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2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3.
今天,景观及环境要素已经毫无置疑地成为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师与景观设计师通过强调环境要素与建筑空间对峙或和谐的关系。创造出与众不同的环境空间,本文通过对国外20个不同文化背景的经典实例的分析,阐明了水,土地,照明,雕塑,园林等不仅是建筑的背景,而是与建筑形成崭新的共生体,使人与其所创造的建筑之间萌生出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其中便有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的要求。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需要“精耕细作”,因此我们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留下更好的生活家园。齐康院士的《宜居环境整体建筑学研究》便是这方面的探索和尝试,也是他多年来研究的总结,其中不少观点、理念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有很强的参考和借鉴价值。故本刊自本期开始,将陆续选摘其中的精彩段落和章节,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正>1建筑场地的整体设计建筑设计与艺术创作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存在性,存在性在建筑上表现出具有极强的场所性(感)。建筑坐落于一片场地之上,并因这片场地的唯一性而变得独特,两者结合不可分割,共同存在,相互作用,这就是建筑的场所性(感)。场地是有灵性的,它承载了历史、文化、宗教和习俗。如果设计得当,场地会将这种灵性作用于建筑上,建筑因其场地上所发生的历史事件和人类的生活而具有人文精神和情怀。出于对建筑设计有益的考虑,作为建筑的场地有时是需要变更和改造的,但有时又不可以随意改变,场地原始的自然性,包括地形、高差及土地力学特征等,恰恰是场所性(感)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6.
7.
8.
艺术、生态与景观设计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景观是一个综合的整体,它是在一定的经济条件下实现的,必须满足社会的功能,也要符合自然的规律,遵循生态原则,同时还属于艺术的范畴。景观设计作品如要有持久的生命力,必定是在总体上达到了这些因素的互相平衡。 相似文献
9.
10.
11.
徐飞鹏 《青岛理工大学学报》1989,(2)
由于历史的原因,青岛受到多种外来文化的影响。建筑作为记载历史的史书,反映出青岛城市完全不同于中国其它城市的独特面貌。在城市旧区内做建筑设计,就存在如何考虑保持这种历史文化延续的问题(即文脉的问题)。本文结合实践,对青岛建筑提出了“折衷”、“拼凑”的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2.
建筑师责任重大,建造一座建筑需要人力、物力、财力的巨大投入,事关百年大计,所成之作无不体现了建筑师的情怀与素养,“美术”这位无名英雄更是建筑师能力高低的指引者。如果没有良好的绘画基础,就无法全面表达建筑师心中构想;若无坚深的审美能力,又怎能设计出震撼人心的作品?当人类从石器时代的穴居转入土木石方的建筑中,从而成为“文明人”后,建筑与绘画一样,同样是当时文化的传达。画家以笔墨摄取自然菁华,建筑师用土木石方解读与自然的融合与结构,好的建筑师其实和画家一样,以作品传达心念,以厚学充实心智。 相似文献