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玉米象感染小麦程度与储藏相关品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在温度20~25℃和相对湿度为67%左右的条件下,不同密度和时间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Motschulsky)感染小麦引起储藏品质变化的情况.在小麦样品都为200 g时玉米象成虫密度分别为4头、8头1、6头3、2头6、4头1、28头2、56头时,分别感染15 d3、0 d4、5 d、60 d.结果表明:害虫密度的增加和感染时间的延长,小麦干面筋与湿面筋含量、发芽率与发芽势均有所降低,而小麦的脂肪酸值呈升高趋势.同样玉米象成虫密度,30 d内的脂肪酸的变化率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2.
探讨米象和玉米象不同生长发育阶段侵害小麦后其脂类物质的变化规律,为小麦的安全储藏提供依据。选用河南产郑麦7698作为试验材料,在米象和玉米象最适生长发育条件下(30±1)℃、RH(75±1)%对小麦进行侵害,测定米象和玉米象在卵期、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侵害后小麦粗脂肪含量、脂肪酸值、水溶性酸值及脂肪酸组成的变化,并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米象和玉米象侵害过程中的生长和发育,小麦籽粒中粗脂肪含量明显下降,在成虫期分别下降到1.54%和1.40%,脂肪酸值和水溶性酸值均逐渐升高,其中脂肪酸值在成虫期高达76.77mg/100 g和82.15 mg/100 g,整个生长发育阶段差异性显著;米象侵害小麦后其籽粒饱和脂肪酸比例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不饱和脂肪酸比例则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玉米象从幼虫期到成虫期总饱和脂肪酸比例上升,总不饱和脂肪酸比例下降。  相似文献   

3.
了解田间收获小麦中储粮害虫的发生和危害情况,是进行科学防治和避免或减少损失的基础。在防止后期害虫感染的前提下,从田间收获的水分含量为9.9%的泛麦8号(河南省漯河市田间采集)、水分含量为11.6%的郑麦7698(河南省濮阳市田间采集)和水分含量为13.2%的济麦22(山东省德州市田间采集)3个品种,在保持原始水分和适宜温度(25℃)的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时间的害虫发生与虫蚀粒率变化情况。主要结果为:泛麦8号在储存前期的120 d里样品中未检出玉米象成虫,15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3头/kg,270 d后样品中成虫密度达1.7头/kg,经过240 d的储存后样品的虫蚀粒率一直为0%。郑麦7698储存45 d后样品中玉米象成虫密度为2.0头/kg,此时小麦的虫蚀粒率为0%;270 d后样品中的成虫密度达2.7头/kg,粮食的虫蚀粒率增至3.0%。济麦22储存4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3头/kg,虫蚀粒率为0%;75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为57头/kg,虫蚀粒率为0.4%;270 d后样品的害虫密度达320头/kg,虫蚀粒率为7.4%。结果表明:收获后水分含量从9.9%至13.2%的3个小麦品种在田间均可感染玉米象;隐藏于籽粒内的玉米象虫卵在后期储存中羽化为成虫的时间与数量受小麦水分含量影响显著,水分含量低的小麦样品中玉米象发育至成虫的时间明显滞后且数量少;收获后储存中小麦样品虫蚀粒率的增加与其水分含量、害虫发育时间以及害虫数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4.
以粳糙米为材料,设定不同的虫口密度,检测不同感染时间糙米的降落数值、脂肪酸值、POD等储藏品质指标,采用SPSS等方法分析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对糙米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虫口密度的增加和侵染时间的延长,脂肪酸值上升,降落数值下降;POD活性在前50 d无明显规律,50 d后迅速下降;虫口密度超过100头/300 g时,30 d后脂肪酸、降落数值就发生剧烈变化;不同虫口密度感染的糙米样品,其降落数值、脂肪酸值在不同感染时间呈现显著差异性;降落数值与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呈显著负相关,脂肪酸值与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呈显著正相关,POD与感染时间负相关.  相似文献   

5.
粮堆中害虫危害产生较多二氧化碳,其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可望成为通过气体远程监测虫情的新技术途径。在容积0.98 m3、装粮0.55 t的玉米仓中设置5 kg感染玉米象(10头/kg)的玉米样品包,研究了0~182 d玉米样品的虫蚀粒率变化,以及仓内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感染玉米象的玉米样品经14、35、63、91、119、154、182 d后虫蚀粒率分别达到0.44%、2.92%、4.34%、6.96%、13.74%、29.02%、39.28%,仓内二氧化碳浓度从初始的0.086%经7 d后升高至0.150%(升高近20倍),之后在28、63、91、119、154、182 d时分别上升至0.446%、0.579%、1.248%、2.289%、2.563%和2.896%。玉米仓中玉米象部分感染后1周二氧化碳浓度即可发生显著变化,害虫发生危害程度与环境中二氧化碳浓度变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6.
玉米象是我国主要储粮害虫之一,掌握其在某地区的分布及不同储粮场所的差异性对其科学防治具有重要意义。在河南省17个地市的53个粮库、73个粮油加工厂和75个农户进行现场调查,对玉米象在不同地市、不同类型储粮企业的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玉米象在河南省17地市均有分布,在67.7%的调查场所中采集到玉米象,其在不同地市的发现比率值存在差异(p=0.691,s~2=0.034,s~2相似文献   

