协助下,通过逐层喷涂的方式在一个柔性基底上成功地制造出具有任意形状、全石墨烯基三明治结构的平面超级电容器。  相似文献   

11.
正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吴忠帅团队与包信和团队在柔性化、平面化、集成化的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在一个基底上制造具有任意形状的超级电容器及其模块化集成,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期刊》上。研究人员以电化学剥离石墨烯为电极材料,纳米氧化石墨烯为隔膜,在形状可调控的掩模版协助下,通过逐层  相似文献   

12.
概述了近年来在超级电容器五氧化二钒(V_2O_5)电极材料方面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3D V_2O_5、V_2O_5薄膜、V_2O_5/聚合物、V_2O_5/石墨烯和V_2O_5/碳基等电极材料;重点介绍了通过不同制备方法得到各种形貌的V_2O_5以及复合物,分析材料电化学性能得到改善的原理。对V_2O_5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在柔性化、平面化、集成化的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在一个基底上制造具有任意形状的超级电容器及其模块化集成,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期刊上。研究人员以电化学剥离石墨烯为电极材料,纳米氧化石墨烯为隔膜,在形状可调控的掩模版协助下,通过逐层喷涂的方式在一个柔性基底上成功制造出具有任意形状、  相似文献   

14.
《电世界》2016,(8)
正近日,南京理工大学夏晖教授团队成功合成了非晶Fe OOH/石墨烯复合纳米片。这种新型非晶材料将大幅降低超级电容器的成本,极大地推动其商业化。一直以来,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集中在纳米晶材料上,但是纳米晶材料的结构很难扩张或收缩的性质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循环寿命和快速充  相似文献   

15.
LiBOB-尿素离子液体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双草酸基硼酸锂(LiBOB)-尿素离子液体新型电解质,并以高比表面的活性炭为电极材料,装配成模拟电容器,对其电容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该超级电容器的比电容达到92 F/g,工作电压可达2.0 V以上,循环充放电近2 000次后容量损失小于8%.离子液体在超级电容器中表现出良好的电化学兼容性,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是超级电容器非常有前景的新型电解质.  相似文献   

16.
正近日,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吴忠帅团队与包信和团队在柔性化、平面化、集成化的全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实现了在一个基底上制造具有任意形状的超级电容器及其模块化集成,相关成果发表在《美国化学会纳米期刊》上。研究人员以电化学剥离石墨烯为电极材料,纳米氧化石墨烯为隔膜,在形状可调控的掩模版协助下,通过逐层喷涂的方式在一个柔性基底上成功地制造出具有任意形状、全石墨烯基三明治结构的平面超级电容器。与传统柔性器件相比,该电容器不仅具有形状多样性,如长方形、圆形、中空方形、数字、字母和更复杂的交叉线型等,  相似文献   

17.
以棉秆基活性炭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1 mol/L的Et4NBF4/AN和1 mol/LLiPF6/(EC+DMC+DEC)为电解液,组装成模拟纽扣式超级电容器,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不同电解液对棉秆基活性炭电极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秆基活性炭电极材料在Et4 NBF4/AN有机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优于其在LiPF6/(EC+DMC+DEC)电解液中,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98 F/g,循环1000次后,容量没衰减.  相似文献   

18.
宋如  谭伟强  祁丽桦  杨启鹏 《电池》2021,51(1):93-97
介绍导电金属有机框架配合物(MOFs)、MOFs基碳材料和MOFs基金属氧化物等3种MOFs基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领域的研究进展.主要分析讨论了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电容、稳定性、倍率性等)的影响因素及与电极材料结构特点的关系,并展望了高性能电极材料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汪形艳  王先友  黄伟国 《电池》2004,34(3):192-193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的贮能元件。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优点、工作原理、应用前景 ,并详细综述了碳素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 3类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石墨烯基材料因其具有优异的电学、热学以及力学性能,已经在能量储存与转化应用领域显示了极大的潜力。对适用于智能电网的能源相关体系(例如超级电容器,锂电池,太阳能电池以及燃料电池)的石墨烯基材料的合成和应用进行了总结。最后,也对石墨烯基能源材料在智能电网中应用时将面临的挑战和机遇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