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电极是超级电容器的重要部件,电极材料是决定超级电容器性能的关键。结合近年国内外相关文献报导,介绍了NiMoO_4的结构和性能特点,综述了NiMoO_4电极材料的的制备方法,对NiMoO_4电极材料的改性进行了评述,并对NiMoO_4电极材料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NiMoO_4作为一种赝电容电极材料,具有理论比容量高、原料丰富、成本低、环境良好等优点。综述了NiMoO_4电极材料的制备方法以及改性方法,指出了NiMoO_4电极材料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3.
张勇  赵淑巧  王诗文  高海丽 《电源技术》2016,(11):2281-2283
尖晶石NiCo_2O_4作为一种具有赝电容行为的超级电容器材料,由于其比容量高、电化学性能良好以及环境友好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研究。综述了NiCo_2O_4电极材料的制备及改性,指出NiCo_2O_4电极材料未来的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4.
层状双氢氧化物(LDHs)具有良好的电容性能,可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介绍了LDHs的结构和制备方法,综述了LDHs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相关研究进展,并介绍了镧系元素掺杂改性LDHs的研究现状,同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由于其优越的电化学性能,在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石墨烯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优缺点,重点对近几年石墨烯、石墨烯/碳、石墨烯/金属氧化物、石墨烯/导电聚合物等几类石墨烯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对超级电容器用石墨烯基电极材料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锂离子电池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LiCoO2+AC(活性炭)作为超级电容器的正极材料、AC为负极材料,采用锂离子电池电解液LB-315组装成超级电容器,研究了以上锂离子电池材料对超级电容器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LiCoO2+AC电极中LiCoO2与AC最佳质量比为4:1,其在电流密度为3 mA/cm2进行充放电性能实验时,首次放电比容量为235.0 F/g,经过1 000次循环后,衰减到204.1 F/g,具有较好的循环性能.AC/LiCoO2+AC超级电容器较AC/AC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性能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7.
金属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杨惠  石兆辉  陈野  张密林 《电池》2005,35(6):477-479
与蓄电池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较高的比功率;与传统电容器相比,超级电容器具有较大的容量和较高的能量,且工作温度范围宽、循环寿命长.金属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的储能以法拉第准电容为主,其电极材料分为三类:贵金属氧化物、贱金属氧化物和复合型金属氧化物.综述了金属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的储能机理、制备及最新研究进展;介绍了电容器中电解液、隔膜材料和集流体的相关性能.  相似文献   

8.
付岚 《电源技术》2023,(1):99-102
以炭气凝胶(CA)和氧化石墨烯(rGo)为原料,制备得到炭气凝胶/石墨烯薄膜。炭气凝胶的引入,避免了石墨烯片层紧密堆积或团聚,使得材料呈现松散堆叠。将CA/GO-4炭气凝胶/石墨烯薄膜用作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获得了高循环寿命的柔性超级电容器,在充放电循环10 000次后容量保持率高达90.21%,呈现出了较高的比电容。制备得到的薄膜不仅可满足柔性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要求,石墨烯还兼具集流体的作用,大幅降低了超级电容器的内阻,极大提升了其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9.
以中间相沥青为前驱体,以KOH和CO2为活化剂,采用物理—化学联合工艺制备了高比表面积的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以所制备的活性炭为电极材料制备了2.7V/1500F聚合物超大容量电容器,并对其充放电特性、容量、内阻、循环性能、漏电流、安全性能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所制备的活性炭为电极材料制成的碳基超级电容器,其充放电曲线表现出良好的电容特性,实际容量可达1 670F,活性物质的克容量为110.6F/g,电容器内阻在6mΩ以下;在大电流放电条件下,电容器的能量密度可达5.96 Wh/kg,5 000次循环后容量无明显的衰减现象。过充、短路、挤压和针刺四项安全测试测试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碳纳米管超级电容器的研制和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晓峰 《电源技术》2005,29(1):27-30
文章通过催化裂解法制备碳纳米管材料并采用泡沫镍作为基体制备成电极并采用有机电解液组装了600 F超级电容器,电容器比能量和比功率分别达到0.8 Wh/kg 和1 k W/kg。还采用完全相同的工艺组装了60 F超级电容器并探讨了5 V超级电容器组对锂离子电池GSM(全球移动通讯)脉冲放电性能的改善以及复合电源系统在移动通讯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
张冬霞 《电池》2021,51(2):后插2-后插3
随着科技的发展,传统的电容器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超级电容器应运而生.闫慧君等著的《Ni、Co、Fe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一书聚焦超级电容器的研究,首先对超级电容器的设计原理、电极材料、应用领域及分析方法等进行介绍;再给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如分等级β-Ni(OH)2花状微球、分等级β-Ni(OH)2空心微球、石墨烯/Ni(OH)2复合物、层状α-Ni(OH)2/还原氧化石墨烯(RGO)复合物、三维(3D)Co3O4/石墨烯气凝胶(GA)复合物和α-FeOOH/石墨烯(FeG)复合物等]的制备方法;最后,利用相应测试手段进行分析,验证物理性能和电化学性能.  相似文献   