7.
研究了在温度30 ℃和相对湿度65%的条件下,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虫口密度和感染时间对新稻谷储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玉米象虫口密度的增加和感染时间的延长,稻谷中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逐渐降低;脂肪酸值、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玉米象的感染对稻谷的储藏品质尤其是脂肪酸值和电导率的影响显著.当虫口密度为4头/kg时对各储藏品质有显著的影响.当感染时间为2周时对稻谷储藏品质影响较为显著.说明玉米象取食对稻谷主要储藏品质指标的影响与玉米象的感染时间和虫口密度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8.
用低温冷凝气流法,从玉米象的雌虫中收集并分离出活性很高的天然性休息素,引诱指数达0.81±0.21,且对雌雄成虫均有活性。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通过实验对小麦、玉米搭配加工复合粉的工艺及搭配比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一次性混磨”的加工方法较“先磨粉再混合”的方法好;将小麦、玉米按8:2或7:3的比例进行搭配生产,生产出的小麦、玉米复合粉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比较全面,胡萝卜素含量0.062mg/100g,略高于上白粉.经食品、饮食行业及集体伙食单位试用,反映较好.  相似文献   

11.
研究结果表明 ,磷化氢对谷蠹、玉米象成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试虫体内过氧化氢酶活力与一定范围内的磷化氢浓度或暴露时间或对数暴露时间之间具有线性回归关系 .试虫死亡率与过氧化氢酶活力抑制率之间有稳定的相关性 .磷化氢在高浓度下 ,时间是使过氧化氢酶活力降低的关键因素 (P≈ 0 ) .  相似文献   

12.
我国储粮害虫玉米象和米象磷化氢抗药性调查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采用FAO推荐的磷化氢抗药性测定方法,对采自我国16个省、市、自治区的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米象S. Oryzae (Linnaeus)2种重要储粮害虫(共55个品系)进行了抗性测定.结果表明,46个玉米象品系中LC50最高的为0.009mg/L,在FAO推荐的敏感范围.同时进行的击倒试验表明,这些品系的成虫被2mg/L PH3击倒所有个体的时间(KDT100),最长的为13.9min,在敏感标准范围之内.测定的9个米象品系中,抗性品系共6个,占67%,LC50值最大为6.313mg/L,抗性系数(Rf)高达1034倍;该品系的KDT100为918min,为敏感品系(7.8min)的118倍.与国内外的调查结果相比,我国的玉米象对PH3尚未产生严重抗药性,而米象对PH3的抗药性有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13.
热处理对经历高温锻炼的玉米象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明确热处理对经历过短时高温锻炼的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sky)成虫保护酶活性的影响,先将玉米象成虫置于36℃环境中锻炼5 h,然后放在43、47、51、57℃高温下处理不同时间,测定试虫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过氧化物酶(Peroxidase,P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玉米象体内SOD活性先升高后降低,CAT活性则是先降低后升高,POD活性变化则因温度不同而异.本研究结果对理解昆虫的耐热机制、制定科学高效的热处理杀虫策略具有重要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花椒精油含21种化学成分,主成分为2,5—1,1—二甲基乙基塞吩。精油或单体对玉米象(Sitophilus Zeamais Motschul)成虫有较强的驱避性,顺序为:α—蒎烯>花椒精油>β—蒎烯>花椒萃取物>花椒油>花椒粉。精油对成虫、幼虫、卵具明显的熏杀作用;对曲霉Aspergillus sp.和青霉Penicillium SP.的生长有抑制效果。花椒精油或单体,对人畜安全,价格便宜,是较理想的家庭储粮保护剂。  相似文献   

15.
储粮中CO2气体的扩散特性及霉菌活动监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一定量高水分粮食作为模拟霉变点,按照试验的需要埋设在模拟储藏粮堆内,研究霉菌生长产生CO2气体在粮堆中的扩散特性,探索利用气体扩散规律监测储粮霉菌活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CO2气体可在粮堆中快速扩散,高温能进一步提高扩散速率,30℃比15℃试验组扩散400 mm的速率高58%;霉变发生部位的CO2气体浓度显著高于相隔一定距离检测点的CO2浓度(P<0.05),但两点间不同浓度CO2气体的扩散比值没有显著差异(P>0.05);在敞口储藏状态下,粮堆表面CO2气体散失量较大,检测靠近粮堆表层的CO2气体浓度难以准确反映粮堆的霉菌活动状况.CO2气体在粮堆水平方向的扩散具有向底部沉降的特性,可重点在粮堆的中、下层设置气体检测点,以便灵敏、可靠地监测储粮霉菌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储粮自身呼吸是陈化和霉变的重要原因之一,为动态了解储藏期间粮食呼吸的效应,开展了小麦自身所产生CO2浓度变化的研究工作.对常规条件下小麦自身呼吸CO2浓度与脉冲磁场中不同强度和脉冲数所对应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低水分储藏小麦的CO2浓度呈线性恒稳变化,脉冲磁场能抑制小麦的后期呼吸从而延缓小麦的陈化变质进程;而中、高水分的数据严重偏离线性关系,变化幅度较大,在高强度和大脉冲数的磁场中,出现曲线变化的拐点(阈值),其对小麦呼吸作用中CO2浓度变化发生窗口效应,在小麦存储中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凝胶过滤及十二烷基硫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技术研究了小麦在40℃和自然室温储藏条件下蛋白质的变化。结果表明,在不同条件下储藏,蛋白质总含量未变,但储藏过程中盐溶、醇溶蛋白提取率降低,麦谷蛋白提取率逐渐增加。盐溶、醇溶蛋白部分解聚,低分子量麦谷蛋白亚基进一步交联,与小麦面团流变学特性密切相关的高分子麦谷蛋白亚基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