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同一岩性相可对应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而同一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性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孔隙度,渗透率,泥质含量,粒度中值等参数,采用灰色系统理论,将孤岛油田渤21断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5类岩石物理相,结合该地区的实际地质和生产状况,详细论述了各类岩石物理相的主要特征,分析了岩石物理相与剩余油分布之间的关系,指出岩石物理相Ⅱ,Ⅲ区是该油田目前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区域。  相似文献   

2.
岩石物理相是多种地质作用的综合反映,是沉积、成岩、后期构造、流体改造作用下的成因单元.通过确定岩石物理相,可以提高储层物性参数及水淹层的解释精度,更好地确定剩余油的分布.因此,基于实际资料制定了L油田岩石物理相的划分标准,并依据划分的岩石物理相建立其参数的定量解释模型和水淹级别划分标准,进而确定了水淹规律、剩余油分布与岩石物理相的关系,同时证明了L油田水淹层解释结果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
储集层流动单元水驱油实验研究   总被引:20,自引:3,他引:17  
正确认识测井响应高含水储集层的规律和特征,对于评价水淹层、研究剩余油饱和度及其分布特征十分重要。选取高含水期密闭取心井的岩心,在储集层条件下进行水驱油实验,结果表明:相同流体流动单元内部的电阻率、含水率、相对渗透率与含水(油)饱和度间的关系及变化规律相似,不同流动单元间这些关系及变化规律则各有特点,反映了不同流动单元不同的水淹特征和含水(油)饱和度特征。应用储集层流动单元概念,可以在同一储集层内划分出水淹级别不同的单元,为水淹层定量精细解释提供可靠参数,还可建立流动单元与剩余油饱和度间的关系,用于研究剩余油分布特征。图2表4参8(魏斌摘)  相似文献   

4.
流动单元约束的剩余油微观物理模拟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应用相似理论的基础上,将流动单元与模拟实验相结合,对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微观物理模拟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流动单元之间及同一流动单元内部驱替液总是沿优势渗流通道优先推进,水驱油过程主要存在稳定渗流和涌流2种形式;剩余油分布特征与流动单元类型有关,总体趋势为流动单元物性越好水淹程度越高,剩余油饱和度越低.微观模型水驱油实验发现研究区存在3种剩余油分布模式,但以绕流形成的剩余油为主,剩余油分布规模与储层非均质程度及驱替条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 ,不同层位的物性变化规律不同 ,如果在一个区块采用同一渗透率解释模型 ,势必造成较大的误差。为此 ,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方法。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 ,同一岩性相可对应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 ,而同一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 ,将辽河油田沈 84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 4类岩石物理相 ,每一类岩石物理相代表着不同的岩性和物性 ,在表征各类岩石物理相的基础上 ,建立了各类岩石物理相的渗透率解释模型。该模型改善了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 ,且反映了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 ,为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模型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陆相储集层非均质性严重,不同层位的物性变化规律不同,如果在一个区块采用同一渗透率解释模型,势必造较大的误差,为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岩石物理相的储层渗透率解释方法,储层岩石物理相是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后期构造作用和流体改造作用的综合反映,同一岩性相可对尖于不同的岩石物理相,而同一位岩石物理相则具有相似的水力学特征和相似的物性特征,根据流动层带指标,将辽河油田沈84块砂岩储层定量划分为4类岩石物理相,每一类岩石物理代表着不同的岩 和物性,在表征各类岩石物理相的基础上,建立了各类岩石物理相的渗透率解释模型,该模型改善了储层渗透率的预测精度,且反映了储层沉积特征和非均质性,为油田高含水期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了可靠的渗透率参数。  相似文献   

7.
储层岩石物理相是储层岩性和物性特征的综合反映,它对油水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同类岩石物理相具有相似的岩石学特征,孔—渗关系呈现出规律性变化,表现出相似的岩电关系和测井响应特征。为此充分分析核磁共振、成像测井等新技术,采用测井相分析技术,将储集层划分为不同类型的岩石物理相,在此基础上分类建立了该区块测井参数精细评价模型和油水层判别标准,使研究区的油水层判别精度从原来的60%提高到了80%以上,基本解决了本区油水层判别困难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朝阳沟油田属大庆外围低渗透油藏,经过几十年注水开发,含水逐渐升高,油水关系复杂,储集层剩余油挖潜难度日趋增大。在应用岩石热解、热解气相色谱、荧光显微图像解释评价水淹程度的基础上,通过归纳近两年来朝阳沟油田所钻的两口密闭取心井资料以及其他投产井资料,总结低渗透油层剩余油的录井资料特征,可以较准确地认定低渗透储集层剩余油富集部位,较好地判断储集层剩余油分布情况及潜力,进而建立朝阳沟油田剩余油射孔选层依据为:1剩余油饱和度应该大于37%的油层;2热解气相色谱主峰碳响应值大于1.2mV,且解释为中水淹以下的油层;3厚度一般大于1.5m的油层。实践证明,该方法在朝阳沟油田低渗透油藏开发应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物理模拟研究剩余油微观分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微观透明模型研究了注水开发剩余油形成的微观形态,研究了水驱、聚合物驱和弱凝胶调驱等驱油方式下剩余油的形成过程、微观分布规律和影响剩余油分布的主、次要因素。把剩余油分为可动剩余油、条件可动剩余油和不可动剩余油。研究得出,储集层岩石的非均质性是剩余油形成的主要原因。水驱剩余油主要分布在注入水未波及区、亲油岩石表面、死孔隙、狭小孔隙或低渗储集层以及部分堵塞的孔隙中;聚合物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小孔隙以及吸附在亲油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弱凝胶调驱后的剩余油主要是死孔隙中的不可动油和吸附在岩石表面的条件可动油。  相似文献   