12.
以棉秆基活性炭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1 mol/L的Et4NBF4/AN和1 mol/LLiPF6/(EC+DMC+DEC)为电解液,组装成模拟纽扣式超级电容器,采用恒流充放电、循环伏安、交流阻抗对其电化学性能进行测试,研究不同电解液对棉秆基活性炭电极电容器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棉秆基活性炭电极材料在Et4 NBF4/AN有机电解液中电化学性能优于其在LiPF6/(EC+DMC+DEC)电解液中,在2 A/g的电流密度下,放电比容量高达98 F/g,循环1000次后,容量没衰减.  相似文献   

13.
对近两年来国内外超级电容器碳材料的制备、合成方法、碳源的选择、改性及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综述.其中对新一代电极材料石墨烯进行了详细介绍,对超级电容器电极碳材料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刘振宇  刘瑾  李汉清 《电池》2021,51(4):421-424
从中国专利角度出发,研究分析超级电容器石墨烯量子点(GQD)电极材料制备技术.GQD电极材料制备技术主要涉及碳基材料、过渡金属氧/氢氧化物以及金属硫化物等3类,其中以GQD改性过渡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为重点发展方向.GQD修饰/改性的超级电容器电极,具有高比电容和长循环稳定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15.
<正>超级电容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效储能装置,可以在短短几十秒时间内完成充电,并拥有数十万次的使用寿命。目前,市场上商业应用的超级电容器多采用活性碳材料电极,能量存储率有限,市场上的高端超级电容器每kg的容量只有锂电池的1/12,限制了超级电容器的应用。而金属氧化物做电极材料会拥有高3至4倍以上的理论容量,但由于电子、离子传输性能差,实际应用中容量却很难达到理论高度。  相似文献   

16.
张伟  张莹  刘开宇 《电池工业》2008,13(5):331-334
介绍了以商用活性炭为电极材料组装成的超级电容器正、负极的自放电曲线和自放电速率的变化;研究了电极电位对电容器自放电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负极自放电的影响大于正极,即超级电容器的自放电速率基本由负极自放电速率决定。  相似文献   

17.
使用多种活性碳和粘结剂,对超级电容器在KOH电解液中的性能进行了比较。采用涂覆方法制备了2016型扣式超级电容器,通过恒流充放电技术检测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确定了制备电极的最佳工艺和配方。  相似文献   

18.
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0  
汪形艳  王先友  黄伟国 《电池》2004,34(3):192-193
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传统电容器和蓄电池之间的贮能元件。介绍了超级电容器的性能优点、工作原理、应用前景 ,并详细综述了碳素材料、过渡金属氧化物、导电聚合物 3类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PVDC基活性炭的制备与电容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偏二氯乙烯(PVDC)为原料、采用水蒸气活化制备超级电容器用活性炭电极材料.采用N2吸附法对材料的比表面和孔结构进行了研究,通过恒流充放电和循环伏安测试等方法研究了材料在6 mol/L KOH溶液中的电化学电容性能.结果表明,该方法在900℃下可制备出高比表面积(2 296 m2/g)、富含中孔(中孔率为42.7%)的活性炭材料,适合用作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在880℃下活化1h制备的活性炭,比电容为177 F/g (50 mA/g),大电流倍率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20.
利用电射流沉积技术,以石墨烯/聚苯胺复合材料为电极活性材料,制备成超级电容器。用原位聚合法得到石墨烯/聚苯胺的复合材料,制备成分散均匀的悬浮液,利用电射流沉积装置在碳纸上沉积电极,将电极和凝胶电解质(PVA-H_2SO_4)基于三明治结构组装成超级电容器。测试其电化学性能,电射流沉积法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在500 m A/g的电流密度下比电容达到228 F/g,经过1 000次循环充放电后容量保留92%,比传统涂覆方法分别提高了11%和7%。研究结果表明,电射流沉积技术是制备超级电容纳米复合电极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