10.
GS油田中浅层N^1-N_2~1油藏经过20多年的注水开发已进入中高含水期,油藏水淹严重剩余油分布复杂,准确评价水淹层确定剩余油富集区是油田开发面临的首要问题。以岩石物理实验与测井资料为基础,明确研究区水淹机理与水淹特征,建立水线法与流体替换法求取油藏原始储层参数,提高水淹层定性识别的精度;在相渗实验基础上,建立产水率计算模型,形成水淹层6级划分标准,实现水淹层分级解释定量评价。通过现场实际应用,该方法可以有效识别水淹层,提高水淹层的解释精度,水淹级别解释与生产测试结论更加吻合。不同的水淹层解释方法都有区域适用条件,准确求取残余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与产水率是水淹层定量评价的基础,但对于低矿化度水淹层电性特征接近于原始油藏电阻率的储层目前没有较好的方法解决。  相似文献   

11.
非常规油的成因和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晓光 《石油学报》2012,33(Z1):20-26
非常规油指勘探开发成本高、技术难度大的油品,主要有3大类。第一类为重油和油砂, 系正常原油经过生物降解和水洗作用形成,分布广泛、潜力巨大,已被大量开采。第二类为油页岩,是干酪根与黏土和细粒无机矿物的混合物,有机质丰度高但不成熟,要经过人工加热生成石油,油页岩的发现很早,分布广泛,以美国所占比例最高。第三类为页岩(致密)油,存在于成熟度较高的高有机质烃源岩夹持的特低孔特低渗储层中,要通过对储层的压裂改造,产生人工裂缝才能生产石油。页岩(致密)油在美国、加拿大已开始生产,但其勘探潜力及其全球分布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克拉玛依环烷基稠油特点、环烷基润滑油加工工艺及产品的优势。根据稠油特点和相关行业用油的特殊要求,自主开发了专用加工工艺并研制开发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系列环烷基润滑油产品,有力支持了我国相关行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拖拉机传动液压两用油的研制过程。这种两用油以南阳原油正常精制的减压馏分油为基础油 ,以一定的比例调合 ,并添加适量的复合添加剂而成。这种两用油的粘温性能、防锈性能、抗磨性能及抗泡性能均达到或超过美国约翰迪尔公司J2 0A的规格要求 ,能适应各引进大中功率拖拉机、工程机械、重型车辆在黄河以南地区四季使用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现行的变压器油标准(如IEC标准、ASTM标准、GB 2536标准)和国内外知名品牌(Nynas、Shell、昆仑)变压器油产品现状,并对国内市场上的国际知名品牌(Nynas、Shell、昆仑)变压器油性质进行了对比分析。从国际变压器油标准对比情况看,IEC 60296和ASTM D3487是国际上最通用的标准,大部分国家标准都是在此基础上修改采用的。国内外知名品牌(Nynas、Shell、昆仑)变压器油性质对比分析表明:变压器油仍以环烷基变压器油为主,除了要具有优良的电气性能、低温性能及环保性等,更为重视变压器油运行安全性,保证产品不含腐蚀性硫化物、不存在潜在腐蚀性硫,同时要具有优良的抗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化北京燕山分公司45万t/a减压蜡油高压加氢处理装置,以国外混合原油的减压蜡油为原料,采用炉前混氢及热高压分离流程,可生产石脑油、柴油以及用作催化裂化及乙烯裂解装置原料的加氢处理尾油。结果表明,对该工艺优化后,生产的加氢处理尾油黏度指数高于120,芳烃体积分数为0,饱和烃体积分数为100%,硫含量低于20μg/g,氮含量为1.5μg/g,达到了临氢异构脱蜡单元的进料要求,可用于生产高品质润滑油基础油。  相似文献   

16.
17.
原血成分的表面活性物质及其细微固体颗粒,在油水界面上相互作用是原油乳状液其有稳定性的主要原因。本文采用简单的方法将原油中众多的物质分成两大类,并根椐它们单独时或混合后对癸烷/水乳状液稳定性作用的特征,将其分别称为原油乳化剂和原油破乳剂。试验表明,原油乳状液稳定性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所含的这两大类物质的多少和相对比例,其相对重要性可由界面张力定性地反映出来;并且由原油/水界面张力的大小可以定性地评估原油乳状液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润滑油抽出油制取橡胶填充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糠醛为溶剂对抚顺石油一厂减五线馏分油溶剂精制的抽出油进行抽提,制备了橡胶填充油.考察了抽提温度和剂油质量比对产物收率和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剂油质量比一定时,温度升高,产物收率上升,芳烃含量下降;当温度一定时,随着剂油质量比的增大,产物收率上升,而芳烃含量先上升后下降.综合考虑产物质量和收率,本实验范围内较适宜的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80 ℃,剂油质量比3.0.在此条件下,产物收率为63%,芳烃含量为58.84%.  相似文献   

19.
该文对一次采油、二次采油、三次采油的开发阶段划分,对三次采油方法在中、低含水期相机“插入”而不是等到高含水期才用,提出了新的认识;对制约三次采油经济效益的因素,从战略角度进行了分析;对新疆油田提高采收率的方法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石油储备是我国的当务之急,全方位地深入探讨很有必要。详细分析了我国建立石油储备的必要性,并给出了建立石油储备的有效途径,同时对石油储备系统工程的建立也提出了一些初步建议,这对促进我国石油储备的建立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